一九八 艱難的決定(一)

一九八 艱難的決定(一)

“西平王李彝殷未必遵召前去……那年先帝圍攻晉陽(太原)時曾下詔命定難所部前去,李彝殷陽奉陰違、行動緩慢,以大軍渡河困難為名,故意拖延時間。時北漢各州縣均已投降,僅剩晉陽劉崇在負隅頑抗,后先帝因雨撤離晉陽他們還未進入漢境,所取州縣盡失。”

“無所謂,只要他知道我們拿下北漢即可,等戰事結束他會聽話的。”

“可是魏王現在大名,過來恐怕……”

林岩當然不能說自己作弊看過史書,他“掐指一算”:

你以為各節鎮都是聾子瞎子?他們哪個在京城及周邊沒有耳目?你以為他們養的鴿子都是用來觀賞或吃乳鴿的?你以為回城的八萬將士都是趙匡胤的鐵杆?他們肯定都或多或少得知兵變的消息了!初三夜間就有人逃到大名府急報符彥卿,說大軍在陳橋密議起事,京城可能有變。魏王讓次子符昭信暫掌天雄軍,自己只帶了十幾個親兵加急趕來京城,大概已經快到了,待會兒派人帶着聖旨去城北七里寨接應就是了。

在禁軍服役的符昭序(符彥卿長子)就在陳橋。趙匡胤不可能把他留在京城,也不能讓他跟着慕容延釗北上,萬一他說服或者策反慕容延釗那可是五萬大軍。所以他只能把符昭序帶在身邊,雖說有親信密切監視,但

史傳符彥卿得知陳橋兵變趕往京城,初五傍晚趕到七里寨時得知趙匡胤已經登基。他知道各節鎮根本不願參與到帝王之爭里去,大多都在隔河觀望,幾十年的經驗教訓就是只有跟着贏家才是“忠臣”,一不留神站錯隊就成了叛軍,連帶家人都要跟着遭殃。柴榮是女婿,趙匡義也是。他只能寄希望於趙匡義念及親情放過……按律地方節度使無辜不得進京,他只能黯然返回。

韓通鬱悶那些法師為什麼一直說太原而不說晉陽,他原本也想隨軍出戰,看看這些法師用什麼方法快速拿下晉陽城。只是危機剛過軍心不穩,城中必須有人坐鎮,現在得知魏王符彥卿就要來京不禁蠢蠢欲動,但林岩拒絕了他。

范質、魏仁浦等人還是對潘美北上存有戒心。將門出身的慕容延釗是憑戰功升任副都點檢的,平時也不屑於趙匡胤的小集團,但此時他身陷“叛軍”的尷尬,會不會被潘美說服、策反殺個回馬槍?雖說有慕容德鈞同行,可論心計他哪是潘美的對手?張永德的三萬殿前軍能抵擋慕容延釗?

“有聖旨在,慕容將軍是北上禦敵,不是叛軍。”

林岩說趙匡胤派慕容延釗先行北上只是怕他在京城給自己添亂。他北上後有韓令坤、張令鐸牽制,又遠離京城,等他發現虛假軍情后一切既成事實,基本上也就算是生米做成熟飯了,這幾十年改朝換代不都是這樣嗎?僅憑慕容延釗根本不可能翻盤,而且趙匡胤也知道他絕對不會跟遼、漢結盟。

王著拿着前日林岩給的幾張“天書下冊”與范質、魏仁浦等研討許久,叫來曹傳貴問“喬陸二卒長”情況,曹傳貴如實回答說按照法師命令,在早朝混亂時分把他們一行人等全部“調往”法師的住宅,現他們依前職守候在南門【可能是皇宮南門,《隨隱漫録卷二》記載:“太祖(趙匡胤)自陳橋驛擁兵入覲長入祗候班喬陸二卒長率眾拒於南門乃入自北解衣折箭誓不殺咸義不臣自縊太祖親至直舍嘆曰忠義孩兒賜廟曰忠義易班曰孩兒”。說趙匡胤進宮時被喬陸二卒長拒於南門,他們繞北門進宮后“解衣折箭”發誓不殺他們,但這些人還是義無反顧的自縊殉周,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忠誠“咸義不臣(宋)”。還有些許良知、些許愧疚的趙匡胤為之動容,嘆曰“忠義孩兒”賜廟曰“忠義”易“班”曰“孩兒”】【“賜忠義廟”?改成“孩兒班”?原文無標點理解費勁,斷句、理解有誤之處敬請諒解。】

原諒他們自縊而不是拚命,“卒長”手下能有多少人?明知拚命、抵抗無濟於事,而且還可能會被定為“叛軍”會連累家人,只能一死了之以表忠心。可悲可嘆……

范質更覺無地自容。此後更加自律,自身廉潔從不受四方饋送,自己前後所得奉祿、賞賜也多送給孤遺。連趙光義都稱讚他:“宰輔中能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無出質右者,但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此乃后話不提。

符彥卿被接入皇宮后了解了事情經過,得知女婿被滅門符彥卿並沒感到意外,既然你謀反就得有誅滅全家的覺悟。只是六女病逝的消息讓他堅毅的眼神中蒙上一絲哀傷。

他對林岩等人繼續擁立宗訓表示欣慰,同意暫時留在京城協助韓通、范質、吳延祚等處理日常事務。

已經錯過一次的范質怕再有閃失,認為讓幼帝和太后的中軍走西路隨張鐸、李洪義等更“合適”。由魏仁浦隨張永德大軍北上,王溥、張昭及文武百官隨中軍,現在六九已經過半,不會再有大的河面封凍,乘船由槽渠沿黃河、汾河而上。等李重進到京后張美隨後軍北上。

范質、王溥等人為剛剛平息的兵變鬆了口氣面,特別是那些法師說要討伐北漢,范質等人高興的差點跳起來——去吧、去吧,最好把那八萬連同石守信的那些人馬全帶上去,俺們願意賠上糧草,貼上撫恤金,拼他個七七八八,回來的越少越好。

沒想到那法師竟然提出讓太后親征,這可如何是好?

上次匆忙點將已經錯了,好不容易被擺平。可八萬兵變將士留在京城也是一大隱患,難道別人就沒有黃袍加身的想法?如何打消他們的念頭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法師提出的讓太后親征,提高威信,增強大軍凝聚力。太后不管怎麼說也是將門之女,親征絕對能夠服眾。

說起來簡單,可安全怎麼保證?

問王瀟?他說自己不能保證,但他說相信侄子,皓軒說沒事就一定沒事。

王著也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些法師絕對不會搶皇位,他甚至用全家人的性命擔保。他說上次日夜兼程到過肅州,也見識過他們商議大事甚至舉手表決的場面。

雖然他們說“沒有”頭領大家都平等、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但舉手表決已經超過半數,按他們所說應該生效了,可那個老林竟然能以“違背初衷”為由否決這次表決,他們的初衷是什麼?

私下打聽了半天才知道他們所說的“初衷”是說他們是一幫流落西域的難民,他們那樣子像難民嗎?還爭取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努力生活的更好;你把周邊的幾大勢力都給嚇的直不起腰了還說你們在夾縫中,你們吃的穿的用的堪比朝廷還要更好。可他們所有人都說過他們不想當皇帝,甚至私下問某個人的回答也是一樣

實際操作看來那個老趙、老王、老鍾和眼前這個林岩好像說話的分量更重一些。聽說那個老鍾是他們的最高軍事長官,這個林岩卻能在最關鍵時刻“開除”他!

而且那個老王竟敢當眾訓斥那些人,而且是以訓徒弟的語氣訓斥所有人……

這次他們過來的幾個人中,林岩和秦勇的意見好像應該比另外那些人更有分量,可那個看起來像侍衛卻是“總指揮”的秦華看樣子比他們所有人都決斷,說話的語氣簡直不容人否認。

再賭一把:既然王著敢拿全家人性命擔保,那麼一旦失敗,就跟他一起以死謝罪。

促使范質做出決定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出使西域的張煦和張贊回來了。

張煦、曹傳安一行返回,十一月底到肅州營地接應李會封等人時順便帶回了在營地打工的孫勝、姜文彥等人。

他們謝絕了營地的熱情款待,只休息了三天就急忙趕路。因為他們被告知先帝駕崩、幼帝即位。

最主要的是留在營地養傷和營地“打工”幾個人得到了更重要的消息——

儘管趙一方他們為了避免給秦華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刻意要求大家不能泄露兵變日期等

但精明的太監等人還是從嘴上不把門的女眷那裏得到正月初四陳橋兵變,而且得知他們要制止兵變。

張煦專門跪求詢問趙一方:趙匡胤篡位是真的嗎?既然知道了為什麼不提前抓他們?他知道趙匡胤那些人在軍中的地位。這些年整軍把地方軍中的精英全部調往禁軍,地方軍根本沒有實力與禁軍抗衡,重要的是那些節鎮只會看戲打醬油,根本不會自動捲入。

提前?你也想學劉承佑?郭威全家被殺導致漢朝滅亡,你想周朝也滅亡?不能提前動趙匡胤,否則會真的引起兵變,真正的兵變。

趙一方等人被張煦救主心切的心情所感動,怕他們私自行動影響整體計劃,只能告訴他一些大概事項,並再三叮囑他保密!千萬不能在兵變以前泄露實情,否則不能一網打盡,要求他們必須在初五以後才能進京,保證讓他們看到端坐在龍椅上的幼帝和太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後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穿越後周
上一章下一章

一九八 艱難的決定(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