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講經
葉清溪既然想出這個法子,自然早就有了應對的策略,聞言只是微笑道:“你放心便是,這件事不用幾日便能有結論,到時候你就知道了。只是這幾日便要委屈你一下了,除卻念佛堂和齋堂,你最好別去旁的地方,也盡量不要與其他人打交道,畢竟人言可畏,你也是明白的吧?”
“你放心,我省得。”攸葉堅定地點頭,面上也是露出堅毅之色,攸夕已經為她做了這麼多,她決不能再讓對方費心了。
葉清溪這才真正地放下心來,又仔細叮囑了幾句,便告辭了攸葉,回房去了。
回到房間,看着屋中的狀況,葉清溪不免有些意外,自己先前只放在桌上沒來得及收拾的經書,此刻竟然已經被整整齊齊地放在了立櫃裏。而床上被掀開的被褥也已經被重新鋪好,看起來還蠻妥當的。
葉清溪不禁挑了挑眉,沒想到那個人還挺細心的嘛,只是他難道不覺得幫一個女子收拾東西很是古怪嗎?
不過很快的,葉清溪就又把宋凝別彆扭扭整理好的東西給弄亂了,因為她要把應諾給辰洛的那家豆腐鋪子的契約找出來,以及其對應的薄薄一本賬冊。
對於現在的葉清溪來說,一家豆腐鋪子根本算不得什麼,但這家豆腐鋪子,卻是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一個裏程碑,是她所邁出的第一步,自然也就顯得不同了。
葉清溪對着那契約發了半天的呆,這才嘆了口氣,把東西都放進一個小匣子裏,接着便躺在了床上。
葉清溪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年了,從開始時的處處受制,到後來的站穩腳步,再到此刻的胸有成竹,葉清溪在這一刻突然覺得有些茫然,自己的未來在哪裏?自己真的要在這鈺清庵里度過這一生嗎?
這種生活很穩定,又是自己所熟悉的,倒談不上好壞,但是經歷了今晚之事,葉清溪卻突然有些好奇,她雖然時常下山,也曾跟着紀雲見識過豪門貴家的華貴雍容,可她也知道,她所了解到的不過是這個世界的冰山一角,而那些她還不曾見識過的風景,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
葉清溪閉着眼睛,不自禁地抓緊了蓋在身上的薄毯,不知胡思亂想了多久,才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當次日清晨的鐘聲按時響起,葉清溪也轉醒過來,簡單洗漱后,便朝着念佛堂走去,可才出門,就碰見了一臉猶豫和愧疚的攸月。
攸月是葉清溪的師姐,兩人同出一師,葉清溪剛來鈺清庵時,便與攸月朝夕相處,且攸月對葉清溪頗為照顧,也幫了葉清溪不小的忙,故而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好,只是攸月的性子太過懦弱,到了後來就變成了葉清溪照顧攸月。
“攸夕,你來了。”攸月低着頭開口,聲音軟軟糯糯的,十分可愛。
葉清溪在心中暗嘆了口氣,和攸月一起朝着念佛堂走去。
攸月面露猶豫之色,還不時地窺着葉清溪的神色,見對方神色如常,攸月終於鼓起勇氣道:“昨晚的事,我也想去看看的,可師傅叮囑我,叫我不要隨意走動,所以才……”
攸月和葉清溪的師傅都是辰蕭師太,但這師傅對待徒弟的情分卻不同,也可能是因為攸月性子懦弱,所以辰蕭時常提點這個徒弟,而對葉清溪,卻是完全的放任不管,只要不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兒便成。
葉清溪對此沒有什麼意見,甚至是慶幸的,只是攸月對此卻有些不安,因此在葉清溪面前時,也跟着陪了些小心:“攸夕,我真不是有意的。”
“我自然知曉,更何況事情已經解決了,你放心便是。”葉清溪低聲安慰着攸月,沒有絲毫責怪的意思。
可葉清溪的態度,也使得攸月愈發自責起來:“等會下了課,我去陪陪攸葉師姐吧。”
“也好,免得她胡思亂想。”葉清溪點點頭,心下也不希望攸月太過自責,反倒拉遠了幾人的關係。
轉眼,兩人便到了念佛堂,葉清溪四處打量,便瞧見坐在座位上微垂着頭的攸葉,還有正睜大眼睛瞅着自己的攸靜,葉清溪神色不變,態度淡然地坐了下來,開始誦讀經書。
在念佛堂教授大家經文的是辰苑師太,葉清溪與其打交道的次數屈指可數,無非就是最初葉清溪對於佛教知識一無所知時,被對方刁難了幾次,後來葉清溪的知識見長,人也膽大了許多,辰苑就是想為難葉清溪,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了。
可是這次,辰苑卻在葉清溪的面前停了下來:“你在讀什麼?”
葉清溪心中詫異,面上卻是不動聲色地站了起來:“弟子近來在研讀《妙法蓮華經》,不過只是略通皮毛罷了。”
“讀到哪裏了?”辰苑點了點頭,一張如滿月一般的面龐沒有掛任何錶情,看起來顯得呆板有餘,而威嚴不足。
葉清溪不敢怠慢,將自己才看到的一段經文背誦出來:“文曰: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佛所贊經。后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
“作何解?”
葉清溪斟酌片刻,緩緩地道:“人心應常懷慈悲,榮辱不驚,方為佛。”
因知曉辰苑並不是為了聽自己的翻譯,葉清溪的話便簡略許多,卻也算是將其中的重點說了出來,應該挑不出什麼錯來。
辰苑沉默片刻,淡淡點頭,卻又道:“何為佛?何為佛?何為佛?”
葉清溪才要鬆一口氣,卻又被這問題弄得有些哭笑不得,看來辰苑今日是真要為難自己了,奈何自己還不能說出反駁的話來,只能想盡辦法作答。
辰苑的這三個問題,看起來雖然是一模一樣,可葉清溪卻知曉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問題,自己顯然不能就這一點回問,不然還未作答,便已經讓辰苑得逞了,葉清溪想了又想,決定裝一下高深:“佛乃萬物,心中有佛,便能稱佛;佛乃大聖,心中有佛,便能成佛;佛乃大慈,心中有佛,便能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