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節、義務兵役制
一說起那些逝去的親人,父子倆都沉默了一會,在這個問題上姜虎看得更開一些,說是見慣生死也不為過:“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趕緊生個孫子,我知道你房裏有倆女人,但是她們到現在也沒個動靜。”
“這個……”姜田又是一陣語塞:“她們倆姐妹誤入風塵,想是身子有些虧損,若是能調養些時日應該……”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不等姜田說完,姜虎就打斷了他:“我又沒讓你賣了她們,大丫我看也不是個小心眼的,可你別忘了將來她們就算生下一兒半女,那也是庶出!”
姜田雖然在心中並不喜歡這個說法,可他也明白在這個時代老爹的話基本就是社會準則,在這個時代哪怕是妻子不能生養小妾卻生了兒子,大多數的情況下也要讓這個孩子認大房的妻子做養母。可是要讓自己將孟大丫娶進門,心裏還是有些抵觸。
姜虎看出自己兒子心裏的小九九,說實話就是他自己如果能年輕二十歲,又住在這麼個美女如雲的大宅子裏,也不可能還看得上土裏土氣的孟大丫。
“這事我看就這麼定了吧,等你公幹回府之後,就把喜事辦了。”不等姜田反對,姜虎就趕緊拿出父親的威嚴:“這次你去日本,是不是把府里那倆日本丫頭帶上,我看着這倆人總覺得鬧心!”
如果不是自己老爹提醒,姜田都忘了還有這倆人,姜田這兩年公務繁忙還得給學生上課,就是清幽姐妹都很少有機會侍寢,這府里想投懷送抱的女人又太多,輪也輪不到倆容貌一般的日本妞。不過姜田馬上就想到了這倆人的用處,她們的漢語雖然還不算流利,但至少可以當做翻譯,而且這倆人也算見過世面,如果在日本大肆宣傳移民中國的好處,那可比任何官方的說辭都能讓人信服。
所以當姜田站在整修一新的靖海號上時,身邊就多了兩個仕女打扮的日本婢女,他這個一品大員出門身邊有丫環伺候也算正常,只是這倆人最多不超過一米五的身高,和一米七五以上的姜田一筆,怎麼看都有些滑稽。姜田奉旨出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靜悄悄的無人相送,但是姜田最煩的就是這種迎來送往,所以就自作主張的將開船時間提前了一個時辰,所以當船隊離岸的時候本地的官員還並不知道,不過他們不知道有人卻知道,姜田瞞着誰也不可能瞞着張韜派來的保衛人員。
“姜大人面有難色可是對這趟差事有所顧慮?”小太監喜子見姜田一直站在船舷邊發獃,便湊上前小聲的問道。
喜子這次的任務不是宣旨,這是姜田的工作,但是考慮到這是中華朝第一次正式的國事訪問,內閣覺得還是應該拍個內宦顯示一下****的做派,這個出訪太監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捧着聖旨等着姜田和對方交換一下國書。所以讓人去這就成了問題,這不是下江南而是去那倭寇的老巢,任務也不是風風光光的朝廷天使,反倒是成了文官的跟班。一時間有點門路的太監都想辦法推辭不去,於是沒什麼勢力的喜子就被選中。
姜田心想我能告訴你自己心煩是因為回國之後就要結婚嗎?哪怕兩人之間的身份地位相差巨大,也不提喜子怎麼算也是天子身邊的近人,跟不提太監本身不能人事所以對這個話題有些忌諱,就說自己不願意娶一個並沒有愛情的女人,這個時代的人就是不能理解的。
“公公有所不知,這倭國之中怎一個亂字了得,這趟差事還真的不好辦啊!”姜田隨着喜子的信口胡謅道。
喜子聽了並沒有問為什麼,反倒是嘿嘿一笑:“大人且莫哀嘆,女婢這裏還有一事。”
說著私自從袖筒中取出一卷黃綾塞入姜田手中,姜田接過來一看臉色瞬間就變了,不過他也沒聲張,只是壓低聲音問到:“人在那?”
“姜大人請隨我來。”
靖海號在別人眼中是大船,可是在姜田的眼中也就是一條特殊的遊艇,正常情況下他是不用喜子來帶路的,但是現在不一樣,等姜田站在軍官餐廳門前的時候,正好看見裏邊的倆人正還朝自己笑着,只不過這倆人一個是心虛的哂笑,另一個則是無奈的苦笑。
姜田搖着頭坐在他們倆面前:“太子殿下這是去郊遊嗎?”
喜子一聽下了一個激靈,連忙滲透看看左右沒有外人,這才小聲說到:“大人莫要聲張,這密旨中不是都說了嘛!”
張環那天碰了一個釘子,知道姜田是不會允許自己同行的,回宮一想這事不能讓別人知道,否則自己母后就第一個不同意。而讓他學劉寶鎧那樣離家出走也不行,自己要是這麼干就真的天下大亂了,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父皇站在自己這邊。
讓姜田想不到的是張韜竟然同意了,而且這事還瞞着自己等出海了才知道,他明白張韜還是想讓自己兒子出門增長一下見識,再說這趟出訪從安全性上來說還是有保障的。但是一想到日本那邊的某些風俗,姜田就又是一陣頭痛,要是中華太子從日本回國後學了一堆不三不四的東西,張韜可不會饒了自己,再說無論是皇帝還是他姜田,都在平時的言辭中或多或少的表現出對日本人的厭惡之情,可這個時代的日本人還沒有太多大奸大惡的行徑,這該如何想張環解釋?如果讓這小子對日本產生好感該怎麼辦?
正事因為有着這些問題,姜田才覺得頭疼。所以他決定繼續對震撼的身份保密,並嚴格的控制張環與日本人過多接觸,可是接下來這支出訪艦隊遇到了李修遠艦隊同樣的問題,颱風來了!
其實這是同一股風,如果有氣象雷達進行追蹤的話,就能在地圖上畫一條從呂宋東部海域形成,經台灣海峽北上直至日本九州的路線,只是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姜田也不可能知道這個颱風從哪來要到哪裏去,他現在只能頂着八級大風在驚濤駭浪中轉道去朝鮮避風,這才只是外圍的風浪,如果真的和颱風正面撞上,就算是靖海號也只有接替沉沒這一個結局。
“後悔了嗎?”船艙里傳出陣陣的嘎嘎聲,就好像堅固的軍艦隨時會散架一樣。看這臉色發白的張環,姜田還是不忘了打擊一下他的熱情:“如果太難受,就在朝鮮下船回家吧。”
這兩天張環把能吐的東西都吐出去了,劇烈的顛簸讓他從小嬌生慣養卻體質不錯的太子感受到了什麼叫暈船,其實姜田也好不到哪去,但他是這次出訪的使節,就算把膽汁都吐出來也不能打道回府。
“學生……學……不後悔!”張環雖然努力的想說點豪言壯語,可是強烈的眩暈讓他只能咬着牙說這麼一句話。
姜田也不理會張環是不是逞強,因為他自己現在也只能躺在床上,強忍着嘔吐的感覺。
與他們正相反,劉寶鎧站在甲板上看着風平浪靜的海面有一種想大聲呼喊的衝動,他終於得償所願的坐上了定海號,可能是真@主聽到了他虔誠的祈禱,陳家的船在港口裏被大風捲來的一棵大樹穿了個窟窿,然後就這樣坐沉在自己的錨位,於是色@狼同學眼珠一轉,攛掇着陳灝一起拿着尚方寶劍上了定海號。李修遠雖然也懷疑這小子是離家出走,可一來沒有大陸的消息,二來行程又比較緊迫,所以也就沒深究他的動機,就算將來國公對此不滿,自己也可以用尚方寶劍的理由搪塞過去。
拋開海上或驚心動魄或意氣風發的航程不提,北京紫禁城裏才是真的狂風呼嘯巨浪滔天,皇後娘娘的怒火燒的整個後宮人人自危,就連張韜都以國事繁忙為由住在了御書房,可想而知其他人面對皇后的時候是多麼的膽戰心驚,張韜也不是故意躲着皇后,但是滿朝文武一致認為他怕老婆,況且不少看好張環這個繼承人的文官武將,也對皇帝讓太子以身犯險去那蠻夷之地頗有微詞。
“諸位愛卿,朕這個裁汰老弱士卒充實九邊的計劃可還有異議?”
現在的御書房中有文有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皇帝這是什麼意思,軍人屯墾戍邊本是理所應當,可自打朱洪武搞衛所制之後,這軍墾的味道就變了,不僅將領擁兵自重,衛所軍的戰鬥力更是不如匪寇,本身就是衛所出身張韜怎麼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弊端。
一看眾人都不說話,張韜也明白他們的顧慮,便接著說道:“這當然不是前朝的衛所制,就算充實九邊這兵還是兵、民還是民,最多是在村子裏訓練一些青壯當民兵。”
經他這麼一說,這些人才算是明白了一點,可是顧慮依舊不少,之間國防部長梁范率先說到:“陛下有意裁汰老弱,只需分其土地便可,只是臣不知這民兵之義與那前朝的衛所制有何不同?”
“民兵,顧名思義乃人民之兵,不只是在邊境上的村子,全國上下無論城鎮鄉村都要搞起來。前朝之時正式因為村鎮無力自保,這才讓匪徒與那韃子能肆意劫掠,且前朝文恬武嬉民不尚武,這才屢屢受人欺凌,若能全民習武無論是賊是寇皆不能動我百姓分毫!”
眾人又一次面面相覷,張韜的想法雖好,但是民間人人習武這刁@民@抗@法、不尊朝廷號令該如何?這是他們又開始想念起出差在外的姜田了,這位姜大人雖然也是改革派,但至少行事還沒那麼極端,其實也不怪他們不理解張韜的用意,姜田如果真的在這裏也不會出言反對,民兵是武裝部隊的有效補充,又是基層組織可以調動的力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該股力量不能被地方勢力攥在手裏,兵權只能掌握在中央手中。
也有聰明人馬上就明白了張韜的真意並不在此,裁軍是為了剪除舊軍隊的派系勢力,也是為了給新軍騰出編製,而民兵制度化則是為即將進行的北伐打好基礎,於是這些聰明人也開始想念姜田了,似乎到目前為止,也就這位姜大人能打消皇帝北伐的念頭,順着這個角度去想,姜田出訪最高興的可能就是張韜了。
張皇帝的想法其實就是複製後世的制度,只是在幾百年後,由於人口基數過於龐大,老百姓的從軍熱情又很高,部隊沒缺過兵員,預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沒發生,所以民兵及預備役制度一直沒有發揮過太大的作用,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這個總員額超千萬的准軍事力量。而張韜是參加過南疆戰爭的,親身經歷過民兵部隊維護後勤物資通道、轉移傷員、地方治安控制等輔助任務,很清楚這個制度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與皇帝的願望正相反,中華自宋朝以後主流的思想便是好男不當兵,這是宋朝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穩定,故意重文輕武而放出的愚民思想,也是當兵待遇太差的現實問題,尤其是進入明代,軍戶制度到後期簡直成了奴隸加炮灰的代名詞,尋常百姓都不願意將自家女兒嫁與普通軍戶。明末亂世官兵更是如同匪徒,如何能讓國人對軍人有個好印象?後來張韜大權在握整頓軍紀這才有所改善。北伐時期即便是相對富庶的江南也是人命賤如草芥,當兵吃糧至少還能苟活一時,新軍的餉銀雖然不高卻從不拖欠,這才保證了兵員的充足。現在天下太平、吏治清明,北方無主之地更是比比皆是,實在活不下去了大不了領份開荒補貼去北地,何苦要去當兵?
正因為這個原因,一班文武都不看好張韜的民兵制度,這反倒會成為地方土豪勢力崛起的溫床,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的,中華雖然比世界其他主流文明更早的出現國家主義萌芽,但系統且全民認同的國家主義理念還是清末的舶來品。就算是進入到民國時期社會結構還是宗族大於國家的,若是沒有解放后對農村土地進行國家公社化改造,沒有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沒有g時期全民“講政治”的政@治@運@動,基幹民兵肯定會成為地方大家族控制下的護院家丁!事實上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國朝某些地方的農村大家族依舊把持着一定範圍內的權利。可張皇帝因為根基尚淺,北伐時又因為滿清一潰千里而打成了順風仗,所以張韜沒有充足的時間開展政@工@工@作便驅除韃虜了,也就是說他現在面對的情況,比國朝解放時遇到的問題更糟糕。
就算有着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張韜還是決心要將這個制度貫徹到底,因為現實中對兵力不足的擔憂,大於對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風險,或者他內心中對自己有着足夠的信心,能在有生之年將所有的麻煩都解決掉,於是在姜田缺席,內閣無力阻止張韜推行新法的情況下,這個褒貶不一的《義務兵役法》被昭告天下。
一、凡適齡公民無論男女皆有服兵役之責。
二、兵役期最短為三年,特殊兵種可酌情延長服役年限,服役期間食宿被服皆由公出,月發餉銀以國民最低收入為限。
三、地方武裝部遴選未服役之良家子弟組建民兵,每月訓練不得少於四天,訓練期間食宿由地方政府解決。
四、如遇戰爭,視動員規模抽調民兵及退役人員組建預備役部隊,用於補充一線作戰單位或執行非交戰任務。
五、服役期間如因戰爭、事故等一切因公傷亡,皆由政府發放撫恤。
六、服役人員直系家屬享受軍、烈屬特權。
……
可以想像這部法律頒發之後天下人會驚詫成什麼樣子,反正張韜是下定決心要搞義務兵役制,也有人對此進行過測算,假設用三五年的功夫完成了整個軍隊的改造,那麼現役軍隊加上隱藏在民間的民兵和預備役人員,中華朝就等於擁有了一隻數百萬人的軍隊,和平時期還不用花錢養着。到時候別說是征討草原,就算是再打一場北伐戰爭都綽綽有餘。也正因為如此在民間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更是有人看出了這其中的巨大利益,不少已經蟄伏的豪門大族都有些蠢蠢欲動,正是看中了地方人士掌兵權這個誘人的蛋糕,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民兵即將看到的第一個教官並不是軍事教員,而是在後世同樣爭議極大的政@委!
說句題外話,有人認為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也有人認為個人利益高於一切,這本是很普通的思想問題,但是卻被某些人搞成了********之爭,可惜的是歷史已經證明了,在亡國滅種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個人的意願實在是不值一提,哪怕自詡為地球燈塔的美國,在軍隊思想教育上也是千篇一律的國家至上主義,甚至無論是中外都曾記載,韓戰時美國有專門的軍官對軍隊思想進行掌控,並逮捕散播反戰言論的官兵,說好的言@論@自@由呢?怎麼到了對自己不利的時候就將這個遮羞布給扔了?至於允許官兵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這也是兩種文明之間的差異,他們並不對當俘虜有什麼精神上的抵觸,況且當俘虜還不用支付陣亡撫恤金,這也和所謂的尊重人@權沒有絲毫關係。中國軍人之所以在絕對的劣勢下依然敢於面對強敵,不是因為他們被政@委洗@腦,也不是因為家人受到脅迫(編這個流言的人究竟動沒動腦子?)。其實道理很簡單,無論是解放戰爭時期,還是共和國曆次對外戰爭,中國軍人的亮劍精神來自於他們知道自己在為何而戰,更清楚把戰火燒到別人的領土上,總比打爛自家的罈罈罐罐要強百倍!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