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掘墓人張之洞

第一章 掘墓人張之洞

第1節中華有神功

晚清末年,廣東佛山出了一位蓋世英雄,姓黃,名飛鴻,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精擅佛山無影腳。一旦雙腿連環踢起,猶如風車疾速高旋,雖十條八條壯漢,近身不得。他曾為鄉人表演武學,地面上放一塊磚,磚上放一塊剛磨出來熱氣騰騰的豆腐,豆腐上再輕放一塊磚,黃飛鴻將掌貼在最上面的磚頭上,掌心微微用力,夾在中間的豆腐未見絲毫異九九藏書常,豆腐下面的那塊磚,卻已經成為了比豆腐都細膩的粉末狀。如此功夫,令人咋舌。

由是武師黃飛鴻之名,不脛而走。有一天,他正在自家院子裏,吭哧癟肚的練功,門外忽然來了一人,西裝革履,八字鬍須,手拄一根文明棍,頭髮梳理得鋥光凈亮,連蒼蠅都立不住腳。此人來到黃飛鴻家門外,斷聲一聲:黃飛鴻,你可知罪?

黃飛鴻抬頭一看,卻見來人原來同鄉豬頭榮,早年被人販子拐賣豬仔,賣到了南洋,發財后回來,整日裏就是這般假洋鬼子做派。他還有個兒子,在大街當口擺攤賣豬肉,人稱豬肉榮,很是熱衷的想拜黃飛鴻為師學武。只因為黃飛鴻還沒拿定主意開館授徒,所以未曾允許,此時見豬頭榮喝問,就收了功夫,問道:豬頭,我自好端端的在家裏練功,沒招誰沒惹誰,你憑什麼對我興師問罪?

聽了黃飛鴻的話,就見豬頭榮怒髮衝冠,沉喝一聲:黃飛鴻,你莫非不知道?現今西夷蠻狄小國,欺凌我上國之疲弱,把我當豬仔賣到南洋不說,還成幫結夥來我中華,公然仗勢凌弱,搶男霸女,早已是鬧得天怒人怨。

黃飛榮笑道:豬頭,你被賣到南洋,是你自己缺心眼,人販子拿塊糖餅一招呼,你就自己跑藏書網上船了……這關我什麼事?

怎麼就不關你事?豬頭榮喝道:姓黃的,你枉學了一身武功,可是卻任由洋人欺凌我官民,辱我上國斯文,你羞也不羞?

黃飛鴻道:哪個洋鬼子欺凌我官民了?你叫他來,看我不打他個豬頭。

豬頭榮哈哈大笑:黃飛鴻,你不過是家裏的能耐,炕頭上的光棍。那洋人為非作歹,仗勢欺人,怎麼會到佛山這種地方來?他們在租界,九九藏書網在上海。黃飛鴻,你若然有種,就收拾一下家當,與我去上海一趟,教訓教訓洋人。

說到去上海,黃飛鴻還真有點心虛,蓋因他天天閉門不出,只知道躲在家裏練功,對外邊的世界一知半解,在心裏也是極羨慕走南闖北的豬頭榮,早有心去上海走走。如今聽了豬頭榮這番話,真的動了心。

於是,半個月後,黃飛鴻果然背着一隻小包袱,和豬頭榮一到去了上海。

第2節滬上大決戰

此時上海已成遠東樂土,冒險家的樂園,極是繁華。華麗旗袍下女人的大腿香膩誘人,拉洋車的車夫飛跑不停,東西洋風格的樓房櫛次鱗比,看得黃飛鴻驚心不定。忽然豬頭榮推了他一下:飛鴻快看,那裏有個洋人……

黃飛鴻向前一看,前面果然來了一個洋人,金髮碧眼,西裝禮帽,臉上的黃色汗毛,鋼針般粗細,叼支碩大雪茄,手裏還牽着一條大狼狗。就聽豬頭榮對黃飛鴻道:飛鴻,揍他。

黃飛鴻詫異的道:為何要揍他?

豬頭榮道:這還用問嗎?他搶男霸女啊。

黃飛榮搖頭:可他現在沒搶男,也沒霸女……

豬頭榮大怒:黃飛鴻,你還是不是中國人?漢奸!見到你洋祖宗就怕成了這個模樣?要不要上前叫人家一聲祖宗啊……口中罵著,用力一推,將黃飛鴻推到了洋人面前。

黃飛鴻無奈,只好對那洋人擺開了架式,邀請洋人進招。那洋人驚愕的望着他:你幹啥?竟然是一口濃重的東北口音。

原來這名洋人,來自俄羅斯,叫波提留夫,在中國東北呆得久了,學了一口溜利的東北腔,本國語言倒是說得結結巴巴。黃飛鴻不知,還以為洋人都是這種說話方式,就拿手向對方一招:在下佛山黃飛鴻,閣下請進招。那洋人詫異的看着他:為啥我要進招?

為啥……我怎麼知道為啥?黃飛鴻覺得無趣,低頭看洋人牽的狼狗正向他做勢欲撲,被他一記佛山無影腳踢了過去:呔,惡犬看招!只聽砰的一聲,那隻大狼狗被踢得飛上半天,落下來時恰好砸在洋人的腦袋上,洋人驚叫一聲:小乖,你怎麼蹦這麼高……扳過狗頭一看,只見那狼狗七竅流血,已然是條死狗。

當下那洋人發出了一聲慘絕人寰的嗥叫:還我小乖的命來,我沒招你沒惹你,你憑什麼踢死我的小乖?難道你們中國人,就這樣強橫霸道。蠻不講理嗎?

我蠻不九九藏書講理?黃飛鴻失笑:洋鬼子,明明是你們搶男霸女……

那洋人上前揪住黃飛鴻:你說我搶男霸女,好啊,你說出來,我搶了哪個男了?霸了哪個女了?

你搶……黃飛鴻知道事情不對了,急忙扭頭去找豬頭榮,卻見豬頭榮已經轉身,向一條巷子狂奔過去,邊跑邊喊:飛鴻快跑啊,巡捕來了……

巡捕?黃飛鴻掉頭一看,只見前面果然飛奔過來幾個頭裹碩大怪纏頭的印度巡捕,邊跑邊吹響警笛。霎時間黃飛鴻慌了神,猛可地掙脫了那洋人的撕扯,掉頭狂奔起來。

這一掉頭狂奔,黃飛鴻再也沒停下來過,一口氣跑回到佛山,九九藏書才氣喘吁吁的一屁股坐下:缺大德的豬頭榮,你坑死我了……

喘息聲中,黃飛鴻反思自己這一次孟浪之舉,說:以武會友,只能結怨於人,以後我莫不如……莫不如……他回到家,鑽進屋子裏搗騰起來,許多個時日過去,他再從屋子裏出來,手裏端着一杯淺黃色的汁液,說道:……莫不如以茶會友,今日我黃飛鴻研製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飲料,名字叫涼茶,此茶清熱去火,解暑化淤,諸位鄉鄰,只要你掏錢,都可以買一碗嘗嘗……

涼茶,系黃飛鴻首創,由此正式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有了產品,下一步就是打品牌。打個什九九藏書么品牌呢?黃飛鴻想了兩個晚上,終於想出來個好名字:對了,就叫寶芝林吧。

可是,寶芝林的涼茶剛剛推出之時,銷路不暢。都知道黃飛鴻是個武師,武師嗎,賣個大力丸,狗皮膏藥什麼的,還有人信,可是這涼茶……這玩藝兒管不管用啊?人人都持懷疑態度,沒人肯買來喝。

見此情形,黃飛鴻急了,就想:產品賣不掉,那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的緣故,如果要是能找個國家領導人題字的話,產品保准好賣。中國老百姓嗎,啥都不信,就信肥頭大耳的領導。

可是找哪個領導呢?

就找軍機大臣剛毅了。

黃飛鴻拿定了主意。

第3節涼茶品牌專賣店

話說那軍機大臣剛毅,雖是滿清貴族,但對於中華國學,最有研究。他每天都要在佛像前焚香禱告,祈求上蒼遣孫悟空,豬八戒等神仙下凡,輪起九齒釘靶,盡逐洋人於海外,還復我天朝上國之威色。

這一天他剛剛在佛像前磕了頭,早有親隨過來,身後跟着滿臉堆笑的黃飛鴻:王爺,來了個農民工兄弟,特意進京看望領導,帶了點家鄉的土特產,想請王爺替他題寫塊牌匾。

題牌匾?剛毅詫異的看着黃飛鴻:你真是來題牌匾的?不是上九九藏書網訪?

黃飛鴻賠笑道:王爺放心好了,我閑着沒事上訪幹什麼?是這麼回事,我搞出來個發明,叫涼茶,可是沒人買,所以想借王爺的名頭……

剛毅嘆息了一聲:你這個黃飛鴻蠻有頭腦的嗎,居然知道借本王的名頭。說著話走到書案前,拿筆在手:你想讓我題什麼字啊?

黃飛鴻回答:題寫寶芝林三個字。

剛毅:為啥要題這三個字?

黃飛鴻:因為我的涼茶專賣店就叫這個名字啊。

剛毅:原來是這樣,那就題吧……提筆在手藏書網,筆墨狂舞,傾刻間題了三個字,回頭叫黃飛鴻:過來看看,這幾個字寫得怎麼樣?

黃飛鴻過來一看,頓時就閉上了眼睛:王爺,你字寫錯了,我的專賣店叫寶芝林,王爺你給寫成寶寶林了……

寶寶林?剛毅詫異的看了看紙面上,頓時樂了:寶寶林也蠻好嗎,不如就叫寶寶林吧,別叫寶芝林了。

黃飛鴻為難的道:王爺,寶寶林是不錯,可是……可是……王爺,你看咱們這麼著如何,去翰林院找個翰林來,讓他幫王爺題個字。反正藏書網我出門就說是王爺你題的。

剛毅把臉一沉:黃飛鴻,你啥意思?難道翰林院的翰林,寫的字比本王還好?

黃飛鴻賠笑道:那當然不是,可是王爺,老百姓不懂得的字啊,王爺的字寫得太好,怕老百姓欣賞不了,陽春白雪,在下里巴人那裏照例都是曲高和寡的。還不如找個翰林,寫兩筆鬼畫符,老百姓反倒認帳。

剛毅想了想,道:那就依你吧,快去找個翰林來。

沒過多久,一個年輕的翰林被叫來了:王爺好,吃了沒?

剛毅斜眼看着這翰林:你姓什麼,會寫字吧?

那翰林笑道:小姓張,字倒是練過二十年的。

真的練過?剛毅表示懷疑,拿手一指書案:練沒練過,本王一試就知,過去寫幾個字讓本王看看。

張翰林走到書案前,拿起筆來:王爺,咱們寫什麼字?

剛毅道:寶寶林。

張翰林:寶寶林?……啥叫寶寶林?

剛毅:你看,我早說了嗎,這三個字沒有情調的,黃飛鴻你也真是沒文化,怎麼想出這麼個專賣店名稱的呢?乾脆本王給你改改吧,改叫寶芝林如何?

黃飛鴻欲九九藏書網哭無淚:謝過王爺賜名。

於是張翰林大筆一揮,寫下寶芝林三個大字,落款寫下剛毅的名字,交給黃飛鴻,黃飛鴻喜形於色,拿着題字回佛山賣涼茶去了。這邊剛毅也是心花怒放,就問張翰林:小張,你是讀書人,寫兩筆字不算本事,懂國家大事吧?現在蠻夷小鬼子日日凌我上邦,你有什麼好法子,解決掉他們嗎?

張翰林道:王爺,這話你可問對人了,小可天天就琢磨這事。

真的?剛毅不信:你可別騙我,要是你真琢磨過,給我寫個條陳來看看。

第4節名臣張之洞

幾日過後,剛毅從張翰林的條陳中,抄了兩條,就去上早朝。見到了慈禧太后,剛毅越眾而出:啟奏太后,微臣有本上奏。

慈禧太后詫異的看着他:剛毅,誰不知道你出了名的缺心眼,也會有本上奏?別是什麼家長里短吧?告你說,你要是敢在朝廷上弄這事,我饒不了你!

剛毅急了:太后,微臣考慮的都是國家大事,豈有個家長里短的道理?不信太后你看……說罷,把自己的奏章呈上去。

慈禧太后打開奏章,看了兩眼,忽然臉上變色,大喝一聲:剛毅,你好大的膽子!

剛毅嚇呆了,撲通一聲跪倒:太后饒命,饒命啊……

就見慈禧橫眉立目:剛毅,你給我老實說,這奏章上的條陳,到底是誰寫的?

這個……不干我事啊……剛毅哭得淚人一樣:都是我一時不察,被人蒙蔽了,實告太后,這條陳是翰林院的張翰林寫的。

慈禧的聲音更加陰冷:剛毅,你可知罪?

知……不知……知不知……剛毅已經嚇糊塗了,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卻聽慈禧嘆息道:剛毅,不怪我罵你,咱們大清國,國大人多,卻反遭西洋蠻夷欺凌,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大清吃飯的人多,有本事的人少。所以我才經常吩咐你們,要多加留意,發現人才,如今你找到了張翰林這等人才,不說快點向朝廷引薦,加以重用,反而壓制他,還偷他的條陳。剛毅啊剛毅,你這樣做,對得起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嗎?

原來是這麼回事,剛毅鬆了一口氣,稟報道:太后吉祥,雖然這事是我做得不對,不過那張翰林嗎,反正他也跑不了,以後臣會主動和他交流,多多探討治國良策九九藏書網,再抄幾條。

慈禧道:少來,你抄了一次還不夠啊?那張翰林叫什麼名字?

剛毅歪着腦袋,想了半晌:好象叫什麼張之洞。

傳旨,慈禧道:讓吏部看看,什麼地方官員有空缺,讓這張之洞去歷練歷練,以後咱們的大清國啊,很有可能得指望着他替大家幹活。

慈禧還真說對了,名臣張之洞,至此橫空出世,被吏部派到山西做巡撫,他是晚清時代九九藏書網有名的儒臣,甫一出世就順風順水,仕途上青雲直上,成為了晚清最為倚重的人。

但理有正反,話有兩面,張之洞橫空出世,只為強國而來,卻奈不得愛新覺羅皇氏的利益,是與國家利益相對沖的。結果是張之洞的苦心經營,不過是在滿清王朝的棺材上,吭哧吭哧的釘下了四枚大銅釘。

就此意義上來說,儒臣張之洞本人,不啻於大清帝國的最後掘墓人。

第5節帝國的棺材

說張之洞才是帝國的掘墓人,這個論點肯定會有爭議。先把爭議放下,甭管大清帝國的掘墓人到底是哪個,但有一點:既然有人不辭辛苦的為帝國掘墓,那麼肯定,帝國這時候已經裝在了棺材裏。

那麼大清帝國的棺材,又是什麼呢?

說起帝國之棺,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清王朝那渾然天成無懈可擊精巧備至勾連錯合的軍事體制。

說到清王朝的軍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遊手好閒托着鳥籠子的八旗子弟,但沒落的八旗並非是清王朝軍制的全部。要知道愛新覺羅皇族中人才躋躋,不乏具大智慧之人,如恭親王,如榮祿,如鐵良……上述之人奔走於海外列洋之間,無日不思效法西洋先進的軍事制度以強大清王朝,把八旗子弟描述成清王朝軍事體制的全部,不過是對皇家精英的羞辱,並非是歷史本身。

事實上,晚清之時,清王朝比任何人更早的意識到了八旗軍制的沒落,所以朝廷負責軍事的部門一下子設置了兩家,一為陸軍部,一為軍咨府。並有計劃,有步驟的要在全國設置三十六鎮新軍。

要建新軍,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軍官!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沒有高素養的軍官,決無可能出現高素養的軍隊,這是常識。可天地茫茫,四海無垠,上哪兒去找高素養的軍官呢?

只能是自己培養。

人才這種東西,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底下鑽出來的,只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教育出來。

所以晚清時代,為創立新軍,先在各省成立了陸軍小學,招收高等小學的畢業生,學習三年才能畢業,課程方面,數學要能夠解析二次方程,物理要知道牛頓三大定律,化學要曉得元素周期表。除此之外,學生每天還要出操兩次,光着膀子狂奔二百公里野營拉練。

考入陸軍小學的學生,不只是解方程和光膀子狂跑,朝廷有旨,學子是帝國的未來,每個學生的衣食住行,統統由朝廷包了,發衣服九九藏書,給飯吃,每個月還有370塊錢的零花錢要拿。只不過拿錢的時候,校官會嚴肅的問你:你丫拿的是誰的錢?你必須要響亮的回答:拿皇上的錢。校官再問:你丫吃的是誰的飯?你必須要響亮的回答:吃皇上的飯。如果你抬杠擰勁不這麼回答,那這錢就不給你花,飯也沒得吃了。

小學畢業之後,就可以考陸軍中學了。

晚清的陸軍中學只有四所,一中在直隸清河,二中在西安,三中在武昌,四中則在南京。陸軍中學的學制,只有兩年,課程卻囊括了現在大學的全部教程,學生要學高等代數,解析幾何,高等物理和化學。看看這課程,我們藏書網就知道晚清時的中學生,水平大致和現在的大學生相當。所以陸軍中學的畢業生,一畢業就會送入各省的軍隊中,先當一等兵,6個月後再送回到保定軍官學校,等於是回爐重造再讀兩年大學,這一次數學要學到微積分,學完了微積分再送回部隊,還是先當大頭兵,但最多6個月,就可以當個排長了。

大學本科學歷,混在晚清最多不過是個小排長。可知大清帝國對人材素質的要求,遠不是一般的高。

清王朝的這種軍官培養體制,是全盤西化的結果,是照抄了德國和日本。這樣訓練出來的軍官素養高,科學根基深,軍事訓練也足夠,如果有機會的話,這樣一支虎狼之師,未必不可以稱雄世界。

但這樣一支高素養的軍隊,培養起來必然的會很慢,按說慢也沒關係,但要命的是,民智的開放是與帝國利益不兼容的,晚清帝國的體制是家天下,無限江山,盡為愛新覺羅一家之私產,人才躋躋,皆是愛新覺羅一家之奴僕。而西方現代科學的人文基礎,卻是民主與自由的理念,大清帝國每培養一個人材,都等於把自己往墳墓里推了一步。

所以帝國為自己打造的這口棺材,就叫民智。

閉塞民智,帝國只能等死。放開民智,帝國就是找死。這就是清帝國的必死之途了,在死亡之路上,沒人能夠攔得住他們。

第6節黑鍋專業戶黎黃陂

民智既開,帝國必死,但最終會死於何人之手,這本來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懸念。但張之洞着急忙慌跑來,一口氣往晚清的軍事體制上釘了四枚銅釘,讓這個懸念頓時豁然開朗。

張之洞為晚清棺材釘下的第一枚銅釘,是個大活人。

黎元洪。

黎元洪這個名字絲毫也不陌生,湖北人氏,耕讀世家,號黃陂。他曾經被定位於“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的大壞蛋,但如果黎元洪知道子孫後代這樣評價他的話,他一定會哭天搶地大聲叫冤,那麼他到底冤不冤呢?

西人云:人的性格就是人的命運,這話如果擱在黎元洪的腦殼上,是完全符合的。細究黎九九藏書網元洪其人,他善良,忠厚,與人為善,木頭木腦,這種性格擱在權爭利奪的大民國時代,註定了是個背黑鍋的料。

黎元洪背的第一口黑鍋,歷史上赫赫有名:甲午之鍋。

話說黎元洪原本是耕讀世家出身,因為朝廷建立新軍制,到處設免費學校讓窮孩子讀書,於是黎元洪入北洋學堂,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后,分配到了廣州水師的廣甲號上,做一名小小的把總。按理來說,黎元洪人在廣州水師,行將爆發的甲午海戰,是日本水師對北洋水師,不應該讓黎元洪來背這口黑鍋。可偏巧廣甲號奉命給北洋送給養,到了地方正趕上海戰爆發,於是北洋下令:那誰,那個廣甲號,你先別回去了,先來參加海戰,等打完了仗再回家吃飯也不遲。

於是黎元洪就稀里糊塗上了戰場,等到兩軍對壘,雙方火力交換的時候,北洋水師將自己的戰艦一字排開,讓廣甲號吸引日本戰艦的炮火,當時廣甲號的管帶吳之榮就火了,立即吩咐開船走人,這仗,咱們不跟着摻合了。

廣甲號不戰而走,逃到了大連海域卻觸了礁。於是管帶吳之榮就命令道:那個誰,把總黎元洪,我命令你守住戰船,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本官先上救生艇,到岸上去休息休息再說。

管帶吳之榮走了,留下九九藏書網黎元洪獨守孤船。這時候日本人的戰艦沖了過來,廣甲號上的火力明顯不支。於是黎元洪就和部屬們商量說:兄弟們啊,是我們報國的時候了,這時候咱們打是打不過的了,投降想也不要想,來,大家操傢伙把船鑿沉吧,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廣甲號落到日本人的手中。於是大家冒着日軍的炮火鑿船,然後士兵們紛紛投海自殺。

臨跳海前,黎元洪擺了個大POSS,曰:士有蹈海而死,此之謂也。然後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海水中。

捐軀報國,志士蹈海,本來是蠻壯烈的事兒,可不曾想這時候來了一個大浪,將嗆昏過去的黎元洪,一直送到了岸上。醒來后正趕上朝廷追究戰敗的責任,北洋水師或戰死或被俘,只有黎元洪老兄莫名其妙的回來了,沒辦法,那就讓黎元洪承擔戰敗的責任好了。

法庭一審判決黎元洪服刑半年。

半年之後,黎元洪蓬頭垢面的出了大牢,捂着餓得乾癟的肚皮想:好餓啊,去哪裏弄吃的呢?聽說兩湖總督張之洞素有賢名,招賢納士,江湖人稱張香帥,只要你懂英語會開根號會解微積分,到他那裏就有飯吃。要不我去張之洞那裏碰碰運氣?

到了地方,正巧張之洞剛剛從日本買了艘兵輪,船號楚泰。張之洞搖搖擺擺,帶着手下幕僚登船,親自驗看。眾人登船之後,兵輪駛入藏書網湖中,正行之際,高天上忽然驚雷大作,兵輪搖搖晃晃,竟然眼看就要沉沒,於眾人的驚恐呼救聲中,忽有一人疾沖入駕駛台,單手掌舵,操船如走馬,就見兵輪於驚濤之際劃破一道白線,竟而是駛出了險域。張之洞大喜之下,細看掌舵那人,原來是甲午敗軍之將黎元洪。

當時張之洞一看是黎元洪,心裏想:小黎這個孩子不錯呀,挺能幹的,要不要我替這個孩子找點好玩的事兒干呢?

此念一起,黎元洪正式登陸歷史,此後註定了他將辛苦栽培出辛亥革命之果,並莫名其妙的背負上篡奪革命勝利果實之黑鍋。

這個結局,誰也無法改變。

因為歷史在前行。

第7節第二枚銅釘

黎元洪的投奔,給張之洞出了大難題。

如果黎元洪沒什麼本事,那麼這事就太容易了,隨便找個端茶倒水的差使,糊弄黎元洪一口飯吃,到時候黎元洪肯定會感恩戴德,事情就算解決了。

如果黎元洪只是有點小本事,事情也不難,張之洞一直在訓練自立軍,大小安排黎元洪一個官職,也能糊弄過去。

偏偏黎元洪這廝,雖然性格溫厚善良,耕牛一樣的任勞任怨任人宰割,軍事素養卻不是一般的高,黎元洪是北洋學堂畢業的優等生,而且又曾有過甲午海戰的實戰經驗,經張之洞多加考驗觀察,確信黎元洪乃難得的大將之才。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你既然得到了這麼一員大將,怎麼著也得給他一支軍隊擺弄擺弄吧?

但問題是,張之洞身邊另有一個親信張彪。張彪這個人能力或許是稍微差上那麼一點點,但人家政治上可靠,對朝廷忠心耿耿——張彪娶了總督瑞瀓的丫環當老婆,新軍將士贈了他一個綽號:丫姑爺。這都丫姑爺了,可知張彪對朝廷是不可能再有二心的——這一點,可不是黎元洪比得了的。

一個是難得的將才,一個政治素質過硬,擱在張之洞這裏,手心手背都是肉,這事可怎麼擺弄呢?

正在犯愁之際,鐵良來了。

鐵良,寧漢將軍,是最優秀的愛新覺羅皇家子弟。此人聰敏而好學,曾留學日本,熟知列強諸國情形,支持變法強國——鐵良支持變法強國,其原則是要堅持愛新覺羅對大清國的正確領導,一百年不變。正因為有如此清醒的認識,所以精明強幹的鐵良,已經成為了愛新覺羅皇族的希望。

為了強國,鐵良終日不停的奔波於路,先後檢閱了全國各省的新軍,發現湖北張之洞所訓練的自立軍,其成績冠於各省之上。鐵良大喜,立即趴辦公桌上寫奏章,要求朝廷表彰張之洞。

正寫着,張之洞推門進來了:鐵子,練字呢?

練……鐵良羞紅了臉,拿手把奏章蓋上。他的毛筆字在皇族中算是超級優秀的了,但沒法跟一代大儒張之洞比,擔心張之洞笑話他的字太丑,本能的拿手遮住。

但張之洞的心思並不在字上:鐵子,你猜一猜,為啥我們湖北的新軍,能夠在全國取得最優成績呢?

因為……鐵良正想說:還不是你老張忠心為國,夙夜不怠的緣故。但心裏又一想,張之洞這時候問此話,定有用意,就問道:這事我也正想問一問你,老張,你有什麼好辦法,快點說出來。如果有效的話,咱們就全國推廣。

張之洞嚴肅的板起臉來:19世紀,啥玩藝兒最貴?人才!

就聽張之洞動情的道:鐵子啊,要強國,需練兵。要練兵,就需要軍事人才,可上哪兒去找軍事人才呢?只能是就地取材現培養,我有一個想法,就在湖北創建陸軍特別學堂,實行兵學制,誰想參軍報效國家,OK,你必須先進學堂做學兵,要學識字,還要學微積分線九九藏書性代數,只會開根號還不成,還得會求導會查對數表。總之吧,等畢業的時候,還必須要完成一篇學術論文,通過答辨之後,才可以進部隊當兵。

微積分?學術論文?鐵良聽得目瞪口呆:就為了當個兵,還得寫論文,這未免也太他娘的誇張了點……張大人高見,高見啊高見……若然我大清的士兵,人人都會寫論文,都會求導開根號,這樣現代化的軍隊,必然是天下無敵啊!

那當然,張之洞得意的一捋大鬍子:所以呢,為了建立兵學制,也為了強大我們大清的軍隊,我的意思是得抓緊擴充武昌的第八鎮新軍,嗯,就建立個二十一混成協吧,讓張彪做第八鎮統制,讓肥仔黎元洪做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九九藏書吧,你看如何?

你等等……鐵良聽得頭暈:剛才你不是說兵學制,微積分求導開根號寫論文嗎?現在怎麼又弄出來個第二十一混成協……還有,肥仔黎元洪是誰?幹嗎讓他當協統?

張之洞正色道:黎元洪是難得的軍事人才,將才啊,唯有他這樣的將才,才會知道兵學制的重要性。所以,若然不請他來做協統的話,兵學制是建立不起來的。

有這種事?鐵良徹底聽糊塗了。

有!張之洞肯定的道:鐵子,別眨巴眼睛了,為了國家,為了聖上,你快點寫奏章吧。

我寫……鐵良低下頭來開始寫奏章,由是黎元洪所率領的新軍第八鎮第二十一混成協正式宣佈建立。

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將由這支學生軍負責打響。

第8節一品夫人定江山

如果說,黎元洪是行將到來的辛亥革命之關鍵的話,那麼吳兆麟就是辛亥革命關鍵之關鍵。

如果說,黎元洪以他的軍事才幹,成功的將一場兵亂轉型為革命並最終取得成功的話,那麼,吳兆麟則是以他的軍事才能,成功的將一場暴亂轉型為兵亂,從而和黎元洪接力配合,最終促成辛亥革命的勝利。

說了這麼多,可這個吳兆麟究竟是何許人也?

吳兆麟,他是張之洞的兵學制所結出來的豐碩成果,是武漢三鎮近2萬名學生中的一個,是黎元洪親傳的弟子,又曾拜了日本教官鑄方大佐為師,潛心修習參謀學。雖然他只是新軍第八鎮第二十一混成協中的一名中層軍官——不過是工程營左隊隊官而已。但是他的軍事才幹卻在第八鎮廣為人知,甚至連黃炎培先生都稱讚他“素來有些信仰”。

高素質的士兵,高素養的中層軍官,以及富軍事才幹的軍事將領終於被張之洞湊齊了。而這就意味着:藏書網武昌一旦起事,就會有一套成熟而實用的軍事體制,在第一時間發揮出其有效的作用。

而這些,將構成行將到來的辛亥革命成功的基本保證。

但只有軍事力量還不夠,辛亥革命更意味着一場大規模的政治革命,必須要有一個政治家,以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將一場軍事行動轉型為社會革命。所以,張之洞他老兄還必須要為未來的時代準備好最富智慧的政治家。

話說江蘇武進地方,有一家小小的雜貨鋪,雜貨鋪里,有一個年輕的小夥計,這夥計眼神快,腿腳勤,而且為人誠懇忠厚,很受雜貨鋪老闆的信任。有一日,一個客人來店鋪買東西,不慎失落了一包銀子,被小夥計撿到,這夥計收起包裹,等在路上大半天的辰光,才見到客人滿臉焦灼的返回,待發現小夥計非但沒有吞併他的包裹,反而怕失主找不到銀子尋短見,苦候在路上的時候,客人感動之下,連聲讚歎小夥計,並把九九藏書網這事告訴了雜貨鋪老闆。

雜貨鋪老闆知道這事後,就把小夥計叫過來,說道:孩子啊,你心眼善,人又聰明絕頂,當個跑腿的小夥計太可惜了啊。這樣吧,我替你出盤纏,你進京趕考去吧,我琢磨着,憑你的善良和聰明,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會拿個狀元。

小夥計失笑道:老闆啊,我字也認不得幾個,詩文也寫不來,讓我做八股文章,還真不如殺了我。老闆你要是真的願意幫助我,乾脆替我捐個官好了,說到底,考科舉中狀元,還不是為了當個官嗎?

捐官?捐官要花好多錢的哦。老闆皺起眉頭:你等我打聽打聽,看看有什麼好門路。

不久老闆又跑來了,說:咱們雜貨鋪是小本經營,拿不出捐官的銀子來,你看我替你捐個小吏如何?豈不聞,鐵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再有本事的官,也得靠了吏員來做事,行不行?

小夥計想了想,道:當個小吏也成吧?不信遇到有眼光的官,他會藏書網認不出我來。

於是老闆替小夥計在廣州官衙捐了個縣丞,小夥計打起行李卷,就興沖沖的赴任了。到后沒多久,恰巧張之洞調任兩廣,對衙署的吏員一考核,就發現了這個小夥計,再有意給他幾樁事情去辦,小夥計辦理得妥妥噹噹。當時張之洞心想:此人雖然只是一個小吏,但辦事的才幹,只怕大清國也難找出幾個來,這麼能幹的人,我得把他留在身邊,以後有活就讓他替我干。

再后張之洞來到湖北,就把小吏帶到了身邊,小吏但有進言,張之洞言聽計從。起初只是個言聽計從,再往後,張之洞乾脆當上了甩手掌柜,什麼政事也不管了,全聽這個小吏吆喝,小吏吩咐他什麼,張之洞就做什麼。官場之人,多聞此事,於是有句話在官場上不脛而走:

兩湖總督張之洞,一品夫人趙鳳昌。

趙鳳昌,就是這個小吏縣丞的名字了。雖然他是個大男人,因為他隱於張之洞幕後,對張之洞耳提面命,所以被人戲稱為張之洞的一品夫人。

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張之洞所謀所思,盡皆出自於趙鳳昌的腦殼。所作所為,盡皆出自於趙鳳昌之手。

話說大清帝國,原是有言官制度的,類似於今天的紀檢委,但沒有執法權,只是一些專門盯緊了各級領導的官員,發現有什麼不正之風,就立即上奏。一品夫人趙鳳昌事件爆發之後,眾言官義憤填膺,紛紛上奏:啟奏太后,不得了,我靠不得了了,張之洞那廝,放着正事不幹,和一個叫趙鳳昌的服務生好上了。

言官紛紛彈劾,慈禧太后就吩咐老幹部兩江總督劉坤一,帶隊來解決張之洞的問題。劉坤一來到之後,細一看趙鳳昌替張之洞出的主意乾的事,由不得怒髮衝冠,惡上心頭。

看看趙鳳昌干出來的好事,他替張之洞建立了陸軍測繪學堂,陸軍中學堂,陸軍小學堂,普通中學堂,工業,農業,商業,礦業,鐵路,方言,理化,省師範,道藏書網師範等學堂,還有武昌路五路小學堂,以及教會所辦的博文、文學和文華大學等。感情趙鳳昌這一個小夥計,竟然比大清帝國的整個朝廷都能幹,數萬名官員兩百年幹不成的活,讓他一個人稀哩哩嘩啦啦全給幹完了。

這人怎麼這麼能幹?

真是太不象話了,趙鳳昌這麼能幹,讓那些混日子的庸官們,還怎麼混啊?他這麼個搞法,豈不是斷了庸官的生路,剝奪了大家混日子吃飯的神聖權力?

情知趙鳳昌能力過強,居然敢以一人之力,砸整個朝廷的飯碗,已經犯了眾怒,劉坤一左思右想,決定舍帥保卒,幹掉趙鳳昌,保護張之洞。遂上奏建議:將趙鳳昌廢黜,逐出官場,永不許進入朝政——他一個人比整個朝廷都能幹,所以決計不能讓他再在官場上折騰了。

由是趙鳳昌在張之洞的資助下離開武昌,轉道上海,居住於上海南陽路10號,其居所號惜陰堂,從此摩拳擦掌,打定主意要做一番驚天的事業。

第9節風雲嘯聚上海灘

離開張之洞的趙鳳昌,如同離開水缸跳入大海的鯊魚,從此無人可制。他到達上海之後,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雄厚政治勢力。

據革命元老黃炎培在《我親身經歷的辛亥革命事實》一文中稱:

……我在上海有一群政治意識不完全相同而一致傾向於推翻清廷,創立民國的戰友。其中教育界為主力,包括新聞界、進步的工商界和地方老輩如馬良(馬相伯)、張謇(季直)、趙鳳昌(竹君)……我們在上海很自然的成立起幾個據點來,經常集會……又一處是趙竹君的家惜陰堂,張謇來上海,時時會集在那裏。而奔走聯絡這幾個據點的是我……

黃炎培先生的社九九藏書網會地位估且不論,我們來看看他提到的,與趙鳳昌相提並論的幾個人物:

馬良馬相伯:統領北洋的袁世凱的老上司,早年袁世凱赴朝鮮打天下的時候,職稱是“幫辦”,幫辦幫辦,就是幫着老領導馬相伯辦點雜事。再後來,馬相伯老人膩歪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進入教育界,創辦了上海的復旦大學。所以在這裏,黃炎培將他列為教育口人士。

張謇張季直:他是大清帝國的末代狀元郎,早年也曾去過朝鮮闖蕩,當時他的身份,是慶軍統領吳長慶的幕僚,兼差教導吳長慶的兒子,還有一個袁世凱讀書,只因為袁世凱讀書疲憊,不上心思,張狀元一怒之下,進入工商界,回到家鄉開辦紗廠,成為晚清赫赫有名的大資本家。

不論是馬相伯還是張謇,或者是離退休老幹部,或者是赫赫有名的狀元郎,都是大清國的名流,唯獨這個趙鳳昌的身份有點尷尬而彆扭,往小里說,他不過是雜貨鋪的小夥計,往大里說,他不過是張之洞的“一品夫人”,而在行文中黃炎培竟然將趙鳳昌與馬相伯,張謇並列,甚至選擇了趙鳳昌的家做為集會場所。而這時候黃炎培的身份,不過是“奔走聯絡這幾個據點的是我”——一介跑腿的小夥計而已。

全亂套了,原來的小夥計居然成為了上海灘笑傲風雲的人物,黃炎培先生居然給他跑腿。這個趙鳳昌,本事大到了怕人的程度。

再來看看黃炎培先生此時的身份:

……那時我任江蘇省咨議局常駐議員、上海工巡捐局義董、江蘇省教育總會常任幹事、蘇州江蘇地方自治籌辦處參議……

黃炎培先生這夥人,在當時有個名堂,叫君憲派。

說起這君憲派來,也是孩子沒娘,說來話長。話說大清帝國早年為了愛新覺羅氏的統治,鎖國愚民,拖累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臨到咸豐年英法聯軍殺到北京,甲午年北洋水師為日本殲滅,庚子年又來了八國聯軍,追得慈禧老太太撒丫子狂逃。愛新覺羅氏一點也不傻,眼瞅着天天挨人家列強的暴打,就商議說:不對頭啊,以前那麼個搞法不對頭啊,對頭還能天天讓人家暴打嗎?大家商量商量,看有什麼好法子,強大咱們的大清國,也免得天天叫人家揍。

這麼一商議,就商議出來個君憲派。

君憲派主要由比較激進的體制內左翼人士所組成,比如說張謇就是江蘇的君憲派頭子,而湖北的君憲派頭子是湯化龍,湖南的君憲派頭子是譚延闓……君憲派甫一登陸歷史,就搶了革命黨人的風頭,概因君憲派的政治主張,與孫文的革命黨一般無二,都是個要求愛新覺羅皇氏無條件出讓股權,強大國家。最讓革命黨人鬧心的是:君憲派人士是體制內的,革命藏書網黨人是體制外的,雖然大家的政治主張沒什麼本質的區別,可君憲派人士幹了革命黨人的活,屬於國家立憲範疇,是朝廷允許的。而革命黨人幹了君憲派人士的活,卻屬於亂黨,是要殺頭的。

總之,朝廷許可君憲派人士的話語權,目的就是為了從道義上否定革命黨。所以革命黨大怒,當朝廷派了五大臣出國考察,為立憲做準備的時候,黨人吳樾殺奔而來,一枚炸彈,炸得君憲派人士驚心不定。

雖然如此,但君憲派人士和革命黨人,終究能夠在政治上達成諒解。而趙鳳昌竟然能夠躋身於君憲派人士之中,這表明民主共和由軍事行動轉型為政治運動的條件,已經成熟。

第10節共和革命三級跳

據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元老周雍能回憶:

……辛亥革命一起,一般人都認為是中山先生的功勞,實際上中山先生奔走革命遠在海外,在海外的力量遠比國內為大,而在國內的革命思想影響,可能比不上樑啟超,由於各方面力量的匯合,終於獲致辛亥革命的成果,這是追隨孫中山先生多年的我不能不承認的……

辛亥革命時,周雍能老先生才剛剛17歲,是個年輕稚嫩的學生兵,當時他人在江西的南昌,響應了辛亥革命,但是他讀到的書,卻是梁啟超先生編的《新民叢報》及《少年中國魂》等報刊,才產生了民族思想,並終身追隨孫中山。他敘述說辛亥時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在國內的影響有限,這應該假不了。

但我們知道,梁啟超先生是建設型人才,其思想觀念是主張建設,讀他的書,民族思想會復蘇,但定無可能產生暴力革命的念頭,而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之所以率先在武昌打響,就是因為武昌學生們,讀到的書比較特殊。

話說武昌首義時,有個叫喻育之的12歲小朋友,正在張之洞建立的湖北陸軍測繪學堂當學生兵,革命黨發現這孩子比較機靈,就跑來勸說他參加革命,於是喻育之在他的《憶在武昌第一次見到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這樣說道:

……我開始看到一些傳播革命思想的書刊,如《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猛回頭》、《警世鐘》、《湖北學生界》等,從而萌發了排滿革命思想……

注意喻育之老先生的敘述,他和周雍能老先生不大一樣,周雍能讀梁啟超,萌發的是民族思想,而喻育之這裏,萌發的卻是“排滿”思想。

啥個叫“排滿思想”呢?

說到這排滿思想,也是清王朝自尋死路。我們在前面敘述過,為了強大清國,清王朝在一系列高人的運籌之下,建立學校培養高素養的軍官,準備設立三十六鎮新軍。比如說湖北新軍第八鎮,南京新軍第九鎮,福建新軍第十鎮,都是這一政策的系列產品。

新軍將士,清一色高級知識分子,也就不會對認同皇權觀念,革命藏書網思想必然興起,所以清王朝一看這情形,心說咋整呢?能不能找個好辦法,讓這些新軍既有高素養,又對皇家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做奴才呢?有了,要不給新軍中派一標旗兵過去,看着新軍點。

於是朝廷從北方調來了旗兵,駐紮在武昌的楚望台與紫陽路一帶,專門負責監視高素養的漢人新軍。漢人新軍走在路上,迎面來了旗兵,就會攔下,先啪啪啪幾個大耳光,然後喝問道:日你娘個鬼,你吃的是誰的糧?漢人新軍必須要立正,以響亮的聲音回答道:吃皇上的糧!然後旗兵再啪啪啪幾個大耳光,喝問道:你穿的是誰的衣?漢人新軍再立正,響亮的回答:穿皇上的衣!然後旗兵再啪啪啪幾個耳光:你睡的是誰的女人?漢人新軍立正:睡的是皇上的女人……若是回答的慢了,輕者蹲禁閉,重則以革命黨之罪殺頭。

所以武昌的第八鎮新軍,恨旗兵恨到了牙根痒痒的程度,這種仇恨,就稱之為“排滿思想”。

敘述到這裏,我們就能夠對馬上爆發的辛亥革命整體過程,進行一次清晰的梳理了:

武昌新軍,其激進者所接受的主要思想是“排滿”,排滿也是革命,但其主要表現為對旗兵的仇恨,與共和思想還有一定的距離,而完成這一距離的跨越之人,就是張之洞伏下的三步棋。

哪三步棋?

第一步:是先有富戰鬥力的武昌新軍,才有可能將對旗兵的仇恨轉九九藏書網化為殺戮行為,這就是辛亥革命第一槍的初始意義。

第二步:先是由黎元洪的弟子吳兆麟出來,將一場無以名目的流血爆亂,轉型為以排滿為目的的兵亂。再有黎元洪出來,將一場排滿兵亂,轉型為具有着正確革命訴求的軍事行動。

第三步:由一品夫人趙鳳昌負責,將一場軍事革命轉型為社會革命,最終促成共和革命的成功。

看看這共和革命的三級跳,我們就會發現,革命黨人的具體工作,是負責拉開引線,引爆事件,而最終的革命,卻是由張之洞設置的軍事體制來完成。

現在,張之洞已經為大清帝國掘好了墳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等革命黨人跑來,用力將滿清推進墳墓里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國就是這麼生猛02:辛亥革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民國就是這麼生猛02:辛亥革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掘墓人張之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