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于丹烹制美"醬湯",香氣四溢飄扶桑

2008年1月27日,于丹教授從北京飛到日本東京,走出機場,她便直接到了我國駐日使館。下午4時許,結束與崔天凱大使的會見之後,應大使的要求,于丹教授徑直走上使館會議廳的講台,開始了此次扶桑之旅的首次演講。她因在國內講解《論語》而出名,來到使館彷彿是從久遠年代走來,卻又充滿着現代的知性美;雖征塵未洗,卻又依然是那麼端莊素雅、笑容可掬,絲毫未見倦容,似乎比在中央電視台還要充滿自信,越發顯得充滿着魅力。隨着她那充滿激情的演講,使館工作人員原本就已激動高漲的熱情更加沸騰了。

為了聽於丹教授的演講,崔天凱大使甚至推遲了當晚的活動時間,坐在前排自始至終聚精會神聆聽着于丹教授那富有哲理的演講。他曾說過,使館特別希望通過聽到于丹教授的演講,能夠從《論語》中尋找到我外交人員在日本的工作姿態和心境。

于丹此次訪日,是為《〈論語〉心得》日文版——《論語力》的首發式而來。正是這位《論語》的傳播演講大師,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針對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以現代人所易於接受的方式,解讀了這部經典。有國內媒體稱其作品是建立於經典之上、慰藉人們的"心靈雞湯",使得中國億萬讀者如饑似渴爭相"品"之。而今來到扶桑,為讓經典傳播再度深入異邦民眾之心,必須送上符合當地口味的作品。日本——這是一個喜愛豆製品的國度,如果將《論語》比作"大豆",那于丹教授的解讀就是以大豆為原料而製成的日本人最愛的、可延年益壽的美味食品"大醬湯"。

人類數千年的文明進化,使人類除了具有生而有之的食慾之外,還有了精神方面的欲求。作為一代哲人,孔子不僅是日常生活中"食不厭精"的美食家,更深知必須有精神食糧滿足人類的精神進補欲求。於是,一部孔子與弟子們的對談錄——《論語》就成為東方世界兩千餘年來的精神食品。這款美味不僅讓中國人受益,也滋潤了周邊國家,諸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的國民。

然而隨着社會發展的加快,大量精神食糧被粗製濫造,所以在當今,現代人對於精神食糧,尤其是對於傳統古典的辨讀、消化功能產生了"退化",並且像于丹教授這樣能將古典精心"料理"再製成老少咸宜的"醬湯"食品的大師是不多見了。

今天,于丹教授來到我國駐日使館再講《論語》,恰如入鄉隨俗烹制"醬湯",那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閉上眼睛可以想像出的情景,通過她那大眾化、生活化的語言都為古典精華所熔融,古典精華的現代之美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傳到了每一位使館工作人員的心中。

在會場聽着于丹教授生動精彩的演講,我感到即使原本沒接觸過《論語》的人也一定會為之傾倒,聽完演講后一定會覺得2500年前孔子在《論語》裏所傳達的信息,還是非常適用於現代社會的。我認為,她的演講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聽眾,除了她那精湛的演講本身,還可從另一方面解讀為當前中國人缺少精神食糧,在充滿物質文明、金錢挂帥的躁動社會,缺少了一種支撐我們處世為人的內在力量。換言之,在信息爆炸泛濫的全球化洪流之中,人們的精神世界難以與社會變化同步,因而產生了一定的空虛。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通過於丹教授的演講,孔子的智慧或多或少會給人們帶來啟迪和幫助,無形之中滋潤了人們心靈的乾涸部分。

當出口成章的于丹教授剛結束演講,使館工作人員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各自的疑問,特別是使館青年古典學習俱樂部的年輕人更是踴躍地發問。針對每一個提問,于丹都作了有獨到見解的回答。從"小人"、"女子"、"中庸之道"等學術上的解釋,一直提問到于丹本人對先賢的認識。為了能盡量回答每一個提問,于丹加快了語速,許多經典原文彷彿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顯示出她那紮實的古典文學修養功底,在場的聽眾無不嘆服。于丹說,其實國內出現《論語》熱,並非都是央視炒作的結果,而是中國人價值觀的必然回歸。"《論語》本來就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融進在百姓的思想和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出現中國人與《論語》斷層,很多人不會辨讀古典了,這是不正常的。經典不一定就是只講大道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十幾歲的青少年都能理解、喜歡《論語》,而且我相信,總有一天中國的中小學生會喜歡讀《論語》,因為我們的根就在這裏。"于丹還講到,為什麼日本人也喜歡讀《論語》,因為我們運用相同的漢字,並且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早已經滲透到日本文化,給日本文化打上了烙印,使很多日本人成為了學習中國古典文化的"弟子"。不僅日本對孔子認同,其他如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國也認同孔子,所以說孔子以及《論語》不僅屬於中國,而且是整個東方思想的結晶。

有位工作人員談到,因中國和日本有着歷史恩怨和現代的合作機遇等問題,所以雙方在工作中時常心存矛盾,一方面因兩國之間曾有過不幸歷史,心裏總有疙瘩;另一方面,現在雙方合作交往的機遇又確實很多,他們想:"《論語》中有沒有這方面的內容能給我們提供答案?"

對於這位工作人員的困惑,于丹回答說,《論語》中記載着孔子對學生說過的八個字:"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就是說,不要做以德報怨的事,受到別人傷害還要用美好的東西回報,這是不應該的。作為人應當有原則,只要正直坦蕩地面對即可。也可以用這八個字來判斷應該如何對待中日兩國關係,歷史上兩國之間有過刻骨銘心的記憶,但是不能因為有了今天的合作和經濟利益上的往來而忘卻歷史,這是不允許也是不應該的,因為對待歷史一定要忠誠;但是面對過去的傷痛,又不能冤冤相報,要用我們民族的正直、磊落、坦蕩去面對,既要記住歷史不能遺忘,又要面向未來讓它能過得去,這就叫"以直抱怨"。另一方面,要看到現在的機遇,對於兩國而言既有合作的未來,又有共同發展的前景,所以我們又不能因為過去的歷史而影響了現在,該合作要合作,這就應當說是"以德報德",也就是說當別人對你好的時候你要作出真誠的回報。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之間夜幕已經降臨。結束了使館舉辦的接風宴,走出使館踏上日本國土,在一周的時間裏,于丹教授北上南下,將她精心烹制的"大醬湯"饋贈給日本國民,受到了眾多日本民眾的好評,有了大批的"粉絲"並結下了友誼。

時光荏苒,轉瞬之間到了分別的時候。送別之際,于丹教授特別激動地說道,這是她第二次訪問日本了。去年她的作品《〈論語〉心得》不僅紅遍國內,還引起日本社會的關注。2007年5月,她曾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在日本京都舉行的世界孔子學院論壇並演講。此次,日文版《論語力》在日本出版,引起了強烈反響。于丹認為,此次來日本講學並有幸能與福田首相面談《論語》,得益於最近中日關係的不斷改善:去年溫家寶總理成功訪問日本,福田首相到中國山東曲阜拜謁孔子故里……今年5月,胡錦濤主席也即將訪問日本。

"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史上,文化是紐帶,是一種深刻恆久的力量,雙方都有一種默契和認同。"這是于丹與福田首相會面以及與普通日本人交流后的體會。她說,福田首相執政以後,對中國一直比較親善友好,兩國對於文化的認同是有默契的,"《論語》在這當中是一個文化符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于丹論語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于丹論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