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防止疲勞、永葆健康的故事
從休息中獲得活力
休息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
休息,每個人從小就知道它的必要,但到了成年以後,卻往往忽略了休息,為了既定的目標不停歇地工作着、奮鬥着,直到身心的承受力達到極限,才反思“休息”不可忽略。
人生需要奮鬥,奮鬥才能發展;生命需要休息,休息才能保持勃勃的生機。
適時地主動休息,你可從中獲得更多的活力。
2002年,第17屆世界盃足球賽上,韓國隊與土耳其隊爭奪季軍。賽前一天,電視台採訪了兩支球隊:土耳其隊隊員在大街上逛商店、遊覽風景,隊員若無其事,心態上顯得很輕鬆;韓國隊隊員在教練希丁克組織下緊張練球,汗流浹背,人人顯得很認真。我倒是很欣賞土耳其隊的居內什教練,他懂得贏球,更懂得休息。第二天比賽結果,土耳其隊以3:2奪得了季軍。不容置疑,韓國隊的確是一支愈戰愈勇、不斷進取的球隊,但他們比賽中體力有些不足,導致射門失誤。土耳其隊則不然,開場僅11秒鐘,就踢進一球,這一球刷新了世界盃歷史上最快的一粒進球。而在90分鐘的比賽中,韓國隊21次射門進2球,土耳其隊僅8次射門就3次得手,顯而易見,土耳其隊在整個比賽過程中頭腦清醒、精力充沛,使他們失誤少、射門準確度高。
給自己一點休息的時間,享受你收穫的喜悅。
現在有多少人為了生活,一星期工作六天,在辦公桌前努力的工作,有一天才猛然發覺,他的工作開始讓他與世界隔離;很多人為了孩子而努力,奮鬥了一輩子結果發現他們還是慢慢地離自己而去;有些人好好工作三十年不曾休過假,等到去度假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不動了,而自己以前想做而沒做的事情現在有時間做卻做不了了。
比如對很多日本人來說,他們的經濟的確在世界排在頂尖前列,然而他們的生活品質呢?有一首日本流行歌曲恰好反映了他們一個星期的生活,歌詞是:“星期一、星期一、二、三、四、五……”這段歌在嘲笑日本人工作七天,毫無生活樂趣可言。
假如你也是這種工作狂的話,我給你的惟一建議就是:偶爾讓自己放鬆一下。給自己一個休息的時間,寧靜的時間,有時候休息一下往往有更大的效率。
在台灣有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他們公司總裁告訴記者在他們公司每工作50分鐘,就會休息10分鐘,在這10分鐘之內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存在任何的約束。
當他給員工休假的時候,整個公司的效率反而比以前更好,我想他非常了解這個道理。
埃莉諾·羅斯福夫人十分懂得從休息中獲得活力的重要性。她在白宮當第一夫人的12年裏,總是有很緊湊的事項。但是,每次接見一大群人或者要發表一次演說之前,她通常都要坐在一張椅子或是沙發上,閉起眼睛休息20分鐘。
可見,常常休息是保持活力的最佳方法。
學會放鬆,解除疲勞
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一個令人吃驚的可悲事實是,無數不會浪費金錢的人,卻在鹵鹵莽莽地虛擲浪費自己的精力。
威廉·詹姆士在一篇文章中說道:“美式的生活讓人緊張,動作快、高節奏、強烈極端的表達方式……這或多或少是些壞習慣。”
波普先生就是其中一員。他是位生意人,賺了幾百萬美元,而且也存了相當多的錢。但是他似乎從來不曾輕鬆過。
波普剛剛下班回到家裏,剛剛踏入餐廳中。餐廳中的傢俱都是桃花心木做的,十分華麗,有一張大餐桌和六張椅子,但他根本沒去注意它們。
波普在餐桌前坐下來,但心情十分煩躁不安,於是他又站了起來,在房間裏走來走去。他心不在焉地敲敲桌面,差點被椅子絆倒。
波普的妻子這時候走了進來,在餐桌前坐下;他說聲嗨,一面用手敲桌面,直到一名僕人把晚餐端上來為止。他很快地把東西一一吞下,他的兩隻手就像兩把鏟子,不斷把眼前的晚餐一一鏟進嘴中。
吃完晚餐后,波普立刻起身走進起居室去。起居室裝飾得十分美麗,有一張長而漂亮的沙發,華麗的真皮椅子,地板鋪着高級地毯,牆上掛着名畫。他把自己投進一張椅子中,幾乎在同一時刻中拿起一份報紙,他匆忙地翻了幾頁,急急瞄了一瞄大字標題,然後,把報紙丟到地上,拿起一根雪茄。
波普一口咬掉雪茄的頭部,引燃后吸了兩口,便把它放到煙灰缸去。
波普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他突然跳了起來,走到電視機前,扭開電視機,等到影像出現時,又很不耐煩地把它關掉。他大步走到客廳的衣架前,抓起他的帽子和外衣、走到屋外散步。
波普這樣子已有好幾百次了。他在事業上雖然十分成功,但卻一直未學會如何放鬆自己。他是位神經緊張的生意人,並且把他職業上的緊張氣氛從辦公室裏帶回家裏。
他沒有經濟上的問題,他的家是室內裝潢師的夢想,他擁有兩部汽車,事事都有僕人服侍他——但他就是無法放鬆心情。不僅如此,他甚至忘掉了自己是誰。他為了爭取成功與地位,已經付出他的全部時間,然而可悲的是,在賺錢的過程中,他卻迷失了自己。
這位波普老先生之所以落下這種神經緊張的毛病,就是因為他不懂得掌握松馳自己的秘訣。其實,想要獲得輕鬆的心情,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範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放下工作,輕鬆一會兒。如果你所負的責任十分重大,你也一定要知道在什麼時候卸下這些責任。如果你真的想克服神經緊張的毛病,不妨藉助於奇妙的心理幻想力量來協助你擺脫工作和生活中的巨大壓力。
那麼,什麼是解除精神疲勞的方法?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在學習和工作的時候讓自己放鬆!下面就是一個成功克服緊張心理的人給我們講的故事。
那一年,由於我在業務上的突出成績,進這家汽車銷售公司才一年多,就被老總提拔為銷售部經理。
自從升為高級主管后,我更加勤奮了,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每天忙得四腳朝天。
有一天中午快下班的時候,老總對我說,我們一起去吃中飯,十二點你就下來,我在樓下等你。我看看錶,已經十一點五十五分了。我回辦公室想收拾一下,沒想到又被一些事情耽誤了,下樓的時候已經十二點過五分了。老闆的奔馳車已經在發動,準備開走了。
我氣喘吁吁地跑過去對老總說,抱歉,老闆,剛才我又聽電話又送傳真的,電話很多。"
“吃飯都跟不上,你還能做什麼?”老總打斷我的話,嚴厲地說,“放下!你沒那麼偉大,我說十二點吃飯你就得把它放下。”
那一頓飯,我吃得疙疙瘩瘩,雖然表面若無其事,心裏卻很委屈,每天堆在我面前的事總也做不完,我這樣為公司賣力,難道也錯了嗎?
過了一段時間,公司組織了一次旅遊,我們來到一個名山古剎。同事們嘻嘻哈哈四處探奇,可我心裏還一直在想着臨行前手頭沒處理完的一大堆事務,還在考慮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保證不會讓整個部門的業績下降。沒想到我卻不知不覺地轉到了后禪院。
忽然,我看到一個身披袈裟的大師,舉着一碗菜,對着一隻狗大喊:“放下!放下!”我大為驚奇:“師父,這隻狗的名字叫‘放下’嗎?”大師說:“是的。”我更詫異了:“人家的狗都叫小黑;小白、來福什麼的,你的狗怎麼叫放下?”
“你以為我在叫它呀?其實我是在叫我自己。”大師笑着說,“我每天都這樣叫自己放下,每天晚上收起腳上床后就打算第二天起不來了,這樣該放下的東西也就要放下了。”
大師的話讓我突然一陣警醒,是啊,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世界上也沒有做得完的事,如果明天我就死了,我還能夠要求自己今天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嗎?那我肯定只能揀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先處理完,其它的事,時間一到,就放下。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做事要看大目標,如果天天只看小問題;連公司洗手間裏有沒有衛生紙都管,那就會喪失創造力。就像游泳一樣,要一邊游一邊抬頭看目標,不要悶着游,撞了牆才知道痛。
回去以後,我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教會每一個部下每天做好所有份內的事,而我只掌握大原則。我可以悠閑地端着咖啡上樓下樓,偶爾與同樣悠閑的老總相遇時相視一笑,一到下班時間就關了手機回家。可是,我的部門工作效率卻成倍地提高了。
現在,我已經是公司的副總。
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學會放鬆,這是一件容易的事嗎?其實容易。你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改掉目前的習慣。這種努力是值得的,因為你的一生可能因此而發生很大的變化。
說出你的心事
只要一個人能夠說話——單單說出來,就能夠解除他心中的憂慮。
每個人都擁有不為人所知的一面,即使並非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但或多或少都有些心事藏着。即使是個成就非凡的人,也不願被人探知過去的歷史,或工作方面的失敗,血氣方剛時犯下的錯誤,肉體上的殘缺等。每個人都有基於某種理由,而不願被人所知的心事。
許多人堅持武裝自己的內心,不願說出心事。然而,當我們解除自己的所有武裝,與他人以誠相見的時候,我們自身會得以解脫,對方也會以一種輕鬆的、坦誠的姿態與我們相對。
秘密是內心沉重的負擔,隱藏心事會帶來長久的不安。傾吐心中的不幸與不滿,尋求相知人的了解,是人類本能上的欲求。
從弗洛伊德的時代開始,心理分析家就知道,只要一個病人能夠說話——單單隻要說出來,就能夠解除他心中的憂慮。為什麼呢?也許是因為說出來之後,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看到我們面臨的問題,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可是我們所有的人都知道“吐露一番”或是“發發心中的悶氣”,就能立即使人覺得暢快得多了。
醫學顧問羅斯·希爾費醫生認為,減輕憂慮最好的葯就是“跟你信任的人談論你的問題,我們稱之為凈化作用。”她說:“病人到這裏來的時候,可以盡量地談她們的問題,一直到她們把這些問題完全趕出她們的腦子。一個人悶着頭憂慮,不把這些事情告訴別人,就會造成精神上的緊張。我們都應該讓別人來分擔我們的難題,我們也得分擔別人的憂慮。我們必須感覺到世界上還有人願意聽我們的話,也能夠了解我們。”
所以,下一次我們再碰到什麼情感上的難題時,何不去找個人來談一談呢?當然我並不是說,隨便到哪裏抓一個人,就把我們心裏所有的苦水和牢騷說給他聽。我們要找一個能夠信任的人,跟他約好一個時間,也許找一位親戚,一位醫生,一位律師,一位教士,或是一個神父,然後對那個人說:“我希望得到你的忠告。我有個問題,我希望你能聽我談一談,你也許可以給我一點忠告。也許旁觀者清,你可以看到我自己所看不見的角度。可是即使你不能做到這一點,只要你坐在那裏聽我談談這件事情,也等於幫了我很大的忙了。”
克服煩悶情緒
產生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煩悶。
哥倫比亞大學的愛德華·桑代克博士在主持一些有關疲勞的實驗時,用那些年輕人經常保持感興趣的方法,使他們維持清醒差不多達一星期之久。在經過很多次的調查之後,桑代克博士表示“工作能量減低的惟一真正原因就是煩悶”。
一位商業助理滿懷憂愁回到家中。整個工作日她一直忙亂、苦惱、充滿攻擊性,並且隨時準備發怒。當她這樣停止工作回到家裏時,也就帶回了殘餘的攻擊心、困頓、匆忙與憂慮。對於丈夫和家裏人,她特別容易發怒。雖然在家裏決不可能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但她還是一直想着辦公室里的煩心事。
一個大公司發現他們的一個助理莫名其妙地以粗野、生氣的口氣接電話。這個電話恰巧是打到公司正在舉行的一個重要會議上的,那時這位助理正處在困境和敵意之中。不用說,她那生氣與敵意的如棒槌擊打一般的口氣使打來電話的人吃了一驚,公司的人對這位助理的行為火冒三丈。當然,也給她自己帶來了麻煩。針對這件事,這家公司規定:以後所有的助理在接電話以前,必須先暫停五秒鐘,並且要微笑一下。
有一個年過35,擁有兩家業務蒸蒸日上的公司的女總經理,她光滑的臉龐、樸實的穿着、開朗的微笑和溫柔的語調,只要不談公事,她看來頂多像剛入社會的新鮮人。她總是開開心心的,不只是人家願意和她相處,做生意時也會覺得和她合作很愉快。所以,生意愈做愈好。
有人間她:“如何青春永駐?”
問的人大約只有20多,在她的腦袋瓜里,35歲已經是很老很老了。
這位總經理回答:“我不知道,大概是因為我沒有煩惱吧!從前年輕的時候,常常為雞毛蒜皮的事煩惱得不得了,連男朋友對我說:喂!你怎麼長了顆青春痘,我都會煩惱得睡不着覺,心想:他講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他不愛我了?……直到我大哥去世。”
“我大哥從小就是個有為的青年,二十多歲就開始創業,他車禍去世前幾天,正為公司少了一筆十萬元的賬煩惱,我大哥一向不愛看賬本,那個月他忽然把會計賬本拿出來瞧,管會計的人是他的合伙人,因為這一筆賬去路不明,他開始懷疑兩個人多年來的合作是否都有被吃帳的問題。我嫂嫂說,他開始睡不着覺,睡不着就開始喝酒,喝酒後就變得煩躁,越煩躁越喝酒,有天晚上應酬后開車回家,發生了車禍,他就走了……他走了之後,我嫂嫂處理他的後事時發現,他的合伙人只不過把這個公司的十萬元挪到那個公司用,不久又挪回來了。沒想到我哥為了這筆錢,煩了那麼久……
“從我大哥身上我學到了這一本領,不要創造煩惱,不要自找麻煩,就以最單純的態度去應付事情本來的樣子。這也許是我不太會長皺紋的原因吧!”
也許我們從這位女經理身上可以感悟到:每個人的周遭一定有看起來像“煩惱製造機”的人,他們總在為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足掛齒的小事、煩死也沒用的事、事不關己的事煩惱,在日積月累的煩惱中,對別人一個無意的眼神、一句無心的話,都有了疑心病,彷彿在努力地防衛病毒入侵,也防衛了快樂的可能。
情緒的煩躁還會引起意外事件。追查意外事件起因的保險公司及其代理人發現,很多車禍的發生都是由於情緒的煩躁。如果一個司機和他的妻子或者老闆發生了口角,如果他在某些事上遭到了挫折而離開,那他很可能會發生車禍。因為他把不適當的情緒攪合在駕駛上。那麼,我們該怎樣擺脫煩悶情緒呢?
1800年前,馬庫斯·奧利里厄斯在他那本叫《沉思錄》的書中寫道:“我們的生活就是由我們的思想造成的。”如果你想擺脫煩悶,那就每個小時跟自己說一遍這句話,你就可以指引自己去想很多勇敢而快樂的思想,也可以由此得到力量和平靜。跟自己談很多值得感謝的事情,你就可以在腦子裏充滿向上的思想。
不要為失眠而憂慮
為失眠而憂慮,對你傷害的程度,遠遠超過失眠症本身。
在芝加哥大學擔任教授的納撒尼爾·克萊特曼博士,曾對睡眠問題做過很多的研究。他是全世界有關睡眠問題的專家。他說過:“從來沒有聽說哪一個人是因失眠症而死的。實際上,可能有人為失眠憂慮以致體力減低,受到細菌的侵襲,可是這種損害是由憂慮所造成,而不是由於失眠症。”
為失眠症而憂慮,對你傷害的程度,遠超過失眠症本身。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學生——伊拉·桑德勒,就幾乎因為嚴重的失眠症而自殺。下面是他所講述的故事:
我真的以為我會神經失常,問題是,最初我是個睡得很熟的人,就連鬧鐘響了也不會醒來,結果每天早上上班都遲到。我因為這件事情而非常憂慮——事實上,我的老闆也警告我說,我一定得準時上班。我知道我如果再這樣睡過頭的話,我就會丟了工作。
我把這件事情告訴我的朋友,有一個人建議我,應該在睡覺以前集中我的精神去注意鬧鐘,就這樣造成了我的失眠症。那個該死的鬧鐘滴咯滴咯聲纏着我不放,讓我睡不着,整夜翻來覆去。到了早晨,我幾乎病得不能動,又疲勞又憂慮。這樣繼續了有8個禮拜之久,我所受到的折磨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深信自己一定會神經失常的。有時候我會走來走去轉上好幾個鐘點,甚至想從窗口跳出去一了百了。
最後,我去見一個我認得的醫生;他說:“伊拉,我沒有辦法幫你的忙,沒有一個人能夠幫你,因為這種事情是你自己找的。每天晚上上床后,要是你睡不着的話,就不要去理它,對你自己說:我才不在乎我睡得着睡不着哩,就算醒着躺在那裏一直到天亮,也沒有關係。閉上你的眼睛說:反正我只要躺在這裏不動,不去為這件事擔憂,就能得到休息。”
我照他的話去做,不到兩個禮拜我就能安穩地睡著了。不到一個月,我就能每天睡8個小時,而我的精神也恢復了正常。
另外,安穩地睡一覺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安全感。我們必須感覺到有一種比我們強大得多的力量,一直照顧我們到天明。著名的女高音兼電影明星珍妮?麥當娜告訴我們說,每當她感覺精神頹喪而憂慮得難以入睡的時候,她就重讀詩篇來讓她自己得到“一種安全感”:“耶和華是我的牧師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引我在可安憩的水邊。”所以,下次失眠的時候,試試珍妮的建議吧!
還有一個公司職員向我們講述了他成功克服失眠症的經歷:
多年以前。我曾被失眠問題困擾了相當一段時間。為此,我求診過許多醫院許多醫生。不幸總是治不好。後來偶遇一和尚,想不到竟獲解救良方。
那是一個秋天的日子。我與幾個明友登上了千年古道梅嶺,上面有一小廟.內有一老和尚正在打坐。我們進去拜謁抽籤。問了姻緣事業錢財命運,又問起壽命健康飲食起居,當我說到睡覺一事時。老和尚沉吟半晌后笑了;“睡覺猶如出世.醒了就是入世.兩者均有境界。”再問是否我尚沒達到境界、如何達到境界.答曰:“阿彌陀佛!”
為獲得詮釋,我查閱過許多書籍,於是對睡覺有了許多的認識。
現代醫學認為睡覺是大腦皮層由興奮到廣泛抑制的過程。並認為這種抑制是一種主動的抑制.一種平和的抑制。這種情志的協調、主動平和的抑制是一種心境的安詳,一種超脫了塵世的“出世”。
人,要達到這種安詳超脫是頗為不易的。因為人類社會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金錢、等級左右的社會,一個追逐名利的社會。你身入於如此的世界裏.動不動就會心情亢奮或抑鬱,就會心煩意亂,無所適從,就會畏首畏腳,謹小慎微……而這一切一旦堆積,導致的必然是大腦皮層的經常興奮.經常的“上火”……基於這一點,就要求你平素為人處世要心胸坦蕩,光明磊落.從大處着眼;要求你性情豁達,多一些豪爽。少一些小氣;要求你拿得起、放得下;要求你看淡名利、淡泊人生……只有這樣你才能變得平和、安詳,才能”夜半不怕白鬼敲門”,才能到了要睡時入定、入靜.才能睡得深、睡得沉、睡得香、睡得踏實……
這就是“入世”與“出世”的境界。一句話.就是精神因素,就是思想品德境界的修養……
反省自己,我發現我睡不好,不能不說是與自己身上存在着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誤區有關。譬如謹小慎微.譬如於人於事太過於認真。譬如有時少了一點豁達……於是我開始“對症下藥”,在遵醫囑注意生活規律、加強鍛煉的基礎上.着重加強自身的修養。一段時間后,收效是顯著的。如今,雖說仍難從夢中獲得什麼啟迪,但已可很快入睡了。
由此我感悟:睡覺的境界其實也就是做人的境界、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