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意大利,將兩個王朝聯結起來的“皇族婚禮”
米蘭,1978年8月4日——當代意大利所能見到的最接近皇家婚禮的儀式今天在米蘭舉行。它將該國最理想的單身漢、41歲的尼科洛·里納爾迪,密特羅跨國公司總裁之子及繼承人和25歲的西爾維亞·達歷山德羅醫生,更為龐大的法瑪聯合公司總裁之女結合在了一起。
觀察家們已經在預言,這一事件必將導致意大利工業史上最大的公司合併。
儀式不公開舉行,只有家庭成員參加。
新娘是本市人,曾在英國威爾特郡聖巴塞洛繆天主教學院受教育,獲劍橋大學醫學學位。新婚夫婦將在米蘭居住。
媽媽和蔡茲一開始天真地想把這消息瞞着我。他們沒有意識到,全世界都喜歡這種神話故事般的事件。醫院裏每一個電視頻道都在播,因此我無數次地用天知道多少種語言看了播出。
在後來的幾個星期中,我的感情在拒絕相信和偏執妄想間擺動。有時,我祈禱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一場噩夢,我最終會從中醒來,寬慰地發現一切還是原來的樣子。
在我狂想的高峰,我想像那些暴徒實際是受雇於西爾維亞的父親,來殺死我,並偷偷把她弄回去的。
但大多數的時間裏,我覺得一片茫然。我不知道對西爾維亞,對這個世界,對我自己應該相信些什麼。
痛苦持續着,因為在以後的幾個星期里,沒有一份報紙、一本雜誌上面沒有他們度蜜月的照片。
“馬修,”蔡茲儘可能溫和地說,“她已經走了。你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你可能永遠無法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你應該欣慰的是你還活着,而且會完全恢復健康。”
這不是什麼安慰,我心裏想,這是懲罰。
出院前三天,傍晚時分我正坐在開着的陽台門旁,想看點書,透透氣。護士突然進來,說有個意外而至的客人要見我,一個自稱“莎拉·康拉德,朋友的朋友”的年輕女人。
不可否認,她很漂亮,富有光澤的栗色短髮,溫柔的眼睛,悅耳的聲音。她那有教養的英國口音使我立刻就知道她是誰了。我意識到她此行的目的,因此要求單獨見她。她看着我——我覺得她稍稍有點不安——最後終於問道:
“你好嗎?”
“那要看是誰在問了,”我懷疑地答道,“是她讓你來的嗎?”
莎拉點了點頭。
“你參加婚禮了嗎?”
“參加了。”
“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莎拉聳了聳肩。“我不知道。我想她自己也未必知道。想來這事始終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她說話時似乎非常謹慎,字斟句酌。
“可那是在巴黎之前——非洲之前。”
起初她沒有回答。她像個古板的中學生那樣坐在椅子邊上,緊捏着拳頭。她無法直視我的眼睛,但最後拿出了一封信。她站起身來,把信遞給我,開始往外走。
“別走,等一等,”我大聲說道,然後抱歉地補充道,“勞駕了。”
她不安地坐下,我撕開了信封。
我最親愛的朋友,你救了我的命,我應該向你解釋。能和你這樣一個出色的人一起度過即使是短暫的時光,我也將終生感激不盡。我唯一的希望是,結局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事已至此,我只能說,我按我認為是對的去做了。對我們兩個人來說都是對的。請把我忘了吧。我相信你會找到你應得的幸福。我今生今世將永遠珍惜我們相處時的歡樂。
愛你的
西爾維亞
現在我明白了,直到那一刻我都沒有完全放棄希望。但是,西爾維亞的親筆信摧毀了我最後的一絲幻想。我在失意中問莎拉道:
“告訴我,他們是怎麼讓她嫁給他的?”
“並沒有槍指着她的腦袋。”她幾乎是用耳語回答道。她的臉突然紅了,顯然很後悔自己選了這樣一個比喻。
我懷着非常不現實的希望,覺得要是我用足夠長的時間盤問她,就能把秘密探出來。
莎拉感覺到了這一點,但儘管我不停地詢問,她毫不動搖,絕對忠實於西爾維亞。最後,她站了起來。
“見到你很高興,”她有點不自然地說,“我是說,我很高興知道你將會完全恢復健康。如果你有什麼需要……”
她沒有把想到的話說完。顯然,她剛要脫離開事先同意好讓她說的話。
“難道我不能給你一個回答帶回給她嗎?”
她做了個無能為力的手勢。
“這麼說,就這麼完了?”我對自己,也是對她質問道,“我們相遇、相愛,然後她連一聲再見都沒有就這麼從地球上消失了?”
“我很遺憾,馬修,”莎拉低聲說,“但你並不是唯一感到痛苦的人。”
她開始慢慢離去。我在她身後大聲問道:“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你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她停下腳步又一次回過身來。我驚奇地看到這時她快要流淚了。“她說得對,馬修,你和她說的一模一樣。”
說完她就消失了,只留下我獨自面對西爾維亞最後的留言。
當他們終於宣佈我可以出院時,塔木茲教授親自嚴格命令我要好好休息,避免一切緊張環境。他以平素的博學之態評論說,古人是對的,兩千年的時間也沒有能夠創造出比希波克拉底①的“時間是治癒一切的最好良藥”這一觀念更好的方子。
①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60?),古希臘名醫,世稱醫學之父。
“馬修還很虛弱,”大夫教導我的家人說,“他很容易疲勞,需要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好好恢復。”
弟弟和我把媽媽送到機場。她和我擁抱告別,顯然很不放心地上了飛機。我們使她相信,馬爾科姆需要她。既然艾倫在上第二個學期,平安地和她的父母住在一起,蔡茲理所當然地成了陪伴我的人。
兩個小時后,我們已坐在了飛馳的火車上。
“你帶我去的這個地方在哪兒?”我不高興地問道。弟弟簡直是個聖人,能夠忍受我這壞脾氣,可我總是忍不住什麼事都要挑刺。“瑞士有兩樣東西過剩:布谷鳥自鳴鐘和山。咱們幹嗎還要跑這麼多路,就為了去看另一座大山?”
“首先,這一路非常美。”他耐心地說,“其次,我們差不多是到世界的屋脊去,在那裏你可以一直看到馬特霍恩①。第三,在那裏除了散步、休息和看雪景,沒有任何別的事情可做。”
①馬特霍恩,瑞士及意大利邊界阿爾卑斯山主峰。
“大早了,”我嘟囔道,“不會有雪的。”
“在冰川上永遠有雪,”他得意地說,“我敢說你會開始睡好覺,長回點肉。最重要的是,你說不定還會找到你正在尋找的人。”
“是嗎?誰?”
“你自己唄,笨蛋。”
我們在錫昂下了火車,步行兩個街區到了纜索鐵道。火車直通山上,僅僅20分鐘就把我們拉到又高出了正英里的小城克蘭斯·蒙大拿。
不知是巧合還是特意安排,花園飯店在本世紀早期曾是一個結核病療養院。大廳里不知怎的,總是充滿了休養的氣氛。從這兒遠眺馬特霍恩,景色令人肅然起敬。
儘管人們說高海拔處稀薄的空氣頭幾夜會使你睡不着覺,可是我們一到房間,我就靠在床上穿着衣服睡著了。我只記得蔡茲給我脫掉了鞋。
“這就對了,哥哥,休息吧。現在我們來到魔山了。你會好起來的,我知道你會的。”
即使是最不可救藥的厭世者,看到在夏季明亮陽光照耀下無比輝煌的巨大的白雪覆蓋的山峰時,他的悲觀情緒也會動搖。早飯時從我們的平台上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色。麵包是馬路對面的麵包房新烤的,黃油是用附近奶牛的奶做的,乾酪是從鄰村進口的。
就像兩個中學生一樣,我們把籃子裏富餘的麵包卷“用光”了,做成中午的野餐。我們計劃到再往上1英里的冰川上去吃午飯。
我們在3000米的高度走下纜車時,空氣稀薄,我感到氣短。眼前伸展着一片巨大的鋪滿雪的凹形平原。
蔡茲一向是個認真負責的導遊,他指給我看漂亮的穿着比基尼的滑雪者。
“那又怎麼樣?”我乖張地說,“你已經結了婚了,我又毫無興趣。咱們吃飯吧。”蔡茲大笑起來。
“怎麼啦?”我質問道。
“你知不知道才10點鐘?不過看見你肚子餓是好事。”
我們在靜謐的林中漫步,走過高出甚至最小的城鎮和村莊的處於原始狀態的湖泊。過了一個星期這樣的生活以後,我體力開始恢復了,內心的痛苦似乎也有些許緩解。
我向弟弟建議去租滑雪板。
“可是塔木茲教授說不能勞累。”
“得了,冰川平得像個烙餅。要是有什麼地方我還能滑雪的話,那就是這兒啦。”
雖然我的腿一開始還有點發軟,但能站得住,到中午就滑得挺像樣了。我非常興奮。看得出來,蔡茲也在暗暗高興。
幾天以後,我們正穿過主要的廣場找地方吃午飯時,我看見教堂外面貼了一張海報,大名鼎鼎的弗拉基米爾·霍洛威茨即將舉行鋼琴獨奏會。克蘭斯的有利條件是處於日內瓦和米蘭之間,吸引着各國來的人。
那天下午,在四面白牆的教堂內殿中央的台上,一架精美的擦得程亮的烏木大鋼琴使四周驟然生輝。
音樂會的時間越來越近,我開始感到激動。我已經這麼久沒有聽到過現場演奏的音樂了(事實上,過去幾個月中我“聽”到的音樂都是我在那個無聲的鍵盤上練習時在自己的腦子裏演奏的)。
4點鐘時,小小的教堂就擠滿了人。骨瘦如柴、微微駝背的霍洛威茨走上了台。他有着一張鳥一樣的臉,看上去有點緊張。
這只是說,在他還沒有坐在鋼琴前的時候是這樣。他一坐下,還沒有開始彈第一個音符時,就已經表現出極度的自信。
這是難以忘懷的經歷。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有誰彈得這樣優美,而同時又表現出這樣強烈的感情。剎那間,我幾乎後悔當年對事業做出的選擇。
他演奏了各種各樣的曲子,表明他不懼怕任何風格的作品。他的表演令人驚嘆,他的速度——始終充滿感情——使人振奮。你可以感覺到,他的部分藝術技巧原是為了表現人可以彈奏得多麼快卻仍然是個藝術家而不僅僅是個速度健將。
莫扎特鋼琴協奏曲中的小快板速度已經夠快的了,蕭邦的諧德曲則更快。但他節目中的主曲是默里茨·默什科夫斯基,一個鮮為人知的普魯士作曲家的《調練習曲》——一共只有一分半鐘長——使聽眾和獨奏家全都屏住了氣息。
在聽眾一再要求下他加演的曲子使我既驚奇又激動。這是霍洛威茨改編的約翰·菲利普·蘇澤①的《星條旗永不落》。他以如此的速度和誇張演奏着,以至於當他在終曲模仿短笛伴奏時,你覺得他彷彿有三隻手在演奏。我是第一個站起來拚命鼓掌歡呼的人,出於愛國主義,也出於對他天才的無比崇拜。
①蘇澤(185一1932),美國軍樂隊指揮和軍隊進行曲作曲家。也不會了。
教堂的氛圍使聽眾變得有點像教區的會眾。許多人覺得非要走上前來和這位大師握握手——從他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很不習慣這種經歷。當我站在那裏等着輪到我時,我看着那架壯美的斯坦韋牌鋼琴,眼中流露出的渴望就像一個久在荒島的男人第一次看到一個妖媚的女人一樣。
蔡茲無法不注意到我那凝視的目光,他低聲說:“留下先別走,等他走了以後彈一會兒。”
霍洛威茨終於從對他表示良好祝願的人群中脫了身,不一會兒大廳就空了,只剩下了我、蔡茲和鋼琴。
“難道他們不把鋼琴鎖上嗎?”
“這兒是農村,”他答道,“誰也不把東西鎖上。去吧,讓你自己享受享受。我得去買幾張明信片。回頭我在旅館等你。”
鋼琴的誘惑力太大了。我在琴凳上坐了許久,不敢去碰琴鍵。開始時,我不知道自己該彈什麼。
後來,我不知道自己會彈什麼。
慢慢地,懷着越來越大的恐懼,我意識到了答案:不會,什麼
只有那時我才明白,也許我能在失去西爾維亞這個人以後活下來,但音樂卻已經無可挽回地消失了。
從我的雙手上。從我的頭腦里。從我的心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