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奇幻世界(三)
1914年,在最後一次與T·C·B·S成員聚會前,他已經開始嘗試創作詩歌,他最早的作品是《晚星伊倫迪爾的航行》,其中描寫航海家伊倫迪爾的故事,並首次提到韋斯特蘭德,也即《精靈寶鑽》中長生不朽者所居住的西方樂土。托爾金的詩從想像和氛圍都和一組盎格魯-撒克遜宗教詩歌《西尼伍爾夫基督》很相似。在《西》裏,一個叫伊倫迪爾的天神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這一組詩歌是前幾年托爾金研究的課程。《晚星伊倫迪爾的航行》標誌着托爾金的幻想世界與北歐神話有緊密的聯繫。
托爾金考慮將這些詩歌的主題擴展為載量更大的傳說,可能還是一系列互相關聯的故事集。在1914年末和次年初,他已經寫了很多詩歌,起初他發現很難將它們與《晚星》中的主題相聯繫,相反他倒拓展了許多想像的背景。總的來說,他的詩歌創作沒有太大影響。
他最有興趣和最有創意的作品依然是以《晚星》中的故事發展出來的作品。此時,他已經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鑽研的他稱之為“無稽的仙子語言”成了後來龐大壯觀語言系統的基礎,最後成為兩種精靈語,昆雅語(或稱為高種精靈語)和中土其他精靈群使用的辛達語。這時他開始明白,他可以將對精靈的想像與從《晚星》中湧現出的更為廣泛的想像之萌芽結合在一塊兒,一切都各得其所了,“中土”神話和世界的三個紀元也開始初露端倪。
1915年,創作《伊倫迪爾之歌》。這首詩或許只和精靈王子所唱的歌有關,或者是《精靈寶鑽》背景片段,然而,它卻為托爾金走向正確的道路,開啟了無限的可能。
1916年始於歡樂,因為他和伊迪絲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但他的運氣開始轉暗,挫折接踵而至。首先是他的詩歌屢遭退稿。後來學業被迫中斷,取而代之的是軍事訓練和殘酷的戰爭。在索姆河的戰壕里,他經歷了絕望和恐懼。那年原本充滿期待和希望,卻以屍橫遍野,滿身病痛,未來的所有希望均告破滅而告終。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和兩個密友的死亡,極大地影響了他後來的創作。戰爭對托爾金的傷害,一如對20世紀其他重要作家,包括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威廉·戈爾丁(《蠅王》)受到的創傷一樣。在戰場上的見聞終生伴隨着他們,哪怕在幾十年後,這種血腥的場景依然會浮現出來,以新的扭曲的形式在書頁上再現。托爾金以他特有的風格開始想像另一個宇宙。在那裏,黑暗勢力與光明爭鬥,極惡與極善相抗衡。因此,在托爾金回到英國休養期間,趁着地獄和英雄主義的印象在他的腦海里還栩栩如生的時候,他開始了真正的作品。
托爾金買了一本平價筆記本,在書皮上寫下《失落故事之書》的字樣,立刻在上面填滿故事。第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岡多林的陷落》,描寫了可怕的戰爭,在戰爭中,主角、水手伊倫迪爾幫助精靈和岡多林人與惡魔首領莫高斯作戰。
整個故事源自戰壕里的清晰記憶,英雄主義和悲劇已顯露出來。托爾金也藉著這個完整的敘述,塑造了整個史詩的大綱。從1917年到1918年,他孜孜不倦地寫作着,讓整個故事有了雛形。
《失落故事之書》,或者說《精靈寶鑽》,其實是模仿了傳統的“傳奇”形式,是善與惡相互鬥爭的故事。這個故事開始於第一紀。精靈工匠,諾爾多的費阿諾鑄造了三大寶石,也就是精靈寶鑽,這些寶石擁有瓦利諾兩棵寶樹的光芒,它為不朽之地帶來光明,為所有精靈和梵拉人所愛戴(他們是半神人,為王者效力,管理着世界)。這些寶石的確太美了,梵拉人中的莫高斯(可能是異教徒魔王)對它早已垂涎三尺。他偷走了寶石,並逃至中土,臨行前還不忘惡狠狠地將兩棵寶樹毒死。
莫高斯的惡行激怒了精靈們,為奪回珍貴的寶鑽,他們立刻追擊莫高斯。一系列的戰爭由此而爆發,創造出許多傳說和故事,包含着錯綜複雜的人物角色。精靈族與人聯盟,為奪回費阿諾鑄造的美麗的寶石,與惡魔進行了數世紀的戰爭。
《精靈寶鑽》其核心實則是一個極為悲傷的故事。精靈(諾爾多人)一直未能真正贏得這場戰爭。岡多林之陷僅是其中一小段情節。最後,在經歷無數痛苦和慘重傷亡之後,他們向梵拉人求助。梵拉人終於同情諾爾多人,他們出征中土,一場慘烈的大戰終於爆發,梵拉人征服了莫高斯,摧毀了他的桑戈洛德林大堡壘。
然而,這是一個以重大犧牲換來的勝利,因此讓人悲傷。在最後一場戰役中,精靈城貝勒里安德沉入海中。三顆寶石永遠消失。許多在中土流亡的諾爾多人不是在第二紀與索隆的戰鬥中死去,便是隱姓埋名,直到第三紀元末。
顯然這點是源自托爾金的戰爭經歷最明顯的一點。他認為從來不會有完全的勝利。在托爾金的著作里,所有的勝利都不免有損失。綜觀整部史詩作品,勝利總是通過慘重代價換取,勝利多少都被失敗的悲傷沖淡。在“中土”的一切中,都免不了一些悲傷、脆弱和好景易逝的感傷。
這種悲觀的情調甚至延續到《失落故事之書》裏最浪漫的段落《貝倫和露茜恩之歌》中去。埃戴恩第一王朝國王巴拉赫之子貝倫偶然遇見了正在林中跳舞的多里厄斯精靈國王辛格爾·格雷克洛克的女兒、精靈公主露茜恩,他們共墜愛河。在攜手對抗莫高斯的戰爭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雖然從莫高斯的堡壘中奪回了寶鑽,但就在勝利的那一刻,貝倫被敵人放出的惡狼咬傷,最後死在愛人的懷抱中。永生的精靈公主露茜恩·蒂努薇爾放棄了不朽的能力,寧願追隨愛人貝倫,長眠地下。
可能是在1918年春天,兒子約翰出生幾個月後,托爾金寫了這個故事。有一天,伊迪絲在約克郡魯斯的臨時家園附近的樹林中為他跳舞,激發他開始寫這個故事。《貝倫和露茜恩之歌》是托爾金的最愛,在他的心目中,他在故事中描寫的這對情侶的戰鬥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他和伊迪絲贏得的戰鬥。伊迪絲去世之後,也就是這個故事寫成53年之後,托爾金堅持要在她的墓碑上刻下這樣的字樣:伊迪絲·瑪麗·托爾金1889-1971露茜恩
在這本書中,他注入了太多的自己,包括他所熱愛、恐懼以及憎恨的事物。顯然,這是一本非常私人化的紀實之作,在他的生命中舉重若輕。他從沒有真正寫完它。哪怕到他年老,在1973年去世之前幾個月,他仍對這本書不斷地進行着修改更正,仍在為這本史詩補充細節。它有了自己的生命,讓他難以自拔。他已經投注給它太多的精神和自我。
1918年,他退役后,開始自己的生涯,承擔其學者、丈夫、充滿愛心的父親的角色。他僅希望花了將近兩年時光的作品能獲得它應有的重視,卻不知道《精靈寶鑽》的第一份手稿只不過是他未來數十年奇特而美好的作家生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