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天津戰役

第31節 天津戰役

林彪使出障眼法,掩護百萬大軍提前入關。傅作義質問蔣介石:“你不是說林彪尚在瀋陽嗎?難道他會分身法!”

中央軍委要求四野三天攻下天津,林羅限令二天拿下天津,劉亞樓笑立軍令狀:“三十個小時足矣。”軍中無戲言,天津戰役耗時二十九小時。

兵臨七朝古都,林彪要強攻,聶榮臻要和談,一場嘴巴官司引出“北平方式”。

《最後通諜》突生波瀾,“和平將軍”致信林彪,稱“罪犯傅作義投案自首”,北平城烽煙再起。林彪杯酒平騷動,五十萬國軍安然受編。

林彪結束了遼瀋戰役后,遵照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率軍入關,參與指揮了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通令,對全軍的組織編製、番號作出統一規定。人民解放軍分為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個野戰軍。17日,軍委又發出進行平津戰役的指示電,指出:

從全局看來,抑留蔣系二十四個師及傅系步騎十六個師於華北來消滅,一則便利於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二則將加速蔣匪統治的崩潰,使其江南防線無法組成,華東、中原兩野戰軍既可繼續在徐、淮地區作戰,也便於東北野戰軍將來沿津浦路南下,直搗長江下游。

16日、17日、18日,中央軍委連續電示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令東北野戰軍迅速隱蔽入關。

1948年11月的下旬,整個山海關地區的夜晚變得如同白晝一樣繁忙。白天,這裏西風急吹,關河冷落;夜間,人如流水,車如鐵龍,成千上萬的部隊從關外湧入,向華北地區開進,浩浩蕩蕩,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雄雞鳴叫以後,部隊、輜重又全部隱入村莊、山谷、樹林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蔣軍的高空偵察機在空中盤旋,尋覓我軍前進的軌跡。

這一切,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為潛師入關而採取的“晝伏夜走”的行動。遼瀋戰役剛剛結束,中央軍委根據華北國民黨軍隊的動態,指示林彪等人率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11月18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東野儘速入關,突然包圍(天)津、唐(山)、塘(沽)等處之敵》的軍事命令。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在瀋陽緊急召開了入關動員大會,林彪宣佈了分三路入關的計劃,“取捷徑,夜行曉宿”,“林、羅先行出發到冀東指揮”。在這次動員大會上,羅榮桓作了思想動員報告。

在當時,“東北籍戰士怕入關”是各縱隊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先期入關的第四縱隊和第十一縱隊就有為數不少的戰士和基層指揮員開小差。如四縱五天之內逃走五百人,十一縱七天之內溜號六百人。羅榮桓抓住這一動態,要求各縱隊在入關之前和入關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想動員。

從11月23日起,東北野戰軍主力啟程:右路走冷口,中路走喜峰口,左路走山海關。

在東北野戰軍的總指揮部,林彪笑着對劉亞樓說:“我不入關還是無敵之將,一入關便成了漢賊曹操。”

“為什麼?”劉亞樓不解林彪這句話的意思,問道。

“魏蜀吳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南下,帶的是多少兵?”林彪反問。

“號稱百萬,其實只有八十三萬人馬。”劉亞樓對《三國演義》頗為熟悉。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我們入關,帶了多少部隊?”林彪一語道破。

劉亞樓明白了。東北野戰軍號稱百萬,實際兵力也是八十三萬。這一巧合,林彪沒有忽略。

遼瀋戰役之後,林彪情緒亢奮,人也顯得活躍、和氣。離開瀋陽前,他命令瀋陽各大報紙和電台逐日刊登和廣播林彪等人在瀋陽的活動情況,大肆渲染,藉以迷惑蔣介石。這一着果然見效,一周后,當林彪已經抵達北平前線指揮作戰時,蔣介石電告傅作義,稱“林彪尚在瀋陽”。

11月30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率“東野”指揮機關從瀋陽乘火車出發,到錦州后換乘吉普車,經義縣、彰陽、建平、平泉、寬城,從喜峰口入關。一路夜行曉宿,風塵僕僕。

11月底,由於經喜峰口、冷口入關的部隊已被蔣軍察覺,夜行曉宿已失去意義,林彪決定改變原定計劃,命令各縱隊日夜兼程,由瀋陽近郊出發的三個縱隊及特種兵部隊主力也取捷徑由山海關向冀中猛進。

1949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人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所有參戰部隊。林彪擔任總前委書記。平津前線司令部進駐通縣宋庄的溫家樓。

八十萬人之眾的東北野戰軍突抵華北和林彪等人在通縣露面,使蔣介石大吃一驚,更是出乎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的意料之外。

遼瀋戰役硝煙未散,老謀深算的傅作義就已估計東野將要入關。但他認為大戰剛剛結束,東北共軍至少需要三個月休整才能開拔,同時由於他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關係,南逃、西遁還是死守,他還一時下不了決心。傅作義採取了“暫守平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的權宜之計,將他所轄的六十萬部隊集中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唐山、塘沽等地,組成長約一千二百公里的防線。

“好一個‘一字長蛇陣’!”林彪不無譏諷地說。

“這怎麼能做到如兵法上所說的,‘臂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擊其腰則首尾相應’,立於不敗之地呢?”聶榮臻、羅榮桓也有同感。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三個人是老熟人和老戰友、老搭檔了,他們相互熟諳對方的性情、習慣與風格,相處在一起,的確如心使臂、轉折自如。由此可以窺見毛澤東駕馭將領的玄妙高超和良苦用心。由於在東北幾年間與羅榮桓多次發生爭論和分歧,在平津前線總司令部,林彪轉而與他在紅一軍團的老政委聶榮臻十分親熱。

12月11日,在距北平三百多公里的西柏坡一家農舍里,毛澤東擬就了《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提出應趁傅作義判斷我軍會首攻北平的失誤,首先包圍天津、塘沽、蘆台、唐山諸點,對平、津之敵隔而不圍,對張家口、新保安之敵圍而不打,以便隱蔽地展開戰役意圖。同時,毛澤東還指示華東和中原兩野戰軍,在兩個星期內,不作淮海戰場最後殲敵之部署,使蔣介石難下從海上撤退平津之敵的決心,又命令山東部隊控制濟南附近一段黃河,在膠濟線事先做好準備,防止敵人可能從青島方向逃跑。

在解放戰爭後期,毛澤東的威望和權威如日中天,不可仰視;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也已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地。對此,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和其他指揮員一樣,無不敬佩和仰慕,有一種“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急乎走,則回也瞠乎其後”的虔誠。對毛澤東的這一戰役方針,林彪吸取在遼瀋戰役上的教訓,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以林彪為首的總前委決定以迅速奔襲的行動,大膽插入北平、天津及其外圍各點之間和側后,完成對敵人的分割和包圍,並以主力指向天津、塘沽、唐山地區。

從12月12日至24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展開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攻勢和穿插動作。首先,三縱、五縱、十一縱於17日包圍北平,一縱、六縱、十縱和華北七縱切斷了平、津之間的聯繫,二縱、七縱、八縱、九縱、十二縱共五個縱隊及特種兵主力完成了對天津的包圍;其次,華北十九兵團攻佔新保安,消滅了傅作義的摩托化“王牌軍”三十五軍,華北二十兵團和東北四縱攻克張家口,把傅作義的十一兵團聚殲於風雪荒野之中。待到平、津兩地只剩下“一片孤城萬仞山”時,傅作義才從噩夢中醒來,發現自己中了計。

新保安、張家口之戰切斷了傅作義西逃之路,但增大了敵人從天津方向海上東逃的可能性。林彪決定派劉亞樓再率五個軍二十二個師,從速攻佔天津。

天津,昔日的繁華之都,這時候,已完全變成了一口巨大的城市棺材。一道護城河,一道電網,一條繞城而築、長達四十二公里的碉堡工事防禦線和市內幾千個明碉暗堡,已把天津變得水潑不進、鳥飛不進。敵守城部隊十三萬人在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的指揮下準備死守。

1949年1月6日,林彪、羅榮桓簽署了戰前致陳長捷的一封信:

陳長捷司令閣下:

為著不使天津的工商業遭毀及和平居民不遭受戰爭的災害,我盼望你們仿效鄭洞國將軍的榜樣,命令守軍自動放下武器。如果你們能這樣做到,使天津未遭到戰爭破壞,那麼,你們就對國家對人民立了一功。

……我希望你在我之總攻擊未發動前,迅速派代表出來與我們商談。

林彪

羅榮桓

1949年1月6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林彪的這一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林彪的這一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節 天津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