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有功之臣
電報中說:
我們堅持認為你們完全不應該動搖既定方針,丟了錦州不打,去打長春。四五月間,長春本來好打,你們不敢打;七月間,長春同樣好打,你們又不敢打。現在攻錦部署業已完畢,錦西、灤縣線之八、九兩軍亦已調走,你們卻又因一項並不很大的敵情變化,又不敢打錦州,又想回去打長春。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只要你們十天內打下錦州,你們就有了戰役上的主動權,而打下長春並不能幫助你們取得主動,反而將增加你們下一步的困難。
這封電報中一連用了三個“不敢打”,就差把統兵百萬的林彪說成是百無一用的“膽小鬼”。電報中措詞之嚴厲,語氣之嚴峻,用語之尖刻,在毛澤東起草的數萬份電報中是絕無僅有的。
劉亞樓在機要室看完電報,苦笑一聲,雙手一攤:“果然挨批了。羅政委的意見還是正確的,幸虧我們又發了一封電報去,不然更糟。”
林彪猶豫不定,自有他的道理。毛澤東不顧葫蘆島增兵,下令攻錦確實是一步險招。整個遼瀋戰役的關鍵不在於能否攻下錦州,而在於能否阻止住國民黨在錦州西部雲集的東進兵團。蔣介石在葫蘆島彈丸之地猥集了十一個師,而東北聯軍擔負阻擊任務的部隊只有八個師。一旦錦西防線被突破,國民黨東進兵團便可與近在咫尺的錦州守敵夾擊處于堅城之下的攻錦部隊。為確保夾擊取得成功,蔣介石帶着空軍司令周至柔、海軍司令桂永清、聯勤司令郭懺親臨葫蘆島指揮,他要與昔日的學生一決雌雄。他含着淚,用哽咽的聲調對部下說:“萬一你們這次打不過去,那麼,只好來生再見了。”
塔山一線是交戰雙方的生死線,也是林彪最放心不下的軟肋。攻城前夕,林彪還在強調:“攻擊錦州最重要的保證,是要把錦西方面的敵軍擋住。據報告,葫蘆島早先只有二個師,後來增加了四個師,現在又新添了五個師,總共有十一個師。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能火速集結如此之多的兵力,葫蘆島一定有人物。如果我分析的不錯,蔣介石可能就呆在那裏。兩錦相距五十多公里,機械化部隊一個衝鋒就可以洞穿,一定不能讓他們合攏。”
劉亞樓報告了塔山防線的部署情況:“四縱部隊在這兩天已先後到達了塔山、白台山、高橋等地區,已命令他們在塔山、高橋及其以西以北部署頑強的攻勢防禦,現正在積極地構築工事。我們還有十一縱在他們的側后構築二線陣地。我看問題不大。”
“問題不是不大,而是很大。”林彪命令一縱進駐錦州和塔山之間的高橋地區,作為戰役總預備隊。這是一支準備與蔣介石東進兵團拚老命的本錢。在整個戰役期間,無論攻打錦州的部隊如何兵力吃緊,林彪一直不敢動用這支部隊。
羅榮桓也看到塔山防線的危險性。他建議派作戰處長蘇靜去四縱協助指揮作戰。林彪同意后,羅榮桓又把蘇靜叫來,開門見山地說:“蘇靜同志,決定派你到四縱去,那裏將有一場惡戰。四縱、十一縱另加兩個獨立師的任務就是把敵人隔在錦州以西,以便保證我們能夠順利攻下錦州。四縱的任務可能更艱巨。你的任務就是當參謀,出主意,協助四縱首長死守塔山,叫敵人屍骨成山,血流成河,不能前進一步。要告訴吳克華司令員、莫文驊政委,指揮員要不怕犧牲,不惜代價,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要死死地頂住敵人。”
塔山阻擊戰首先打響。戰局的發展,的確如羅榮桓所說,是屍骨成山,血流成河。這八個字,不僅是對敵軍的形容,也是對聯軍的描述。整個遼西防線,特別是塔山防線,都被鮮血重新漿洗了一遍。國民黨軍隊整團、整師,甚至整個集團軍發起一波波成建制的衝鋒,滿山遍野都是人的海洋,陣地反覆易手,有的陣地,反覆爭奪達十次之多。在六天六夜的苦戰中,僅塔山一地,國民黨軍隊就遺屍六千多具。無論戰爭何等艱險,東北聯軍最終守住了陣地,從而也就宣告了攻錦戰役的勝利。
10月14日,林彪登臨錦州城北四五九高地附近的帽兒山。這天,大風驟起,雲煙茫茫。上午10時,林彪一聲令下,總指揮部的總攻信號拔地而起。攻擊錦州的戰鬥終於打響了。經過三十一小時的激戰,到15日下午6時,全殲國民黨錦州守敵十二萬人,我軍付出了傷亡二萬四千餘人的代價。
國民黨上將、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兼冀熱遼邊邊區司令范漢傑被俘后,押解到虻牛屯指揮部。望着在這間小土屋內的林、羅、劉三大巨頭,他忍不住叫道:“真沒想到,你們竟然就在這破房子裏指揮打仗。”
林彪冷冷地問道:“范將軍對錦州之仗有何觀感?”
范漢傑哀嘆一聲:“錦州好比是一根扁擔,一頭挑着東北,一頭挑着華北,現在扁擔斷了。”
林彪又問:“那你對錦西戰鬥怎麼看?”
一提錦西,范漢傑氣就不打一處來:“我真想不通。從葫蘆島到錦州不足百里,六天六夜,侯鏡如率二個軍另六個師,爬也該爬過來了,可就是只聞炮聲不見人影。還有廖耀湘,停在彰武遲遲不動,真是豈有此理!”
攻錦戰鬥的勝利,實現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把蔣介石在東北的反動統治的“生命線”(溝通華北的咽喉)一舉切斷。誠如毛澤東10月3日電報所稱:
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10月17日,被長久圍困的長春守敵一個軍宣告起義;19日,包括一個兵團部又一個軍的守敵余部全體投降。曾經是偽滿洲國首都的長春獲得解放。
我軍在錦州、長春的得手,證明了毛澤東關於南下北寧線指示的正確性。對於毛澤東驚人的預見和出神入化的謀略,林彪不得不再一次折服。
10月20日,毛澤東致電林彪,指出:在敵人“西進兵團沒有向瀋陽撤退,反而由新立屯、彰武地區西進的情況下,放棄攻打錦(西)葫(蘆島)的計劃,改打廖耀湘兵團,這一點我們和你們一致。”21日,從瀋陽出動后一直遲疑逡巡的敵軍“西進兵團”即廖耀湘兵團由彰武南下,從23日開始與我軍接觸,無論哪個方向都遭到英勇頑強的阻擊。在林彪指揮下,攻錦主力,迅猛回師,其他各路也作向心集中,約五十萬大軍26日將廖耀湘兵團合圍在黑山、大虎山的約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
廖耀湘兵團是蔣介石最精銳的王牌部隊,主要由新一軍和新六軍組成。國民黨有五大美式機械化主力軍,其中新一軍和新六軍就是其中兩支。
也是廖耀湘霉運當頭,我三縱一個營摸進胡家窩棚,見這裏天線林立,電台“嘀嘀”的聲音響成一片,估計大有來頭,於是胡亂一陣手榴彈,竟然將廖耀湘的總指揮部炸成一鍋粥,幾十位高級官員全飛上了天,西進兵團指揮系統全部癱瘓。廖耀湘後來回憶說:“解放軍第一棒子即打碎了西進兵團的腦袋,使我感到兵團的命運已處於萬分危殆之中!”
包圍與反突圍,穿插與堵擊,追擊與逃跑,由於戰術動作變化太快,國共雙方軍隊在遼西走廊上攪在一起,全都亂了套。不僅國民黨部隊兵找不到官,官顧不上兵,解放軍的建制也分解成師、團、營。原來林彪所定的斬頭斷尾擊腰的戰術無法實施。
劉亞樓建議:“林總,現在戰場混亂不堪,像個立體滾筒,全擠到一堆了,不如來個大膽穿插,全面滲透,以亂制亂,亂而取之。”
“太羅嗦了!”林彪來的更乾脆:“告訴部隊,哪裏有槍聲就往那裏打,哪裏槍聲密集就往那裏沖。縱隊不要去找師,師不要去找團,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
一時間,遼西平原煙塵蔽日,吼聲震天,幾十萬大軍南北奔逐,鮮血重新漿洗着這片黑土。經過兩天一夜的戰鬥,廖耀湘兵團十餘萬人全部被殲。
兵敗被擒的廖耀湘對林彪的戰術十分惱火。他不敢朝林彪撒野,卻把邪火對準了劉亞樓。
奉林彪、羅榮桓之命,劉亞樓設宴款待被俘的國民黨將領。廖耀湘拒絕與他碰杯,氣咻咻地質問道:“你們共軍打的什麼仗?根本不懂戰役,也不講究戰術。如不相信,請轉告林彪將軍,我們把部隊擺開,重新打!”
“不是我們不講究戰術,是你看不懂我們的戰術。”劉亞樓話中有話地說:“我們以能打勝仗為原則,以有效地消滅敵人為目的,事實不是已經證明了嗎?”
一句話嗆得廖耀湘滿臉通紅,他惱羞成怒,抓住酒杯朝桌子擲得粉碎:“像你這樣的‘洋八路’有幾個,都是些‘土八路’,用些巫術來打仗。”
劉亞樓睥睨地瞥了他一眼,厲聲訓斥道:“廖將軍,你不要以為自己上過美國軍校,又有美械裝備,就天下無敵了。這些統統靠不住。告訴你,蔣介石反共反人民,是註定要失敗的,你不過是他的殉葬品之一。”
劉亞樓回來把宴會風波講給司令和政委聽,兩人都哈哈大笑。林彪說:“他廖耀湘既懂戰役,又講究戰術,但進入東北以來打過什麼勝仗!”
蔣介石在北平得知廖耀湘兵團覆滅的消息后,氣得吐血不止,沮喪地在日記中寫道:
東北全軍,似將陷入墨盡之命運,寸中焦慮,誠不知所止矣!
11月2日,我軍乘勝直下瀋陽、營口,歷時五十二天的遼瀋戰役勝利結束。
在遼瀋戰役中,我軍以六萬九千人的傷亡,殲敵一個總部、一個邊區司令部、四個兵團部、十一個軍部、三十三個整師加十六個團(內一個軍起義、一個軍團部並一個軍投誠),共四十七萬人。
遼瀋戰役是震驚世界的三大戰役之首。中共中央接到勝利消息后,馬上打電報給林彪等人,電賀東北全境解放。
遼瀋戰役結束后,林彪一反往日孤僻冷漠的性情,熱情洋溢,笑容滿面。作為東北戰場的最高指揮者,他雖然有南下北寧線的猶豫,顧慮兩錦作戰的擔心,未斷海路致敵一部逃跑等失誤,甚或還有抵觸、對抗軍委和毛澤東指示的錯誤,但作為這場戰役的主要組織者、策劃者和指揮者之一,他是有功之臣。
九一三事件發生后,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也不否認這一點。他認為,在1949年以前,林彪對於中國革命是功大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