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敢為天下先者勝

第十章 敢為天下先者勝

省委書記楊同理,先是到中央黨校學習了一年,然後又留在中央等待另行分配工作,一晃又是一年。根據中央指示,在楊同理不在期間,由張敬懷代理省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不久又被任命為書記,待開下屆省黨代會時,經過選舉確認。

張敬懷成為主持全面工作的一把手,感到身上的壓力更大了。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滿滿的。從吉秘書這一天為張敬懷制定的“日程表”中可以看出,他忙碌到什麼程度。

4月25日日程安排:

上午:

8時10分,去黨校,出席27屆短期進修班開學典禮,張書記講話,30分鐘;

9時50分從黨校到馨村賓館,路上約10分,10時會見香港實發集團總經理張會有先生,談話20分鐘;

10時30,出席會山立交橋竣工通車剪綵,40分鐘;

11時30分,再返賓館,宴請香港張會友先生,40分鐘;在賓館休息約30分鐘;

下午:

1時20分,聽取三平地區彙報情況,約1點30分鐘;

3點50分,和組織部長談四陽地區領導班子的調整問題;

5點30分鐘,話劇團新排話劇《李自成北京稱帝之後》,進京參加會演綵排,

希望張書記觀看審查,並在演出後接見演員。

晚上,有五個省委文件(急件)等待張敬書記批示,下發;有三個上報中央的文件,待張書記批閱後上報;有六封人民來信,需要張書記批辦。

……

這年年初,張敬懷有機會到世界上幾個發達國家考察了一個月,這時,他不是憑文件,而是憑親身體驗知道,我們在各個方面和發達國家有多麼大的差距!過去我們常說:落後就要挨打,現在還可以說:落後就要餓飯!從國外回來之後,無論多麼忙,他都要擠出一個小時讀書。過去他讀的書,大多是有關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現在他讓吉秘書借來一些世界著名企業家傳記,企業管理,現代前沿科學技術,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正是我們這麼多年“以互相整人為綱”時,他們的經濟發展了、科學技術走在了前面。

他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造上。從卜奎向他彙報的關於林鋼的情況中可以看出,這個在五十年代建設並為國家立了大功的鋼鐵企業,由於設備落後,技術落後,產品質量低下,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邊緣。現在靠賣廢鋼發工資。林鋼是他確定的試點企業,他經常去調查研究,幫助林鋼製定大政方針,並讓林鋼“走出去”到發達國家以“拿來主義”的態度,學習所有的先進經驗,同時又“請進來”各個方面的“老師”,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吉海岩在大型國有企業方面,有過很多調查研究和改革的設想,張敬懷讓吉海岩當他和林鋼的聯絡員。吉海岩常常去林鋼,回來向張敬懷請示彙報,有什麼指示,又及時向卜奎傳達。這是張敬懷的試點單位。他想在林鋼摸出一套改革大型國有企業的經驗。

在農業方面,因為有了行之有效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他暫時沒有花費更多精力。

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如果按全省工農業總產值算,在全國各省市,從排名第十五位,已經上升到第十位了。

這天,張敬懷剛剛到辦公室,吉秘書就向他報告,說是張主任病危。

張環友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是省委一名副書記。他是60年代初期調到本省工作的。在抗日戰爭時,他曾經是省委書記楊同理的上級,經過這麼多年的變化,他比楊同理反而低了一級。當時,張環友沒有想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在一支隊伍或一個團體中,占什麼位置,是由各種歷史的、客觀的、個人的、偶然或必然等諸多因素綜合而形成的,這既由不得他楊同理,也不是張環友自己能夠決定的,但是,張環友一直心理不平衡,長期和一把手鬧不團結,住在醫院不上班。到了文化大革命後期,在建立省革委會的時候,根據“三結合”原則,必須結合一個老幹部“進革”。當時,在結合老幹部方面,在誓不兩立的兩大派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凡是“亮”了觀點,當然都要結合支持自己這一派的老幹部“進革”。

張環友成了當時兩派都能接受的“中間人物”。一拍即合,“支左”的解放軍代表也沒有疑義。兩派便達成了協議。張環友便成了代表老幹部的新生“紅色政權”的一名副主任。張主任“進革”之後,因為他也是“三八式”的老幹部,一看那麼多忠心耿耿的老同志,老戰友被打倒,“同病相憐”吧,對老幹部沒有執行那一套極左路線,一上台,反而落實了一些幹部政策,因此得到一些好評。“四人幫”倒台後,他又當了一段副主任,省委重新建立,接着恢復了副書記職務。比之文化大革命前,不升不降。

去年末,在幹部體檢時,發現他患了腸癌。張敬懷曾經去醫院看過他兩回,至今,他已經在醫院痛苦地折磨了半年了。

張敬懷聽了吉秘書的報告,立即說:“明天上午我去醫院看他。”

吉秘書看着日程安排,說:“明天上午八點常委開會。”吉秘書的意思是:張書記已經到醫院看過他兩次了,現在是不是可以不去。

張敬懷說:“常委會推遲一小時。”

第二天,吉秘書陪着張敬懷到了醫院高幹病房。一進屋,見張環友在病床上拚命掙扎着,痛苦地大叫着說:“你們讓我死吧!讓我死吧!”

他的兩個兒子加上老伴,死死地按着他的身子。他滿臉是血,好像是忍受不了痛苦,是往牆上撞頭撞破的。他的小女兒在旁邊恐怖地看着老爸被扭曲的臉。

他們一見張敬懷來探望,忙向醫生說:“這是省委張敬懷書記。”

醫生當然認得張書記。

張敬懷走到病床前,俯下身子問:“老張,我來看你了……”

張環友仍然掙扎着大叫:“你們讓我死吧!讓我死吧!”

吉秘書問醫生:“是不是給他打一針止痛?”

醫生有點遲疑:“現在越打劑量越大,越來越不起作用。”但還是示意護士給張環友注射了一針杜冷丁。

張環友漸漸安靜下來,見張敬懷在身邊站着,苦笑了一下,說:“張書記,你們不要來看我了,看了會難受。……他們就是不讓我死。這難道是讓人天天受罪的’人道主義‘嗎?何苦呢?”

張敬懷撫摸着他如柴的手,說:“會好的,會好的。”

張環友說:“你不要安慰我了。我知道,癌症到了晚期,神仙也沒有辦法。”

“不對。”張敬懷說“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那樣的歲月,我們都過來了,一切都會過去的。”

張環友說:“那不一樣,那是對敵人,這是身上的病……”他喘息了一會繼續說“張書記,在文化大革命’建革‘時,你們都被打倒了,只有我進了’革‘,我現在問你,也是向組織上表示,我有錯誤。可是,我惟一可以自慰的是,我沒有參加’四人幫‘迫害老幹部……”

“知道,知道。”

“可是,我一直認為這是我的恥辱。”

張敬懷替他排解說:“那是當時形勢決定的。我們都客觀地想一想,他老人家親自領導親自發動的運動,當時他們請你出來,你不出來也過不了關。”

“你和省委如果有這個看法,我就可以瞑目了。”張環友輕輕閉了一會眼睛,又睜開:“我這麼活着,還有什麼意思?我讓醫生給我打一管毒針,醫生不肯,省委能做個決定,不讓我繼續受罪,好嗎?”

張敬懷搖了搖頭:“別那麼想,既來之,則安之。會好的,會好的……”

“別安慰我了……”

張敬懷又握了握張環友的手,告別出來。醫生知道他目前是省委一把手,也跟在他身後,出了門,醫生悄悄說:“張書記,張主任恐怕過不了這月底了,準備後事吧。”

張敬懷問:“你們給家屬說了嗎?”

醫生說:“告訴了。”

張敬懷已經不是第一次看望在死亡線上痛苦掙扎的病人了。每次都給他以強烈的刺激,總是想:哪一天會輪上我呀。如果我得了這種病,一定得設法安樂死。

還有一點他很感謝張環友:那就是他剛剛從監獄放出來,他的“問題”還沒有一個說法,正在走投無路時,到了省革委會,當時張環友不僅沒有歧視他,對他反而很親切,給他批了條子,補發了工資。張敬懷每每想起這一段事,就十分感動。

張敬懷吩咐吉秘書:“回去你告訴辦公廳,準備張主任的後事。”

實際上,張環友的生命之油並沒有熬到月底,而是張敬懷在看過他的第三天就去世了。

過了一個星期,在安排次日張敬懷工作日程的時候,吉秘書問:“明天張環友書記的追悼會,你去不去?上午九點半。”

本來“治喪委員會”制定了一個向遺體告別計劃。可是在寫“生平事迹”的時候,和家屬發生了爭執。家屬一定要寫上“堅貞的共產主義戰士”,起草悼詞的和治喪委員會的同志都不同意。原因是他在“紅色政權”中當過“副主任”,雖然大清查時,沒有清查出什麼大問題,可是他也還是沒有經得起考驗,算不得“堅貞的共產主義戰士”。但是,不寫上這一句,家屬就不同意火化。爭執了一天,問題拿到張敬懷那裏。張敬懷說:“從一九三八年參加革命,到如今半個多世紀了,還不算’堅貞‘?至於有點思想毛病,更是人人難免。’文革‘中的事,是老人家親自領導,親自發動的。張環友同志進’革‘,一不是他的本意,二他也沒有迫害老幹部……這就不錯了。按家屬意思寫上吧。”

張敬懷一錘定音,治喪委員會和家屬的矛盾解決了。

張敬懷想了想,讓吉秘書鋪開宣紙,寫了一幅輓聯:

金戈鐵馬滌舊布新功標先賢榜

治國修身是非成敗留待後人評

張敬懷囑咐吉秘書:讓治喪委員會掛在靈堂上,吉秘書問張敬懷:“您是否親自參加追悼會?”

“去去去,怎麼能不去呢?”張敬懷肯定地說。

“那……”吉秘書遲疑地說“各地市宣傳部長會議也是明天開幕,張書記要致開幕詞呢。環友書記的追悼會,張書記不是已經送去輓聯和花圈了嗎?”

停了一下又補充說:“這話不該我說,張書記在省領導層,人際關係不太好,我估計去參加追悼會的人不會很多。”

張敬懷說:“別人可以不去,我不能不去。”

“宣傳部長會議怎麼辦?”

張敬懷想了想:“你打個電話,讓宣傳部長會議八點就開,我去講幾句話,主要是提出一些問題要大家討論,不會超過半小時。講過話,就去竹節崗。”

竹節崗就是火葬場,那裏前年新建了一座靈堂,可以容納五百多人開追悼會。

還建有存放骨灰的靈室。像中藥鋪似的,每個骨灰盒一個格。有一座靈堂是專門放革命領導幹部骨灰的,誰放什麼位置,是分科、處、部、省級別存放的。粉碎四人幫后,張敬懷參加過多次被迫害致死的老幹部的追悼會。每次他都想,我死了后,可不住這裏。生前分了一輩子“級別”,很多人為了級別鬧得天翻地覆,死去活來,死後可不要再在這裏“論級排輩”了。而且住在這裏,是定“靈魂終身”的,再也提拔不了了。每次他都這樣想一遍。

次日,張敬懷在宣傳部長會議上講完了話,匆匆驅車趕往竹節崗。一路上,一輛一輛的小橋車向竹節崗開去,每輛車前,都繫着一朵大白花,顯然都是去竹節崗開追悼會的。到了竹節崗一看,並不像吉秘書估計的那樣“參加的人不會太多”,還沒有到開會時間,在靈堂外面就來了好幾百人,其中大多數都是省里廳局一級領導。人們在靈堂外面熙熙攘攘,有說有笑,完全不像來開追悼會的樣子。

只聽他們互相打招呼:“你怎麼也來了?”

“我怎麼不來呀!治喪委員會把我列入’生前友好‘名單,我這個’生前友好‘還能不來呀!”

張敬懷知道,說話這位是前省委的一個部長,和張環友有矛盾,張敬懷還和他們雙方談過話,調解過兩人之間的關係。

“你呢?人家張老頭一貫對你’恩重如山‘……哈哈!”

“得了吧。我來是……很多老戰友難得見一面。咱們現在是’無車階級‘。來這裏是公家出車。組織上給一個大家見面的機會,為何不來?”

“你對老張頭兒也不能要求太苛。人家進了革委會,在對待老幹部方面可沒有執行那條極左路線……人無完人嘛!”

“那倒是……”

靈堂內奏起哀樂,有人招呼大家:“各位領導,現在追悼會開始,請進靈堂時,各自戴上一朵白花……”

人們這才從說東道西中醒過腔來,拉下臉,顯得悲痛的樣子,進了靈堂。張敬懷在前面進去之後,大家依次進入靈堂。等大家都站好,原來省委辦公廳的單主任,現在的單秘書長,宣讀按照事前經過多次修改家屬和治喪委員會都認可的“張環友同志生平事迹”。張敬懷注意到,在宣讀中間,就有人小聲互相耳語,只是因為有哀樂,他們聲音又小,大家聽不到罷了。又因為“生平事迹”是印在三頁紙上的,封面還印有帶黑框的張環友的遺像,宣讀時根本不用聽的。張敬懷在哀樂聲中,低頭走過擺滿鮮花的張環友的遺體旁邊,抬了抬眼,見化妝師把張環友的臉描得太紅了。兩腮凹進去,反而顯得很難看。張敬懷突然想:人這一生,自己化妝的假面具,太多了。臨死,應該留下個真面孔,再化妝一下,太不值得了。張敬懷急忙剎住自己的遐思,走過遺體,和站在旁邊的家屬一一握手,說了幾句讓他們“節哀”的話,就出了靈堂。

吉秘書也隨後出來了。吉秘書給他開了車門,張敬懷進了車,即風馳電掣地往市內開去。宣傳部長會議正在進行小組討論,張敬懷要去聽聽情況,將來他要做會議總結呢。

一路上,吉秘書都想說說他對一次追悼會的感想。可是他見張敬懷低着頭,沒有說話的意思,便沒有開口。

張敬懷多次到這裏參加去世老同志的追悼會,每次都有一些感想。今天的感想就更多一些。他從張環友得了癌症想起:特別是在他最後彌留之際,那種痛苦是常人難於想像的。可是醫生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仍然無休無止地進行掄救,用高價購買痛苦。這不是人道主義,而是“反人道主義”他想,如果自己得了這種病,一定要求安樂死。這時的生命,對於病人,除了痛苦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對於家庭,對於社會,都是如此。再說這寫“生平事迹”,人的一生都擺在那裏,還有什麼可寫的。俗語說:“批判會上沒優點,追悼會上沒缺點”,生平事迹盡寫好話,人的一生聽過不少好話,再在死後,念些自己聽不見的好話,有什麼意思呢?可是家屬總是爭呀爭,寫得再好,念那麼一通,別說人們沒有聽,或者聽不清,即使聽了,也聽清楚了,一出門就忘記了,更沒有意思。再說,邀請那麼多“生前友好”,一個人一生,得一知己就不容易了,哪有那麼多“生前友好”?許多人之來,或者出於面子,或者藉機會會朋友,有幾個是真正來“悼念”的呢?。

再說這骨灰盒,論資排輩放在那裏幹什麼?別人他不知道,自己死後是不“住”在這裏的。放在家裏呢?自己和夫人、女兒感情不好,無論放在什麼地方,她們肯定視作眼中釘。即使感情好的夫人,最孝順的子女,放一年半載,也就改放在陰暗的床底下了。有什麼意思?人有生有死,這是自然規律,即使世界上那些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結果還不是一捧凈土?這一方面,武則天是一個大政治家的風範,她給自己立了個“無字碑”,一切讓後人評說,高明之極……

張敬懷想來想去,這一套純系陳規陋習,該破!自己有機會應當提前把“遺囑”寫好……

張敬懷正繼續想下去,吉秘書說:“張書記,到了。您出席哪個小組討論?”

張敬懷把工作重點放在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造有上。能否使大型國有企業復蘇,是關係到全省國民經濟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他把林鋼作為試點單位。只要在林鋼改造中取得經驗,就可以在全省推廣。他把卜奎放在林鋼,並讓吉海岩當聯絡員,是因為二人能夠體會和貫徹他的意圖,在大型國有企業改造中,他的許多有關設想,實行起來,有了這層關係,在實踐中可以暢通無阻。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林鋼的改造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改造過程中,簡直可以說是驚天動地的。原來鍊鋼的平爐,全部被推倒,改為先進的轉爐,並且引進了“連鑄”設備,新建了堪稱亞洲第一的一座高爐。軋鋼方面,改造了一座大型廠,新建了一座薄板廠,引進了一套“連軋”設備。過去因質量不佳,賣不出去的鋼材,現在不僅在國內成了搶手貨,部分產品還打入了國際市場。因為裁減和合併機構,有三萬多職工下崗,處級以上幹部近千人失去了官職,在這方面曾經遇到過阻力。張敬懷給卜奎的定心丸是:天塌不下來。如果塌下來了,我替你頂着。卜奎在下這個決心時,也用了一句民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咬牙,“干”!不捨棄一些人的暫時利益,就救不活企業,大家會一起死亡!在環境方面,提出的口號是“工廠花園化”……

這兩年的日月,好像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像做夢一樣,一覺醒來,什麼都變了!

林鋼改造的成功,很快在省報上,在國家級的大報上,在新華社的電訊中,都反映出來了。在一段時期內,報道林鋼的新聞、通訊、特寫、人物專訪,像電波噴洒的雪花,滿天飛揚。你只看那標題,就可以感到林鋼在全國的影響:

《探索,改革,前進──林鋼改造的經驗之一》接着是之二,之三等,連續發表了八篇。

《敢為天下先者勝──林鋼人的超前膽識》

《置之死地而後生──記林鋼人事制度的改革》

《把成本指標分解到每一個人──簡談林鋼分配製度的改革》

《衝出國門,走向世界》──林鋼是如何抓產品質量的

《建在花園中的工廠,建在工廠中的花園》

至於簡短的新聞報道,三天兩頭都在報端、廣播和電視中出現,例子不勝枚舉。

新聞記者不算,來參觀的,學習“取經”的,考察研究的專家和學者,從國家領導人,到兄弟廠礦,越來越多。凡是來林鋼的,都要求見見卜奎,請他親自介紹經驗,有的要求不高,只是見見面,握握手就行。普通參觀者,可以由公關部接待,不大不小的領導,親自接見吧,正常工作就無法進行;不親自接待呢?又有失禮貌,鬧得卜奎左右為難。

後來,卜奎想了一個辦法:凡是要聽他親自介紹經驗的,他錄了音。正式介紹經驗之前,有一段說他如何忙,不能親自接待,表示道歉之類的話,然後放他的講話錄音。客方索要時,還可送一盤錄音帶。

張敬懷是常常來林鋼的,但他一來就住在小招待所,從不露面,也不接受記者採訪或向人談什麼林鋼的經驗。

有一次,張敬懷到了林鋼,聽到卜奎給來客放錄音帶的事,有些生氣,把他找到招待所,批評了他一頓:“你林鋼有名了,在全國大大有名了。你可要過’出頭關‘了。我聽說你給來客放錄音?”

“我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卜奎為難地說。

“你節省了時間,可是你丟掉了什麼?起碼失去謙虛和禮貌了吧?”

“我也聽到有些反映。”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謙虛謹慎。你怎麼知道人家是來’取經‘的。你不能從來客中聽聽批評意見?不能向人家要點經驗?”

卜奎說:“我一定改。”

張敬懷又補充說:“你現在很得意,一得意,就忘形,就驕傲,這就是失敗的開始。人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在艱苦奮鬥的時候,往往是從歡呼勝利的時候開始的。多少歷史經驗證明了這個真理……”

吉海岩給張敬懷當秘書,張敬懷是滿意的。但也有兩次受到了張敬懷的批評。

第一次是一個老工人,不知道從哪裏打聽到了張敬懷住在招待所,跑來要求見張書記。吉海岩問他有什麼事。這個老工人說:“我已經退休了。我兒子也下了崗,老伴又重病纏身……”

吉秘書明白了,是要解決他兒子的工作問題。張書記那麼多大事還管不過來呢,哪有時間管這些小事?便寫了個條子,說:“你拿着這個條子,去找你們公司的人事處吧。”

老工人說,他找過人事處了,沒有解決問題,他聽人說,張書記來了,只要他說一句話,准能解決問題。吉海岩怎麼勸說,他還是堅決要見張書記。二人爭執起來。後來張敬懷從室內走出來,把這個老工人領進自己的房間,整整談了兩個小時。

張敬懷把老工人送走後,批評了吉秘書:“你怎麼把一個老工人擋在門外?”

“他就是找張書記解決他兒子的工作問題,反正這事還得到他們人事處解決……”

“你怎麼知道他來找我只能解決兒子的工作問題?難道我不能從他那裏了解點情況?研究點問題?”

“我考慮張書記要休息……”

“你是好心,你讓我多睡了會兒午覺,可讓我失去了一個工人朋友……”

吉秘書不語。

張敬懷說:“以後,只要是工人來找我,一律不許擋駕。”

這是張敬懷第一次對吉秘書發脾氣。

張敬懷對吉秘書發脾氣,還有一次,也是因為對來客擋架,這次不是別人,卻是馮怡。

馮怡在卜奎調到林鋼不久,也調到了林鋼。卜奎把她分配到教育處。在卜奎的部下,張敬懷是放心的。可是,張敬懷總是想念她。連張敬懷自己也說不清楚,自從認識了馮怡之後,他常常感到,在別的場合,包括在自己家裏,他都像是在演戲。可是只有在和馮怡在一起的時候,他才覺得自己換了一個人。他和馮怡可以隨便交談,可以討論任何問題,他沒有權力向她髮指示,下命令,馮怡可以和他爭論,年齡上有差別,可是沒有上下級差別,兩人都是作為普通朋友之間交往。

他們可以大說大笑,不要顧及說錯了話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也可以大叫大跳,不怕人家說他像個孩子。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覺得自在,快樂,自己是真正的“我”。

小馮調到林鋼不久,卜奎就派她到教育學院進修去了,時間是兩年。這一安排,張敬懷是滿意的,因為馮怡說過,她最大的願望是學習。馮怡到學校后,也曾給他寫過幾封信,但寫得都很簡單,只是說“一切都好”等等。張敬懷來林鋼多次,每次也都向卜奎問起過馮怡,卜奎也沒有更多的消息告訴他。他多麼想見馮怡一面,像在翠谷山莊那樣,隨便談天說地呀!那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這天中午,張敬懷剛剛午休,來了一個女同志,看樣子不到三十歲,沒有向任何人打招呼,就闖進了招待所。而且大聲喊:“張書記在哪裏?”

吉秘書趕忙迎出來:“同志,請你小聲些。你找誰?”

因為卜奎沒有向吉秘書介紹過馮怡,所以他還不認識她。吉海岩細細打量這個女來訪者,模樣比較漂亮,但沒有修飾,態度很隨便,因為天氣比較熱,用一本刊物扇着風,對他這個秘書的態度,也不像其他來訪者那樣謙恭。

吉海岩問:“你找張書記幹什麼?”

“沒有什麼事,就是來看看他。”

吉海岩想:張書記的正事還忙不過來呢,說:“沒有事,你就不要來。”

“來看看你們的張書記就不行呀?”

“不行,就是來看張書記,也得事前約定。”吉秘書的態度很堅決。

“那麼,你給通報一聲行不行,就說一個叫馮怡的,來看他。”

吉海岩想了想說:“張書記正在休息,他的活動日程安排得很緊。你等着,我向張書記彙報,他同意見你,我再安排時間。”

“用不着的,你先去通報一聲嘛!”

“不行。”

“看樣子,你是他的秘書,你們這些秘書呀……是一堵牆!”

“你怎麼可以這麼說呀?”

“就是這麼回事!”

“請你回去吧。”

“我可以在這裏等着。”

“您最好還是先回去,張書記今天沒有時間。”

馮怡堅持說:“我給張書記送點東西總可以吧?”

吉海岩還是不肯,馮怡幾乎是含着眼淚求他:“你放心,張書記不會因為這事埋怨你的。”

還是一百個“不行!”馮怡又提出個理由,說是:張書記托她買了些東西,她總該送給他吧?“

“張書記是不隨便收禮的,請你注意,這對張書記會有不良影響!”

馮怡先是一愣,接着便有些激動:“我影響老張什麼了?我怎麼會影響老張?還’不良‘!”

吉海岩還是第一次聽人稱張書記為“老張”,自知一時失言,不知道如何解釋。

這時,張敬懷從房間裏走出來了,說:“小馮呀!來來來!”

吉海岩不便再說什麼,馮怡就跟張敬懷進了房間。

張敬懷見馮怡眼淚汪汪的,問:“怎麼回事。”

馮怡微笑了一下說:“一粒灰塵迷了眼睛。”

張敬懷說:“你別說了,我都聽見了。”

馮怡忙囑咐:“要見你們這些高級領導,得首先通過秘書這一關,他是在把關,盡自己的責任,你可不要批評他呀!”

張敬懷笑了:“你想得周到。”又問“你怎麼回來了?畢業啦?”

“還有半年,”馮怡說“這不是暑假嘛!我一聽說你來了,就風風火火地跑來,碰運氣……”

“在學校怎麼樣?為什麼不寫信?偶然有信,也寫得太簡單。”

“一切都好,沒有什麼可以多寫的。在信上又不能談天說地。”

“那也該多寫幾句呀!”

馮怡拿着提包,微笑着問張敬懷:“你猜我給你帶了什麼?”

張敬懷說:“我猜不着,你打開看。”

“我不,我就讓你猜嘛!”

“吃的。”

“猜對了,什麼吃的?”

“不是肉包子吧?”

馮怡哈哈大笑:“現在不是困難時期了,誰還送那玩意呀。況且你在這林鋼招待所,什麼好吃的沒有呀?再猜。”

“不猜了。你再賣關子,我就不要你的禮物了。敝人不接受賄賂!”

“要是真的賄賂你,對不起,我也不敢送了。”說著打開一個紙盒,裏面放着四五棵小胡蘿蔔。

張敬懷說:“我以為是什麼寶貝呢,原來是胡蘿蔔。靠這玩意兒,想托我辦事呀,你也太小瞧我了。”

馮怡一笑,“我看你是個植物盲,這是今年新下來的人蔘!”

“人蔘可不敢要,如果是老山參,聽說一支就得好幾百元呢。”

馮怡說:“老山參我可供不起。這新鮮園參,是四年生的人工栽培的園參,一個朋友送我的。據說這人蔘’火‘大。年輕人不敢吃。送給你吧。”

“那就謝謝了。”

馮怡一眼看見櫃櫥里有一隻電熱水杯,說:“我現在就給你熬一支,喝了湯,把人蔘當胡蘿蔔吃了就行。”說著把一支人蔘放進電熱水杯,將插銷插好。

“我就更沒法感謝了。”

熬了一刻,水變成了淡茶色,馮怡給張敬懷倒在另一隻瓷杯中,端給張敬懷,玩笑地說:“請老佛爺進參湯!”說著自己笑起來。張敬懷也開懷大笑。

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吉秘書進來說:“兩點半了。”吉秘書提醒張敬懷,林鋼有一個技術革新展覽會,開幕式,張書記要去講話的。

張敬懷問:“明天有什麼安排?”

吉秘書彙報了日程,張敬懷想了想:“沒有什麼要緊的。都往後推。”轉身對馮怡“你明天來吧。”

馮怡說:“那我就告辭了。明兒見。”說著走出了招待所。

見馮怡走遠了,張敬懷越想越生氣,對吉海岩發起脾氣來:“我告訴你幾次了?凡是來找我的人,一律不許擋駕,為什麼不聽?”

“她說她沒有事……”

“呵,老百姓沒有事就不興和領導談談天呀?”

“如果是那樣,門庭若市,您就沒法工作了!”

張敬懷不聽他的辯解:“門庭若市好嘛!門庭若市說明老百姓來找你,是相信你!門庭若市比門可羅雀好。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得,還當秘書!”

這是吉海岩因為有人來訪第二次受到張書記批評。

如果這事讓卜奎遇着,他處理的方式,肯定比吉海岩周全。吉海岩和卜奎不同,他的個性和自尊心比較強。

這天晚上,吉海岩來到張敬懷的房間,遲疑了半天,說:“我接受張書記的批評,看來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秘書。如果張書記同意的話,我辭職。”

張敬懷先是一愣,一想,是因為下午小馮的事。是自己不對。他作為秘書,應該盡自己的職責,如果真像自己說得那樣,他就沒有辦法工作了。隨即平心靜氣地說:“吉秘書呀,是我不對。這些日子,有許多事,讓人煩惱。是我’遷怒‘了。孔子說,’不遷怒,不二過‘。我遷怒了,不再’二過‘了。你跟我一年多了吧。我對你很滿意。我無故發一次火,你就辭職,亂彈琴!”說著自己笑了。

吉海岩也笑了。這是張敬懷和吉海岩發生的一次最尖銳的矛盾,以後沒有再發生過。

張敬懷不僅反對形式主義,甚至反對很多形式。比如這過生日,無非是吃頓飯,喝盅酒,說些吉利話。到頭來,我還是我。辛苦工作了一陣,付出得很多,而不會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他謂之“形式”。過生日是一種形式,所以他從來不過生日。

張敬懷不過生日,夫人和女兒的生日是一定要過的。母親替女兒辦;女兒替母親辦,每年都辦得紅紅火火的。

改革開放這些年,我國引進了發達國家一些科學技術,管理經驗,許多西方人的風俗習慣,也不請自來了。比如什麼“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等,難道科學技術發達,風俗習慣也先進嗎?像過生日時,唱“祝你生日快樂”歌,接着是吹蠟燭,也逐漸普及起來。為什麼我國春節之風俗,到了西方只在華人圈裏流行,而西方這些節日,卻在中國普及得這麼快呢?有人說,這是“強文化現像”。像西方人過生日的“吹燈拔臘”,他就很不以為然。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吹燈拔蠟”是很壞和失敗的同意語。為什麼在過生日時要把生命之火吹滅呢?

這幾年,夫人和女兒過生日時,也“吹燈拔蠟”,由她們“吹”去,“拔”去,張敬懷不去管,也管不了。

轉瞬間,吉秘書給張敬懷當秘書有兩年了。他剛剛“上任”時,卜秘書和他的個別談話,就是張敬懷授意的。張敬懷讓卜奎告訴吉海岩,是要他注意和艾榮搞好關係,否則得罪了老太太,那臉色就會讓你這個秘書下不去。在夫人不高興時,要有點“忍”性。

吉秘書不像卜奎那樣能“忍”,但遇到這類事,還是“忍”了。吉海岩當然知道,張敬懷夫婦的長期不和,責任在夫人方面。凡是他們夫婦吵起架來時,吉海岩按照卜奎的“策略”,“躲為上計”。夫人愛支使吉海岩干這干那的,這本來不是秘書的任務,可是為了工作,也礙於面子,吉海岩從來不推辭。比如,她有時托吉海岩去買點什麼,吉海岩買回家后,把買的東西和剩下的零錢一起交給她。買的東西稍有瑕疵,為退換,可能要跑好幾次路。拿回來的零錢,她也要數來數去,好像吉秘書會“貪污”似的。有一次,剩幾枚找零的分幣,吉海岩沒有從口袋裏掏乾淨,老太太數了幾遍,說還差兩分,吉海岩一掏口袋,果然又掏出兩分,給了她,鬧得這個秘書下不了台。這些他都“忍”了。

吉海岩同情張敬懷,夫妻不和,長年分居,家庭不像個家庭,從這方面說,他常常做點調解工作,以減少張敬懷一些煩惱。

下星期日是夫人艾榮的五十歲生日,吉秘書怕忘了,提前寫在日曆上。這天,他向張敬懷提醒,說:“下星期一是艾榮同志的生日,是個整數,按舊社會是’五十大壽‘,怎麼辦?”

張敬懷不經意地從身上掏出來一百塊錢,交給吉秘書:“你看着辦吧。”

“買件什麼東西,夫人能夠高興?”吉秘書徵求張敬懷的意見。

“能買個官兒,她才高興。”張敬懷冷冷地說。吉秘書也不再問了。結果是買了一條細毛圍巾和一台半導體收音機。送給夫人時,說是張敬懷囑咐他買的。

夫人聽了還不相信,說:“他還會想着我的生日?”

吉秘書又和廚房大師傅商量,在艾榮生日那天,做了一桌豐盛宴席。擺好后,張敬懷也想藉機緩和一下家庭矛盾,強顏歡笑地坐在夫人旁邊。他們一家三口,加上汽車司機、廚房大師傅、小保姆,都坐好了。吉海岩主動當了主持人,說:“今天是艾榮同志的五十大壽,張書記,你說吧。”

艾榮插了一句:“現在五十歲不算什麼’大壽‘……”

“張書記說吧。”吉海岩又補充一句。

張敬懷舉杯好像也很高興:“祝我的好夫人和好戰友健康長壽吧,大家乾杯。”自己先站起來,大家也都站了起來。張敬懷還和夫人以及在座的人一一碰杯,大家也都幹了杯。第二個站起來的是女兒勝美,她祝媽媽“永遠健康”。她說了這祝詞后,忽然想起來犯了文化大革命對林彪喊“永遠健康”之忌,吉海岩趕忙插斷說:“祝艾榮同志和勝美事業有成!”

勝美辦的那個“盤古工貿公司”興旺發達。艾榮覺得,即使當個什麼“處長”之類,掙百八塊錢,已經沒有意思了。如今“關係就是財富”,企業辦得很紅火,吉秘書這一句祝詞,夫人很高興,大家都幹了杯。

這時忽然張敬懷辦公室的電話鈴響了。吉海岩趕忙去接,一聽聲音,他就知道是馮怡來的電話。吉海岩忙說:“今天張書記太忙,改日你再約時間吧。”

馮怡忙說:“你告訴老張,我下星期要出國留學,如果可能,我想見他一面。”

吉海岩知道女人在這方面很敏感,說:“另約吧。”趕忙放下電話,回到座席。夫人問:“誰的電話?”

吉海岩說:“打錯了。”

接着大家互相祝酒,張敬懷和夫人感謝吉秘書為他們這個家庭的熱情工作,周到服務,也同時感謝廚房大師傅和保姆的服務。大家都撿叫人高興的話,說了不少。

女兒勝美見爸爸高興,便提出了一個問題:“爸爸呀,你的女兒完全是憑自己的本事,搞了我們這個大企業的。你的女兒,現在錢是夠用了,但是我們的企業還得發展,還要掙更多的錢。你女兒不是為了花,而是想試試自己能量有多大,能幹成多大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所以我還得發展。最近,一個華人富商,愛國華僑,要在我省辦一個電子工廠,主要是生產電話機。市郊有一塊地皮,約有十公頃。我們和市裡也談好了。華僑出八千萬美金,我們出地皮和勞力。這個企業辦成,每年可創兩億元的產值。這是改革開放的一件大事。要定盤子,需要省里審批。我們所有的申報材料,已經準備好了,到省委討論時,你這個書記,不會對這個項目開紅燈吧?……”

張敬懷沉默了一刻,說:“開什麼燈,得省委討論,又不是我一個人能作主的事。”

女兒忙說:“你是全省的一把手嘛,你的態度起決定作用呀。你女兒沒有求過你,現在當著媽媽的面,又是媽媽五十歲生日,求你這一次。”

張敬懷的面色有些難看:“我們不要在家裏討論這類屬於省委決定的問題好不好?”

張敬懷這個態度勾起了夫人的傷痛,說:“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能指望你給家裏辦點事。就說我吧:像別人,有我這樣的革命經歷……”

張敬懷說:“你不要說了,你說過一百遍了。”

“都是因為你!”夫人大叫。

吉秘書想插話扭轉局勢,但張敬懷已經不耐煩了,說:“難道你嫁給我就是為了沾光嗎?”

艾榮也傷心地說:“你說這話,就沒有良心了!當初在朝鮮戰場上,不是我救了你……”

兩個人一吵嘴,她就拿出她是張敬懷的救命恩人這話數落他。確實在戰場上她是背他下了火線。當初張敬懷之所以和她結婚,也有這種感恩成分在內,可是她老是說這話,張敬懷就受不了。這時,張敬懷突然冒出一句:“你背我下戰場不錯,你是衛生隊的救護員嘛,這是你的職責,老把這話掛在嘴上,就沒有意思了。”

吉海岩趕忙園場:“今天不談公事……”

一時冷場了。張敬懷看了看錶,說:“今天三平市不是要彙報嗎?”

吉海岩明白張敬懷想退席,說:“是是是。”

“咱們走吧。”

“你別走,別走,我還有話……咱們這麼湊合著,實在沒有什麼意思,離婚吧。”這是她憋在心中多年的話,第一次說出來。

“離就離!”張敬懷說。

“離就離!”夫人說“你別以為離了你這個省委書記地球就不轉了。”說著暈了過去,身子滑到桌子底下。大家趕忙把夫人送進醫院。

其實,有張敬懷和艾榮這樣經歷的人,有着濃厚的傳統觀念。說的是氣話,他們無論如何是不能離婚的。他們想的是為了社會影響,為了組織觀念,為了黨性原則,又是這種生死戰友關係,怎麼可以離婚呢?感情不合?提出什麼理由組織上都不會批准的。

夫人在醫院休息幾天就好了,可是,張敬懷卻因為疲勞過度,累倒了。醫生建議張敬懷休息療養一段,在單秘書長的安排下,又住進了翠谷山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省委書記和他的秘書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省委書記和他的秘書們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敢為天下先者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