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

第二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

“龍”與“彪”都是中國的“神物”。

龍是民族的圖騰,彪是備受讚揚的小老虎。

毛澤東選擇了“龍”與“彪”為共和國“守四方”,本希望龍騰虎躍,卻不料兩位“猛士”習相遠,性也相遠。

龍在水澤,彪在山林;龍是“活龍”,彪是“病大蟲”。他們一同守四方,卻各吹各的號……

林彪“運籌帷幄”

在那個開始失去真話的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之後,當彭德懷正為秘書被凍結,辦公室被封存而憤怒時,坐落於毛家灣的林家院落卻靜極了,靜極若不是幾處燈光閃爍,夜裏誤人這座深宅,會以為進了深山古剎。

鋪滿厚地毯的內走廊里,林彪無聲地踱步。他清清瘦瘦,一臉病容;可能用腦過度,已經禿頂。

毛澤東說他只有游泳的時候可以不想事。林彪不敢游泳,所以醒着就沒有不想事的時候。

他踱步時頭微微向前低傾,似乎望着腳尖前伸,眼睛的餘光又可感受到緩緩向後移動的光亮的木板牆,朦朧的雕花圖案和圖案后那背景一般的成排暖氣片。

九月天的北京,暖氣還未燒。

他面對大扇的玻璃門停步出神,苦思苦想片刻,折回頭又往裏踱步,不知踱了幾個來回,眼裏似乎閃一下亮,這就是他所言的“電石火花”。他對女兒豆豆講寫作,叫豆豆抓住那“電石火花”,這是他的經驗之談。他嘴裏念念有詞,在走廊盡頭拐個彎,走到一張大沙發前,坐下來,從上衣口袋裏摸出一方白紙,記下幾筆。

累了,他不再踱步,靠在沙發上,淡漠的目光凝注着空中的某一點,繼續他沒完沒了的苦思,等待下一次“電石火花”的迸出……

幾天後,他捕捉的這些“電石火花”便閃耀在了批判彭德懷的軍委擴大會議上:

“我們學習馬列主義怎麼學我向同志們提議,主要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這是學習馬列主義的捷徑……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就這樣,“帶着問題學”、“活學活用”、“急用先學”、“立竿見影”等等極富林彪個性特色的“生動”語言便閃爍在了全軍乃至全國人民中……

一九六○年盛夏,中央易地辦公,出類拔萃的人們雲集北戴河。“龍”來了,“彪”也來

賀龍是個吸引人的“中心”,用政治元帥羅榮桓的話講,是位“龍頭大哥”。元帥大將們喜歡跟他扎堆兒:穿衣服向他看齊,因為他當過裁縫;散步跟他並肩,因為他最熟悉社會,故事多得掏不完;若是下海搏浪,濤聲里准少不了“活龍”的讚譽聲。

林彪離群索居從不介入將帥圈子。他去北戴河每次都是由秘書同中央辦公廳及軍委辦公廳聯繫安排住處,每次強調三個“遠點”的條件:離熱處遠點,離其他首長遠點,離水遠點。所以,兩個辦公廳每次都將他安排在國務院療養區內一幢建在半山坡的白色二層小樓里;樓內客廳、涼亭都很大,是距海最遠的高級住房。順山路向海濱走下去,依次有陳毅、李富春、郭沫若等領導人的別墅,但他也從沒進去看望過其中任何一個人。他不串門,不見客,登門來拜訪的人多數也被葉群擋駕。他跟身邊人沒話,也不會下棋打牌、看戲跳舞,臨時派來的服務員,他更是見也不見。雖然在海邊,他也很少下山,只站在涼亭上遠遠地望望海。

他在屋子裏或坐或站,仍是沒完沒了地想,沒完沒了地念念有詞,一個老部下堪稱“嫡系”,他見是見了,可也沒話。聽老部下講了賀龍似“活龍”,毫無表情地應了一聲:“他有‘八一’南昌起義,這些人還是吃得開。”

就說了這麼一句。

風和日麗,怕光怕水的林彪,難得出門,難得到海邊,擺一把藤椅悄沒聲息地坐下來。

他久久地望着大海出神。那海水煙波蕩蕩,巨浪悠悠;近岸無村舍,遠水有漁舟。浪卷千年雪,風生六月秋;眼前無釣客,耳畔只聞鷗……

驀地,他兩眼一亮,又迸出電石火花,嘴裏念念有詞,兩手早已從上衣袋裏掏出那剪裁方正的白紙片,寫下幾筆,端詳一陣,再改幾筆,再念念有詞,再改一筆……

火花逝去,寫了字的紙片深藏人兜。他重新望海,重新出神,沒完沒了地苦思苦索,等待下一次電石火花的閃出……

就這樣過了一個夏天。

到了秋天收穫的季節,他捕捉的“電石火花”便又閃爍在了軍委擴大會議上:“現在的馬列主義就是我們毛主席的思想。它今天在世界上站在最高峰,站在時代的思想頂峰……”

“頂峰論”就這麼出世他還講出了一連串的風靡全國的林彪語言:“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一定要把毛澤東思想真正學到手!”等等,等等。

廣州的初冬恰似北京的中秋。候鳥一樣南北遷徙的林彪住進了“老虎口”。

他本該住小島,可是他怕水。他不怕喝水怕聽水,聽見水聲腸子就跟着叫,接着就拉稀。

他說:“流水聲會誘使人腸子裏的東曲一道流。”

廣東省負責人下令為他蓋一棟小樓在“老虎口”,那是山坡上。龍蟠水,虎踞山,“彪”是小老虎,林彪是“病大蟲”,離水而居“老虎口”果然不再拉稀。

他仍是沒完沒了,苦思苦索。閃過兩次“電石火花”后,他終於撐不住地歪在沙發里。

“快,林總病了!”隨着告急聲,靜悄悄的一幢樓頓時大嘩,聞聲趕來搶救的不是醫生,而是警衛陳良順。

西北角一間屋裏空蕩蕩,只停一輛摩托車,老式的,綠漆斑駁,已經固定死,排氣筒接長之後伸到屋子外,這就是特殊的醫療器械。

林彪臉色煞白,眼圈泛青,咬出棱的腮幫處綻出一片雞皮疙瘩。他把腦子用壞了,兩手捏着額頭,鑽牛角尖一般。他虛弱地喘息着,被葉群攙扶着爬進摩托車掛斗。

陳良順有駕駛執照,其實無須執照,摩托車出不了屋。他匆匆騎上摩托,匆匆點火加油門。

“開猛些……”林彪小聲命令,“再開快些,再快……”

陳良順把油門加到最大,摩托車像烈馬一樣猛烈顛簸,於是,奇迹發生林彪的手漸漸地,漸漸地離開額頭。他雙目微閉,大衣領豎在頸腮兩側;隨着摩托車的顛簸,衣領輕擊他瘦削的臉頰。幾十分鐘后,他的臉頰有了點血色,眼睛也敢睜開一條縫,神思悠悠,大概意念中是疾馳在山野大川,身邊踴躍奔騰着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狗皮帽子”。

唉,當年大軍入關,“四野”指戰員多是戴着狗皮帽子……

“好”林彪長吁氣,眼睛閃出亮。也許恢復元氣又迸出了電石火花?他一邊向上衣袋裏伸手掏紙,一邊說:“謝謝。”

當年打天下,林彪氣吞萬里是只“彪”;如今“守四方”,他成了足不出戶的“病大蟲”。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他不停地想,不停地念念有詞,不停地寫,寫下的“電石火花”一度閃爍了整個中國。

就在這一年,“四個第一”、“三八作風”、“突出政治”從他腦子裏進出來“四好連隊”、“五好戰士”也在這次顛摩托車之後不足半月,在他主持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並且迅速在全軍“明光閃爍”起來……

當時,一位高幹子弟好事,編過一段順口溜,筆者還記得兩句:國防部長不出房,治國安邦守四方。

但也有歌德者,譽寫“林彪運籌帷幄”。

賀龍決勝千里

一九六一年二月四日。

在廣州越冬的林彪正在“老虎口”念念有詞,沒完沒了地求索、等待“電石火花”的閃現時,賀龍也在北京東交民巷八號匆匆收拾出門的行裝。

“別忘了壓箱底的傢伙。”賀龍無須件件動手,他一邊整理衣領,扣好風衣扣,一邊囑咐妻子薛明。他說的是手電筒和手槍,這兩樣東西睡覺也要放枕頭下。雖然和平時期,但身為元帥不敢改變生活習慣。戰爭年代他就離不開這兩樣東西。

他站到穿衣鏡前,鬍子、頭髮、衣袋……逐一檢查,滿意地點點頭。這位元帥講究清潔和風度,比如看戲,他要先看“三白”一一袖口白、衣領白、鞋襪白;有了“三白”才繼續看扮相和唱腔,否則看不完。

“出道”前,他喜歡穿藍底雲字花的衣服;北伐時,喜歡一身戎裝挺挺抖抖;紅軍時期,自己的衣服自己設計,貼兜下還要設計出個斜插兜,揣點東西不顯山不顯水地無損體態;解放后更有條件講究白天穿灰呢料衣服,夜裏穿黑色禮服,慶典穿元帥禮服,釣魚穿卡其布衣服戴巴拿馬禮帽,郊遊穿米色褲子配鹿皮夾克和網球鞋……

他本來生得威武,再加穿得精神,人群里一站,儀錶過人,被將帥們稱為“國家的臉面”、“中國軍人代表”。難怪聶帥、羅帥、葉帥都喜歡“步其後塵”,作一樣的打扮。

他給榮高棠打一個電話。主要精力放到了軍事上,體育也不能松。他是國家體委主任。當年南征北戰也不丟體育,都知道“賀龍三件寶:球隊、報社、文工團”。打仗“橫掃一大片”,打球也“橫掃”。他說榮高棠是他在體委的第一員大將。

秘書報告,羅帥來電話。

“催陣”賀龍上前接電話,他是和羅榮桓約好了一起下部隊,“羅帥,是我。”

“龍頭大哥,”羅帥私下裏總是這樣稱呼賀龍,“走得走不得?”

“走得。”

“我過你門口?”

“我現在就出去。”

賀龍最後一件事是向孩子們告別。這位元帥人情味濃,見了孩子嘴巴和眼睛都笑成月牙形。他自己有四個孩子,又養了十幾個烈士子弟和戰友的子女,組成了有名的大家庭。

沿走廊出去,賀龍靠着一側走,時不時還習慣地拿手敲兩下牆。這個習慣幾十年,至今改不在家也改不這習慣是過去經歷了嚴酷鬥爭的證明,本是防夾壁牆,防有伏兵,久而久之就成了改不掉的習慣。

到了院門口,羅帥的車已到。賀龍讓忠心耿耿的警衛參謀王金水上他的那輛專車,自己不坐自己車,鑽進了羅帥的車,為的好聊天。

賀龍與羅榮桓是在紅軍大三主力會師后,才相見認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又不在一個戰略區,只是中央開會時才見見面。一九五四年底,賀龍調北京,與羅榮桓同住東交民巷八號,接觸才漸漸多起來。

奇怪的是,羅榮桓與林彪早在井岡山便熟識並長期共事,到解放戰爭更是與林彪配合,在東北打得石破天驚,消滅國民黨百萬精銳部隊。然後揮師入關,直掃蕩海南島。這樣長時間的共同奮鬥,兩個人卻始終保持同志關係,未能建起私人友情。羅榮桓與賀龍相識雖晚,接觸雖短,卻迅速建立起深厚的私人情誼,兩個人“稱兄道弟”比親兄弟還親;他們的夫人薛明和林月琴也是情如姐妹,常常形影不分;兩家的工作人員也編在一個黨支部,親熱如一家人。

羅榮桓是“黨內的聖人”,辦事從不徇私,毛澤東讚賞他,高崗這樣的野心勃勃的人也嘆服他。像他這樣人聖賢之人擇友當然是將人品放首位。因為朋友畢竟有異於同志,同志是政治上的志同道合,朋友還需講性格、感情、交往以及品德。

羅榮桓說:“我在大學讀書時,就知道賀龍的名字。”因為賀龍“出道”早,從事革命活動早,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是國民革命軍中的一員名將、驍將。

羅榮桓還說:“賀龍性格開朗,豁達豪放,為人坦蕩,你一眼就能看到他的心,有一股強烈吸引人的魅力。”

賀龍喜愛並善於交遊,坦坦蕩蕩,有一種天真、純潔、善良的氣息撲面。他交友比羅榮桓廣泛得多,但友情的深厚不同。比如與羅榮桓,友情就超出一般,是特殊的深厚。他說:“榮桓憨厚穩重又聰慧睿智,一身正氣又周密細緻,大有學者風度,跟他在一起愉快放心。”

賀龍比羅榮桓大幾歲,平日裏聊天,賀龍少不了談談當年在“哥老會”的生活,什麼“龍頭大爺”“風頭大姐”的,毫無顧忌。羅榮桓聽過了新鮮,就把賀龍叫成“龍頭大哥”,私下裏再沒第二種稱呼。

賀龍長期領兵打仗,養成雷厲風行,敢決敢斷,敢於負責的作風;羅榮桓長期當政委,遇事冷靜,深思熟慮,耐心細緻,兩個互為補充,如今在軍委配合工作,大事上往往不謀而合、十分默契。

然而,羅榮桓向毛澤東鼎力舉薦賀龍任國防部長,還不僅僅在於友情深,配合默契,更在於欣賞賀龍的品質和風格,贊同賀龍對軍隊建設的思考和做法……

第二天午飯後,車到浦口。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副政治委員肖望東和政治部主任鮑先志到車站迎接兩位元帥。

那時沒有南京長江大橋,專列要靠輪船渡過江,需一個多小時。正好彙報軍情。

羅榮桓笑着指指許世友:“你上過少林寺,”又指指賀龍:“他上過武當山。”然後將大手在他們兩人之間慢慢一劃:“和尚對道士,出家人不能打誑語。”

車廂里哄然爆出軍人所特有的豪爽大笑。許世友在少林寺學藝八年,賀龍上武當山切磋武藝,至今傳有他與武當門人比試武功的諸多故事。共產黨爭天下,廣招人才,和尚為將,道士作帥……

可是,笑過之後大家都顯出嚴肅。廬山會議結束不久,全國經過反“右傾”,講真話確實需要點勇氣和膽量。

許世友講了真話:“現在部隊幹部每人每月吃到三十一斤糧,油水很少,肉根本見不到。特別是團以下幹部,年紀比較年輕,每天帶部隊訓練,摸爬滾打,晚上還要搞夜間訓練,體力普遍下降……這樣發展下去,一旦打起仗來可不得”

賀龍也不講林彪剛講過的“突出政治的話”,他講務實的真話:“軍隊是我們國家的命根子……過去我們靠軍隊打天下,今後還要靠它來保衛社會主義建設。幹部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可不能把他們的身體搞垮了!”

他提出部隊自力更生,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許多建議和指示。

羅榮桓也不講空頭“政治”,講實際:“你們反映了一個重要情況,這可能是一個全軍帶普遍性的問題,要很好解決……各級黨委要把部隊的生產和生活當作一件大事來抓。”

聽完彙報,兩位元帥當天下午就下到了連隊。

六日到上海,駐滬三軍領導人來彙報情況。有了南京的先例,大家都講真話,不講空話。

上海警備區副政委方中鋒彙報:

“國家現在的困難嚴重,許多地方餓死人。我們的戰士多數家在農村,親友沒飯吃,農村幹部作風不好,強迫命令,捆人打人,有的戰士對此講幾句‘怪話’,有些連隊幹部就認為是反對三面紅旗,還根據戰士的思想情況,把兵分成三類,有的甚至被劃為落後分子……”

“亂彈琴!”賀龍面容嚴厲,說話聲音卻緩慢沉重。除非是大會上講話,他平時談話很少高門大嗓:“說幾句‘怪話’就能算落後分子?人家是講實情嘛。現在才二月,南方五月小麥登場,北方要到七月小麥才登場,困難還在後面呢,後面怪話還會多……”

羅榮桓斷然插一句:——在戰土中個許划類,個准把說怪話的戰士說成是落後分子,不能隨便戴帽子!”

賀龍吸着雪茄,頻頻點頭:“帽子不能隨便戴,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戴得不好就不舒服……逼得太厲害,矛盾會激化,甚至鋌而走險,不利於部隊的穩定。”

八日到杭州,十三日到福州,一路走一路下連隊。十四日是除夕,除夕夜還在聽彙報。這就是賀帥羅帥的工作作風。

那三年,天災人禍,危機四伏,“守四方”不好守。比如這東南沿海,台澎金馬的國民黨軍不斷派飛機人侵大陸,派特務和小股武裝登陸滲透襲擾。

福州軍區的領導說:“台灣海峽形勢緊張,海防任務繁重,我們感到兵力不足……”

賀龍也講毛澤東軍事思想,但與林彪講的不同:“要加強海防,首先你們大軍區領導的屁股要坐到人民武裝方面來,不要只抓部隊那幾萬條槍,要用百分之六十的力量去抓民兵那幾十萬條槍……不懂得這一條,也就沒有真正懂得毛主席思想。”

羅榮桓一句話便說明了分量:“現在海防主要靠民兵防守,這是個戰略問題,不是個戰術問題。”

當時中國的海軍不足小拇指大,海防主要靠民兵,兩位元帥一點沒講錯。

年初二,賀龍與羅榮桓又出發了,下連隊,一直下到與國民黨軍炮戰的前沿陣地……

這一趟,賀龍走了兩個大軍區、四個省軍區和警備區。他的警衛參謀王金水說:“賀老總一路走,一路調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別說一路風餐露宿不休息,這一年也難得幾天休息毛主席叫他守四方,他就巡行四方不休息。”

一九六二年中國不太平,經受三年的嚴重困難,全國元氣大傷,所有的故人都看中了這一點,抓住機會行動起來。

東南告急:台灣國民黨軍稱“反攻大陸千載難逢的良機”,開始武裝竄犯,並有美國的第七艦隊做撐腰;

西南告急:印度調兵遣將,侵入中國境內,喜馬拉雅山上開始流血;

東北告急:蘇聯也不肯坐失良機,幾十萬大兵壓境,不斷製造邊境衝突;

西北告急:在蘇聯的煽動和慫恿下,一場暴亂正在悄悄醞釀,快要爆發……

嚴峻時刻,林彪又病此後幾年,再沒出席過一次軍委常委會議。

賀龍的辦公室,四壁掛滿軍用地圖,桌上、椅子上,有時甚至地上也攤滿了軍用地圖。這裏煙霧瀰漫,雪茄煙一口接一口噴出,似乎為了提醒自己四方狼煙滾滾,共和國正面臨一場嚴峻考驗。

軍委常委會、戰略小組會、軍事部署會、軍工生產會、軍情彙報會……

會議一個接一個,命令也一道接一道發向四方,發向福州軍區,發向西藏軍區,發向新疆軍區,發向瀋陽軍區,發向……

賀龍巡行四方,山川形勢和每支部隊都瞭然在胸,這是“運籌帷幄”的基礎。他報告中央,中央發出《關於準備粉碎國民黨軍進犯東南沿海地區的指示》,調軍進入預定位置,發動起百萬民兵嚴陣以待,從而使美國與台灣蔣介石之間以及國民黨內部的矛盾擴大,在出兵問題上敵人紛爭不已,美國不同意,國民黨軍單獨搞大規模進犯便不可能,中等規模也困難,迫使蔣介石放棄了“反攻大陸”的軍事冒險計劃,取得不戰而勝的成果。

賀龍馬上把精力由東投向西,指導新疆軍區一戰而平息北伊寧和塔城區的暴亂。繼而通過總參謀部指揮作戰部隊開始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東段驅逐、殲滅一個整旅;西段清除、蕩平八十六個印軍侵略修築的軍事據點。印度在全國進行戰爭動員,卻再一次被我邊防部隊打得潰散不成軍。

當時講話:打出了國威軍威……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毛澤東朝賀龍投去一瞥,目光里飽含讚賞。

這是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老總啊,發角白嘍。”毛澤東又生出那種生死感懷。關於新疆的問題他已經談完,會議也快結束。他怎麼想起年齡不饒人來?他的聲音有些悲涼:“羅帥沒有來,年初就住了醫院……”

毛澤東看着賀龍,想起羅榮桓,那原因在於賀龍“守四方’,東抗台澎金馬,北拒蘇聯,西平爆亂,南逐印度……榮桓同志果然識人,舉薦有功。

兩個多月後,羅榮桓與世長辭。毛澤東悲痛異常,三夜兩天不能成寐,寫成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裏每相逢。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晏每聞欺人鳥,

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也許羅榮桓不逝,賀龍在兩年後爆發的“文化大革命”中命運會好些?

但是,在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卻不曾想到他的一個決定在他的“龍”與“彪”之間增加了什麼猜忌和不滿。“我向政治局建議,”毛澤東吸了一口煙,緩緩道,“林彪身體不好,無法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在林彪養病期間,由賀龍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毛澤東的建議,獲得中央政治局的一致同意。

神秘的毛家灣,寂靜的幾個大院落;高高的灰色磚牆,經過改修裝飾的新式平房,還有溝通各房間的封閉內廊……

林彪飯後一小時開始聽“講文件”。秘書講了賀龍寫來的信,報告在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方法的情況,報告“大比武”,報告北京軍區“尖子”分隊表演的情況。

“周總理、彭真、陳毅在賀龍、羅瑞卿、楊勇的陪同下,觀看了步兵輕武器射擊、打坦克、汽車過鋼軌橋、偵察兵搜索和攀登……”

林彪面無表情,從沙發里站起身,開始緩緩踱步。地面鋪滿了地毯,不留一點兒空隙。前些時江青來取過“經”,她和林彪有一樣的毛病:怕風怕光伯聲;有點聲音就心慌出汗,有點風就鼻孔發癢。林彪介紹經驗:地毯要鋪滿,不能留空隙,這樣吸聲效果好。窗帘要垂地,門窗要嚴實,地毯沙發顏色都要暗一些,最好是綠色,光源要小,多要幾個小光源也不能只搞一個大光源……

秘書感覺到林彪不耐煩,但他不能不講完。林彪的規矩,“講文件”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十分鐘最好。凡涉及全黨全軍全國的大事,凡涉及動向、趨勢、苗頭或有可能引起重大後果的內容,一定要講。

“大比武”幾乎把這幾條佔全了,那正是一九六四年五月,“郭興福教學方法”和“大比武”正走向全國。

“總理說真有本事,功夫真過硬,又說練兵就是這樣的練法……”

“不要再講了!”林彪忽然揮手截住,“今天是廣州,明天是南京,後天是濟南,反正是大比武,都是尖子就是了,講再多,只是地名部隊番號換一換,沒有什麼新東西。以後講文件,不要老是重複大同小異的情況。”

秘書點點頭,合上了“文件本”。

“有什麼新情況”

“沒有”

“以後要注意有什麼新動向,講那些新的值得注意的苗頭。”林彪說著,緩步走入了小會客室。

董必武曾多次介紹,練字養身養性還養心,林彪試后,頗有收益,頗為信服。小會客室已為他準備好練字的文房四寶。

書法是“國粹”,林彪練書法,穿的衣服也是“國粹”。他這天穿一件白市布褂子,典型的中式服裝,不加襯,沒有墊肩,要圓不要稜角,手工做的布紐兒從下頦開始,密密地扣緊一排,直系過下腹部,頗像武館裏的練功服。

葉群及時進來了,顯得興緻勃勃。她本離開了軍界。林彪候鳥一樣南來北往地“追逐春天”,相對講,還是廣州住的時間多,所以她在廣州當了個局長。林彪任國防部長后,她又回到軍界,當上林辦的主任。

看着林彪練字,她指指點點,比比劃划,挑得林彪寫起興義,忽然抬起頭向秘書問:“不是有幾個要題同的嗎了首長今天精神好,你們趕快報。”

這是葉群安排好的一場“戲”,秘書早有準備:“總政治部編纂的《毛主席語錄》要出版了,請首長題個詞。”

林彪任國防部長后,為了推行“個人崇拜”,沒完沒了地想,腦子裏迸出的許多“電石火花”,其中就有了“走捷徑”,“背警句”。他不乏“創造性”,指示《解放軍報》從一九六一年五月開始,在報頭上刊登毛主席語錄。三年轉眼即過,解放軍總政治部將《解放軍報》刊載過的語錄匯總,編輯出版《毛主席語錄》。這本“紅寶書”後來形成了風靡全國,影響全球的“大氣候”。

“他們讓題什麼?”林彪同。

“就題你講過的話。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林彪把筆伸向硯台,嘴裏念念有詞:“有人就是不相信突出政治……彭德懷那一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龍困與微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龍困與微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