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百步禪林
“百步禪林是什麼地方?我沒聽說過!”鄭楚生嚷嚷道。
陶子業說:“佛教傳入中國后,有‘六百立教’之說。這‘六百’分別是‘百丈清規’、‘百卷宗書’、‘百戒捨生’、‘持身百律’、‘百藝護法’、和我說的‘百步禪林’。這‘六百’構成了中國佛教的思想信仰、價值觀、宗教體制結構等方面的理論基礎,也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最初思想大綱和理論雛形。”
我說:“這‘六百’我可只聽說過‘百丈清規’,另外‘五百’是怎麼回事?”
“百丈清規”,是中國禪宗六祖慧能的三世徒百丈懷海制定的清規(世稱古清規)。
在禪宗形成初期,尚無現在的各種制度、儀式,諸寺也無固定收入,眾僧日需用度、起居炊食,皆按佛教發源地印度的慣例,以乞討為主。
百丈懷海感此非真修行,故制定該“清規”。“百丈清規”分上、下兩卷,計有九章。卷上有祝厘章第一、報恩章第二、報本章第三、尊祖章第四、住持章第五。卷下有兩序章第六、大眾章第七、節臘章第八、法器章第九。
“清規”之中設有法堂、僧堂、方丈等等級制度,又設立東序、寮元、堂主、化主等各種職務,使諸僧充任。還對寺院經濟制度方面作出了規定:僧眾應飲食隨宜,務於勤儉,全體僧人均須參加勞動,“上下均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清規”是中國禪宗寺院的組織規程和寺眾日常行事的章則,也可說是中國禪林自行始創的僧制。
陶子業說:“那我簡單說一下吧。‘百丈清規’既然你知道的,就不多說了。‘百卷宗書’嘛,是由《百喻經》而來(全名《百句譬喻經》,由古印度僧人伽斯那所著,南朝齊代為求那毗地所譯,共二卷。其內容是通過近百個故事宣傳佛教的宗教說思想,故號稱‘百喻’,不過實際上只有九十八個故事。),《百喻經》名字叫做‘經’,但實際上只是本佛教題材的文學作品,南嶽大慧大師(六祖慧能之徒,諱懷讓,有南嶽懷讓之稱)將其每個故事都闡述出一條佛理,並上升到佛法思想的高度,為禪宗所推崇,成為了一部重要的佛教思想著作,後世奉為圭臬,稱之為‘百卷宗書’。“百戒捨生”嘛,……。”見我們幾個有點不耐煩的樣子,陶子業便道:“就簡單點說吧,就是一百種捨生為人的方式和教義。而‘持身百律’是指一百條自我修行的標準和宗旨;再說‘百藝護法’,‘百藝’是佛教中各類技能的統稱,有拳術、器杖技擊、講藝、史學,還有釋學和推演術,這兩種其實就是類似於現在的哲學和邏輯學。‘百藝’中包含的門類其實遠超過百種,是‘六百’中含概範圍最廣的。”
我暗自訝於陶子業的博聞,問道:“那麼‘百步禪林’呢?”
陶子業一下子講了一大通話,掏出一個保溫水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那瓶蓋一開,我就聞着一股異香,沁人心脾,不知是什麼好東西。陶子業收起水瓶,說道:“當年達摩從印度來到廣州,后受梁武帝所邀到南京開壇說法,但雙方卻未能建立起預期的親密關係。於是達摩又北上來到少林寺,在少室山的最初九年,達摩都是在寺后五紮峰的石洞內面壁修行……。”
“這些我們都知道,達摩面壁九年,在洞壁上留了影形。後來他成了繼跋陀之後的少林第二代方丈,他的修行方法被稱為禪宗,少林從此也就成了禪宗祖庭。這些跟你說的‘百步禪林’有什麼關係?”我說道。
陶子業說:“是這樣子的,當時達摩因為每天坐禪時間太長,四肢麻木,全身酸痛,所以要常出洞活動。”
“他因此創了套‘羅漢十八手’,也就是‘形意拳’,對吧?”鄭楚生說。
陶子業道:“那是后話了。達摩發現了一片竹林,極為幽靜,於是每天都在這片竹林走步,以疏活筋脈。時間久了,達摩用步子量出竹林約深百步,故稱‘百步禪林’。”
我有些不明白,“這和這裏的鐵龜吃鐵竹有什麼關係?”
陶子業說:“達摩的‘百步禪林’中,全都是羅漢竹,而這裏鑄的也全是羅漢竹。你們看,竹節上細下粗,根部幾節異腫,就是羅漢竹。我想,這地宮主人這樣做,是為了表示自己反佛,逆天行事。”
夏文海說:“羅漢竹又名‘人面竹’,修建者這樣做,其意如同吃人。”
“吃人?”我聽了不覺陷入沉思,慢慢說道:“如果這座龍虎山、這座地宮真的是日後梁山的發源地的話,那麼這裏的‘吃人’就有跡可尋了。你們想想,《水滸傳》之中確實滿是吃人的段落描寫,如李逵吃李鬼、宋江等人吃黃文炳等等。施耐庵這樣描寫應該是有兩層意思:一是代表書中人物的仇之深,恨之切。我與你有仇,不僅要殺你,更要吃你。意思就是我不把你當人看,把你當成可以供我食用的低級生物。也就是說,通過吃掉你,實現從人格上對你的徹底摧毀,從而完成對你最徹底的復仇。二是通過吃人,我自己也不把自己再當成人來看待。因為書中的人物是強盜,一旦吃了人,也就等於把自己從‘人’的概念中剝離出去,那麼有關人的一切法律和道德約束都不會再對我產生任何心理障礙。所以,梁山好漢的吃人,絕不是因為人肉美味,而是因為他們要反社會,反倫理。”
陶子業說:“精彩精彩!想不到盧哥你還有這樣的見地。”
我白了他一眼,心裏暗道,哼!想不到的多着呢。初中時代,《水滸傳》是我每晚睡前的必讀。大學時,我的論文《梁山裏的血酬定律》還上過校刊頭版呢。
鄭楚生說:“陶大少,你快說吧,有沒有出去的道兒?”
陶子業往四周一看,“當然有。既然是‘百步禪林’嘛,當然不會超過百步,所以百步之內,必有出處。”
我用手電掃了一圈,除了鐵像就是鐵竹,還有地上的坑坑窪窪,哪有什麼出路?我便道:“陶子業,要是真有出路,你就快點兒找吧。”
陶子業便拿着手電挨個去檢查鐵像,我們幾個一看,也都散開去查找珠絲馬跡。
只一會兒工夫,我就發現這石洞內不可能暗藏有石門暗道之類的機關,因為這石洞的所有石壁都不是打鑿出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天然石洞,修建地宮的人只不過是給這石洞一了個門而已,而現在進來石門時的“電梯”已經停運,我們又找不到開關,該如何是好?
我心存僥倖,又回到半開石門前尋覓。可裡外足看了三遍,就是沒有絲毫髮現。我有點喪氣,不過好在有了上次皇母山的經歷,心裏也並不十分慌張。
我走回到九尾鐵龜前,想坐下歇歇,可卻又一眼瞥見了地上形狀大小不一的那些凹坑和凸起。
我心裏一動,這些凹坑和凸起物有的四方有的正圓,還有的雕成了花形,費這麼大工夫,不可能沒任何理由的吧?想着我便走到這些凹坑邊上,看了一會兒,似乎排列上也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規律。我又不死心,還是仔細查看。慢慢地,我發覺這些凹坑似乎是在一圈圈的兜圈子。雖然乍一看雜亂無章,但如果留心觀察的話,還是的跡可循的。比如說你先選定一個菱形的凹坑,然後任意選一個方向,那麼你會發現接下來凹坑形狀的順序肯定是菱形、正方形、六邊形、凸起的圓形和蓮花形。之後則又是菱形,不管向哪個方向都是一樣。
難道這裏隱藏着什麼暗示不成?可是這些形狀有凹有凸,有方有圓,尤其是那蓮花形的,連花瓣都掉的惟妙惟肖,它們都代表了什麼意思呢?真是難以猜度。
鄭楚生見我一言不發地出神,湊過來說:“你幹什麼呢?”我便把我的發現講給他聽,他撓着大頭說:“這能有什麼意思,亂排的吧?”
夏文海和陶子業聽了,也都過來看這些凹坑,可是也都沒什麼頭緒。鄭楚生說:“咱別在這兒瞎耽誤工夫了,這又方又圓又凹又凸的,還能有啥含義?跟學跳舞的步貼似的。”
“學跳舞?步貼?對啊!”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很可能是套路徑的步法,如果我們能按正確的順序走完路徑,也許就會有所發現。”
夏文海說:“可是是什麼樣的路徑呢?正確的順序又是什麼?”
“羅漢十八手!”陶子業突然道,“達摩在百步禪林之中創出了‘羅漢十八手’,成為了少林武學的始俑。這些凹坑,也許就是代表了‘羅漢十八手’的移動步法。”
真是有理!我不得不佩服姓陶的這個小子有個好腦瓜。我對他說:“你會‘羅漢十八手’?”
陶子業搖搖頭說:“我不會。而且恐怕也根本就沒有人會了,兩三千年了,早失傳了吧。”
我說:“羅漢拳少林寺不是傳下來了嗎?還有那個形意拳,不也是從‘羅漢十八手’里演化出來的嗎?”
夏文海說:“這你就外行了。‘羅漢十八手’到底是什麼招式,我想連少林寺自己也未必說得清。首先,現在的羅漢拳早不是當年的‘羅漢十八手’了,而是一百一十八手。梁大通年間,達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經說法,見眾僧個個面黃肌瘦、精神萎靡,慨嘆曰:‘出家人雖不以軀殼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於性,使靈魂離散也。欲悟性,必先強身,則軀殼強而靈魂易悟也。’於是創羅漢拳十八手,授以僧眾,修鍊不過數月,則個個精力充沛。到了金元年間,白玉峰披剃入山,融合變化,闡幽發微,增加到一百一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羅漢之數。至些始將達摩所傳之十八手,進號為‘先天羅漢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的一百一十八手,就稱作‘後天羅漢拳’。而後期凡是以達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一十八手為宗法形成的羅漢拳均稱為‘後天羅漢拳’。所以現在的少林傳下來的已不是當年的‘羅漢十八手’了,只不過是‘後天羅漢拳’。”
“還有形意拳,到底是不是從‘羅漢十八手’之中而來,尚存在爭議。”夏文海接著說,“按照現在形意拳門自己的說法,形意拳發源於山西太谷,出現於明末清初,為山西蒲州姬際可(字龍峰)所創。相傳姬際可早年曾到少林寺苦學十載,頗得少林秘傳,尤精槍術。下山後姬際可變槍為拳,取“以意為始,以形為終”之意,創編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剛才我以為找到了辦法有點激動,現在聽夏文海一說也冷靜下來,動腦子一想,達摩很可能根本就沒創過“羅漢十八手”!或者說,即使創了,也不可能是“十八手”。因為羅漢壓跟兒就不是中國自創的,而是打達摩的老家印度傳來的。而印度神話中的羅漢僅有十六個,另兩個是傳如中國后咱們給加的。唐代的《法住記》記載,佛陀臨涅盤時,囑付十六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游化說法,作眾生福田,故佛寺叢林裏常雕塑羅漢像,供養者眾。世人約在宋代於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羅漢,乃成十八羅漢。有的則加入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區則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彌勒。就單說“降龍羅漢”吧,龍是中國自創的神話動物,一看就知道是傳來后中國人又增添上的。
我正喪氣,夏文海卻說道:“不過‘先天羅漢拳’以前我練過,可以試一試。”
我驚喜不已,“海哥,你會這個?”夏文海卻皺着眉頭說:“不敢說會。只是口訣還記得,可是得先摸清這些不同形狀的凹坑各自代表哪些招式。”
夏文海說著,拉開架勢唿唿打了幾個招勢,竟還真有些虎虎生威。他邊收了招勢,邊說道:“羅漢拳的手法主要是,隔、迫、沖、閃、點、舉、壓、鉤、抄、拋,和這些凹坑的形狀實在難以產生聯繫啊。”
我說:“那羅漢拳有哪些招術?”夏文海笑道:“那可多了。有套口訣,腳齊平肩抱肘立,按掌提氣匯丹田,中氣宜領雙抱拳,十字插掌護襠前,翻身按虎丟單叉,虛步跨虎架栽拳,
轉身蟠龍腕手斬,恨拳馬步雙栽襠,鷂子鑽天拔地起獨立打虎勢高懸,束身七星急連環,卸步束身單腿懸,絞手偷步斜叉花,回身古樹盤根纏,跟步三掌力推山,蒼龍遮身卧斜崗,轉身抗膀銅額碰,順步單鞭探心打,劈腿起腳將心踹,翻身卧枕肘連環,地起金風上九天,羅漢拜佛打坐蓮,踏水步雲騰身起,玉帶纏身絞連環,撤步束身地開門,二起坐山勢住停。”
我聽完一句也沒記清,,但看到那凸起的圓形時,我突然有了個念頭,便對夏文海說:“海哥,你剛才背的口訣里,好像有句什麼‘拔地起’,是什麼來着?”
夏文海說:“是‘鷂子鑽天拔地起’和‘踏水步雲騰身起’,怎麼了?”
我說:“這兩招是不是跳躍的動作?”夏文海點點頭,“對,怎麼了?”
我說:“那麼地上的這個圓形,是凸起的,會不會就是代表一個跳起的招式?”夏文海說:“可是不單這兩招,後面還有‘地起金風上九天’呀,也是跳躍動作的。”
我說:“那麼你想想這幾招的前面和後面的招式,有沒有能和地上的凹坑形狀聯繫上的?”
夏文海想了片刻,右拳在左掌心上一捶,“對了,‘羅漢拜佛打坐蓮’,這可以和蓮花形對上了!”
我聽了道:“那前一句是什麼?”
“前一句是‘地起金風上九天’。”夏文海說,“行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就能找着順序了。”說完他邊默數着邊走到正方形凹坑邊,試探着踏入一隻腳,見沒反應,便雙腳都踏進去。
幾秒鐘后仍沒動靜,陶子業說:“看來沒戲了……。”
“不對!”夏文海低聲道,“我腳下有感覺,這下面有動靜!”
鄭楚生說:“那你接着往下走啊……。”
夏文海說:“往下走沒用,得先走成這一步。”鄭楚生沒明白,“海哥,你是啥意思?”
夏文海說:“意思就是說,得用真功夫。”說著他唿跳起,口中喝道:“腳齊平肩屈肘立!”落下時成了個騎馬蹲襠勢,砰地重重落回了正方凹坑之中。
幾乎就在同時,“咔咔”一聲自夏文海腳底傳來,我們也都覺着腳下明顯地一震。
看來有效果!夏文海略顯得意地道:“羅漢拳講究的是‘三正’,有句話叫‘要想羅漢好,三正裏面找’。‘三正’就是手要正、身要正和馬要正。羅漢拳講究‘奪中’和‘護中’,所以‘三正’特別重要。如果馬不正,立地則不牢,那我這一腳下去,力量也不不可能觸發地下的機關。”
我說:“原來不僅要會招式,還得具備相當的造詣,厲害厲害。那下面呢?”夏文海四下看了看,說道:“按拳法下一式是‘按掌提氣匯丹田’,……不過看來得跳過這一式。可是應該用哪一式呢?”
看了片刻,夏文海一甩手道:“算了,好賴就是它了!”說著騰起身躍向六邊形凹坑,落下時還是騎馬蹲襠式,只不過雙手成拳作向下擊狀。他這砰地又一落地,卻沒有再從地下傳來任何聲音。
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幾個都愣了。夏文海想了一會兒,自語道:“不是這招,也許是這樣……。”他退回到正方形中,重新提氣,口中喝道:“絞手偷步斜叉花!”又噌地躍起,落向六邊形凹坑。這次落下時仍是騎馬蹲襠式,不過身子向一邊側着,着地時雙腳就變成了一前一後,正好貼在了六邊形的兩條對角斜邊上。
只聽又是“咔”地一聲大響,這一式又用對了!
夏文海展顏一笑,“這回我找到門了。”說罷深吸一口氣,再次躍起。
下一個是圓形凸起物上,我正等着他再次重重踹下去,不料他只雙足輕輕在圓形上一點,身子又嗖地躍起。我正驚奇,旋即又明白過來,這一招應該是‘地起金風上九天’。既然是輕功,自然只是輕輕一落腳。
再看夏文海,果然在空中一個旋子,唿地落向蓮花形。就在落下前,夏文海一個漂亮的360°轉身,以一個羅漢拜佛的姿勢坐到了蓮花上。
“好!羅漢拜佛打坐蓮!”陶子業不由叫好道。
就在我叫好之時,夏文海突然自己旋轉起來。再一細看,是蓮花台在轉,而且速度漸漸加快!
“海哥,快下來!”鄭楚生喊道。可是蓮花台越轉越快,夏文海卻像是入了定似的端坐不動。
鄭楚生急了,就要上去拉。陶子業一把拽住他,說道:“別莽撞,看看再說!”
鄭楚生哪聽他的話,一甩膀子掙開他,便要向夏文海撲去。
可就在這時,蓮花台咔地驟然停下,閃地夏文海差點掉下來。一瞬間,我覺着蓮花台似乎比剛才高出了一些。
“海哥!”鄭楚生上去。夏文海一擺手,“我沒事,這個比起過山車可差遠了。”話音未落,只聽咔地一聲,斜向的一個蓮花台竟自己唿唿旋轉起來。也只半分多鐘,這個蓮花台也停了。這次我確切看出,這個蓮花台確實升高了,而且比夏文海坐的那個升得又高了些。
這時又一個蓮花台也轉了起來,然後又是下一個,而且一個比一個升得高,直至到了九尾鐵龜跟前的一個,已有半人來高了。等到這一個蓮花台也停止轉動,地底下傳來了一陣咣咣噹噹的巨大響聲。那響聲震的地面嗡嗡直顫,叫人膽戰心驚。我們急忙各自向後散去,這時我才發現,地上那些凹坑都凸了起來,而原來凸起的都下降並凹進了地面以下。
慌亂之中,我腳一崴,被絆倒在地。我的后腰一下硌在了一個凸起物上,疼地我慘叫一聲。我掙扎着翻過身,頭剛一抬,就見那巨大的九尾鐵龜竟張着大口向我猛撲過來!
我一下怔在那裏不知所措,夏文海從後面拽着我的衣領一把把我扯了過來。那鐵龜就在我眼前轟隆作響地撲過。
我驚魂稍定,原來是鐵龜向一側轉了出去。
鐵龜移離開原來的位置后,所有的響聲剎時都停了下來。我忍着痛爬起來,揉着后腰走到鐵龜跟前,不由倒吸一口涼氣。那九尾鐵龜剛才趴着的位置,隨着它的移開,露出了一個直徑數尺,深不可測的幽黑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