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得隴望蜀——後漢時代

第七章 得隴望蜀——後漢時代

在開始敘述後漢時代之前,首先要來看看之前也曾提過,篡奪了前漢王朝的王莽。這個王莽在政治上的作為非常糟糕,其原因就在於王莽這人是一個儒教原理主義者,想要把數百年前儒教認為理想之時代的政治搬到現在來做,這種倒退回八百年前的逆行作為,就像是在現代的日本以鎌倉時代的政治來施行一樣。這樣子當然無法做得很好,而使得各地發生了叛亂。

而在這裏統一天下的,乃是光武帝劉秀這號人物。關於這個人,在“私撰中國歷代名將百人”中談到第二十八位的岑彭也曾多多少少提到過。雖然說有人批評光武帝是很容易就取得天下的,然而事實並不是這麼回事。至少,和唐的太宗李世民、以及宋的太祖趙匡胤比起來,他絕不會比較輕鬆。

在他起兵不久,其兄長就為背叛者所殺,接下來又在一次敗戰中,他的姐姐也被殺死。只剩下劉秀本人和他的妹妹共乘一匹馬,很驚險地從敵人的手中逃脫。

接下來談到第二十六位的鄧禹、以及第二十七位的馮異。

光武帝劉秀這個人物,在無名的青年時代,曾經進入都城長安的學校中求取學問。在這時有位比他小七歲的少年,這個人非常聰明,常常和長他七歲的劉秀互相競爭,這個人就是鄧禹。

在劉秀起兵之後,他曾以區區的三千騎擊破了王莽號稱六十萬的大軍,立下了非常了不起的大功。而光是在這點,就不能說光武帝是很輕鬆地獲得天下的。

在這場戰役后,鄧禹趕了數百里的路來到劉秀的跟前,讓劉秀非常高興,就問道:你之所以到我這兒來,是因為友情的關係嗎?鄧禹回道:並不是。而在此就是有名的“功名垂於竹帛”這句話的出處。因為鄧禹認為,只要跟着劉秀,應該就能夠在歷史上留名。劉秀笑了笑,就收了他當做參謀。

同時,劉秀還宣言要在三十一歲時再興漢王朝,即帝位,並且任命鄧禹為大司徒。所謂的大司徒,指的就是宰相,而這時的鄧禹應該只有二十四歲而已。於此鄧禹雖然以參謀和指揮官的身份大為活躍,然並不是每戰皆捷,他也有一次很慘的敗戰記錄。只不過他就是一直跟隨劉秀,也算可以說是一位大軍師。

第二十七位的馮異這個人,本來雖只是個地方上的官吏,但在投入劉秀陣營以後,經過重重的苦戰,因而也立下不少功績。在某一次的戰役中,劉秀吃了很慘的敗仗,這時他左右一看,發現還跟着他的人,居然只有鄧禹和馮異兩人。在這邊的事情,我在“私撰中國歷代名將百人”中大概也有寫過。另外,在這兒也另外發生了一個在凄風冷雨之中,好不容易才發現一戶人家,於是三人就將一碗粥分而食之的故事。

馮異這個人,有着大樹將軍的異稱。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在作戰勝利之後,當其他的將軍們都在大吹自己的厲害時,只有他一個人微笑着坐在大樹之下閉目休息的緣故。也由於他的個性非常樸實,因此才有了大樹將軍的名號。

而關於第二十八位的岑彭,在“私撰中國歷代名將百人”中已經寫過,所以就麻煩各位讀者看看那邊就好。

而在這一回百人的名單中,這個人雖然沒有入選,但在提到劉秀的名將時,還是必須要來談一談吳漢這個人。只不過要談到後漢的吳漢將軍,念起來還蠻拗口的就是了。

這個人無論是擔任宰相還是大將軍都十分具有能力,在建立的武勛上面,可能比岑彭或馮異還要高,只不過,如果再把這個人加上去的話,那仕奉光武帝的人就入選得太多了!而且,這個人有復仇心太強的缺點,每當他到敵國的時候,就一定要進行燒殺。因此在吳漢佔領之後,總會有人認為他們是殘忍的人而對漢軍爆發叛敵,這時就只好交由岑彭來鎮壓。岑彭這個人,之前也曾經提過,是個秋毫不犯的人,他絕對不會對民眾造成危害。因此,當我在取決要將岑彭還是吳漢選入的時候,我選擇了岑彭。

只不過,岑彭這個人在為蜀軍之刺客所暗殺死之後,為其復仇的卻是吳漢,關於這次戰役的經過,在劉基所着的《百戰奇略》這本書中有所敘述。劉基這個人,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他將歷代名將之戰爭加以搜集成了這一本書。

吳漢這時進攻蜀地,經過八次的大激戰後終於獲得勝利而將蜀滅亡。這時,他就以替被殺死的同僚岑彭報仇為名,將蜀王殺死,根本不顧光武帝曾說過要留活口的話。吳漢是個非常情諸化的人,不過在力量方面,倒是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

接下來的是第二十九位的馬援。這個人也是在光武帝手下立下大功的人。

在這時,有所謂的光武二十八將之稱,到了日本,也許就成了德川家康二十八將說法的來源。不過,馬援卻並不是在二十八將裏頭的人。為什麼呢?因為馬援這個人的女兒,後來進入了皇室,於是他就成了皇族的人員,而如果把身邊的人也放進去的話似乎不太好,因此馬援就不算在二十八將裏頭了。

馬援這個人,一直都住在西北邊境,本來他的身份並不高,但由於善於經營之故,因此後來成了大牧場的主人。而既然在邊境經營牧場的話,就當然會碰到邊境的異民族、也就是游牧民族的攻擊。在此時,他與之作戰而獲得勝利,並從中習得了軍事方面的知識。

其後,當天下大亂之時,他感到能夠統一天下的,應該就是這個人了,所以就成了光武帝的部下。之後則以將軍的身份活躍。是以馬援的活躍,雖是在光武帝手下,但卻是在天下統一之後,其中最有名的,乃是平定發生於交趾(今越南)的大叛亂。當時,越南在秦始皇時,已經被划入中國之領域,由越南方面所見的獨立戰爭,自中國王朝看來卻是一種叛亂。

這時的馬援雖然年歲已大,但仍十分活躍。當超過六十歲的他還準備前往前線之際,光武帝曾以年事已高為由想要阻止他,沒想到他卻把一匹狂馬牽到光武帝面前,乘上它飛也似地來回奔馳,而光武帝也只能苦笑着說:你果真是瞿鑠呀!最後也只好由得他去了。此後,瞿鑠這個詞,就被和來代表年歲已大但卻依然充滿活力的人,是相當有名的典故。

在後漢這個時代,或是說光武帝這個人,和前漢武帝是個性完全不同的人,他極力避免無益的軍事行動。就算是馬援出兵越南這件事,也是因為大家早就認定那是中華帝國領土的一部份,因而才派馬援前去鎮平叛亂的。如果那裏不是自己的領土的話,光武帝是絕對不會出兵的。也就是說,大家必須認識到當時的越南乃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一部份,也許,在從非常左翼的歷史觀下所寫的歷史事典中可能會看到認為光武帝乃是侵略,而越南人則是起而反抗與之作戰的說法,但這和近代所謂的侵略之概念是完全不同且不正確的。

也因此,後漢的對外方面看來似乎並不是那麼充滿朝氣,然而就算如此,卻還是能夠完全守住國內的和平。光武帝本在統一了天下之後,不但努力於內政的充實,進行了不少改革,同時還嚴格取締惡劣的役人。也因此,所謂的西域,在前漢時代雖然已經被視為中國的勢力圈,然而光武帝卻認為那是外國而不做無謂的動作,自然也就不再向西域出兵。而匈奴就趁機進入,造成了西域的混亂。在光武帝死後,有個叫做耿恭的人,他進入西域立下不少戰績,不過,他最有名的事情卻是在被匈奴大軍圍困,已方受到孤立,連水都沒有的時候,他只好向天訴求,結果竟掘土成湧泉,是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接下來,這兒可說是聯繫上了班超的西域大冒險。關於班超這個人,井上靖所著的《異域之人》可說是最有名的,而這個人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故事的主角。當他以後漢使者的身份前往樓蘭之時,最初雖然受到禮遇,但某一天突然待遇變差——我想大概是飲食的菜變差之類的事情吧!——不過,班超卻正確地判斷出事有蹊蹺,那就是——匈奴的使者出現了。因此對方就受到禮遇,而對我方則變得冷淡。於是,他便定下了計劃,以我方極少的人數,對匈奴的使者——帶有數百人的軍隊,從人數看來是根本難以與之為敵的展開了奇襲,並將其擊倒。當時,他的部下曾提出希望他不要亂來的建議,然而他卻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吼了回去,因此才實行了奇襲計劃。其後他也率領着軍隊,在西域諸國中,守護着那些與後漢友好的國家,另一方面則與匈奴作戰,在沙漠中渡過其生涯。

大體上,班超這個人的家族,其實並不是那種武勇的家系,反而比較偏向文官的感覺,他的兄長乃是班固,而妹妹叫做班昭,這個班固就是《漢書》的作者。

因此,班超這個人自小就被稱為鬼子——家中代代都是與書本為伍,但就只有這個小孩嫌惡每天讀書的生活——最後竟然還前往沙漠求發展。當其打倒匈奴使者時,所率領的士兵竟只有區區三十六人,然而在戰鬥之後,匈奴所遺棄之屍體則超過上百,因而打響名聲。

接下來,他在西域也待了不少時間,大概是有二十幾年吧!這時後漢的朝廷中曾發生不少的權力鬥爭,連發明紙的蔡倫都被捲入其中,最後因而自殺。

而如果要說到這個時代其他名將的話,還有竇固這麼一個人。這人除了是個大貴族之外,發掘班超的也是這個人。他是在北方和西域作戰有功的人,曾越過天山山脈,在遠征中獲得極大的勝利,雖然不為日本人所知,但確實可說是代表後漢時代的一位名將。再加上他不但有錢,還常常援助窮人,因此也受到相當的讚譽。

至於在此之後的數十年,就比較沒有可稱為名將的人了。

在內外平穩地過了一段日子之後,終於進入了三國志的時代。

在進入三國志的時代前,朝廷內發生了不少權力爭端,像是常被提到的官僚派與宦官派的爭端,不過,就算內部發生了不少這樣的政爭,但是在外倒是十分和平的。

從第三十一位的曹操開始,雖然已經進入了三國志的時代,然而他與第三十二位的關羽、第三十三位的周瑜等,在二二○年後漢帝國滅亡以前就已經死亡,因此在這兒被歸入於後漢時代的人當中。

這時候再對黃巾之亂做說明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但自黃巾之亂起,到後漢滅亡為此的三十多年,基本上是屬於曹操的時代。曹操他主導了這個時代,而由於反對他的人各地都有,因而戰事不斷。

曹操不只是在政治和軍事上,他在文化和藝術上也具有領導地位,雖然是只差一步幾乎就可以統一天下的人,但和空間比起來,他更像是支配了時間的人物。曹操十分尊敬光武帝,關於他意圖模仿先人的行為,在“私撰中國歷代名將百人”中也有提到,在征服漢中之時,他曾引有了光武帝“得隴望蜀”的名言。而這句名言,也引領出了後漢時代的最初和最後。

關於黃巾之亂,可說是農民的大叛亂,只不過這卻是宗教組織最初就以洛陽為目標所引起的政變。惟因為在事前計劃走漏,因此參與計劃的人全都被殺,然而這消息的泄漏,也使得全國的暴動一下子就蜂擁而起。

就這樣,在中國的王朝末期所發生的農民大叛亂,大體上都是自然發生,然後再延續數年之久。不過,黃巾之亂卻在九個月之後便告終,因此與其說是農民的大叛亂,還不如說是政變失敗所不得不在積壓地蜂起的暴動。

我記得這像是翻譯《封神演義》的安能務先生所提出的看法,我個人也是這麼認為。只能持續九個月就告終的,應該不能說是農民大叛亂才是。

而關於曹操這個人,之前在敘述《孫子》的時候也曾經提到過,就是因為有了曹操,所以《孫子》才會留傳到今日。曹操這個人和項羽相同,也是足以記載於“帝王紀”中的人物,不過在後漢末的戰亂時代里,如果要在曹操陣營中舉出哪個將軍出來的話,倒是有點困難。不管是提誰出來,都一定會有人有異議,因為曹操軍團的代表,就是只有曹操一個人,這也是我個人長年閱讀《三國志》的想法。

關於第三十三位的周瑜,是個在戰役中勝過曹操的人物,其在赤壁之戰中領導者的身份更是讓他不得不被提及。

在三國志的時代中,關於其他人提到不少,不過在見了這分名單之後,我相信還是一定會有為什麼裏頭沒有諸葛孔明這個人的聲音吧?

《三國演義》中所設計的虛像,其魔力是十分驚人的,實際上只是一個取天下失敗的地方政權的宰相,然而認定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軍師的日本人可說是非常之多,關於這件事,乃是由於這個人身為文官之評價較高的緣故,這點我在“私撰中國歷代名將百人”中也有寫過。

我必須強調一點,千萬不能夠將史實與杜撰的小說過於混淆。在此,我還是要基於史實為主來描寫。諸葛孔明這個人,在劉備本營中指導作戰的事實,其實一次也沒有發生過。基本上劉備軍團是在赤壁之戰以後才組織起來的,之後,在劉備本營指揮作戰的乃是龐統這個人。這是西曆二○八年開始的事情。而在龐統於西曆二一四年戰死之後,自二一四年到二二○年為止,劉備本營的作戰指揮則改為法正。在這兩個人死後,劉備這方面就再也沒有勝利過了。

當這兩個人在世時,由於曾經獲得過勝利,因此關於龐統和法正,在正史的《三國志》中也有認為他們是屬於謀將或是謀臣之表現。然在孔明這方面,則一次也沒有如此提到過。

在西曆二二一年時,劉備為了要報殺死關羽之分,而向吳出兵,孔明雖曾阻止,惟未受到採納。這時孔明就曾嘆道,如果法正還在世的話,就應該能夠阻止君主了,就算阻止不了,應該也不會失敗才是。總之,關於軍事行動的方面,法正是比較受到劉備信賴的。

那麼,孔明到底做了些什麼呢?他在劉備出陣之後,在後方負責鞏固根據地,不讓後方發生叛亂,同時也負責往前線輸送補給物資。

說起來,孔明負責的就是看家的任務。只不過,他做得很完美就是了,除了他自己的人品廉潔、公正無私之外,他的能力也很堅實,因此劉備也才能夠放心地出陣。但劉備並不是一個具有將才的人,這點歷史也加以證明了。

另外,打敗了關羽軍隊而將之俘虜的呂蒙也是名將之一,當他佔領關羽的根據地之時,他嚴令自己的瓿上不可略奪民眾,違令者斬。這點很受到民眾歡迎,在正史及《三國演義》中都有寫過。

在NHK電視台的“人偶劇三國志”中,為了要逼出城中的關羽,有一段呂蒙將無辜的人一個一個加以殺害的設定,這不僅違背了史實,也和原作不同。為什麼呂蒙會變成一個這樣惡質的壞人角色呢?我實在也不知應該要如何解釋,只能說大概是為了節目高潮所捏造的吧!在此,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國演義》所描畫的虛像,在來到日本之後,竟變成了如此極端的形式。

光武帝劉秀:後漢的始祖光武帝。紀元前六~紀元後五十七年。為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子孫,於王莽建立新朝後所發生的混亂中。糾合豪族與之作戰,重建了漢帝國,並於紀元後二十五年即帝位成為光武帝。雖然其重建帝國成功,惟因無法壓制發展中之豪族,因此其政權顯得較為弱勢。

——《後漢書》卷一《光武帝記》鄧禹:紀元後二~五十八年。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出身。在年輕的時候於長安就與劉秀相識,之後參加其舉義行動,在建立後漢時發生的赤眉之亂中,他因奔走鎮壓有功,而成為建國功臣。以年僅二十四歲的稚齡就當上了大司徒,而後更繼續升進,到了明帝的時候,則擔任太傅一職。

——《後漢書》卷四十六《鄧禹傳》馮異:?~紀元後三十四年。穎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附近)出身。通《孫子兵法》,幫助光武帝有功。在討代王郎、赤眉之賊、公孫述等以平定國內戰役中亦立下不少功勞,惟最後在軍中病歿。為後漢建國創業二十八功臣之一。

——《後漢書》卷四十七《馮異傳》岑彭:?~紀元後三十五年,南陽棘陽(今河南省南陽縣南)出身。在劉秀舉兵后投於其幕下,以大將軍身份平定河北有功。在劉秀即帝位后亦儘力於平定事業,取得荊州后亦負責江南方面之鎮撫。雖以平定全國為目標而前往討代蜀之公孫述,然後來被刺客所暗殺。

——《後漢書》卷十七《岑彭傳》馬援:紀元前十四?~紀元後四十九年。扶風茂陵(今陵西省興平縣東北)出身。是個人望極度厚的人物,當他亡命北地時,居然傳聞有數千家庭願意跟着他。活躍於後漢初欺人事於助光武帝即位,以及對外戰爭等工作。初期雖也有對北方之作戰,但不久后即轉至南方,前往討伐在交趾發起叛亂的越南姜奴達爾可及牆卻兩姐妹。西元四十五年時再度轉戰北方匈奴和烏丸間,惟陷入苦戰。四十八年時再度出征時又陷入苦戰病倒。此時雖受政敵派出問責使調查,然死後誤解解開,謚號忠成。

——《後漢書》卷五十四《馬援傳》班超:紀元後三十二~一○二年。右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市)出身。父親為班彪、兄長為班固、妹妹為班昭,均為有名之學者。他雖生長於文學之家,惟認為文筆非男兒一生之事,因而當上軍人,前往經營當時幾乎已呈放棄狀態之西域諸國。曾以少數部下三十六人立下奮戰之功,讓西域將其視為神一般看待而降伏。其部下甘英被派往大秦國(也就是今羅馬)之事亦十分著名。

——《後漢書》卷七十七《班超傳》、卷一一八《西域傳》竇固:?~紀元後八十八年,竇氏乃是名門,竇固雖受父親竇融之恩而得以娶得關武帝女兒,但在明帝時也曾一時失勢。後來,在對匈奴戰中再受到登用,以後其對西域之政策也獲得成功,七十二年以後數年之間都待在西域,在章帝時再度歷任高官。由於其功績而蓄積了不少資產,與其說是因為生性儉約而沒有受到誹謗,還不如說是後漢帝國對豪族並不壓抑的本質吧!

——《後漢書》卷五十三《竇固傳》曹操:字孟德。紀元後一五五~二二○年。沛國(今安徽省亳縣)出身。後漢未群雄之一。擁戴當時失去勢力的後漢皇帝而建立三分天下的形勢,除智慧和戰略外,他也是位詩人。他的政治手腕尤為優秀,可說是三國時代第一級的政治家。一時之間雖呈現出統一中國之勢,惟在赤壁之戰中受到挫折。雖為實行多項改革的政治家,惟在後世的正統論中評價關沒有那麼高,特別是在《三國演義》流傳民間后,更以其為惡王論的代表。僅有明末的特異思想家李贄給予他極高之評價。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諸葛孔明:字孔明,紀元後一八一~二三四年。琅邪(今山東省沂水縣南)出身。亮雖為其名字,但通常被稱為孔明,諸葛一族在豪族活躍的三國時代亦為有數的豪族,其族人在三國中各得要職而十分活躍。其中尤以幫助劉備建立蜀國的孔明最為有名。在三國中最小弱小的蜀國。於劉備之後所繼位的後主不但黯愚,人材與國力亦十分匱乏,支持着這樣的國家的,幾乎是靠着孔明的努力,因此在《三國演義》之中可說是超人般的人物,相當受到歡迎,惟實際上應該只是個資質清廉,能使一些策略的人物而已。

——《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武將列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中國武將列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得隴望蜀——後漢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