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法不顯其大/宋曉軍
在中國決定派軍艦去索馬裏海域為商船護航的時候我寫了一篇博客認為這樣做成本過高、有些操之過急網上有些年輕人不理解罵我膽小。其實我一點也不生氣我特別理解年輕人希望自己的海軍走出去為自己的商船隊護航。這與184o年後中國人被西方堅船利炮打開國門受的窩囊氣確實有關係。後來我在一篇介紹一本書的博客中解釋了我為什麼會這樣想。當時我寫道:中國海軍去索馬里護航從地理上看確實算是“遠洋”了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正式的海軍戰略這個“護航”就是個臨時舉動。因為如果沒有遠洋的戰略指導從配套的後勤補給體系建立到艦船的設計再到相關的海外中國企業和僑團的配合肯定是一筆“亂賬”。不過中國的事情可能就是這樣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先幹了再說。可是作為一個正在努力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是不是更應該盡量先設計戰略呢?因為你畢竟是比別人走得晚要趕上人家就更要設計。經濟上“摸着石頭過河”把財富都集中在了東南沿海不僅海上沒有考慮安全縱深就是6上也把該有的防空設施都讓給房地產開了等着李登輝、**的“**”鬧起來才想起從俄羅斯引進海軍裝備技術在引進、消化過渡時期只能靠二炮的戰略導彈頂着。由此可見有長遠戰略規劃多麼重要!一個國家任何時期都不能沒有大目標。
在中國決定派軍艦前往索馬里護航前中國在非洲的利益已經被西方盯上了抵制奧運會的理由很大一部分是蘇丹問題。1985年美國搞了一個軍事遊戲名字叫“閃電行動”內容是蘇軍入侵捷克於是美國派特種部隊與捷克游擊隊配合打擊蘇軍。現在美國又搞了一個軍事遊戲叫“武裝突擊”內容變了游擊隊變成了蘇丹人民解放軍雖然對手沒有說是誰但是所有人都能猜出來是中國因為現在中國有很多人和一系列產業在蘇丹。中國在那裏的石油利益是眾所周知的而相關的配套產業集群在蘇丹、安哥拉建立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這種模式為非洲現代化展提供了一個優於西方后殖民的模式。這與奧運會期間一些人以蘇丹問題為理由抵制沒有關係嗎?中國在非洲的利益如果沒有大目標的準備未來可能付出的代價會很高。中國這次派了軍艦美國、日本、韓國就馬上跟進了就是台灣也完成了圖上作業最後認為沒有辦法完成補給放棄了。這些動向都值得我們關注。
中國去非洲無論從利益上看還是從重塑世界秩序上看都是對西方的一個重大的、潛在的挑戰。如果中國不去非洲無法解決能源、原材料的瓶頸問題。怎麼解決中國自己的工業化、城市化問題呢?這個問題不解決多年的市場經濟已經把大家的胃口調起來了你讓不讓9億多農民進城?讓不讓他們的孩子享受那種在電視“村村通”工程中看到的城市生活?如果你不讓你的政權合法性都成問題了。如果讓你的鐵礦石、石油從哪裏來?你的製造和貿易附加值那麼低怎麼養活進城的農民?再退一步就算城裏人不關心農民的生活但他總要關心自己的投資利益吧。當他知道他在非洲的投資要出問題時他怎麼想啊?其實中國下一步的現代化進程決定了中國必然要與西方進行一種以軍戰為支撐的商戰這是難以避免的。既然難以避免就要早早設計如果不設計等出了事再行動那才是真正的“義和團”。以中國民眾目前的教育程度和6o年的建設經驗來看中國是應該有能力設計大目標的。
這次經濟危機就看出來了有關金融的所有機制、體制都沒有變除了奧巴馬給美國底層說了點兒空頭支票一樣的漂亮話外所有帝國大佬、甚至有些展中國家的精英根本不想改變任何東西因為他們太想維持和延續原來的舒服日子了想就這樣慢慢混過去這可能嗎?在這期間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戰爭二是讓中國這樣的大國繼續用血汗錢支持西方主導的現行展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未來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其實中國也不是不想改變這種模式從2oo2年開始中國在官方的各種展報告中就提出“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等口號但是原來展的慣性加上利益集團的阻礙這種改變是異常艱難的。但是到了2oo8年出現了很多的轉折跡象無論是“奧運火炬事件”還是後來的金融危機真是巧合了有一種天意讓中國催生出大目標的機會。北京奧運會期間以色列總統佩雷斯說出了“中國變得更強大世界會更平衡”這樣的話中國無法在這個靠實力說話的世界秩序中放棄偉大的目標。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長但是隨着金融危機而來的貿易摩擦很可能又是一個來自外部環境的引爆點。總之中國的展已經到了一個統計文化決定統治文化的時代大大小小的群體**件大量出口企業的失業農民工這些現實問題是必須要有一個大目標才能解決的或者說有了大目標是解決成本最低的。這個大目標實際上就是兩手準備一是將依附、跟進為主的經濟展模式轉化為自主、創新為主的模式二是為了防止人家用戰爭阻止這種轉化我們必須儘快展可以強化軍事實力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