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漢語

95.漢語

約摸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文成館拿出了一部劉邦言論集的初稿,共萬字,分述志篇,尚武篇,謀略篇,教子篇,養民篇,賞功篇,論政篇,治國篇,用人篇,後宮篇十個部分。儒生們給這部巨著擬定了兩個名稱,一曰《沛公集》,一曰《皇帝訓詞》。劉邦常以起於沛為榮,即使做了皇上仍喜歡人稱他沛公,所以儒生們投其所好,為其文選起了《沛公集》這樣一個名字。但因為呂后的娘家在沛縣,劉邦又是在沛縣和呂后成為結夫妻,這讓戚姬對“沛”這個字特別敏感,見到了就心裏不舒服,不用說就把第一個名字給否決了。第二個名字,因為書中收錄的不全是劉邦訓導下級的話,更多的是對生活對人生的一些感悟,所以也感不確。戚姬不愧是才女,想了幾個晚上,琢磨再三,把這書的名字確定叫《漢皇語錄》。

眼看大功告成,戚姬準備把書呈給皇上,請他定稿,然後刻制幾十部,或者到功臣手中,供其學習,或者藏之深山,傳於後世。正在他們作最後的修改,刻有皇帝語錄的竹箋已堆滿一屋時,酈商把半年多來幾個編書的儒生嘲笑皇上的話,寫滿了幾十塊布帛,謹慎地呈給皇上。劉邦不看則已,一看勃然大怒,沒想到他做到皇上這個高位,還有文人仍然不把他放在眼裏,仍然不服他,仍然把他看得鄙如村夫,太可惡了。更沒想到,戚姬說要給他干一件大事,不要他干涉,竟背着他聚集一些臭文人整理出攻擊他的黑材料,實在令人失望。是可忍孰不可忍,劉邦當即下令:“封閉文成館,在館人員全部下獄,暫囚戚姬於永巷中,令其具結悔過。”

還沒等劉邦派人抄檢文成館的東西,當晚,戚宮生了一場大火,把文成館內已刻好的皇帝語錄竹箋和收集的大量劉邦言論的資料全部?毀。因為戚姬被囚,服侍人員多跟了去,留下的人都是住在偏房,以致人員沒有傷亡。倒是縱火的人在逃出戚宮時,不知被什麼人用布袋套住,拉到城外埋了。

第二天早朝,御吏大夫周昌把戚宮昨夜失火的事湊了上去。劉邦問:“傷人了沒有,都燒了哪些東西?”他知道戚姬昨晚不在自己宮裏,趙王如意被帶到未央宮由人看護,因此並不十分着急。

周昌說:“一早派人去了解,沒有傷人,只是戚姬讓人編書的文成館燒得乾乾淨淨,另有兩間主房燒了半個。起火的原因可能是白天把人抓走了,有留下的火種沒人看管,夜裏燒起來了。”

劉邦納悶地說:“這倒巧了,白天剛把文成館查封,夜裏就起火把裏面的東西燒個乾淨,讓你查不出任何東西。看來這裏面大有文章啊。”他此時想的,一定是文成館的人在自己搗鬼,怕查出什麼對他們不利的證據,因此一把火把房子燒了。

酈商說:“我的看法,這火絕不是自己起的,幕後一定還有指使人,建議皇上徹查。”

劉邦看了一眼酈商說:“文成館的人已被抓起來,還有誰會去放火?對了,你先前呈給我的那件東西,是從哪裏弄來的?”

酈商沒想到皇上會當著眾大臣的面問他這樣的問題,這等於把他打小報告的事公佈了出來,他又不好說出是皇后交給他的,只得吱吱唔唔地回答:“是…是…是他們內部一個人報給我的。”

眾大臣一齊把目光投向酈商,大家平時都把他當成一個直爽人,沒想到也會做些小動作,但事關為皇上做事,大家認為也無可厚非,只是他自己覺得面子上有點過不去。劉邦看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看酈商,意識到自己問得不是時候,馬上挽回話題說:“我早聽說這幾個臭儒在背後說我的壞話,心想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沒人說,當時也就沒治他們的罪,沒想這幫人竟愈演愈烈,展到整我的黑材料,欲讓我遺臭萬年,真是死有餘辜!這件事從今天起交給廷尉處理,嚴加審查,一旦審出結果,重治其罪。”

幾個著作郎當然沒有多少可交待的,只承認說過幾句對皇上不敬的話,絕沒有詆毀皇上的意思。叔孫通這時已回到都城,看皇上要治他幾個弟子的罪,明知這是一樁冤假錯案,便百般運作。劉邦本是一個大而化之的人,時間一長,他看廷尉審不出什麼結果,心裏又想起戚姬的好,也不再甚究,過了一段時間,就把幾個人放了出來,但不再讓他們為官。戚姬自然沒事,被燒的宮室已被修得,還回去過她的高尚生活。

呂雉成功阻撓了戚姬編書的事,心裏一塊石頭落地,但沒有因此把戚姬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多少留下點遺憾。但讓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三個月,戚姬卻把自己刪定的一部《漢皇語錄》完完整整地交給了劉邦。劉邦一看,當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疼愛地說:“愛姬,我差點冤枉了你,你是真心為我做一件大事啊。我把幫你做事的人都趕跑了,你卻獨自完成了這樣一件繁重的工作,太了不起了,叫我以後怎麼能不疼你呢。”

戚姬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也不要你怎麼對我特別的好,你只把我們的如意兒培養成才,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會的寶貝,說到做到,就憑你忍辱負重,為我做了這麼一件功在當代、名揚千古的大事,你要天我也會許你半個。”劉邦自內心地說。

原來,在編輯書稿的過程中,每確定一個篇章,戚姬都把刻好的竹箋拿到自己室內,仔細地謄在素的絹帛上,謹慎地收藏起來。大火燒了文成館后,並沒燒到她留的這份存稿。皇上把她解放出來后,立刻明白有人蓄意破壞,設法阻撓這件事,便不敢再聲張,只默默地在自己的住處整理書稿,並把其中她認為不妥的話全部刪掉,這才有了她今天獻給劉邦的冊子。

大臣們見到《漢皇語錄》,一個個驚愕不已,讚不絕口,有的說:“太了不起了,有這樣一個冊子,足以享譽萬世,可與秦始皇統一天下比美。”有的說:“戚姬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幫皇上做這樣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呢?”

謀士劉敬說:“如果不是有非凡的毅力,怎麼可能做成這件事?戚娘娘真能吃苦啊。”

叔孫通說:“還是皇上平時說的話就言簡意賅,大義微言,不然就是神仙也編不出這麼一部光芒四射的巨著。”

劉邦聽着大家的議論,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心裏像吃了涼黃瓜似的,不知有多舒服,但表面還是很謙虛地說:“諸位不要只是一味地肯定,我們這些年都忙着打仗,沒注意過這類事,所以乍一見到這個東西,覺得新奇,實際上哪會有諸位說的這麼完美?戚姬是做了件開創性的工作,費了不少勁,但她畢竟不是專業出身,學識有限,難免有錯訛之處。要真想這部小冊子傳於萬世,揮出教化生民的作用,還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進一步完善。你們知道,我是最不喜歡唱讚歌的,今天讓大家看這個東西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提意見。這樣吧,反正這個東西字數也不多,還交給博士,讓你的弟子把它抄出幾十份,分給大臣們傳閱,有意見就直接在上面改。然後交給博士和戚姬統稿,最後定稿時我再看一下。”

大臣齊說:“皇上聖明。”

劉邦和大臣們在朝廷上議論書稿的話,自然很快傳到呂雉耳朵里。她現在已沒有辦法阻止這件事,只能靜觀其變。

凡收到《漢皇語錄》徵求意見稿的人都把涉及到自己的地方,認真看了一下,只要沒有明顯損毀自己形象的,都沒多作修改。倒是統稿時,叔孫通和戚姬又下了一番功夫,錘鍊語言,刪除俚俗,真正使這部著作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莊子的《莊子》,也比它強不到哪兒去。

劉邦看了叔孫通、戚姬交給他的修改稿,他本是見了文字就頭疼的人,實在找不出還有要修改的地方,但是自己的著作,又不能一點不動,那樣就顯得自己太沒有水平了,只好在書名上做起了文章,提筆改之為:《漢語》。

大臣們對皇上的這一改佩服得五體投地,俱說好,好,好。叔孫通說:“這一改,實在改得高屋建瓴,高度概括,既尊重了原書名,保護了起者的積極性,又反應了主旋律,而且還更簡潔,對全國人民今後說話規範用語也有指導意義啊。大家想,皇上起於沛縣,於漢王,現在建立的朝代又叫漢朝,皇上說的話不叫漢語,還有誰的話有資格稱為漢語?皇上的話就是當今唯一的官方語言,沛縣話自然也就是全國的普通話。所以我說,皇上改得巧啊。”

《漢語》共抄了了三百部,侯爵一級以上官員人手一部。呂雉也得到了一部,翻到其中《教子篇》一章,見開兩條記的是:太子不類我,如意類我;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她的臉色頓時變得蒼白,心裏像被揪了一下,口中念道:“這個騷臭的狐狸精,她是亡我之心不死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欲?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欲?妒
上一章下一章

95.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