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數碼化”荒誕
一八七。“數碼化”荒誕
前些日子,杭州一個富家子弟在馬路上飈車,撞死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然後,與許多先前發生的事件相似:一起簡單的意外事故卻因奇特的國情變得撲朔迷離,令“不明真相”的大眾感到困惑與憤怒起來。
今日的新聞報道了5月14日杭州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的講話:公安交警部門於5月13日17點45分接到鑒定機構關於“5-7”交通肇事案相關技術問題的鑒定報告。據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認定事故車在事發路段的行車速度在84.1公里/小時~101.2公里/小時範圍。據專家解釋,這是“採取目前能運用到的各種科學方法、公式,根據現場錄像等資料、現場勘測等統計數據從理論上進行運算。”才得出的數據。
在北京,開夏利車或小面在公路上狂奔的不在少數,所以馬路飈車並不是富家子弟的專利。當然,如果開夏利車撞死人,事情就比較簡單;而富家子弟的家庭背景深厚,公關能力超強,問題就轉化得複雜而又複雜了。
可以這樣預言:僅這個事故發生時的車速問題,你就永遠也別想搞清楚。
事故發生時的車速,警方先說是每小時70公里,是根據肇事者陳述的,大眾表示質疑。看看說不過去了,搞了個專家鑒定,鑒定的結果是可笑的——時速是84.1公里~101.2公里。
之所以說這組數據可笑,是因為這組數據太沒有技術含量了——說準確它不準確,說含糊它不含糊;在時速上精確到0.1公里,而誤差範圍居然到了17.1公里。如果哪位中學生這樣做計算題,一定會把數理化老師的鼻子氣歪;而這卻是專家們“採取目前能運用到的各種科學方法、公式”得出的!
我可以說得再具體一點,時速0.1公里的精確度是什麼概念呢?一般自行車的時速是15公里;**行走的“時速”也能達到5公里;時速0.1公里(100米)可以說是烏龜爬的速度,對於疾馳的汽車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專家們搞出這個0.1出來,當然不是搞笑,而是另有別的意思。
我且以小百姓之心度一回大專家之腹,估計他們是這樣考慮的:兩個原始數據,一是肇事方說的時速70公里,一是公眾質疑的時速是120公里。專家們應用複雜的“國情公式”精確計算,於是得出來了84至100,下限靠70,上限靠120,留一個很大的迴旋餘地,兩邊都給足了面子;為了防止別人說不科學不嚴謹,又分別在數字後面加個0.1和1.2。於是乎,一組perfect(完美的)數據就完成了。
我原想說這是“數碼化幽默”,但真沒有幽默的心情,故稱之為——“數碼化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