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不戰而屈敵之兵
我國全球安全戰略的展開為剷除**勢力奠定了基礎,也限制了美軍干預的力度。然而我軍準備了半個多世紀的台海戰役仍是一場高難度的兩棲登陸作戰。國際戰略家認為台海兩棲戰的難度有二點:首先,台灣海峽的寬度遠大於諾曼第海峽,台軍的防禦系統已經精心構建了半個多世紀,台軍的兵員數量、先進的裝備在國際上也是排名靠前的。其次,美軍的協防和日軍的有限介入,極大地增強了台軍的反登陸戰力。而我軍的策劃人員還必須顧及海峽兩岸是我國經濟的精華之地,戰役部署失當將導致我國整體國力的重大損失。這也是王剛對台海戰役始終慎重佈局的原因。
一進入2月份,台灣的“總統”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在多方黑勢力的資金和情報支持下,以民獨黨為核心的**勢力十分囂張。而國民黨內部的一些投機政客也分裂出來公然扯起了“三民主義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16K.CN(16K文.學網在台灣”的破旗,與民獨黨合流組成了“台灣國民民主進步聯盟”,國民黨勢力處於分裂的狀態。民獨黨以**色彩明顯的綱領為競選綱領,狂妄叫囂一旦當選,必“修憲、改國號”。民獨黨主席鄭歲卞有國民黨“資政”呂屯奎公然拉票,似乎已經穩操勝券。一時台島上空黑雲翻滾,令島內和海外的有識之士徒喚無奈,他們深知大陸的中央政府決不會容忍台灣從祖國的版圖上割裂出去,**一旦從言論轉換為行動,必然導致中央的武力解放台灣之戰。
美國的二項行動又為**的氣焰扇風添油: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於去年10月28日宣佈向台灣出售24架JSF(F-35)戰機,並立即着手把“愛國者”反導彈系統升級,以加速部署***。在台灣島的外海結集的4個航母集群,更是令**勢力認為大陸不敢“武力犯台”。
外電報道,解放軍以聯合軍演名義集結的30萬大軍根本不足以威懾**勢力,因為他們無力在4個美軍航母群的協防下突破台軍的防線完成複雜的登陸作戰。在這關鍵時刻居然還有一個最精銳的航母群部署在萬里之外的印度洋的甘島基地。看來大陸是要放過這次“解放台灣”的機會了,也許是想拖到5月20日“**”總統上台之際動手了,那時候美軍的4個航母群可能就疲憊不堪了。…
中央高層早已擺脫了“跟着”台灣的政局來制訂統一方略的被動模式了,去年元旦正式宣佈今年7月1日為和平統一的截至日期就是明證。實際上最後決策要略早一些。
※※※
北京西山戰略指揮中心1月20日
中央軍委關於台海戰役的最終決策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幾天前的政治局會議已經決定,3月20日台灣“總統”選舉一結束立即展開台海戰役,以武力剷除台灣的分裂勢力,結束國家的分裂局面。軍委將落實中央的決定,作最後的軍事部署。王剛主持會議,孔令俊總理、章士興外長等高層領導都參加了會議。與會者堅信祖國統一的日子不遠了,無不為之振奮。
首先由總參情報總局局長林雙清中將報告台軍的態勢。他當然不會介紹台軍的一般情況,為了讓讀者對台軍概況有一個了解,筆者在此先作簡略的介紹:
台灣軍方到前年年底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二十世紀末期確定的軍備升級和軍制改革的所謂“精實案”的目標,有些部分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還超出了預定目標。自從中央宣佈兩岸統一的最終期限后,台軍又作了更大的努力來提升軍力。台軍編製的總兵力仍為46.8萬,以往現役數基本上在39萬上下,現在總算提升到41萬。據說戰時動員速度為,48小時內增編5萬人,1周內動員15萬人。預備役中35歲以下軍官和30歲以下士兵有120萬人。現在又搞了一支地方民防隊,兵員有10萬,正在加緊訓練,他們不同於預備役,戰時不加入正規軍,而是注重鄉土防禦。其三軍配置的比例與本世紀初變化不大。
空軍和防空部隊是台軍的一線防禦力量,總兵力為5萬5千人。台軍深知控制海峽制空權的重要,極為重視空軍裝備的更新。已經淘汰了全部的F-5EF戰機。主力機種已是AF-EF,有260架;2006年時美國不顧我國的反對,悍然向台灣出售了F-15重型戰機,現今已裝備了4個中隊48架,去年損失的已經得到補充;60架法制幻影20005已全部升級為20009,其中20架已經報廢和墜毀的是補充的,以避免我國的抗議。台灣自己組裝的IDF戰鬥機只剩下了120架,但是都已在美國公司的幫助下經過了升級改裝。去年損失的預警機也得以補充,仍是6架E-2T“鷹眼”預警機全部進行了設備升級,2架E-3C。還有C-130J中型運輸機20架和不少直升機等輔助飛機。本來還準備引進或購買許可證組裝100架垂直起降的AV-8B戰機,可惜經費沒有了。
由陸軍指揮的防空系統的精銳是6個單位的“愛國者-3”中高空防空導彈,均部署在台北周邊,作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6個中隊的天弓-2導彈中隊部署在本島、澎湖和東引島;在金門島則部署3個美製改良型霍克-3導彈中隊。美台方面宣稱明年第一階段的***將全面建成投入服役。在基隆、馬公(澎湖)和高雄的三大遠程預警雷達基地已經全部升級。台灣確實可以稱作一艘佈滿了戰機和防空導彈的“不沉的航空母艦”。
海軍的兵力也是5萬5千左右,其中海軍陸戰隊2萬人。艦艇總數雖然降到了550艘,但總噸位由21萬噸增加到了28萬噸,反潛偵察直升機數量更是由20架增加到了64架。去年遭受的損失也為美國補上了。分為三大海軍軍區,司令部分別設在左營、馬公和基隆基地(有海軍陸戰隊司令、海軍總部副參謀長)。最主要的打擊力量是從美國租借的2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重型導彈驅逐艦;基德艦隻有2艘了那是無法再補的;8艘諾克斯級導彈驅逐艦,那是美軍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建造的具優異反潛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16K.CN(16K!!!文.學網性能的導彈驅逐艦;12艘經過設備升級改裝的佩里級導彈護衛艦(排水量4100噸);拉法葉級導彈護衛艦(排水量3680噸)只剩下2艘了,法國不肯再售新艦,但是為這2艘升級了裝備。美國提供了比較新型的反潛直升機SH-60B,成了台灣海軍的重要的打擊力量。新銳潛艇只剩下6艘仿製的209-1500型了,未能得到補充。大型登陸艦隻剩1艘兩棲船塢登陸艦和1艘新港級坦克登陸艦了,台軍大概對“逆登陸”作戰或“決戰境外”不感興趣了,所以去年的損失也沒有補回來。
一軍區設在左營,二軍區設在馬公;三軍區設在基隆。編成有:驅逐艦隊2個,巡防艦隊2個,兩棲艦隊1個,潛艦戰隊1個,水雷艦隊1個,掃布雷隊1個,勤務艦隊1個,海蛟導彈艇大隊1個,反潛直升機大隊1個,另有海蜂雄風岸一艦飛彈大隊1個。高雄的左營基地和基隆基地扼守台灣島的南北兩端,澎湖的馬公基地則是指向大陸的尖刀。全面建成投運的花蓮-佳山基地是台灣軍方耗費巨資在台灣島東海岸建設的最重要的海空軍基地,一旦我軍封鎖了海峽的所有港口,新的花蓮港將是台灣唯一的對外大口岸,佳山基地的空軍則可以提供空中保護。
陸軍總兵力是20萬人。仍是三大軍團:第6軍團駐北部,第10軍團駐中部,第8軍團駐南部。有4個地區防衛司令部。已經完成了“戰區機動混合旅”的改制,撤銷了23個師的編製,組建了37個諸兵種合成旅,以適應台灣多山多河流的小地域作戰模式。其中11個打擊旅,王牌是3個空中騎兵旅,各有一個攻擊直升機營配25架攻擊直升機、1個戰搜直升機營配架OH-58D、2個突擊直升機營配42架UH-1H通用直升機、1個特戰營等單位,共2500人。原來其中的一個旅為虛編的,要戰時補充,所有的攻擊直升機均為AH-1W超級眼鏡蛇。去年的菲律賓戰爭讓他們損失慘重,好在美國人給予支持,現在3個旅都滿編,有2個旅的攻擊直升機換裝為AH-64D“長弓阿帕奇”,實力大增。另有1個裝甲旅、3個摩托化步兵旅、1個空降特戰旅;不過空中騎兵旅與海軍陸戰旅、空降特戰旅都屬於參謀總部直屬的戰略決戰機動部隊和戰略預備隊。余為26個守備旅,戰時還將動員22個守備旅。各旅一般為4000-5000人。
裝備有2000門火炮,約1000輛輕型坦克,約500輛主戰坦克,約1200輛裝甲車。主要以新型的M2輕型坦克和裝甲車裝備為主,但是配有少量的A1M1重型坦克。還在澎湖、金門和馬祖部署了射程為300公里的“天戟”彈道導彈,原來是作為“決戰境外”的利器。
比較新鮮一點的是新組建的10萬民防隊,理論上是歸3大軍團指揮,實際上是**勢力的工具。又引起了新的矛盾。
這樣一支部隊的戰略目標現在是比較現實一點了,已經拋棄了“決戰境外”的妄想,就是要在美軍的協防下守住台灣島。台灣島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南北長394公里,東西寬144公里,部署了如此眾多的部隊和新銳的武器,而且與對手――人民解放軍隔着一條台灣海峽,其寬度十倍於諾曼第海峽。想來應該是穩如泰山的了。台軍在貼近大陸的金馬防區還部署了2萬5千兵力作為前哨呢?在中間還有澎湖列島防區緩衝。緣何台灣朝野要弄得風聲鶴唳,惶惶不可終日呢?
“簡氏防務”的資深專家前不久的分析文章也許可以部分解開謎底:“…王剛二年來的一系列作戰行動也許都是為了‘解放台灣’作準備的。面對經受了實戰考驗的龐大的解放軍,台灣軍方賴以生存的五道防線如同是紙糊盾牌:
“作為前哨的金馬防線:台軍部署有遠程火炮和防空導彈等。那裏的2。5萬守軍現在終日在解放軍的重型戰艦的圍困下,還會有鬥志嗎?對於幾公裡外的大陸是反斜面上的工事,面對大海一側的‘東方級’戰艦上的203毫米巨炮算得了什麼呢?台海戰役一起,他們的下場沒有人會懷疑。
“第二道防線是海峽內的海軍,目前配備有40多艘大型水面艦艇、6艘潛艇、數十架反潛直升機等。自從澳軍的宙斯盾戰艦在海峽中碰得頭破血流后,台軍難道還敢把戰艦往解放軍的火箭炮底下送?
“第三道防線是空中預警與攔截兩大系統,包括8架預警飛機、400多架新銳戰機、2000多枚地對空與空對空導彈、高射炮防空系統。F-15、F-、幻影2000都是不俗的優秀戰機,可是台軍飛行員有一個打過仗的嗎?沒有!而對面解放軍空軍的王牌飛行員有67位,那6百多架蘇-27、蘇-30、蘇-35、殲-10性能難道比台軍的差嗎?在連番征戰中解放軍損失了4百多架戰機,可是不但自己的飛機廠在滿負荷生產,而且俄國的飛機廠也在滿負荷地為他們生產戰機。台軍有能力抗衡嗎?
“第四道防線位於台灣島西部灘岸,目前部署有1500多輛坦克、1400多門大炮及多管火箭炮、0多架各型直升機;十萬大軍駐守在修建了幾十年的工事中。一旦前述三道防線崩潰,這道防線會有用嗎?幾十年前修建的地堡、工事裏面的機槍對兩棲坦克、步兵戰車毫無威脅。再說現代的兩棲戰必定要搶灘登陸嗎?解放軍僅僅繳獲的阿帕奇就比台軍多上十倍,他們的陸航兵團――這支從喜馬拉雅山打到中南半島,又轉戰興都庫什山脈的百戰雄師――越過200多公里的海峽后,就是台軍空中騎兵旅、裝甲旅的末日。
第五道防線是以東部高山為依託的“後方儲備基地”,包括囤積兵器和軍事物資的軍事基地,如飛機洞庫、水下潛艇基地、備用港口、大型山洞軍用倉庫等。認為丟失了前4道防線后,台軍還能在隨後的山地游擊戰中戰勝解放軍的人,不是白痴就是瘋子。…”
不過台軍也並不認為自己能抗衡解放軍,他們依靠的是美軍的支持啊,所以台灣朝野對美國和美軍,言必稱之為“盟國”、“盟軍”。台灣“聯合時報”題為“‘盟國’乎?‘盟軍’?”的社論似乎令台灣當局十分掃興,據說要控告該報。該文指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軍與台軍的聯防是根據“美中(台灣)共同防禦條約”實施的,美軍的條約義務非常明確。尼克遜廢止了該條約,代之以美國的國內法案“美台關係法”,美軍的義務也成了“協防”,這是有本質區別的。政府方面仍在口口聲聲稱美國為“盟國”,那麼作為“結盟”的雙方首腦幾十年內會過面嗎?沒有!而且我方的首腦根本不能光明正大地到美國去,即使找了“路過”、“治療”、“訪問母校”之類的名目到美國,都要累得美國國務院費勁地向大陸方面解釋。再來看美國與“協防”的對象――大陸的關係又是如何的呢?在美國總統的就職儀式上最出風頭的卻是美軍需要協防的對象――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王剛。美國總統還大肆宣揚美中(大陸)的“戰略夥伴關係”,還頻繁進行首腦會談,美國還給了大陸援助性質的環保工程貸款或政府擔保。能稱美國為我們的盟國嗎?
再說“盟軍”不斷爭取與解放軍搞更深層次的軍事交流,而與我軍幾十年來又有什麼聯合軍演或軍事交流嗎?世界上難道有過這樣的盟軍嗎?…
一旦“盟軍”不“盟”,問題自然大了。該文一出,台灣民眾自然心慌意亂。政府方面不便追究美國的責任,自然要把矛頭指向媒體。
這些大面上的情況當然不勞林雙清中將來細說了,他介紹的都是情報系統獲得的台軍部署的內情:“…隨着‘大限’將臨,台軍內的**系和國民黨系的鬥爭更趨激烈,壁壘也日趨明朗。**系的勢力由於國民黨重新上台,地盤受到了擠壓,但是仗着在立法院的多數席位控制着國防預算,而且還有日本、美國右翼勢力的支持,還在寸土必爭。例如,601、602兩個空中騎兵旅是裝備阿帕奇的,就為國民黨系控制,而603旅裝備的還是‘超級眼鏡蛇’由**系把持。6個裝甲旅有2個為**系把持。國民黨和**系還通過安插政戰人員來擠入對方的地盤…
“海軍方面,國民黨系控制了至少23的戰艦。去年**系把持的4艘‘康定級’(法制‘拉法葉’級)全部被我軍葬送海底,對他們打擊很大。一些怕死的傢伙退出了海軍的一線,國民黨系的人乘虛滲入進去。而空軍方面的爭鬥更殘酷,呂屯奎、鄭歲卞當政時候要把一批**力量打入空軍,接着台灣空軍就成了全球聞名的事故多發地段。國民黨系的老手策動了一系列機毀人亡的事故,阻嚇了**系。**系雖然控制了佳山基地,但是控制不了那些飛行員。
“台軍的戰略也陷入了危機,海軍總是一支軍隊耗資最大的軍種,還包含了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是綜合性最強的兵種。台軍為了守衛孤島,當然花費了巨額的資金和精力。可是二次‘決戰境外’和澳軍宙斯盾兵敗海峽,讓他們明白新銳戰艦不等於戰鬥力,而且在我軍遠程火箭炮覆蓋的海峽根本不能放重型戰艦。台軍依靠宙斯盾來增強***的計劃頓成泡影。那麼這支艦隊幹什麼用呢?東岸現在有4個美軍航母群不用他們去湊熱鬧,據說要挪到台島的南北兩端側擊我登陸艦隊。巴士海峽水下聲納網被毀對台軍的打擊也很大,已經迫使美軍航母群東撤了150公里,艦載機聯隊在海峽上空留空時間被進一步縮短了。
“空軍的問題也不小,本來台空軍戰機的飛行員就不足,去年巴坦群島的二戰台空軍損失慘重,又嚇退了一批飛行員,台灣媒體稱為‘飛行員大逃亡’。陸軍和海軍都可以有預備役,唯獨戰鬥機飛行員沒有預備役,飛行員一旦飛行過客機就無法再飛戰鬥機了。去年台軍接連損失了3架預警機,讓台空軍談‘隱形小飛機’和‘防空潛艇’就色變。現在空中預警也成了大問題,不知道預警機定位在什麼地方好,似乎處處都不安全。
“陸軍的問題是‘外島’防線。**系一再要求撤兵與大陸切斷聯繫,可是國民黨系卻想保留這張談判的牌。外島的部隊幾乎都是國民黨系的。台灣的北方原來是國民黨的政治基地,南方則是民獨黨系統的政治基礎。在軍事上,目前**系控制的部隊基本上在北方,國民黨系的幾乎控制了南方。…”
林中將在大屏幕上仔細講解了台軍的部署,空防系統、水下聲納網、海空軍基地的防禦部署;各部隊所屬的派系,發反登陸作戰時的機動途徑…
對如此詳細的情報在座的的將軍們很驚訝,偵察衛星和電子偵察機可以摸清敵軍的部署,電子戰勇士也可以截獲一些敵軍的作戰計劃,但敵軍的內部鬥爭,衛星偵察不到,網絡上也不會記載。那自然要歸功於我黨打入台灣的“地下工作者”――國共兩黨鬥爭中特工的代名詞。我黨的地下工作者在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極副盛名,他們的作用有時千軍萬馬也不能代替,一些傑出人物在國民黨內地位之高十分驚人。大家可以在很多回憶錄、史料中了解。當國民黨狼狽逃竄台灣島時,一大批地下工作者肩負重任跟了過去。所以其後國民黨的歷次反攻大陸、派遣特務、出動偵察機的行動成效不大,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蔣介石父子當然在全力清除這些心腹之患,可惜成效不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文化大革命”卻給這批忠貞黨員帶來了災難。解放后我黨對台灣國民黨人士在大陸的家屬並未過於為難,政策相當寬鬆,**中央統戰部負責上層人士的家屬的管理。還有個專用名詞稱之為“在台人員家屬”(簡稱“台屬”)。文化大革命一起,把人分為了“黑五類”(地、富、反、壞、右)和“紅五類”(工、農――僅限貧僱農、兵、革命幹部、革命軍人),此時老人家已經丟掉了民主革命的三**寶之一的“統一戰線”,所以台屬從統戰對象一下子變成了革命對象,其境遇自然不大美妙。好在那些“紅衛兵小將”也搞不清這些台屬有什麼“反革命言行”,所以其待遇比其他的“黑五類”要好一些。
統戰部在文革中也是個重災區,部內兩派斗得不可開交,“奪權”鬥爭熱火朝天。到1966年9月的一個夜晚,北京高校的一些“紅衛兵”夥同統戰部的一派竟然強行衝進了統戰部的機要室,奪取了所有的檔案材料,名義上是要揭露部領導包庇“牛鬼蛇神”的證據。這一行動肯定受到台灣特務的挑動,這批絕密檔案中有在台地下工作者的材料,台灣特務如獲至寶。不久蔣經國就率領台灣的情報治安機關展開大規模的搜捕,我黨打入台灣軍政系統的一批精英不幸慘遭殺害。那是極為慘烈的,一律格殺勿論啊!而他們在大陸的家屬不久總算領到了一張鮮紅的烈屬證,由“黑五類”升格為革命烈士家屬。領證時得知真相的家屬們痛哭失聲痛哭者有之、欲哭無淚者有之,場面悲烈無比。
我黨在台力量當時至少損失了90%。不過國民黨也未能一網打盡,統戰部的一些正直幹部儘力保護了一些,還有一些人的檔案在總參情報部也逃過了劫難。其後半個多世紀的政局變化、世事滄桑,留下來的地下黨員已經很少了。然而國民黨和台灣當局的殘暴手段並不能掐滅台灣的革命火種,一些傑出的鬥士牢記入黨的誓言,頗具機心地在為我軍解放台灣作特殊的準備。僅舉幾個突出的例子:
岳志忠在台軍的聯勤司令部從小小的科員一直做到了上校,不但收集了大量的情報,在退役後用積累的錢在東岸的花蓮港搞了家“普威”漁業公司,不但發展了自己的2個兒子,還秘密撫養了4個烈士遺孤。當然還有一些忠心的手下。到現在公司既有漁輪又有碼頭。在部隊裏還聯繫着一批朋友,台軍的不少官員都需要撈些外快才能花天酒地啊。
史國勤在8軍團的裝甲兵部隊官至中校,退役后在軍團駐地的旗山東北面的杉林鎮郊外買了一大片果園,從事水果種植業。這裏可是台灣南部的橫貫公路的咽喉要地。他雖已退休,可仍然不時地送些時鮮水果到部隊上,與歷任裝甲師和裝甲旅的官員拉上關係。他的兒子在管理果園,還有好幾個接班人在認真地準備着。
林水福是台灣本地人,在**勢力再起時乾脆打入了民進黨和其後的民獨黨,成為屏東市的頭面人物。開設了“台欣果業“公司,在郊外有一個大倉庫和一個市場,從事香蕉進出口貿易,規模不小。…
他們自己都是快九十的人了,不但自己保存下來了,而且都發展了下一輩,讓革命的火種永不熄滅。他們能躲開那次大搜捕,自然不會再受情治機關的懷疑。他們相互間沒有任何聯繫,都在耐心地等待時機。王剛宣佈祖國統一的最終時刻,如同石破天驚,在這些革命者的心中激起了波濤。他們各自派出最心腹的人,以幾十年前留下的暗號和信物,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人員,經過複雜而謹慎的核實,這批忠貞的黨員終於與“家裏人”接上了頭。那些老人的心臟幾乎都要承受不住喜悅的激情。
這些常年戰鬥在敵人心臟里的同志提供的珍貴資料絕對不是衛星或網絡里能搞到的。他們所控制的微弱資源在我軍特種兵的手裏將被無限放大。因為總參情報總局和特種兵部隊的人也打進來了,兩相結合就如同核聚變反應般地釋放出驚人的能量。
台灣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關係十分密切,人員往來、相互的投資、貿易,影視明星的交流非常頻密。前年年底爆發的本世紀第二次全球經濟危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而台灣由於受大陸的全面壓制,影響更大,導致大批企業倒閉破產、股市急劇下挫。此時有一批來自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美國的華人年青企業家到台灣來搞風險投資,他們收購有潛質的破產企業,還購買一批被低估了的股票。這些資本的湧入客觀上起了托市的作用,自然受到台灣經濟界的歡迎。不過台灣的不少高級軍政官員都在通過各種途徑在接近和拉攏這批“青年才俊”,引起了情治機關的重視。他們不但在台灣調查,而且前往新、馬、泰、印尼、美國去深入調研。甚至查到產科醫院、稅務局。調查的結果是這批人士都有當地的出生證、完整的納稅記錄,而且不少人的背景還很硬。
“南華貿易”公司的鄭勤誠是由雅加達的富商林雅南介紹來的;“康傑投資”公司的羅天成是美國的鄭和明先生推介的;“建成國際航運”公司的翁士虎是新加坡金融巨頭的遠房親戚…。自然不可能是大陸派遣的特工,情治機關這才放心了。可惜他們不知道我軍情報機關和電子戰勇士化了極大的代價才做到這一切的。於是這些青年企業家精力充沛地大展拳腳,收購企業自然要重新設計、更新設備…等都要請專家來調研、策劃,台灣情治機關又忙碌了一通,好在來人有不少是洋人,逗留的時間也不長,總算沒有讓他們手忙腳亂。他們當然不知道不少洋人是共產國際的戰士。到了去年末那些情治機關要忙於“總統”選舉的事,對他們就不感興趣了。
羅天成的康傑投資公司注資花蓮港的普威漁業公司,一下子吞併了2家漁業公司和1家水產加工廠,3月中就有15名專家來這裏作策劃、構建公司新的框架,20日將有一艘購自荷蘭的1200噸級的漁輪加入公司的漁船隊。花蓮港務局的頭頭知道下任“總統”的得力幹將聯勤司令部司令陳福斌正在拉攏羅天成,陳的三女兒已經與羅很親密了。
鄭勤誠的南華貿易公司則收購了林水福的台欣果業公司,從國外聘請了9名專家在規劃新的作業路線。史國勤在杉林鎮的果園也被南華收購了,也有12名專家和技師在忙着調研規劃。
翁士虎的“建成國際航運”公司併購了台東港的一家航運公司,不久將接收1艘集裝箱輪開拓台灣東岸的國際航運業務,受到台灣經濟界的推崇。…
相信郝志剛司令員會充分利用這些可貴的資源。
當然這些深入虎穴的公司中不乏電子戰專家,他們在島內能更好地利用彭衛國大尉得到的進入台軍網絡的秘門(詳見第5章第2節)。不斷地秘密突入台軍的電腦資料庫竊取絕密文件,並截獲更多的密碼。有二項戰果值得一提。一是,羅天成藉助接近陳福斌女兒的機會,獲得了李佑民在瑞士的二個“小秘“的消息。又核對了軍購案的數據庫獲得了關鍵的數據,推算出外商賄賂款的走向。特種兵部組成海外行動組深入瑞士在摸清情況后,不但提走了李佑民“小金庫”內的1050萬瑞士法郎的資金,而且控制了這二個小秘。到3月18日“總統”選戰的關鍵時刻,把二個小秘送到台灣,再通過媒體揭露了李佑民利用軍購案中飽私囊,金屋藏嬌的醜聞。國民黨系利用這一事件也搞亂了民獨黨系的陣腳。
另一組人員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突入了情治機關的一個資料庫,獲取了相當數量的台軍在大陸的特務的資料,讓我方在大戰前挖出了一些隱藏很深的老牌特務。更驚人的是他們還掌握了台北憲兵司令部、杉林鎮附近的407軍火庫和花蓮軍港司令部的電話交換機的控制指令,並不斷跟蹤其變化。其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當然奇兵只能起突襲的作用,那麼正面強攻的主力有些什麼新的裝備呢?呂水正部長的報告相當振奮人心:
空軍將在奪取海峽制空權發揮關鍵作用,而他們的進步也最突出。第一位的當推殲-21“紅箭”,其後擊傷並迫降“曙光女神”確立了它當世無雙的崇高地位。紅箭工程局在拿出3架原型機的同時,生產廠已經在加緊組裝2架偵察型,去年底2架殲偵-21已經試飛成功。當迫降的“曙光女神”運到工程局后,專家們如獲至寶。得益最大的當然是隱形塗料研製組,我國的塗料經多年攻關進步極大,吸波能力一點也不比美國的差,差距在與機體的粘結力和耐沖刷性能上。至於用在殲-21上的還有一個耐高溫和熱應力問題。“曙光女神”的塗層實體給了專家們很大的啟示,一下子把我國的隱形塗料性能提高了一大截。關鍵的當然是我們自己已經有了很深厚的基礎,才能有如此的收益。殲偵-21以新工藝塗裝了改進配方的YX-21塗料后,RCS降到了0.01。以他們的高空、高速性能暫時世界上還沒有戰機能威脅它們。偵察器材部門更是直截了當把“曙光女神”的多光譜照相機拆裝到一架殲偵-21上去,效果很不錯。
不過更驚人的技術還是殲-21系列的空中起飛技術。工程局一開始就認識到,我國還不能有美軍那樣的全球部署的基地,殲-21對基地有特殊要求,其航程大約為8千公里(後來經實測是8600公里),即使可以空中加油活動範圍也有很大限制。他們受到航天局空中發射技術的啟發,決定搞空中發射。殲-21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4噸,Y-14完全可以將其馱運到空中,然後飛行到目標空域的附近再放飛殲-21。這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Y-14可以給殲-21一個0.8馬赫的初速,並帶到了11000米的高空,兩機分離后,殲-21還可以通過俯衝得到加速度,那麼只要很少的純氧助燃就可以達到啟動CY-1超音速衝壓發動機所需要的2馬赫的初速了。預計在3月初可以進行空中起飛的試飛。
呂部長接着介紹:“Y-17H隱形運輸機已經實用化,小批量生產了。如前所述它的有效載荷為1.5噸或搭載15名全副武裝戰士。最大航程4500公里。只需200米跑道就可以起降,可在航母支持艦上起降。…”
特種兵司令郝志剛就回憶起去年底視察隱形機生產廠的情景。當時特種兵部隊對殲-17系列戰機的需求很大,而且認為速度還可以提高以加大機動性,但飛機廠遠遠不能滿足,部隊很有意見。於是郝司令由呂部長陪同去視察成飛的417分廠。深入車間一看才知這款震驚世界的小飛機生產難度之大:飛機的骨架是由鎂鈉合金焊接而成的,在骨架上塗刷的隱形塗料毒性很大,是在全封閉的靜電噴塗車間完成的,再經紅外線烘烤,需要多層噴塗。這二道工藝比較簡單。接下來是在骨架上覆蓋蒙皮,安裝和連接其他設備和結構部件,當然這些設備部件盡量用複合材料,金屬材料則要塗隱形塗料。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裏。蒙皮產生的升力和設備的重力不是直接落到骨架的金屬上,而是經過隱形塗層才到達金屬件上的。
在飛行時,特別是機動飛行時,隱形塗料上有近千個連接處,任何鬆動都會導致塗層的脫落,在安裝時也可能破壞連接處的塗層。要命的是當時還不能發現,只有當總裝完成後,將整機送到全封閉電磁屏蔽的測試間內才能測出其RCS,並找出塗層脫落之處。其後的處理也非常困難,要拆解機體,而拆解時又可能碰壞其他地方的塗層。而且每次飛行任務完成後也要進行測試,一旦連接處有塗層脫落,處理也很繁瑣。這就導致了飛機廠成品率低下,戰機的出動率也不高。
殲-17的速度和機動性當然有提升的餘地,但問題還是在連接處。速度上去后機體的震動會加大,塗層脫落現象就更嚴重了。要提高升限就要加大翼展,翼尖處的震動會加大,這裏的塗層一旦損壞,會導致RCS大幅度上升。
郝司令聽了祈總的彙報才知隱形小飛機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製造,要提升性能更非易事。不過祈總接下來的報告如同撥雲見日,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經不懈的努力於最近解決了這個難題,研製出了新的結構材料――碳纖維鎂鈉合金結合材料。碳纖維玻璃鋼本身的強度很高,並不亞於鎂鈉合金,但是其連接性能太差,既不能焊接,又不能鉚接,表面粘結的強度也不高。材料工程師把兩者來了個嫁接:在一根鎂鈉合金梁材(或管材)的兩端形成一段絲狀體,然後與碳纖維共同編織,再分層塗上樹脂材料,固化后就可以製成一根既有金屬段,又有碳纖維玻璃鋼段的梁材。其過渡段則是金屬絲與碳纖維混編為基材的玻璃鋼,整根材料強度相當均勻,基本上沒有應力集中的問題。
以這種材料製造隱形機的骨架好處太大了,根據設計凡是相互連接處都是金屬段,可以進行焊接或鉚接,而與設備或蒙皮連接處均為碳纖維玻璃鋼段。骨架製作好后,金屬段和過渡段進行隱形塗料的多層塗刷,玻璃鋼段當然不必塗。安裝設備和覆蓋蒙皮時基本上不會碰壞塗層了。在使用中損壞塗層的可能性也極小,大大提高了戰機出動率。
不僅如此,翼展加大后殲-17A的升限提高到14000米,最大速度提升到650公里小時。Y-17H也得以製造成功。特種兵又有了新的利器。
呂部長繼續介紹了海航的YJ-7H艦載預警機已經小批量投產了。機背上的圓盤內裝載的是我軍的獨家產品――曲面相控陣雷達,性能全面超越了已經服役幾十年的E-2預警機。它在衛星照片上的身影已經震驚了美軍上層,據說美軍即將在E-2上全面安裝主動相控陣雷達。俄國海軍也來聯繫要求引進這款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能在滑躍甲板上升空的艦載預警機,以裝備他們唯一的航母。現在已有6架裝備了航母群,工廠正在全力加速生產。
不過最令與會者感興趣的是我國獨立研製成功的世界上第二款傾轉翼直升機Z-21“金鷹”。艦載的“金鷹”垂直起降飛機。
呂部長指着屏幕上的威武的“金鷹”垂直起降飛機介紹道:“美國人在上世紀末,推出了一種兼具直升機垂直起降性能和普通飛機飛行能力的未來型軍民兩用飛機MV-22魚鷹直升機。與舊式的直升機不同,它的兩個巨大的螺旋槳安裝在翼尖可以改變方向,僅需20秒鐘就能夠從直升機的飛行方式變為固定機翼飛機的飛行方式,飛行速度最快可超過每小時640千米,高度可達7500米。這種新型直升機可運送6800千克的貨物,最大航程為3200千米。(畫面轉換為美軍的MV-22”魚鷹的飛行錄象)
魚鷹直升機的問世受到了美**方的熱烈響應。老式的直升機CH-47因飛行速度慢1倍、活動範圍小4倍,載重量少1倍而大部分將被取而代之。這一款直升機之所以性能如此出眾,就在於常規的直升機的動力始終要直接克服它的全部重量,而一般的螺旋槳飛機的動力系統絕對不可能支撐整機的全部重量,機翼的升力就足以抵銷重力,螺旋槳的拉力只需要整機重力的三分之一就足夠了。“魚鷹”自然就省油,能加大航程。另一方面普通直升機在高速前進中,巨大的旋翼產生了很大的阻力,速度極少能超過400公里小時。“魚鷹”的旋翼雖然比普通飛機的螺旋槳大得多(也因此要飛得慢一些),但比直升機的旋翼要小得多,所以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
“魚鷹”的出現實現了航空界多年來的夢想,自然各大國都想開發這款直升機。無奈直升機本身就是極為複雜的飛行器,大功率的噴氣發動機就在駕駛員的頭頂上,還得把渦輪機極高的轉速降低為旋翼的極低的轉速;前進、後退和側飛的複雜控制…。這款新式直升機更是集最新製造技術和精巧的控制技術於一體。俄羅斯直到去年才聲稱製造出樣機,尚未推向國際市場。
南昌直升機研究所長期追蹤這款機型,在2007年初經軍委批准正式立項研製傾轉翼直升機。在總裝備部的全力支持下,組織了各專業的專家全力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歷時3年不到就在去年12月初拿出了樣機。由於時間緊迫,昌河直升機廠超常規地一邊進行樣機的大綱測試,一邊建設總裝生產線,我們的設計人員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在這時充分顯示出了威力。電動螺旋槳、鎂鈉合金等新材料、新技術更是加快了研製的進度。預計3月中10架首批生產的“金鷹”傾轉翼直升機將可裝備部隊。
我們的設計研製人員並不盲目崇拜美國人的設計,充分發揮了電力驅動的優勢,解決了“魚鷹”的固有問題,設計上更勝“魚鷹”一籌:金鷹的巨大的電動螺旋槳是和外側的小機翼一起轉動方向的,可以增加升力。最大的進步是,取消了水平尾翼,在此處水平地安裝了一個直徑1
1米的電動函道尾槳,產生的升力是可調的,以平衡主螺旋槳升力中心與飛機重心的偏移。垂直尾翼在涵道尾槳的中央。美國的魚鷹機在螺旋槳向下偏轉時升力中心向前偏移,機尾就會下沉,控制相當複雜,它的快速轉換狀態是不得已的。就這樣7架樣機還在試飛中摔掉了4架,導致大批人員的死亡。更大的問題是不能保持低速飛行,“魚鷹”的直升機狀態的最大航速是185公里小時,更不能倒退。金鷹有了涵道尾槳就非常簡單了,而且可以更好的利用貼地加速飛行增加起飛總重。只有電力獨立驅動的尾槳才能做到這點。
機翼和螺旋槳在空中轉動到位並鎖定后,涵道尾槳就起水平尾翼的作用以產生俯仰的控制力。由於機翼內安裝了大量的高密度的金龍電池,機艙內就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間,載重量也提高到9500公斤。最大速度達到680公里小時,航程增加到3600公里。電力驅動的優越性在這款垂直起降飛機上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電動機與燃氣輪機一類發動機的很大區別在於,電動機可以在短時間內超負荷發出2倍的功率,正好用於起飛降落和直升機狀態,然後以額定功率作水平飛行。而“魚鷹”的渦輪軸發動機的功率必須能支撐螺旋槳舉升整架飛機,在水平飛行時功率降到一半以下,燃油也省不到一半。“金鷹”可以說是全面趕超美軍MV-22的。王剛主席親自命名為Z-21H,表示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直升機。
在設計時就強調它是一個通用的平台,目前首先滿足海軍需要,生產了CZ-21H武裝偵察型“金鷹”,它的“大下巴”內安裝了一台俄國引進技術製造的大功率相控陣雷達,機身的左側是一座側視雷達,有很強的探測能力,可以在空中巡航6個半小時。還可以作為遠程反艦導彈的中繼導引站。機頭兩側有2個內置式導彈發射艙,可彈射2枚“霹靂”PL-12空空導彈,用來攻擊性能差得多的普通直升機,有很大的優勢。
另一款WZ-21H對艦攻擊型金鷹,在各要害部位加強了裝甲,機頭有一部曲面相控陣火控雷達,機身下方掛載1枚重達3
1噸的“白蛉”空射型重型反艦導彈,機首下方裝備有1門30毫米機炮。機翼下有6個掛載點,可掛載制導炸彈或火箭巢,由於整個機翼的前部為龐大的螺旋槳旋轉面遮擋,如果掛載火箭巢的話,必須控制火箭彈穿越螺旋槳的空擋,不能碰到旋翼。早期的螺旋槳戰鬥機時代就解決了機炮彈穿越螺旋槳面的聯動問題。
還有一款QZ-21H反潛型“金鷹”,他們裝備了重型吊放式聲納、拋擲式聲納浮標、磁探儀、重力儀,潛望鏡探測雷達、紅外熱成象儀、微光夜視儀等大批反潛探測設備。機艙內搭載二枚反潛魚雷,可以投擲;還可以通過側壁的彈射孔拋擲深水炸彈。機翼下可掛載6枚激光制導炸彈。機頭裝備有一門30毫米機炮,備彈420發。具有很強的反潛能力。”
錄象展示了“金鷹”傾轉翼直升機的突出的性能,令與會者如痴如醉。
台海戰役是兩棲登陸戰那麼艦艇方面有什麼撒手鐧呢?呂部長報告道:“當今兩棲戰的突擊武器中地效飛機和氣墊登陸艦艇是令人注目的。它們對台海戰役有特殊意義,可以在美軍艦載機聯隊來不及作出反應的情況下登上台灣島…”
地效飛機是飛機和艦艇的‘混合物‘,形似飛機,又具有船身,能貼近海面或地平面高速飛行。當飛行器離水(地)面高度小於機翼翼展飛行時,機翼下面的氣體流動速度受阻滯,使動能轉為升(壓)力,其值與速度平方成正比,這種升(壓)力就是地效應力。大型地效飛行器升阻比可望達到20~40,而重型運輸飛機的升阻比一般不超過~17(B-52達到頂級也不過為19),目前的高速水翼船的升阻比只有8~12。地效飛機不需要跑道、碼頭,速度比船快4~5倍,經濟性比飛機高2~3倍,發生故障可停在水(地)面上修理,沒有墜毀風險。又因它超低空飛行,雷達不容易發現,水雷不會引爆,與傳統登陸作戰工具相比有着明顯的優勢。
其特點是機動性能好,能超越常規登陸作戰地區,置水中、地面各種障礙於不顧,高速度直接突擊上陸;它綜合了艦船和飛機兩者的優點,能高速掠海飛行有效利用雷達盲區,相比戰艦其體積小、操作靈活、機動性能好、不易被敵發現。在登陸作戰發起之前,可運載偵察、襲擊、特種分隊,利用不良天氣隱蔽地實施秘密機動,完成特種戰術任務。
與普通飛機相比它的載重量大得驚人,波音747的載重量僅為其自重的20%,而地效飛機的載運量可達自重的50%。一次可迅速輸送100至1000名士兵及數輛坦克。美國研製的地效航空母機大小相當於一艘驅逐艦,可載貨405噸,一次可運載400名士兵,架直升機,幾十輛汽車和火炮。滿載巡航半徑約6350公里,最大巡航時速為470公里。
俄軍裝備的‘裏海怪物‘地效飛機,裝備10台發動機,巡航高度10米,速度達400千米小時,可搭載500名士兵進行低空飛行、水上滑行,越過沙丘、沼澤地等執行搜索潛艇、運送裝備等任務,可奔襲數千千米。再如俄軍‘奧蘭‘地效飛機巡航時速為450-550公里,能在3.2-1.5米浪高的海況下起飛和降落,運送400-850名士兵和數輛坦克。
地效飛機的甲板寬闊,載重量大,運輸效率高,除能完成兩棲任務外,還可用於各種作戰物資、人員的前輸後送,進行快速保障。
軍委極為重視登陸裝備的研製,常州飛機廠研製人員在1997年9月就已研製成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效飛機――751地效飛機“天鵝”,總長19.04m,寬13.40m,高5.20m,最大起飛重量8.1t,載客20人,飛行速度0~130kmh,採用3台航空HS6發動機,靠動力墊升上岸和下水,沒有起落架。後來又開發了“望湖”號中型地效飛機100客座,35t級,飛行高度10m,航行速度250公里小時。在2007年底又受命組織項目組,綜合運用金龍電池、鎂鈉合金等各種先進技術,降低雷達、紅外、聲、光、電磁等物理信號特徵,提高地效飛機的隱形能力、快速機動能力、突防能力,研製裝備對空、對海、對地武器裝備,能實施動中打擊;具有停靠、倒退、垂直起降等多種功能,配備導彈后,可實施全方位快速攻擊的大型地效飛機。
此時俄國提供了一架“奧蘭”級地效飛機,他們既是為了得到一筆巨款,也是看到了金龍電池在這款飛機上的應用前景,希望合作改進這款突擊武器。電動螺旋槳對這款飛機的改進就如同對直升機的決定性改進,任何人都可以想見,“奧蘭”級地效飛機飛行時,那10台渦軸發動機的驚人巨響,在海面上那是可以傳很遠的。我軍的研製人員要從小型地效飛機一下子跳躍到大型機難度是極大的,這決不是把圖紙放大一下能奏效的。好在有前些年的技術儲備,又得到聘請來的俄國專家的指導,而金龍電池和鎂鈉合金起的作用如同在電動直升機上那樣突出,令俄國專家也驚嘆不已。
去年中項目組就拿出了我國的第一款大型地效飛機“昆鵬”號,它絕對不是“奧蘭”級的翻版,由於採用鎂鈉合金的全焊接結構,強度提高、自重減輕,耐腐蝕性極強,而且沒有鋁合金的金屬疲勞問題。底板也得到了加強,可以搭載1輛08式主戰坦克或勒克萊爾坦克,再加300名戰士。8台電動螺旋槳發動機採用柔性減噪音導管,噪音大幅度降低,而且基本上沒有紅外特徵。速度550公里小時,巡航高度10米,航程則提高到4500公里。自衛武器除了熱焰彈、舷外干擾機和箔條彈等被動防禦裝置,還有2座雙37近防炮和2座四聯裝“海紅旗-7”發射架。一般的反艦導彈無法對付如此高速的目標,而空空導彈又難以在如此低空發揮作用,所以它有很高的生存能力。到3月中旬能有4架“昆鵬”級服役。
此時“望湖”級的改造項目組也傳來喜訊,改造后的“望湖-II”已定型投入批產。它能搭載1輛“電甲蟲”步兵戰車,再加60名戰士,時速280公里,巡航高度10米,最大航程2400公里;配備1座雙37近防炮。預計到3月中能生產20架“望湖-II”地效飛機。
它們除了用於登陸、機降、運輸補給,還可用於反艦作戰、反潛作戰、掃雷佈雷、偵察巡邏。
兩棲登陸戰的另一款利器當推軍用氣墊船,主要是全墊升氣墊船,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1代氣墊船的特點是全鋁結構;第2代氣墊船以鋁與複合材料混合型的;第3代氣墊船以英國ABS氣墊船公司的M-10氣墊船為代表,船體採用先進的凱夫拉(Kevlar)增強複合材料,上層建築為玻璃鋼夾心結構,驅動推進器的軸是由純碳纖維製成。軍用氣墊船按裝載量大小,又可分為小型(1~8t)、中型(10~50t)和重型氣墊船(60t以上)三種。軍用氣墊船在軍事上的主要用途是沖灘登陸和後勤支持。
我軍在本世紀初裝備了30艘722-2型(外稱“大沽”級)氣墊艇,它以80多噸的排水量能搭載45噸的載荷性能也相當可觀了。還從俄國引進了10艘150噸級的“德薩拉”級氣墊艇。俄羅斯在氣墊船方面的發展一向執世界的牛耳,除了德薩拉級氣墊船之外,還有著名的“鸛級”大型氣墊船。去年我方購買了10艘俄軍準備退役的“鸛級”,它們是1971年開始陸續服役的,當時在西方引起了相當的轟動。排水量為220噸,全長47.8米,寬17.5米;2台24000軸馬力的燃氣渦輪機驅動2組正反槳的推進螺旋槳和2台升力風扇,最大速度70節。可以搭載2輛T54T55中型坦克和200名陸戰隊員。有4座30毫米的近防炮作為自衛武器。當年前蘇聯製造了20多艘。後來在1986年就推出了更強勁的“Pomorik”氣墊艇。
上海的MARIC研究所在氣墊艇的研發上有50多年的歷史,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聲譽。他們在於2007年中受命要藉助金龍電池、鎂鈉合金等新材料、新技術在氣墊艇研製上要有所突破。在中央的支持下他們已經引進了一艘俄制“Pomorik”型氣墊登陸艇,它是1986年開始投入現役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之一。全長57.60米,寬25.60米,排水量550噸,載荷30噸。3台8826千瓦燃氣渦輪機驅動推進螺旋槳,2台8826千瓦的驅動升力風扇,最大速度60節。首先由中俄雙方專家合作為其改裝了金龍電池為核心的供配電系統和半導體空調系統,並出售給俄國。研究人員設計以鎂鈉合金建造艇體,並在關鍵部位加裝鎢網裝甲板;以金龍電池全電推進的航空級的電動螺旋槳作主動力,既消除了紅外特徵,又大幅度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又與俄國的“Almaz”中央船舶設計局合作研究深圍裙和柔性減噪音螺旋槳導管這二項前衛技術。可以把氣墊高度由1.5米提高到2.1米。
通過這些改進這款總重550噸的氣墊艇的載重量由30噸提升到75噸,航速保持60節的情況下,主機功率可降至一半,航程則可提高到1200公里,成為一款比較先進的第三代氣墊艇。氣墊艇航行時驚人的噪聲也消失了。不過俄國將在金龍電池和鎂鈉合金方面依靠我國的供應。
而我國研究人員則經過不懈的努力破譯了“Pomorik”級的綜控系統的程序,掌握了大型氣墊艇的關鍵技術。自行設計的08-1型(“太湖”級)大型氣墊艇足以列入第三代的先進行列:總重560噸,載重90噸,可搭載08式主戰坦克;航速60節,最大航程1800公里。鎂鈉合金艇體耐腐蝕性、抗金屬疲勞都是一流的。電動推進和電動升力風扇消除了噪音和紅外特徵,還提高了推進效率。關鍵是造價還比引進的低到13,有利於部隊的大量裝備。去年底完成了試航。只是還未能建造好生產線,到3月中旬只能生產出2艘不能滿足部隊的需要。所以又從俄國購買8艘改進型的“Pomorik”,再購買生產8艘的生產許可。
改進“大沽”級的項目組的進展要快得多,首先是在去年中就完成了30艘原有氣墊艇的改造,換上了電動螺旋槳和升力風扇、半導體空調系統,小型相控陣雷達、雷達激光告警器等裝備。降低了噪音,還把最大航程延長了一倍。更大的進展是全新設計的“大沽-2”級,在去年中定型,並在海南島、廣州、東北的暉春建造了生產線。這是一款不俗的中型氣墊艇,排水量85噸,載重45噸,可搭載輕型坦克、步兵戰車;全電推進,電動螺旋槳和電動升力風扇,最大速度48節,航程900公里。裝備一座雙37近防炮。到3月中可有40艘服役。
呂部長指出,由於形勢緊迫地效飛機和氣墊登陸艇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陸戰隊的需要,可以說這次只能是對這些裝備的實戰考驗。那麼這次台海戰役的常規兩棲登陸裝備都是些什麼裝備呢?
作為越海投送兵力的裝備就快速性和效率而言當推運輸機了。在近年來的連續征戰中,我軍展現的遠程兵力投送能力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我軍的1架Y-21(電動KP-860)和1架俄制KP-860貨運型,載荷300噸為世界之最;12架“魯斯蘭”也非同小可,載重量為175噸。它們都是可以搭載重型坦克或遠程防空導彈的。擁有的80架Y-14,絕大多數為電動螺旋槳型,載荷46噸。戰術運輸機的主力為Y-8M,有各種型號200架,載荷為22噸。還有不少Y-7,載重量為5.5噸。它們一次足以投送1個空降師及他們的全部裝備。它們基本上不必佔用前線的基地,可以由我國中部腹地直接飛抵台灣島。當然,動用它們的前提是掌握台灣海峽的制空權。
陸戰隊和陸航集團軍的突擊兵器則是直升機群,我軍直升機的數量已經遠超俄軍佔了世界上的第二位。近年來我國的直升機廠完成了對2700架米-8、米-17進行電動旋翼的改裝的壯舉,而且還有“超額”――又從獨聯體和東歐搜購來的240架舊米-24進行改裝,當然還有對170多架美製“黑鷹”舊機的改造。由於高強度戰爭的消耗,經改裝的米-17系列還剩下2400多架,米-24有200多架,黑鷹連同自己購買的還有0多架,實戰證明電動的直升機要比渦軸發動機的經用得多。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當然是從印軍――這個新任的“運輸大隊長”那裏得到的,數量同樣驚人:如前所述有340架“虎”式、350多架“長弓阿帕奇”,70餘架OH-58D,不過最珍貴的是48架縱列雙旋翼的CH-47D,這是美軍的獨家秘技。後世的軍事家評論,中國的陸航軍團是從改造“舊貨”中突然膨脹起來的。
當然我國的直升機工業也不遺餘力地為陸航軍團打造了一系列不俗的新銳利器:120架WZ-10M、100架WZ-12(電動卡-50N)、90架WZ-12(電動卡-52)、80架WZ-15(電動卡-60)、140架WZ-11(武裝偵察型或空戰型)、80架Z-14(電動米-26),…。300多架Z-9原先都進行電動旋翼改裝後轉為民用了,在戰時當然會民轉軍的。
只要粗略地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這支力量確實驚人:
-80架Z-14,可以運送40輛22噸的07型輕型坦克――它們是最適合台灣地形的戰車,瓷鋼車體和鎢網裝甲、金龍電池驅動,其105毫米坦克炮加貧鈾穿甲彈,令它們可以在台灣縱橫馳騁;還有40輛紅旗-15防空導彈車。
-120架Z-1L以5.5噸的載重量可以搭載120輛新型“電甲蟲”微型步兵戰車。
-0架電動“黑鷹”可以掛載0門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
-2400架電動米-17的載重量為4.5噸,有00架是運輸型的,每架可搭載戰鬥全重為3.4噸的TJ-1輪式戰車加10名戰士,或搭載44名戰士。那麼可以搭載1000輛TJ-1和4萬名戰士!另外800架是武裝運輸型,每架裝備2挺12
7毫米機槍和2個火箭巢,還可搭載名戰士。那麼它們可運送12800名戰士!實際上當然不會運送那麼多戰士,而是搭載大批超輕型榴彈炮、迫擊炮、“小強龍”越野車、彈藥等。
這支龐大的垂直登陸的將得到350架電動“阿帕奇”、340架“虎”式、大批WZ-10、WZ-12、WZ-13等武裝直升機的低空火力支持,而軍、師、團、營級都可以在WZ-15上設立空中分指揮部。台軍的陸戰旅和3個空中騎兵旅只是他們的一碟小菜。
呂部長指出:“…由於近些年直升機工業全力轉向海軍專用直升機的製造,我軍龐大的陸航直升機群存在二大問題,一是,舊機多;二是,武裝型、運輸型和多用途型的比例不當。不過它們都是久經戰陣考驗的,能力也是驚人的。它們只需要1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把1個陸航集團軍和1個陸戰師的全部人員和裝備送到台灣島投入戰鬥,並提供足夠的低空火力支持和保障隨後的補給。我軍的裝備早已不是60年前,面對長江也要作為“天險”來對付的,既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和遼闊的印度洋不能阻擋我們的進軍步伐,台灣海峽對於我軍只是一跨而過的小河溝,我們必將勝利地跨過海峽剷除盤據在台灣島的分離勢力。”
呂部長的豪語激起了全場的熱烈掌聲。
以我國目前的條件,作為兩棲登陸作戰投送工具的主力還是登陸艦艇,尤其是主戰坦克和重型防空導彈主要得靠它們來運送。它們的優點是運輸量大、費用低,我軍即使以30萬兵員登陸作戰,每天的消耗也是驚人的,作戰初期更是難以得到就地供應,就得靠艦艇的運送。登陸艦艇的缺點也是明顯的,由於速度較慢,需要10-14個小時才能越過海峽,容易遭受空中打擊。
我軍已經確定了要大規模建造重型兩棲戰艦,目標瞄準的是美軍的25000噸級的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艦,只是涉及設計、建造、試航等步驟,要實用化還得有待時日。目前只有自製的“廣州”級兩棲艦2艘,那艘建下不朽功勛的“廣州”號部署在印度洋,南海艦隊剛得到了第二艘“福州”號。從歐洲引進的通長甲板兩棲艦:2艘法制BIP19級、2艘西班牙的“實施者”級均部署在印度洋。2艘英制的兩棲艦改裝後為南海艦隊接收,命名為“秦山”號和“琅琊山”號,它們每艘可搭載8艘登陸艇,有強勁的指揮系統。這些新銳兩棲艦數量太少,這次也是實戰練兵性質參戰,以利對它們的進一步改進。而且專家們指出,以電動直升機的長航程而言,200-300公里寬的台灣海峽不一定需要兩棲艦作平台,由大陸一側的洞庫基地出擊或得到補給也是可以的。
我軍為了滿足兩棲作戰的需求,早自1955年便開始發展新的登陸艦艇,建造大量的中小型登陸艇、戰車登陸艦或兩棲突擊艦,到本世紀初兩棲突擊艦艇超過500艘(不計氣墊船),總噸位約74,000噸左右,排名高居世界第4位,僅次於美、俄、英三國。但是這些艦艇的平均噸位並不大,8艘1992年起服役的4800噸級的072II型戰車登陸艦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我軍第一款擁有直升機起降平台和機庫的登陸艦,可搭載2架中型直升機。還有8艘4170噸級的072型榆贛(Yukan)級戰車登陸艦和7艘2150噸級的瓊沙級人員登陸艦(還有2艘此級的醫務船),就是大型登陸艦的底子。中型的則以40艘800噸級的榆海級為主力,還有少量的榆登級、榆島級、榆連級(有31艘)。其餘就是135噸級的067型、271型和271II型(100噸裝載量)組成的約240艘的登陸艇群。
當然預備役登陸艦艇的數量也很龐大,除了自己建造的上述艦艇老舊退役的,居然還有13艘美製山(shan)字級坦克登陸艦,此種在1942年至1945年建造、滿載排水量4,080噸老艦,可搭載5名士兵、2,100噸物資和2艘人員車輛登陸艇(LCVP),可能是世界上碩果槿存的此類美製兩棲艦艇。
令國際戰略家不解的是,自從宣佈了統一的截至日期后我軍並未大規模製造此類艦艇,僅僅增加了2艘072II和一些榆海級。要知道台海登陸戰可能是二戰後最大的兩棲戰啊,完全會超過朝戰時仁川登陸戰的強度。我軍上層意識到此類登陸艦艇不久將退出兩棲戰的主流,決定以最高效的改造手法來突擊提升我軍的兩棲輸送能力。近年來東南沿海的幾十家中小型造船廠被軍方徵用,對所有的登陸艦艇,包括部分適用的預備役艦艇進行了規模空前的改造。首先是動力部分全部換上了全電推進的系統,全部加裝有三防能力的半導體空調系統,此舉化錢不多,效益極大。
艦艇用的電動機重量不用講究,電機的防水問題也不難解決,就是金龍電池貴一些。改造后危險的噪音和紅外特徵消失了,艦員可減少,他們和搭載的突擊隊員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速度還有了不小的提高,大中型的可提高2節,小型的則可提高3-4節。小登陸艇群的改善最明顯,原來機聲震耳、潮濕、悶熱的艙室,變得安靜、明亮、空氣清新,那些小艇還增加了載重量。由此還“挽救”了大批退役的艦艇,因為它們絕大多數的問題是因為複雜的動力系統故障太多,現在反正是要拆除的,也就無所謂了。
其次是加裝“北斗”衛星導航裝置和數據鏈,並為9艘瓊沙級(包括2艘醫務船)和8艘072型加裝了瓷鋼製作的直升機起降平台,可以起降CH-47D等型直升機。
自衛、壓制武器系統也作了重大改進,25艘大型登陸艦裝備了防空和登陸指揮系統,可以通過數據鏈統一指揮艦隊的防空武器,航渡時在中低空構建有效的防空網絡。也能在搶灘登陸時協調艦隊的壓制火力。而中小型登陸艦艇則有一半換裝了大口徑火箭炮如83式273毫米火箭炮、A-100式300毫米火箭炮等,大大加強了壓制火力;另一半則換裝了“雷霆30”超級速射高炮,在協同指揮下多艘艇的集射火力在3000米低空有很高的命中率。
我軍只化了很少的經費就把登陸艦艇的噸位提高到近10萬噸(不計那些重型兩棲艦),而且是舊貌換新顏大幅度提升了艦艇的性能,成為一支活力四射兩棲艦隊。當然它們只能用於近海的兩棲戰役。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把那些不再適用的200多艘登陸艦艇,包括那11艘美製“山字”級坦克登陸艦,全部拆除了發動機改裝了電動推進系統,盡量簡化操縱系統,下層艙室盡量填充了泡沫塑料。艙面上安裝了“微波爐雷達”和程控遙控發報機,還有能逼真地模擬炮火和導彈發射的焰火彈裝置。一艘小艇只要2-3人即可駕駛,大中型的也只要5-6人,救生裝置當然非常齊全。它們屬於偽裝部隊控制,在台海戰役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只是陸航兵團和登陸艦艇越海也是需要掌握海峽制空權的,那麼我空軍的戰力能達成這一目標嗎?
空軍司令員連祈星大將斬釘截鐵地說:“在第二炮兵的支持下,我們空軍有絕對的把握在前期掌握海峽的制空權,在2天後可以把制空範圍擴大到全台灣島。美軍的3百多架艦載機救不了**,由於我軍已經控制了巴坦群島,美軍特混艦隊被迫把陣位向東偏北移,航母都在台灣島以東350公里處。艦載機離開海峽中線至少有5百多公里,超級大黃蜂的空戰作戰半徑約1千公里,在戰區的活動時間就不會太多了。我軍可以在戰區調集240架包括蘇-35、蘇-34在內的殲-11系列戰機,80架包括殲-8Z、殲-8M在內的殲-8系列,500架包括殲-7Z在內的殲-7系列戰機,700架殲-12M。我軍不僅在戰機的數量上佔壓倒優勢,而且可以及時補充戰損的戰機。這些制空戰機的性能也不弱於對手,大批飛行員又是經受過實戰考驗的。
“我軍的預警機可以在大陸上空監視戰區,而且只要監控180度的空域,岸基大功率預警和指揮雷達同樣可以指揮海峽上空的空戰。而美軍的艦載預警機必須要全向監視空域,留空時間也無法與陸基預警機相比。至於台軍的E-2T就不知道能否升空了,升空后還有沒有機場再着降更是大問題。我們的殲-17隱形小飛機更是美軍艦載機飛行員的惡夢…”
我軍的這支空中勁旅二年來橫掃印度、中南半島、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建下了不朽功業,台軍的那些在演練場上練出來的菜鳥只夠給他們填牙縫的。美軍的艦載機聯隊也不能改變力量對比,320架艦載機至少要40架擔負艦隊警戒,美國人至今也沒有把握對付隱形小飛機的偷襲;那麼受彈射條件的限制,一波能出動120架也就不錯了。現在美軍使用沖繩基地也受到了限制,一波能出動的F-、F-15、F-22的數量也不會太多。更主要的是美軍也沒有多少王牌飛行員,韓戰后他們從來沒有找到過象樣的對手。雙方將有得一拼了。
至於空中壓制火力那更是我方大佔優勢,根據第二次中印戰爭的經驗。在導彈和遠程火箭炮對台軍防空系統和機場的首輪打擊后,我軍隱伏在福建沿海崖岸后的12架“逆火C”、120架“飛豹”和更大數量的Q-6、EQ-6機群只要10-20分鐘就可以在超低空掠過海峽,再次猛擊殘餘的目標,台軍要作出反應是相當困難的。而台軍或美軍的對地打擊力量欲通過我由預警機、地面預警雷達和偵察機組成的預警網,對我沿海或縱深目標實施有效打擊,不說不可能也是極為困難的。
連司令員提到了二炮的支持,那麼台海兩岸的導彈戰前景又是如何呢?不但台軍的那些“天戟”導彈沒戲,而且美國人弄的***根本也發揮不了作用。倒不全是我軍的M9、M11、DF21之類的導彈厲害。首先**是名不正言不順,迫使台軍以及協防的美軍都不可能搞先發制人的主動進攻,而只能被動挨打。當然,如果美軍有壓倒性的優勢,那麼也可以來個后發制人。可惜,我軍偽裝部的高手部署了如此多的假目標,讓美軍無從下手。那麼像海灣戰爭那樣把特種兵投送到我軍的後方,為被動制導的導彈指示目標行不行呢?作者本人估計五角大樓大概想都不會想這種自殺的計劃。
二炮的戰役任務就是摧毀台軍的防空系統:愛國者導彈陣地,還有那些復仇者防空導彈、天弓導彈、鷹式導彈、天劍與雄風導彈的陣地、預警雷達、機場、野戰機場。一旦抑制了台灣空軍,那麼我海空雄鷹就可以穩當地收拾殘餘的台軍戰機了。那麼台軍的E-2預警機呢?那指定是特種兵部隊的任務了。二炮在此戰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試驗以DF-21K摧毀美軍艦載預警機E-2、鷹眼2000和E-3的技術。後文有詳述。
不過二炮還有一支強力的同盟軍:超遠程火箭炮部隊。說起來火箭炮的老家就是我國,只是到了近代我國在該項技術上遠遠地落在了西方的後面。前蘇聯在火箭炮一道上造詣很深,一款“喀秋莎”火箭炮震撼全球軍界。當美軍等西方國家熱衷於發展導彈――精確打擊武器時,前蘇聯和俄國仍在發展火箭炮武器。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錢的問題。俄國的1枚300毫米火箭彈售價1萬美元,同等威力的“飛毛腿”25萬美元(這還是算國際市場上的便宜貨)。美軍的火箭彈與同等威力的導彈的價差為1:30。
我軍受前蘇聯的影響十分重視火箭炮的研製。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研製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十分輕便,它們在越南戰場上大顯威風。由於我國廣泛援贈亞非國家,被譽外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火箭炮。為不少國家仿製,甚至南非都自行仿製,我軍知識產權遭受最大侵害的大概就是此款武器了。
其後我軍還研製了幾款122、130毫米火箭炮,但不久就落後於前蘇聯和西方。主要是射程和命中精度,前蘇聯上世紀八十年代推出的“旋風”300毫米火箭炮,射程70公里,在火箭彈上加裝了自動修正系統、簡易陀螺導向加燃氣發生器,精度就達到了1310。
1983年我軍研製成功的射程為40公里的273毫米火箭炮,標誌在這一領域技術上的突破,增加了射程和精度。九十年代中又推出了300毫米的A-100火箭炮,射程100公里。而且相當輕便。
進一步發展而成的WS-1B射程達180公里,並以航天、導彈電子技術提高精度,它的精度則接近千分之一。(導彈的精度為萬分之一、二)。火箭彈的成本仍然比導彈低得多。向中東國家出售時引起了國際軍控界的重視,它的射程已達到地地導彈的界限。
從福建平潭至台灣新竹直線距離140公里,從福建沿海至台北最近為0公里,至基隆為180公里,WS-1B都可以發揮作用。至於1999年底研製成功的406毫米超遠程火箭炮更是獨步世界,射程達到360公里,它們部署在福建沿海地區足以覆蓋整個台灣島。似乎是為解放台灣量身定做的。
而被台軍捧上天的美軍M270火箭炮,以270毫米彈徑在發射子母彈時射程僅為32公里。那麼美國為什麼不發展呢?原因無它,因為他們不想發展這款落後的武器,導彈的精度可以超過萬分之一呢。軍火商更不想發展此類利潤低微的武器。
這二年我軍火箭炮的研製人員並未繼續大幅度提高其精度,那樣還不如發展導彈了。而是以實用技術改進其機動性和降低成本,以便大量生產。這些巨炮的發射管、巨大的火箭彈和裝載車都換成了瓷鋼建造,並以金龍電池驅動。不但減輕了重量、減少了維護工作量,而且增強了機動性,還增加了隱蔽性。有趣的是那款81式107毫米自行火箭炮也得到了重大的改進,發射葯的改進使它的射程提高到11公里,輪式車的改進提高了機動性,重量進一步降低,大量裝備了空降軍和特種部隊。
不過有一項技術值得一提:彈箭分離技術。二炮的中近程戰術導彈都改用了這一技術。當年“愛國者”導彈攔截“飛毛腿”時,絕大多數擊中的都是“飛毛腿”的龐大的箭身。導彈的推進火箭都要比彈頭大得多,不分離的話,目標就大多了。分離后,“愛國者”當然就很難打中小小的彈頭,還有一個好處,彈箭分離的時候,都處於2萬米以上的高空,那裏的空氣阻力極小,空的火箭仍然能與彈頭一起飛行。這就加大了反導系統的難度,只有當二者降到2萬米以下的空域,火箭空殼被稠密的大氣層攔截,系統才能識別出彈頭。
於是那些4-6米長的火箭彈也變成了兩截,當推進火箭燃料燃盡后,彈頭與之分離,彈頭也有彈翼,在簡易控制系統的制導下飛向目標,由於甩掉了龐大的火箭體,控制系統效能更高了。所化的費用並不高。
把WS-1B架在海潭島和南日群島就可以把火力覆蓋基隆-台中市一線,把08式406毫米火箭炮架在廈門以南的鎮海一帶,火力足以覆蓋台灣南部的西岸地區。這些巨炮可以在各預設的陣地間快速機動,在洞庫和大批假目標的掩護下,美軍根本無從對它們進行定位打擊。可以設想,當上萬枚此類巨型火箭彈傾瀉到台軍的機場和防空導彈陣地時的景象。即使是“愛國者III”也是不能反炮彈或火箭彈的,而且以如此昂貴的導彈來反火箭彈只能是天方夜譚了。
那麼兩棲艦隊也需要制海權,海軍又怎麼樣呢?
曾友君大將更乾脆:“在我軍遠程火箭炮、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的控制下,台軍的艦艇不可能在海峽中生存,至於那支幼兒園級的潛艇部隊,更不用想在海峽內活動。由於我軍已經控制了巴士海峽和巴林塘海峽,美軍的潛艇也別指望到海峽來添亂,再說美軍只有核潛艇也不適合到台灣海峽行動。攻擊艦隊大概是無法與海航或連司令員的攻擊機群搶功了,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提供登陸的壓制火力,以及為登陸艦隊提供防空網。…
“艦載直升機和陸戰師的直升機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營救在海上跳傘的飛行員,當然還可以順帶抓一些俘虜。我軍現在每支攻擊護衛艦隊的艦載直升機數早就大大超出了日本人的‘十·十’艦隊的模式,甚至在導彈護衛艇上都搭載了直升機。就更不用說我軍的航母群的艦載機群了…”
是的,近二年裝備部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地在製造艦載直升機,它與普通直升機還是有很大差別,它的起落架必須能耐受着艦時的衝擊,還要加強儀錶系統,以適應海上極少參照物的戰術環境。海軍專用直升機在內部的改動也不小,為了對抗海上鹽霧的侵蝕,不少信號線甚至電傳動作器的動力線改用了純金線,全部電子線路接插件的接頭處的鍍金層至少厚了3倍,每架海軍直升機要用去6-8公斤的黃金。對生產廠的要求高多了。
裝備部對繳獲來的CH—47D“支奴干”直升機下的功夫最大。如前所述它是美軍獨家秘技――雙旋翼縱列式結構,機艙很大,外部吊運也十分方便。機組成員3名,1984年服役,前後縱列的兩副旋翼直徑18米,最大起飛質量22700千克,巡航速度259千米時,航程560千米,續航時間2.2小時。長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艙,可容44名士兵或27名傘兵或24副擔架,可裝一套戰術地對地導彈或2輛吉普車;機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貨艙門,裝卸極為方便。負載10800千克。項目組秘密招募了美軍的研製人員協助,破譯了它的綜控系統,為它換裝了電動旋翼和綜控電腦,以及起落架。在負載不變的情況下,航程一舉提升到2千公里,並大大延長了它的使用壽命。
只是限於時間,我軍藉助這一技術研製的Z-18還未能完成試飛,這次戰役是用不上了。
我軍的航母群是否出海與美軍特混艦隊對決尚無定論,不過它們的艦載機聯隊在海峽的制空作戰中絕對是一支生力軍。而護衛艦隊則足以控制海峽的水域,並為登陸艦隊提供最強有力的壓制火力。其艦載直升機當然能擔負海峽的反潛和搜救任務。海軍的其他攻擊艦隊的壓制火力更是驚人。在當今世界上,除了美軍的4艘戰列艦有406毫米艦炮,即使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甚至“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裝備的艦炮也只是127毫米的。俄國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巡洋艦滿載排水量24300噸的‘基洛夫‘級裝備的也不過是130毫米的艦炮。而我軍的“東方II”級驅逐艦上就裝備了203毫米的艦炮,其彈藥投射能力之強勁確屬驚人,該炮的炮彈戰鬥部雖小於406毫米的,但射程則遠超出“依阿華”級的巨炮。
不過海軍最具創意的是發展了一款新型的“鐵箭”級炮艇。什麼,難道又要倒退到炮艇的年代啦?非也!炮艇和魚雷艇這二款在我海軍戰史上立下顯赫功績的戰艇似乎註定要退出歷史舞台了,研究人員怎麼又會想起它們的呢?總裝備部的史文秀上校在仔細分析了炮艇的優缺點后,認為以往的小炮艇存在的問題是,火炮口徑小,威力太小;艇小不耐風浪,而且造成艦炮的命中率太低。在現代海戰中它們似乎沒有了生存的可能性。它們的優點是機動靈活、建造費用低,炮彈也遠比導彈便宜得多。那麼它們還有發展的餘地嗎?
史上校認為,艇體可以借用“紅箭II”的,那麼就能遠涉重洋了。火炮則可以放大到273、300、406毫米的,當然是火箭炮啦。那麼射程、威力就不成問題了。我軍獨步全球的遠程火箭炮既然可以裝在輪式或履帶式車輛上,那麼在將近600噸的炮艇上裝備10管此類重型火箭炮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攜帶的火箭彈當然要比幾十噸的車輛要多得多,裝填機也可以上艇。
以WM-80式273毫米火箭炮為例,操作與控制裝置只需3個人操縱,在緊急情況下,一個人也能獨立完成發射任務。火箭彈彈長4.582米,彈徑273毫米,重505公斤。150公斤重的子彈藥戰鬥部,內裝有子炸彈380個,子炸彈可擊穿80毫米至100毫米厚的裝甲板。火箭彈初速40米秒,最大飛行速度1140米秒,對應於最大射程角的最大的飛行高度達31000米,最大射程120公里,飛行時間5秒;最小射程34千米。火箭發動機採用205.5公斤HPTB固體推進劑。
但是火箭炮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精度太低,如果在艇上發射,由於艇身的搖動精度將更低。項目組採取了2項技術措施:其一是,在艇的四角加裝了加速度和水平傳感器,艇體的縱傾和橫搖是可以預測的,計算機根據這些傳感器的變化值,可以預知艇體達到水平狀態的一刻,因此只要火箭炮的發射角設定好,此時就可以自動啟動發射。而且在大風浪的時候可以採用噴油鎮浪的方法減輕浪涌。
其二,開發集群協同指揮系統,把8-10艘炮艇組成一個集群,以1艘指揮艇統一指揮,以加大火力密度。如此一來打擊力度就相當可觀了。
這些炮艇的戰術任務是:為登陸搶灘提供遠程壓制火力;對敵宙斯盾戰艦集射摧毀其雷達和通訊天線,為反艦導彈的打擊創造條件。
這款炮艇的設計並不複雜,艇體同“紅箭II”,長65.4米,寬8.4米,排水量520噸,二套2000千瓦和4000千瓦串聯的電機組直接驅動雙推進軸,由金龍電池驅動。衝擊航速34節,短時間的航速可達36節,最大航程3200公里,戰鬥定員55人。前部是12-管的273或320或406毫米火箭炮發射架,中間是小小的艦橋,艦橋後有2座雙37近防炮,1座8聯裝“海紅旗-7”防空導彈發射架。后甲板是直升機起降平台和下沉式機庫,可搭載1架艦載超輕型直升機Z-2H或Z-17H。
而08式406毫米火箭炮(最大射程360公里)、WS-1B“衛士”320mm火箭炮(最大射程180公里)、A100-B式300mm火箭炮(最大射程0公里)、08式273mm火箭炮(最大射程120公里)都是現成的,主要是研製艇體姿態檢測和發射聯動裝置,以及海軍2號數據鏈系統。去年中2艘安裝了WS-1B火箭炮的1號艇和2號艇試航成功,接着是單艇海上實彈射擊,其火力極具震撼力。精度達到了1500。去年8月份4艇協同射擊更是聲勢驚人,它們的集射在高速行駛的靶艦四周形成了爆轟雲,飛濺的子彈藥摧毀了艦上的所有天線。海軍和總裝備部的官員都得到了意外的驚喜,沒想到炮艇也能有如此的威力。
到今年3月中將有100艘“鐵箭”級炮艇可以投入現役,可見總裝備部對這款小艇的重視,當然小艇本身比較容易製造也是前提。它們大幅度地增強海軍的遠程火力打擊力量。
電子戰一向是台軍和日、美軍方認為強過我軍的領域,津津樂道他們如何多次干擾我軍沿海地區的通訊和電腦指揮系統。不過近年來已經不聞其聲了。我**民雙方都已經基本清除了外國引進電腦網絡系統,代之以國產的系統。雖然不能像美國的PC機有那麼多的自由,它們受到集中統一的管理,軍內電腦的管理更為嚴格,但是它們天然地抗病毒和黑客攻擊。美、日、台的黑客和軍內的電子戰的密室勇士無一人能入侵我國的軍民網絡系統。我軍的網絡絕大多數已經改為埋設的光纜來連接,所有的電腦、網絡系統都進行了電磁防護。電台和無線電話都是數字式的了,加密就方便多了。而且都是採用跳頻方式工作的,敵方要干擾、竊聽難度就大了。
反觀我軍裝備了大功率金龍電池和干擾機的EQ-6、EZ-15,它們的干擾功率直追地面干擾機,可以強烈干擾台軍的預警、通訊系統,他們都是經過實戰考驗的。我軍的電子戰勇士,不但在近年來的中印、中越、南海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屢次潛入台軍的金馬防區的小島,成功地入侵台軍的網絡電腦系統,截獲了大量的高價值信息。而潛伏台島的勇士們居然掌握了台軍一些關鍵單位的通訊樞紐。他們甚至不捨得用病毒來破壞台軍的戰術系統了。
那麼參加“協防”的美軍的態勢是如何呢?布赫曼政府不能容忍中國的復興和強大,這將直接威脅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在印度洋中印航母大戰之前,一心以為印度的航母集群能一舉殲滅中國剛剛組建的二支航母艦隊。那裏知道是給了中國海軍一個極好的實戰練兵的機會。這次妄圖借口保護台灣不受大陸的“侵犯”,將親自出馬徹底把剛剛壯大起來的中國海軍扼殺在“搖籃”中。另一方面,本世紀的第二次經濟危機以來,所有的景氣指數迄今仍未見好轉,失業人數繼續攀升,中國和香港陸續從美國抽走了高達1千多億美元的資金只是起了一點推波助瀾的作用。西歐和日本也先後被拖入了危機之中,經濟指標一路下行。美國自然希望通過對台軍售獲得資金,並以戰爭的危機來刺激經濟,早日擺脫危機。美國還藉此宣傳“中國的威脅”從東南亞國家獲得了不少武器定單。
只是軍事上始終也不敢以條約形式來固定自己的“共同防禦”的義務。4艘重型航母是否“夠用”,美軍是沒有底的。對於弱小的中國海軍一再突破五角大樓的想像,接連在南海、印度洋大獲全勝。美國的軍事專家實在是理解不了。去年被中國的特種兵搞掉了一艘航母,讓美軍痛心不已。而且還造成了惡果,現在東亞地區的國家,包括日本都不準美軍航母停靠了。這也影響了美軍航母群的士氣。
在**勢力背後的另一條黑手――日本的右翼政府雖然叫囂:一旦有事,將根據“周邊事態法案”,向美軍提供後勤支持,還留了一個極大的尾巴,“並將根據事態的發展作出進一步的反應”。只是日本政府內定不派艦隊參戰,而是派遣強大的偵察力量收集交戰雙方的情報,以坐收漁翁之利。
雙方態勢的比較我方在台海地區佔有明顯的優勢,台軍是沒有可能在美軍的協防下抗禦我軍的兩棲登陸行動的。那麼我軍是否就可以一窩蜂地越海登陸台島了呢?當然不是。在中外戰史上,擁有很大優勢的一方由於策劃不周、輕敵而遭受慘敗的的戰例比比皆是。那麼總參謀部策劃了怎樣的攻台方案呢?
國內流傳:“每個巴西男人都可以當國家足球隊的教練,而每個中國男人都可以當指揮台海戰役的司令官。”
迄今在國內外中文網絡和報刊上發佈的,經十分認真策劃的攻台方案已經超過300多個了。不少憂國之士更是直接向王剛主席發送完整的行動計劃,那也有200多個了,方案個個精妙絕倫、驚心動魄。大都不是一個人心血來潮之作,而是一個小組精心策劃的佳作。王剛以這些材料激勵總參的計劃人員,讓他們吸取其中的精華。
會議的第二天,劉部長宣佈由總參作戰部的申克箕少將報告台海戰役的A方案。不少與會者交換了一下眼色,心想那麼至少還有B方案,看來總參也在搞競爭了。
※※※
台海戰役A方案
申少將五人組的作戰方案歷時1年多,在大批參謀人員的協助下構建的,加上圖表足有幾百頁之多。申少將的開場白也很風趣:“這是我參與制訂的第7個攻台方案,也是總參的第79個。希望我們的方案能夠成為真正的行動方案。…”中**人完成祖國統一的孜孜不倦的努力溢於言表。
在此只能作一個最簡略的介紹。原則是,對台軍以攻心為上,以厚重的突擊力量最後將其制服;對協防的美軍作后發制人的,有理、有利、有節的防守反擊;對參與作戰的日軍進行威懾性的打擊。
整個戰役分為三個階段:從現在起到3月20日發起總攻擊前為第一階段;展開總攻擊到10萬大軍登島為第二階段;直至最後收復台灣為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有新意,把以往的戰役準備納入了戰役的進程。任務相當艱巨:首先是以強大的兵力,在阿富汗-伊朗戰場,印度泰米爾獨立戰場,阿薩姆、尼泊爾和斯里蘭卡抗印戰場,克什米爾和土耳其的動亂地區展開高強度作戰或特種作戰。以達成如下目標:簡化我軍外圍的戰略態勢,不給美軍製造事端的借口;事後能把更多的精銳部隊調集到台海戰區;最重要的是威懾台軍。
其二,通過三軍聯合軍演,不僅是調集部隊到出擊陣地,而且將一反以往隱蔽自己的戰略意圖和軍事實力的做法,以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為舞台展示我軍的強大軍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以及先進的武器裝備,以震懾台灣的軍方,分化對方的陣營,為策反台灣島內的反**力量奠定基礎。並廣邀各國和各方的人士參觀,以擴大影響,從各方面孤立**分子。
第二階段為渡海作戰初期,構建穩固的登陸陣地。在第一階段行動的同時,展開迷惑台軍的行動,隱蔽我軍的突擊方向。最大限度地組建強大的突擊力量。然後根據台灣島內的形勢展開相應的戰役突擊行動.這是最關鍵的階段,也是變數最大的階段。我軍選擇20日台“總統”選舉剛結束的時候發起總攻,是最佳時機。可以斷定這次國民黨會被選下台,那時台軍內的國民黨係為了避免殃及池魚,更容易響應我方的聯合剷除**勢力的方針。從敵工組掌握的情況來看,金馬防區的台軍基本上已答應和平談判;爭取澎湖防區的台軍和平解決的可能性也很大。與台軍國民黨系實力人物的接觸也有了相當的結果。再經過上述的威懾行動,完全有可能爭取部分台軍投向和平統一的陣營。但是究竟能在台島的台軍中爭取到多少部隊?其中的變數很大。**系多年來在台軍中已經擁有相當大的勢力,這次的“總統”選舉又會造成台軍內力量的再次組合。
所以有如下三種設定,相應有應對方案:
第一方案,是打擊力度最大的作戰行動。前提是台灣島內的反**力量無所作為。
總體上是佯攻台島北部,主攻方向是台島南部地區。
總攻擊發起時刻定於21日凌晨2時(設定為X時)。此前的24小時開始,以Y-17、殲-17T、Z-17、特種潛艇等工具,把特種兵和部分特種武器投送到島內策應人員的接應地域潛伏。
X時前6小時,第二批增援的突擊隊繼續投送到潛伏地域。然後共同展開潛往預定的打擊目標附近。藉助特種手段運送的突擊隊也將抵達台島的要害部位。
X時前4小時,出動全部的4萬艘機帆船隊和偽裝登陸艦隊,分三個方向向台灣島逼近。北部和中部的船隊以偽裝的為主,南部的船隊則搭載相當部分的登陸部隊。
台軍偵察到這一行動必然會產生疑慮,在船隊未到海峽中線之前,我軍又未發起導彈攻擊美軍不會插手,台軍會提高戒備,把注意力集中到這支“默默”挺進的巨大船隊。估計會出動一波戰機監視。
X時,北部船隊已經接近中線,台、美空軍會採取打擊行動。我軍將同時展開如下行動:
――以岸基和“鐵箭”炮艇的08式406毫米火箭炮、WS-1B“衛士”320mm火箭炮、A100-B式300mm火箭炮、08式273mm火箭炮的集射火力打擊台島的:台北郊外的6個“愛國者”導彈陣地、14個預警雷達站、23個防空導彈陣地、14個防空指揮中心、8個空軍基地、25個野戰機場等147個防空系統的目標。第一波彈藥量為6千枚,平均每個目標投射40枚重型火箭彈。
――滯后45秒,開始第一波導彈精確打擊,600枚DF-11(射程300公里、戰鬥部300公斤)、DF-15(射程600公里、戰鬥部500公斤)和紅旗-2改裝的近程導彈(射程350公里、戰鬥部450公斤),仍是上述目標。此時台軍的防空系統遭火箭炮的壓制,效率已經極為低下。紅旗-2改的彈頭有被動制導裝置,由潛伏的特種兵指示目標打擊效能最高。
――潛伏台島的殲-17和組裝式單管紅旗-15升空摧毀台軍在空中的1-2架預警機。
――潛伏台島的各突擊小組展開破襲和突擊行動:切斷台灣的供電線路,尤其是4個核電站的輸出線路,迫使軍事單位啟動應急電源,以利紅外尋的器尋找目標;摧毀或控制台島重要的橋樑、超級公路和鐵路的樞紐…
――隱伏在福建沿海崖岸或山溝中的240架殲-7Z、殲-12M突擊在中線附近的台、美機群。
――隱伏的12架“逆火C”、120架“飛豹”、100架Q-6、EQ-6在制空機群的掩護下只要10-20分之就可以越過海峽,繼續對台軍的防空系統實施精確打擊,並以反艦導彈摧毀高雄港、澎湖馬公基地和海峽內的台軍艦艇。
――15分鐘后,二線基地升空的240架殲-11系列制空戰機前出攔截美軍艦載機聯隊,掩護我第一陸戰師突擊澎湖列島、第一陸航集團軍突擊台島南端的恆春港和台東港。這二支部隊都補充了大量的運輸直升機,一部分突擊隊是從巴坦群島出擊的。
――台東港的潛伏突擊隊發起奇襲以接應陸航集團軍。花蓮港的潛伏人員則相機控制港內的要害地帶,等待陸航突擊隊的增援…
――第1空降軍的3千人部隊由潛伏人員接應空降到台島中部,相機奪取台軍的一個軍火庫。
――隨陸航部隊突擊的地效飛機、重型氣墊登陸艇把一批主戰坦克和重型防空導彈系統登陸恆春港和台東港。…
上述突擊行動,都是在1-2小時內完成,美軍艦載機聯隊難以大規模干涉。
一旦控制了澎湖列島、恆春港立即構建防空系統、預警雷達和空戰指揮系統,那麼在巴坦群島空防系統的支持下,就可以牢固地控制從福建南部到台島南部的空中和海上航線。要求在4小時內完成這一任務。
第1空降軍的其餘部隊大規模空降恆春港和台東港,他們必須在4個小時內控制恆春附近野戰機場和台東的空軍基地(這二處在前述的導彈打擊中,由潛伏的特種兵嚮導彈指示那些需要打擊的機場守衛部隊等目標,機場的主要設施將予以保護)。
再出動一波戰機護航,由Y-21、“魯斯蘭”和Y-14重型運輸機群把重型防空導彈系統、空勤指揮系統和戰術網絡系統運送過去,構成台島南部地區的空軍基地,空4軍的殲-7系列機、殲-12M、Q-6等機群可以進駐。這一步完成後就終結了台灣空軍的抵抗,並在與美軍艦載機聯隊的戰鬥中立於不敗之地。
到21日8:00時,從福建南部海域出擊的登陸艦隊在空軍的掩護下可以向恆春港和台東港全速推進。第1陸航集團軍的運輸直升機群必須第二次抵台島,除了為武裝直升機運送彈藥和電池,還應該能運送其餘的全部兵員。第一波突擊隊則全力突擊花蓮港,奪取該港就等於切斷了**勢力的退路。
此時空軍特種兵部隊將在潛伏人員和陸航集團軍突擊隊的支持下奪取佳山空軍基地,空4軍的機群將進駐該洞庫基地。由此可以確保美軍艦載機聯隊不能截擊我軍海峽南部的輸運通道。
對美軍的干預,我軍將採取后發制人的防禦反擊戰法。美軍肯定會採用巡航導彈攻擊我福建沿海的導彈陣地、空軍基地和登陸艦隊集結的港口。其艦載機聯隊則協助台軍搶奪海峽的制空權,並參與攻擊我登陸艦隊。我軍的防空部隊將獲得對付敵軍高強度導彈攻擊攔截能力,任何演習也不可能有如此眾多的、貨真價實的靶彈的。我軍的艦載機聯隊將在陸基空軍的支持下抗擊美軍的艦載機聯隊和沖繩基地出擊的陸基空軍的侵犯。這絕對是世界級的強敵,而我年青的艦載機聯隊能有如此機會是不容易的。由於在我方控制的海域空戰,戰損戰機的跳傘飛行員都能夠得到救援。而且一些輕傷的艦載機可以降落到恆春或台東的機場。
我軍這次有二項針對美軍航母群的利器將有一試身手的機會。提起美軍的航母群我國的軍民無不咬牙切齒,民間和軍方都在絞盡腦汁地想幹掉它們。例如王海華教授與單士俊中校率領的項目組研製的041型超深潛艇及其攻擊美軍航母的方案。去年特種兵在泰國巴堤雅幹掉了1艘美軍航母,對我國的志士能人是極大的鼓舞。二炮的研究人員早就在策劃彈道導彈攻打航母群的方案,不過金鴻珍上校領導的一個項目組另闢蹊徑。金上校經過仔細的分析,要直接攻擊航母,難度很大。美軍航母群的豪華護衛艦隊在防空和反潛兩方面都有極強的戰力。她認為預警機既是航母群的核心力量之一,又是其薄弱環節。E-2在空中擔負預警任務時,總是沿固定的8字形航線飛行,它的速度既慢,紅外和電磁特徵都很強烈。如果以空空導彈或反輻射導彈向它發起攻擊,它是難以脫逃的。宙斯盾也是無法攔截空空導彈的。失去了空中預警,航母群的戰力和防護力將大幅度下降。
難點在於如何接近E-2,即使是重達1.2噸的俄制重型反輻射導彈KH172,其最大射程達400公里,還是有問題。此類導彈只有重型戰機或“逆火C”能掛載,美軍的艦載機聯隊會根據預警機的指示攔截。而且如此距離上發射的效果也很差,在中印戰爭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我軍的PL-12D能根據E-2或E-3的熱圖像來追蹤,命中率肯定極高,但是射程只有15公里。那麼它一定要戰機來掛載嗎?DF-15也可以搭載啊!DF-15的改進型M-15(外銷型號)的有效載荷為400公斤,搭載1枚115公斤的PJ-12D當然沒有問題;采HTPB推進劑后射程1600公里,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區時間僅為12~17分鐘!彈頭同彈體分離后長度只有全彈的1/4,雷達截面積縮小到了1/15,彈道的最高點為45公里左右,最終以6馬赫的高超音速近乎垂直打擊目標,攔截它是極為困難的。
設計的方案並不複雜,PJ-12D減少燃料、縮短長度后裝入M-15的戰鬥部,M-15的戰鬥部的其餘重量轉化為陣列小發動機和變軌控制系統。由偵察衛星或超高空偵察機確定敵預警機的活動區,由此設定M-15的彈道,在下降段將與預警機的機動區匯合。當分離后的戰鬥部開始下降時,應該由偵察衛星再次指示目標,控制系統將控制陣列小發動機調整軌道,從上方接近目標到15公里時,PL-12D的熱成象導引頭啟動,一旦鎖定目標即從戰鬥部中脫出,直奔預警機而去。
這裏對幾個技術問題要略作說明,M-15的速度達6馬赫,PL-12D的導引頭還能起作用嗎?那是誤會,6馬赫是指彈頭命中海平面的目標時的末速度,彈道導彈的彈頭在46公里的最高點時的速度要低得多,在降落的過程中再加速的。在25公里高度上速度不足以影響導引頭工作。為什麼不用反輻射導彈?因為紅外圖像跟蹤更抗干擾。
去年底新型超遠程反預警機導彈研製成功稱為DF-15K,在實彈打靶時,1枚就命中了900公裡外的靶機。這次將有實戰的機會了。
在海下將有041型超潛深潛艇在光纜網的支持下對航母發起攻擊。
不過A方案中與美軍的主要衝突還不在於此。台海衝突的爆發,美軍除了協防颱軍的反登陸作戰,非常可能對我遠在印度洋的甘島基地下手。那裏可是美海軍佔了絕對優勢,他們至少可以集結3個重型航母群。而我甘島基地孤懸海外,且只有一個輕型航母群駐防。擁有厚實的大後方的恰赫巴哈爾港倒是不用太擔心,雖然只有2艘重型兩棲艦為核心的攻擊艦隊,但有陸基空軍的支持。可惜兩者相距太遠,難以呼應。
A方案的應對措施:“圍魏救趙”。美軍對甘島的突擊,必定以巡航導彈為先導打擊甘島的防空系統和空軍基地,再以3-4個航母群和兩棲艦隊發起強攻,既要殲滅我遼寧號航母群,又要奪取甘島基地。
方案要求,遼寧號航母群撤守到甘島、福阿穆拉庫島和蘇瓦迪瓦環礁拱衛的海域,在這些基地的防空系統和陸基空軍的護衛下抗擊美軍優勢海空軍的打擊。不過單純的抗擊是維持不長的,那些珊瑚島礁太小了。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全球部署的美軍也有弱點,我軍的陸航兵團則瞄準距我們最近的駐韓美軍基地突擊。在本世紀初駐韓美軍共有3.7萬人,其中陸軍部隊2.5萬人,空軍9000人,海軍約1000人,其餘則是一些參謀及文職人員。共編為陸軍第8集團軍司令部和1個空軍航空隊,以及少量的海軍陸戰隊員。第8集團軍司令部駐漢城,所轄部隊:第2步兵師、第17航空旅、第8憲兵旅、第43防空炮兵團、第19戰區陸軍司令部、第18醫務司令部等。第2步兵師是主要作戰部隊,是美軍惟一一支長年保持24小時戰備的部隊,部署在漢江以北的15個營地上。該師轄有2個裝甲步兵旅(裝備有“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布萊德雷”戰車)、l個空中機動旅(裝備有“阿帕奇”和UH—60“黑鷹”武裝攻擊直升機)、1個炮兵旅、l個工程兵旅以及戰鬥支援和勤務支援分隊,總兵力約1.8萬人。能夠發起高強度的空地一體作戰。
第7航空隊駐地在韓國烏山,下轄2個戰鬥機聯隊,4個戰鬥機中隊,主要裝備F—型飛機70餘架,總兵力9000餘人,分別部署在烏山、群山、水原和大邱4個空軍基地。烏山基地還部署數架U—2S型高空偵察機,專門在地下修建了加固的指揮控制中心和C4I體系。
駐韓美海軍人數較少,主要部署在釜山海軍基地,負責兩國海軍的聯繫和協調事宜。
後來由於駐軍與當地民眾的關係不斷惡化,韓國又不斷提出收回部分基地的土地,駐韓美軍作了重大調整:總兵力降到800人,但裝備不減反增,基地也縮減。第2步兵師的空中機動旅基本保留,2個裝甲步兵旅、炮兵旅、工程兵旅編製保留,人員大減,大批裝備封存在剩下的8個營地內。第7航空隊減少到4000人,收縮到烏山、水原和大邱基地,戰機數不變。海軍的變化不大。
在2008年朝鮮事變后,14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進駐朝鮮引起了韓**方的恐慌,經韓美兩國緊急協商,駐韓美軍又有了重大變化:美軍在大邱基地儲存了第10裝甲師的全部裝備,並駐紮了2000人的先遣部隊;在仁川港基地儲存了第4陸戰師的全部裝備,並駐紮了1500名該師的陸戰隊員。這2個師的司令部和後勤人員本來在日本的美軍基地,由於日本收回了美軍基地,這些人員撤到了夏威夷。由此駐韓美軍得到了加強。一旦發生危機,這2個師和第2步兵師的人員可以快速空運到漢城、大邱、水原基地馬上就可全副武裝地投入作戰。
可惜這批美軍遇到的對手已經不是60年前的志願軍了,朝鮮半島的地形最適合採用隱形直升機、電動直升機實施突襲,現在的志願軍部隊都配置了大批的直升機,中朝之間的人員往來又極為頻繁。以隱蔽的手段把靠近三八線的基地中的部隊換成第2陸航集團軍的,再秘密地增調一些武裝直升機。一旦美軍在印度洋動手,他們將直撲那些美軍基地,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制服那裏的美軍。只要奪取了這些美軍基地,控制了大批的美軍戰俘,那麼美軍除了挑起美中的全面戰爭,就只剩下停止衝突一途了。而美軍並未準備好全面戰爭,國會也未必會為了**份子而犧牲這些美軍戰俘。其要點是盡一切努力把中美衝突局限在干涉和反干涉的低烈度衝突的範圍內。
對日本的任何形式的干涉,均施以有力的打擊。日本的參與肯定是附屬於美軍的,將隨着美軍退出干涉而結束。接下來的作戰就很少懸念了。我軍的航母群和攻擊艦隊掩護登陸艦隊,高速運輸船隊和數量龐大的機帆船隊向台島南部的登陸場運送作戰部隊。有港口和機場的便利條件,48小時就能把10萬野戰軍、山林師、高原山地師、武警部隊送上台灣島。由此結束戰役的第二階段。
這當然是最簡略的介紹,這階段龐大的戰役保障手段複雜無比:發射大量的偵察、電子戰衛星,不僅獲得目標信息,而且將為一些導彈和戰機制導;戰略核力量進入戒備狀態,以制止美國的核威脅;為了保障登陸戰的展開,偽裝部隊將展開戰爭史上最大的海上偽裝行動,在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佈設偽裝物,以掩護潛艇、電動直升機和戰機的突擊行動;4萬條機帆船參戰大概也是兩棲戰史上的新記錄,這些船隻當然也作了特殊的處理;特種兵展開的神出鬼沒的突擊行動、戰略和戰術空運力量高強度地轉移精銳部隊…
上述方案是A行動計劃的基礎,前提是台島內反**勢力無所作為。即使台軍有1個旅或一支艦隊投向統一的力量,基本也是如此行動。當然有了這些力量的支持,可以加快戰爭的進程,減少我軍人員損失,也可多保留一些台島的防禦設施。行動的指揮將作相應的局部調整。
第二階段的第二方案,前提是在我軍大規模展示力量和士氣的震懾下,島內台軍反**的支持統一力量不願意為**殉葬,他們又足夠的強,至少能控制14的軍事單位。我軍的第一波登陸部隊完全可以在他們的掩護下登島並作戰役展開,那麼就不必以導彈攻擊台軍的軍事設施,以保留為今後國防之用。這是我們全力爭取的最佳作戰方案,經過努力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台軍一向是在國民黨的控制下的,民進黨在台上時即使有呂屯奎等國民黨內一小部分**勢力的支持,也未能完全控制這一龐大的軍事機器。國民黨的再次上台後大力排擠**系,又奪回了很大的份額。本次的台灣“總統”選舉民獨黨將再次上台,台軍的內部矛盾將極度的激化。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機會聯合反**的支持統一力量,一舉剷除以呂鄭為首的**勢力。實現這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美軍干涉的借口,從而減少整個中華民族的損失。
該方案的要點是,仍然以我為主,控制戰役的全局。那些國民黨系的部隊不會有多大的戰鬥力的,我軍的登島部隊基本上仍是30萬,第二階段的登陸地點將根據策應力量的所在地作調整,兵力不變仍為10萬。
X時前的24小時和6小時可以通過Y-17、Z-17、殲-17T把更多的突擊隊員投送到這些“統一”系部隊的所在地,總攻前他們將藉助統一力量的旗號潛伏到附近的機場和港口。
X時,龐大的機帆船隊如期出擊,它們將極大的牽制**系的軍力,以及參與干涉的美軍艦載機力量。我軍不再進行全面的導彈攻擊,先遣突擊隊在統一系台軍的支持下奪取機場和港口。這可以大大加快兵員輸送,機降與傘降、搶灘與碼頭卸載的差別是人人知道的。台軍中的有識之士應該明白,剷除**勢力的速度越快,台灣的民生、經濟受到的損失就越小,解放軍的傷亡也會降到最低,那麼最終統一后的台灣省政府得到的優惠條件就會更多些。
首批登島部隊的任務是把台島統一力量控制的分散地域連成一片,以利後續部隊的大規模登陸。在統一力量的協助下將頑抗的**力量分隔包圍,在下階段予以全殲。尤其是以地痞流氓組成的地方民防隊,他們是**分離勢力的社會基礎,必須全部將他們消滅。不能給今後的台灣省政府留下包袱和隱患。
第三方案,不願意為**殉葬的台軍統一力量能控制大局,接受中央政府和平統一的條件。中央提出的和平統一的最低綱要是:台灣島內的一切**分裂活動均屬非法,堅決予以剷除;金馬地區的台軍全部撤回台島,願意留下複員安置的,由中央政府負責;澎湖列島乃我國最佳的航母基地,將由中央的海軍接管;台島的花蓮-佳山基地由中央駐軍接管,駐軍不超過1個師的陸軍、1支不超過10艘導彈驅逐艦的護衛艦隊和1個師的海軍航空兵。中央駐軍負責台灣地區三分之一的防務任務。台灣地方政府可以擁有軍隊,他們負責其餘三分之二的防務。從軍事上來說,能避免美軍的軍事干預,台灣的防禦系統的損失也最小,有利於統一后我國的防禦。但從政治層面上講,台島的分離勢力未遭致命打擊,會伺機作亂。這一點不在本方案的討論範圍。
此種情況下,我軍的行動仍然以我為主,協議一生效,我軍在內線力量的支持下立即將第2陸戰師開赴花蓮-佳山基地,控制住基地,海航4師、南海艦隊的第1護衛艦隊和安徽號航母群立即分別進駐佳山、花蓮基地和澎湖基地。他們的進駐將壓制住台島內的分離勢力,展示中央政府的軍威。其後的第三階段作戰行動將不復存在。
A方案的第三階段作戰行動:
當然與第二階段要銜接的。以第一種情況而言,這是打擊強度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在台島南部已經集結了我軍的10萬將士,他們將實施三路並進的“北伐”。首先由中央發表聲明,“台灣地區的各縣市和各軍事單位都可以接受和平統一的條件,退出內戰。今後台灣省政府將充分吸收地方人士參加。…”以此進一步分化台軍。
北伐軍的中路是2個高原山地師和2個山林師,他們沿中央山脈西麓在稜線上向北推進,主要任務是殲滅**勢力的工具――民防軍,並奪取台軍在二線的軍火庫。他們還以居高臨下的態勢威脅在西部沿海平原頑抗的**系部隊。台軍內根本沒有能與這支高原、山林中的百戰雄師相抗衡的隊伍。
西線是北伐的主力部隊,台灣島的西部平原靠海又窄長,最寬處不過37公里,一般僅20公里上下,最窄處僅幾百米寬,並被台灣山峰上流下的上百條河流切割成小塊,台軍的守備旅被分割成許多小集團。在掌握了海峽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后,我軍強大的海上艦隊和攻擊機群將摧毀河流上的橋樑,切斷台灣守軍的相互聯繫。我軍的王牌38軍、54軍都將投入作戰,作戰的方略是,利用河流阻截台軍向南部集結,由南向北逐塊殲滅頑抗的台軍。實施的是完全的殲滅戰,圍住一塊就予以全殲。
東線的北伐部隊以陸航集團軍為主,那裏的地形更形崎嶇,有利於他們大顯身手。這一線以攻佔花蓮-佳山基地為重要節點,由此將終結台空軍的抵抗,並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而美軍的艦載機聯隊將面臨我軍部署在佳山、台東、恆春一帶的殲-7、殲-12機群的牽制,在與我軍主力機群和艦載機聯隊的反覆搏殺中不會佔到便宜,將迫使他們退出台灣島的上空。
在我軍陸海空三軍的凌厲攻勢下,攻佔台北最終殲滅**分離勢力是沒有懸念的。
A方案對海軍的運用:東海艦隊以牽製為主,從北方壓制台軍,有1萬多艘機帆船組成的偽裝登陸群配合他們。南海艦隊集結主要戰艦群,首先是清除海峽內的台軍潛艇,其航母群的艦載機聯隊聯合陸基航空兵奪取海峽的制空權。其次,在遠程火箭炮和空軍的支持下牢牢地掌握海峽的制海權,護衛登陸運輸艦隊的南部航線;並為登陸艦隊提供防空網,為北伐部隊提供壓制火力。他們的直升機中轉平台將成為海峽中的武裝直升機補給、維修基地。
在對美軍航母群的反擊中,聯合陸基空軍出奇制勝地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以潛艇力量打擊敢於參與的日本艦艇。
對空軍的運用,首要的是奪取海峽的制空權,護衛登陸運輸艦隊的南方通道;其次,協同遠程火箭炮兵和二炮部隊摧毀台軍的防空系統和艦隊;其三,出動運輸機群運送空降軍和各型裝備;其四,出動攻擊機群,並在奪取制空權后出動轟炸機群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火力支持…
在對美軍的反擊中,除了與艦載機聯隊聯手攔截美軍艦載機聯隊、攻擊航母群,還要在戰機的掩護下運送突擊隊空降美軍基地…
A方案的思路和舉措幾乎是無懈可擊,符合我軍的傳統。在台島的兩棲戰中極其注重初戰,在總攻發起后的48小時內,連串的組合拳――摧毀台島防空系統、海峽內的戰艦,奪取海峽制空權和制海權,突擊隊奪取台島的機場和港口,建立強固的登陸場,前鋒部隊登島…,就決定了台軍不可逆轉地走向失敗。
對必然會出現的美軍干涉,方案的應對也十分有力。在第一階段就掃平外圍,鞏固了自己的陣營。在第二階段則瞄準美軍的弱點下手,迫使美軍停止攻擊我航母群和干涉台海戰事。
而且A方案中還保留了一支可觀的突擊力量,隱蔽地進駐沙巴、馬來亞**的解放區、菲共南方解放區,以應付美國可能在印尼策動軍事政變搞**、**的大屠殺。印尼的**力量曾經是世界上的第三大**呢,由於領導人的麻痹大意,在印尼反動軍人的屠刀下,幾乎被消滅殆盡。前些年在我黨的支持下重新站了起來,不過力量還很弱,印尼的華人力量也較弱,屆時,在周邊兄弟黨的支持下,我軍的突擊力量將成為印尼共、印尼華人反暴政、反美軍干涉鬥爭的支柱。他們將聯手遏制美國的罪惡行徑。
史少將的報告進行了將近一天,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後各位將領和總理、外長們通過提問又了解了一些細節。大多數人對方案是滿意的。
第二天邢總長請冷平治大校報告他們專題組的B方案時,不少與會者精神為之一振。冷大校在第二次中印戰爭和阿富汗解放戰爭中的一些策劃,為贏得勝利立下了殊勛。不過他們也懷疑還能有什麼比A方案更好的攻台方案,因為邢總長說明,這二個專題組能動用的三軍突擊力量、情報收集和武器系統都是相同的。區別只能是,戰役展開的時序、突擊方向的選擇、軍力的調度等軍力的運用上。這還能有戲嗎?看到冷大校滿懷信心地走上演示台時,不少人有此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