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是對於老瓶裝新酒的詞語tj的解釋。前不久我的確也就這篇做了一個嘗試,但是由於很多因素(我並沒有用上“原因”),讓我暫時決定放棄,——我幾乎有些高興看到有人能提及到那篇甚至只出現了兩個星期的甚至不能稱之為流星的故事(我誠惶誠恐地不敢稱之為星,也不敢叫做小說或者書),——但是很多因素又讓我決定繼續下去,之所以換了一個名字,是覺得情緒變化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幾個月前我是懷着怎樣躍躍欲試的心情來開始的,希冀着各種不可能的希望,妄想着各式各樣荒誕的想法,總之,從那個Id來說也顯示着一種不太像樣,所以我換了名稱。
其次,繼續着前面的話題,這次幾乎同樣的時間內而內容上僅僅是上次嘗試一半,我想除了時間上的原因還有持續的想寫的情緒外,最多的還有兩點,其中一點就是我迷惘着。在這片迷惘的霧之中,最濃的是困擾我的人稱問題:用第三人稱也未嘗不可,但是會失去我最初的一些定位和獨特視角的趣味性;但是很多時候,出於本人拙劣的功力,常常會出現所謂的上帝模式,——這是最近讓我煩惱的根源,我的確也想過用第三人稱的,但是考慮到文章的出發點,還是放棄了,好在今天我已經想到了不再困擾的法子。
接著說說我速度慢下來的第二個原因,也就是前面出現的四章。這四章實際上是以作者的身份來述說的,從很多角度也能看到我用了不少心思,——當然也有善意的理解將我的目的和作用誇大了(至少我是這麼理解的),——第一章的本意是作為引子的,後來寫着寫着覺得要添加些內容,於是有了第二章,算是用來粗略地說明和形容一下我的用詞習慣或者特點,第三章純粹是為了證明我即將使用的一種文字間的情緒的交代(我更喜歡打預防針這個形容),第四章就是故事了。
最後,說說我擺脫困擾的法子吧。在本篇中,我始終提及到的一個詞語就是本意或者最初,那麼我最初打算寫這個故事又是為了什麼?排除一切不具有實際意義的想法,那麼最有說服力的就是練筆了,——我現在甚至還懷疑這是唯一的原因,——從故事來講也是別人設定好,自然不要怎麼去構思情節了,要的只是串聯的巧妙和細節的勾勒,還有解釋的能力,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去控制節奏,把握人物等等,都是我需要學習且學會的。那麼,既然如此,我絲毫就不會為出現的上帝模式而不安和胃難受了,因此本篇最大的意義就是說以後可能我不會刻意地去避免從其他人物的視角來描寫的這個討厭的缺點了(我最近才發現概念車是把所有的想法都加上去的東東了,之後從這種車上都能看到此車一些局部的特點)。
另外,個人覺得詬病是一種比笑柄要好得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