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清晨時分,葉上還結着一層薄霜,大寒過去不久,春日將至而仍未至。
長安近郊,那座香火鼎盛的妙音寺里,在春分的前一天,馬蹄睫睫聲中,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常客。
那一身風塵僕僕的貴客俐落地翻身下馬,身手熟練,一氣呵成的動作流暢無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人對這匹馬絕不陌生。
落地的人掀開覆過額上的防風斗篷,露出臉面,冷銳目光極其自然地掃過周遭,將身處的環境現況掌納於心中。
腳下蹬着軍靴,身上是簡便的勁裝,那人靜靜站着的時候,一身裝備都掩在斗篷之下,行步沉穩,彷彿滑行一般。
因為從邊關疾行,連日奔赴長安的關係,雖然在上山前稍微收拾過自己的臉面,但塵沙和一絲倦色畢竟遮掩不過;但他姿態自然,氣度沉着,沒有任何遲疑地步入正殿。
洒掃中的灰衣僧人見到他,也沒有一點攔阻的動作。
站在金身大佛下的住持大人和他打了個照面,微微一笑,低聲宣一句佛號。那人微微點頭,雙手合十予以還禮。
“白施主今年也如約前來。”
“叨擾方丈。”
“白施主今次來這妙音寺,已經是第六年了吧?”
“是。每年春分至夏至皆要來此靜修,這是家母臨終前的囑咐。今年也要麻煩方丈。”
“哪裏。”一身黑色袈裟的住持低宣佛號,“白施主如此孝順,年年皆來靜修,卸去沙場血腥,老衲看了也感欣慰啊!”
“承蒙方丈不棄。”
那人身影攏在斗篷之下,臉面淡淡,不卑不亢。
住持大人微笑起來,說:“白施主今年的靜候居已經收拾好了,今次不在僧人房中,而在後山。和白施主第三年來時一樣,一切都要請您自己動手了。”
那人沉默地合十回禮后,越過方丈,穿出正殿,經過偏殿、中庭、後園以及兩列四排僧人房,通往後山的小徑因為刻意放任雜草蔓延生長而格外地隱蔽。
他認準了那株光禿禿的垂櫻,在那之下找出了數年未曾來過的後山小徑路口。
漫長的石梯沒有什麼修整過,幾處崩掉了,任由着底下泥地露出,被雨一衝刷,變得更難行走了。
他倒是毫不在乎,底下軍靴沾上濕泥,踏地依然平穩。
石梯延到中段,是一片彷彿用刀斧削平了的空地。上頭一口水井,幾株大樹,以及一座木搭的矮舍,旁邊再用古板建了處簡易的廚房。這一切和他三年前來時一模一樣。
至於這漫長的石梯再往下走,是些什麼樣的景緻、通往什麼地方,他從來不曾關心過,連一眼都不曾瞥去。
他要在這裏住過一個春天,依着暮鼓晨鐘作息。
二十一歲那年母親病逝之時,他已經投身軍旅,但家族裏的不是教書夫子就是醫大夫,至多開了間藥鋪子而已,哪裏出過一個他這樣能武擅戰的人來?書香世家出身的母親實在無法安心,數次苦勸他退出軍隊無效,臨終前還抓着他的手囑咐。
“把我的牌位放到妙音寺去。你每年要回來一次,給娘念經祈福……可以吧?妄言。”
他默默點頭。
從此,鎮守邊關的白將軍,每到冬末大寒,就駕了寶馬回長安城來,待到夏至的清晨,又起程回到邊關,年年不曾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