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節 眾人拾柴

第七十二節 眾人拾柴

清宮的東暖閣里,太后的御案之前,列着五位侍講官包括郭嵩燾、梁鴻、吳道>、沈桂芬和文祥。/今日所議的,和兩個奏摺有關,一個是李鴻章所上,奏明撫捻尚無進展;另一個是左宗棠所上,議的卻不是福建水師和馬尾造船,竟然也是招撫捻軍之事。

左宗棠在奏摺里說,雖然事有所專,自己負責的是福建水師,不過對於撫,也有一些“愚見”,因此將之奏明皇上和太后,希望能對此朝廷大事,有所裨益。

他說,當初陝甘回亂,仇殺漢人百姓,使得黃河一帶,村莊城鎮,俱被洗劫。如今曾李閻三位大臣撫捻倡議,意欲放十幾萬捻軍一條生路,固然“善莫大焉”,但要使之定居西北,以此作為“拒回”屏障,此事則務必要辦得周全妥當。

因為,倘若只照舊例,分給各位降眾土地,使其星散分佈,各自勞作,求其溫飽;而回民亂軍尚未平息,此時只是暫時退出關外,難保不在哪一天捲土重來。則此舉無異於驅羊入虎口,或象往鱷魚池中,放入魚苗,而痴望這魚苗能自然生存,且成為鱷魚池中保持均衡的力量。

這幾十萬人,從前雖曾落匪,但既然歸降朝廷,就應該當作普通百姓對待,其性命安危,朝廷自然也有責任保護。否則,這十幾萬人定居不成,反受回亂塗炭,就難保不對朝廷生出怨懟之心,又一次造反,甚至和回亂勾通來往,共同對抗朝廷,到時侯,反而成為朝廷心腹大患。

所以,要使十幾萬捻眾定居,應另覓良策。比如,仿照自唐初就有的屯兵制,使降民幾千或上萬聚集一處,選出首領,修築堅固堡寨,發給耕作器具,和刀槍矛戟,使其農時共同勞作;農閑之時,則不忘操練。如此,十幾萬降民可分為十幾個堡寨,他日即使回民亂軍再度席捲,其抗回求存之力,比起各村各戶散落的小民,也將勝出一籌。彼時更出動朝廷官軍相助,就不怕這些降民不能從此在陝甘立足、生息繁衍。

左宗棠文才既好,長於爭辯,每次遞奏摺時,知道這摺子要給從來都在皇宮大內生活,幾乎足不出戶的太後去讀,因此總是把每一處寫得詳詳儘儘,難以理解的地方,一定添上足夠形象的比喻,比如“驅羊入虎口”,一個不夠,就同時羅列幾個,加上“往鱷魚池中,放入魚苗”,總之,務必要使太後讀得清楚明白。這樣地摺子,太後讀起來,朝廷大事似乎變得比自己某件繡花衣裳的花樣還清晰,當然也就不難決斷了。

武則天讀此折,除了通曉其意之外,覺得更難能可貴的是,左宗棠竟然記得和提到了唐初的屯田制,這屯田制,當年自己在位時,就曾實行過。這麼有用地法子,為什麼早不應用?如若陝甘等地,一向都屯兵,回亂所造成的浩劫,也就不會如此巨大了。

因此對這道摺子,此刻她雖然在問“各位愛卿以為如何?”,內心卻已深以為然。

“回太后,左大人此議,使降民聚居一處,共同勞作拒敵,微臣以為甚好。說到結堡修寨,微臣在廣東鄉間,曾見過硬石砌成的圓堡方堡,大多三四樓高,只有一個入口,外牆只設槍孔和觀察點,因此堅不可摧、牢固無比。一族之人,聚居其中,糧食飲水,都有保障。聽說就是被圍數月,也可支持。所以這些方堡圓堡,都已歷經四五百年而不倒,其中又以圓堡更妙,觀察敵情之時,視線毫無阻礙。微臣當日隨同專攻建築的洋教師前去考察,連他也是嘖嘖稱讚,嘆為觀止!”似乎應着那句話,“初生牛犢不怕虎”,頭一個出來應對的,竟然是狀元梁鴻,並且答得既切題,又流暢。他所描述的方堡和圓堡,自然讓人嘆為觀止;就是他這一席話,也讓人“嘆為聽止”了。

郭嵩燾就是如此想法。自己在廣東任巡撫三年。常常巡視各地。梁鴻所說地方堡圓堡。自己也曾見過。何嘗不是“嘆為觀止”?但如果梁狀元不說。只怕就連想也想不起來。這真是後生可畏呀。那些堡樓。就是運用到陝甘。想必也不錯。因此也出列奏道。“梁侍講此話。甚為切實。微臣當日在廣東。也曾見過這些堡樓。拒敵自守。最適合不過。”

剛剛議到這個話題。突然就跑出來一種堡樓。似乎就是專為降民抵抗回亂使用。武則天起初還以為年輕人未免粉飾誇大。正自猶疑。聽得郭嵩燾此言。方才疑慮頓消。笑道。“很好。梁侍講就將這堡樓繪出。和各位大人傳閱商定。也記得寄一份給左宗棠。問他意見。”

“是。微臣遵旨。”梁鴻答應了。

“回太后。還要請梁侍講會同各位大人。算一算這堡樓地造價。微臣好讓戶部早做籌備。此

以為。招撫之事對朝廷大為有利。只是所需預算。報知戶部。以便未雨稠謬。”總是在別人地興緻頭上。自己就不得不提銀子。潑冷水。但縱使如此。又不能不提。此時戶部尚書文祥出列奏道。

“也是。”武則天答道。怕他又要背一番“目前戶部庫存銀兩”。所以立即止道。“那也交給梁侍講去辦。”

和後生小子同堂奏事,還是首次,眼梁狀元又立即痛快地應承了,真懷疑他是不是還身兼着工部侍郎,按道理,堡樓地工程造價,這時候應該轉給工部核算才對。

郭嵩燾每天接獲獲李鴻章來信,自然對情勢知道得更清楚些,覺得如今就商議堡樓造價,也未免太快了。往常招撫佈告一出,捻匪至少也是陸陸續續,有散眾來投。

這一次,卻一人皆無,足見捻匪對招撫之人,成見之深,不能忽視。

李鴻章希望從速,偏偏本人卻辦不了這件事情,苦在這個時候抽身,朝廷只會當他在“耍滑頭”;但事情也不能就此拖延下去。總要有人來點破這一層。

因此又出列奏道,“回太后,微臣尚有一慮,關乎此次招撫成敗。李鴻章從前在蘇州招降長毛之時,為免除朝廷後顧之憂,曾殺滅降匪數千人,後來又剿滅東捻,佔了全功。長毛和東捻敗后,西捻對這些舊事,未免耿耿難忘,因此對李大人此次奉旨招撫,大有懷之心,以為又是假招撫,真剿滅,因此無人來投。

“微臣以為,從前長毛蘇州議降,尚曾轉託洋槍隊戈登牽線擔保,就是疑慮重重之故。蘇州長毛當初投降,乃是末路之人求生;當今捻匪十幾萬之眾,也是如此。但如果投降而性命難保,匪眾也就踟躇難降。故微臣以為,須另行選派朝中大臣,會同李鴻章共同招撫,消除捻匪疑慮,使無後顧之憂,如此方能事半功倍,使招撫速速成功。”

那是自然,“戰也是死,降也是死”,就不如直接戰死算了,何必費那麼多枝節去投降受辱?朝廷對於已經投降之人,又何必執意去殺戮?想當初太宗之時,北方胡虜投降之後,太宗還曾將水草豐美的河套,賞賜給了他們,令其放牧追逐,怡然自樂。如今自己賞賜的,不過是西北內亂從生之地,另外要個擔保人,也不算過分。

“郭侍講既有此說,可有推薦之人?”武則天問道,準備順水推舟,俯其所請。

“這…回太后,請恕臣愚笨,未曾覓得合適之人…”郭嵩燾低頭道。

這就有點令人掃興了。不過,只求取信於捻匪,那也容易,武則天吩咐道,“回頭擬旨,禁止一切殺降之事;如有犯者,朝廷將嚴懲不貸。此外,加派恭親王為招撫欽差,如若還需要洋人斡旋其中,就讓恭親王推薦一兩位。”

太后一出手,就是位親王,也許還帶出個洋人,捻匪的面子也未免太大了!既然這是讓軍機處擬旨,沈桂芬只好出列奏道,“回太后,如此,是否對降匪失之過寬?怕只怕,從此有那刁滑之徒,鑽朝廷的空子,時常叛了又降,降了又叛,折騰個沒完沒了,那豈不是辜負了太后的美意?”

“我對降匪尚且如此之寬,大清百姓,從此又為何要叛我?”武則天緩緩答道。

這句話,着實讓諸位大臣頓時覺得,自己只能自愧不如,沈桂芬尤其如此。因為他深知,自己有時器量狹小,容人不得。比如從前和某位皇族親貴交惡,只因為對方誤用了軍機專用大筆后,自己窮追猛打。此時只能帖然心服,答道,“微臣愚昧,請太后饒恕。”

如此說來,事情也就似乎快要議完了。

就在此時,一直未曾開口過地探花吳道>,忽然出列奏道,“啟稟太后:皇上和太后招撫捻眾,乃是一番美意,只可惜,捻眾躲藏在山窮水盡之處,對此只怕還兀自一無所知。微臣進京趕考之前,在洋行經手各種買賣,識得幾位洋人;微臣又聽得說,捻軍的槍支火藥,也有轉託過洋人經手。因此,微臣斗膽請求太后,派微臣奔赴上海,打探其事,以便和捻軍首領通話來往,將朝廷此番美意,詳細轉知。使其感服之餘,速速來降。”

這番話,讓眾人恍然大悟,怪不得雖然剛剛議論半天,總覺得事有未盡,原來就在於此。

朝廷自然有許多籌劃,不過,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件事情,也就只能是鏡花水月。只能嘆這兩位狀元探花,剛剛一位,已經令自己“嘆為觀止”了;沒料到,這一位竟然更要做蘇秦、張儀,說服捻匪來降!(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推薦:在線看電影、電視劇、動漫就上,高清、高速、免費、無廣告(雲軒信譽保證)www.xsmao.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則天代慈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則天代慈禧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二節 眾人拾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