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馬公教子有方 崔浩以先賢為偶像
兩晉南北朝時期,清河武城(今山東武城西)有一個村莊,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村邊流淌而過,小河邊樹木叢生。離小河不遠處,一處高坡上,綠樹掩映中,有一座建築考究,頗氣派的院落。房檐飛龍雕花,煞是精美、華麗,給人富麗堂皇的感覺。
這就是被後人譽為南北朝“第一軍事謀略家”崔浩的故里。
崔浩,字伯淵(?—450年),據有關書籍和資料記載,大約出生在370年~380年之間,在北魏做了五十多年的官,死時已七十多歲。
崔氏是清河大族。崔浩的父親崔宏曾先後在前秦、後燕、北魏道武帝時任職,知識淵博,謀略過人,很得皇帝信任,官至吏部尚書,封白馬公。
當初,道武帝拓跋珪建北魏,幫助拓跋珪制定禮樂刑法等各項制度的就是崔宏。《魏書》記載,當時“有司制官爵,撰朝儀,協音樂,定律今,申科禁,玄伯(崔宏字)總而裁之。”
崔浩出生之時,正逢亂世,東晉與北方各族交戰,此起波伏。
崔宏戎馬間隙,常回來看崔浩,有時望着珊珊學步的兒子,時常出神。
他認為,男兒生在亂世,首先要讓他學會生存。
崔浩剛會說話,崔宏就教他背古詩,那些古詩中有不少軍旅詩。他想從小讓兒子知道男兒從軍的生活。
到了崔浩能聽故事的年齡,崔浩最高興的事,就是依偎在父親身旁,聽父親講鬼谷子,姜太公呂尚、孫子、孫臏、管仲、田單、項羽、劉邦、韓信、張良、陳平、諸葛亮、曹操的故事。
朦朧的月夜中,崔浩有時恍惚中,彷彿真的看到一幕幕這樣的情景:鬼谷子向弟子張儀、蘇秦講述完《鬼谷子》一書後,命張儀、蘇秦跳進一個坑中,說:“你們下去,如果真能說得我流出眼淚,就不活埋你們,你們出來后就能分享君王、諸侯的土地”。蘇秦、張儀站在坑中十分凄慘地哭訴,鬼谷子的淚珠兒籟籟地滴在衣襟上;姜太公在河邊高舉釣魚桿,悠閑地釣魚;孫武演兵場上怒殺吳王愛姬;孫膜被龐涓用陰謀剜掉兩塊膝蓋骨后,指揮齊國軍隊在馬陵道打敗龐涓;管仲向齊桓公獻計,識途老馬把齊軍帶出“迷谷”,免遭全軍覆沒;田單運用火牛陣大敗燕國;項羽烏江前別姬,橫劍自刎而死;劉邦與項羽在該下爭天下,用謀略,用四面楚歌瓦解、戰勝項羽;韓信率漢軍背水一戰,大敗趙國軍隊;張良為一位故意把鞋掉到橋下的老人拾鞋、穿鞋,后又輔佐劉邦爭得天下;陳平告誡漢王劉邦宜將剩勇追殺霸王;諸葛亮搖着羽毛扇、巧施空城計;曹操雄才大略、剪滅群雄……
崔宏既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又是一個愛好廣泛的人。少年時代的崔浩跟隨父親幾乎周遊了半個中國,熟悉了各地的地理、地貌,對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了如指掌,為他後來成為南北朝時期的重要軍事謀略家,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遊覽名山大川,了解不同的地理、地貌,是崔宏一大嗜好。少年時代的崔浩有幸和父親去過一些值得他永遠留下記憶的地方。
那是一個明媚的春天,父親帶着崔浩走進一條長長的大峽谷。只見,兩側石壁陡峭高聳,而且愈近頂端,兩面山勢就愈趨於合攏似的。好像不情願被分開。那谷底就是相連的機體,而潺潺溪水像是山流淌着的生命之脈。
崔浩問:“父親,峽谷怎會成這種樣子?”
崔宏說:“浩兒,你要知道,有高山的地方,必定有峽谷;而深淵的形成也必定因高山所致。”
崔浩問:“這是什麼緣故呢?”
父親說:“這是大地經過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演化形成的。”
崔浩和父親站在萬疊翠綠,氣勢磅磅的山巔上,極目遠望,只見數不清的雲團如潮似浪,沖向這聚攏的群峰,奔涌滾動。傾刻,在雲海的汪洋中,僅存下幾點山巔,如海上孤島。
“浩兒,你看,這是瀑布雲。”崔宏指着一片雲流說。
崔浩順着父親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片十分獨特的雲流從山頂向下傾瀉而來,綠灰色中間雜有條紋,極似瀑布飛落,很有氣魄。
崔宏又帶着崔浩向另一座山峰攀去。父親告訴崔浩,在那座山上,可以看到形狀千姿百態的怪石。崔宏說:“浩兒,你要記注,人生就像登山一樣,要想領略奇異的風光,就要不畏艱險,百折不回。因為最美好的風光,往往在最險峻的高峰上。”
崔浩說:“父親大人,我記住了。”
一個驕陽似火的夏日,崔浩隨父親來到一座高原上。內地的人們此時已搖着扇子,而這裏早、晚卻要穿皮襖。在高原上,給崔浩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片蔚藍色的水域。
那天,父親帶着他走向這片蔚藍色的水域,當這片蔚藍色像幻影般出現在崔浩眼前時,他驚呆了:“大海怎麼會到這裏?”在他內心深處隱隱約約感到,這座高原上,隱藏着許多神秘莫測的故事。
父親說:“當高原隆起的遠古,海水並沒有完全退去,而是隨着高原的隆起,成為高原的血脈,與高原同生,在許多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岭中,在高原的深處,還殘留着海的身影,並且完整地保留着海的記憶,海的歷史,以及海的傳說……”
父親的講述,使崔浩入迷,他極力想像昔遠古時,這片蔚藍色水域的故鄉在何方?……
父親依然充滿激情他講述着:“人生也應該像大海一樣,留下一點自己的痕迹。當然,這很難,人生七十古來稀,但要有嚮往和追求,只要為中國的統一大業盡上微薄的力量,歷史就不會忘記你。”
父親沉甸甸的話語留在了崔浩的心靈深處。
在崔浩的記憶里,秋天的黃昏最美。那天,父親帶他走進一座無名大山。
清澈、高遠的碧空上,成群結隊的大雁在高空中飛翔,一會兒,排成“一”
字,一會兒,排成“人”字,在崔浩眼裏,雁陣是十分雄壯的,而大雁又是極有靈性的,它們那種一往無前、團結互助的精神,給予他許多有益的啟示。
崔浩登上一座岩石,兩眼仰視藍色的蒼穹,一縷縷白雲隨風飄去。突然,一隻老鷹從他頭頂上的絕壁間展翅飛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盤旋,越飛越高,最後變成一個小黑點。崔浩目不轉睛地盯着蒼鷹的盤旋。猛然,那隻老鷹呼嘯着從幾千米的高空俯衝下來;……老鷹再飛起時,利爪下已抓着一隻野兔,野兔的身體扭曲着,掙扎着……。老鷹又帶着野兔俯衝下來,落到地上。過了一會,老鷹又盤旋着飛上高空。老鷹飛翔起來,那種力的展示,在崔浩心裏留下極深的印象。他欣賞大雁那種悠閑、安詳、有秩序。然而,他更賞識雄鷹那種強悍兇猛的力量,因為在弱肉強食的動亂年代,唯有強者、勝者為王。
崔浩和父親走近一棵大樹,它是一棵老樹,高達七、八丈,樹榦兩個人都摟不過來。它已飽經滄桑,滿是皺紋的老皮展示着它的雄偉、挺拔、巍然屹立,乾枯的樹枝直指天空,猶如高舉雙臂,祈求蒼天憐憫。也許不久前,它還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然而,此刻,它的血液已經凝滯,生命的火花已經消失,殘酷的大自然結束了它的殘生。
一陣秋風掠過,一片片枯黃的樹葉紛紛飄落,父親嘆息到:“大自然的四季可以更替。今年的冬天過去,還會迎來一個新的、明媚的春天,而人生的四季只有一次,一去就不復返了。故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在父親的嘆息聲中,崔浩卻發現一棵小樹,它離老樹不遠,樹枝上的葉子還未全黃,可見充滿青春活力。陣陣秋風吹來,小樹搖曳着,彷彿躍躍欲試……
幾時的崔浩,不僅對英雄豪傑的故事感興趣,而且對奧秘無窮的大自然着迷。每當夜幕降臨,崔浩就會悄悄地獨自坐在院子的角落裏,虔誠地仰望浩翰的星空。
深邃的夜空中,繁星閃爍,崔浩目不轉睛地盯着。在崔浩心裏,這些閃爍的星星,都是有生命的精靈。牛郎星和織女星隔着一條寬一的銀河,平時不能相會,只有每年七月七,才能見上一面;北斗七星,像是軍隊的嚮導,不管夜多深,風多大,都認真履行着自己的職責,像一個巨大的指北針,永遠鑲嵌在深藍色的天幕中;金星、木星、火星、土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窺視着人類,人類每一次大的劫難,都能從它們異樣的表情中找到預感……
兒時的崔浩對大自然的微妙變化,反應極為敏感。五、六歲時他就能從變化萬千的雲彩中預測到第二天是否颳風下雨。他對各種雲,如魚鱗雲、炮台雲等,都能分辨。
崔浩相信“地上一個人,天上一顆星”的說法。他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山脈、江河、大海、天空、繁星,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只要你和它們融為一體,它們就會毫不保留的把內心的秘密坦露給你。
崔浩兒童時代,青少年時代對大自然孜孜不倦地探尋和思考,使得他有了別具一格,與常人不同的思維方式。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十年的積累,使得崔浩的心靈與博大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感受到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偉大,感受到人類在大自然中所處的位置。崔浩也試着從氣象萬千,神密莫測的浩翰星空中,預測紛繁複雜、波詭雲譎的人類社會將要發生的重大事件……
也許這讓常人感到玄妙,其實古代,被稱為謀略家始祖的鬼谷子,曾著《鬼谷先生占氣》一書,就是專門的兵陰陽家著作。書中主要講了通過觀察氣象來分析推測是否可以交戰。其主體雖然荒誕,但其中包含了軍事氣象學和軍事心理學的要素。有許多有價值的內核。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兵家崇信鬼谷兵謀。還有一些道士出身的軍師們更是離不開兵陰陽學說。除了崔浩,還有徐愈功、魏徵、袁天罡等,這些精於算計的謀士,多有些文化知識,也懂一些聲、磁、天文仍氣象、丹藥、數學方面的知識。他們把樸素的辯證法與自然科學知識同神密的陰陽學說結合起來,再打着鬼谷子的大旗,在軍事上往往可以安定人心,威懾敵手,收效奇特。崔浩憑藉青少年時代的積累和探尋,後來成了這方面的集大成者,為北魏王朝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一個人的一生,在那漫長的人類社會歷史裏,不過是那麼短短的一瞬。
作為北魏謀臣的崔宏,在崔浩的青少年時期,便開始對他進行謀臣素質的培養。
一個悶熱的夜晚,突然,一道閃電劃破漆黑的夜幕,沉悶的雷聲如同古代久遠的鐘聲,使人驚恐萬狀,崔浩輾轉未寐。
一道閃光,一聲沉悶的霹靂,接着便下起瓢潑大雨,宛如天上的銀河湧出,把銀河之水傾注到人間。窗外,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像是千軍萬馬在廝殺。崔浩傾聽着,腦海里閃現着楚漢之戰,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生死之戰。
不知什麼時候,千軍萬馬的廝殺平息了,大雨變成中雨,小雨,均勻地落在屋頂上,宛如柔美的催眠曲,崔浩漸漸入睡。
當窗外透進第一縷光線時,崔宏正敲着崔浩的門。
崔浩忙爬起身,穿上衣服,走出門外。
父子二人向一處小樹林走去。
父親問:“浩兒,你對昨天那場暴風雨有何感想?”崔浩說:“父親大人,小兒昨夜幾乎未眠,那暴風雨像是千軍萬馬在廝殺,小兒恍惚中,好像看到楚霸王項羽和劉邦在廝殺。”父親問:“浩兒,你看暴風雨後的今天有什麼變化?”崔浩抬起頭,只見蔚藍色的天空像被清洗了一樣,碧空萬里;樹上的樹葉,腳下的花草,翠綠欲滴,說:“父親的意思是說暴風雨後,一切歸於平靜,一切更美好了。”
崔宏高興他說:“浩兒悟性甚佳。但我只是藉助這一自然現象,向你講述作為謀臣之道。大自然有時與人生,與社會,與時代,驚人的相似。大千世界是變化無常的,謀臣輔佐的君王的情緒,心理,也是變化無常的。”
崔浩聚精會神地聽着。
崔宏接著說:“先賢們告訴我們,一個想成就大業的謀臣,必須從小立志,樹立遠大抱負,並為完成這一偉大抱負博覽群書,審時度勢。一言以概之:把握時機,抓注機遇。”
崔浩問:“父親大人,如果我面;臨這種機遇時應該怎樣去做?”崔宏說:“先賢們認為,事物的發展,也會像大自然一樣瞬息萬變。一個高明的謀十,必須反覆地去尋求最佳的適應步驟,並且能夠隨着事物的發展變化去制定各種相應的措施。”說話間,父子二人步入一片小樹林,頓時,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崔宏深深地吸了一口,接著說:“完賢們還告訴我們,世上凡事都有相合與相背兩種情況,但不論是相合,或是相背,作為一個謀臣,都必須拿出各種計謀去適應它。所以,謀臣生在世上,如果想要立身處世,施行主張,傳播聲名,就必須及時抓住事物轉化時機,選擇最適宜的天時,審視該國政治所宜多或所宜少。因此,謀臣總比一般人能預先感受到事物的變化,並且能隨着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施政方針。”
崔浩走到一棵大樹下站定,問:“父親大人,您說的這番道理,小兒都明白,您最好再講得具體點。”
崔宏說:“先賢們常說:世上沒有永遠高貴的東西,事情也沒有永遠師法的榜樣。作為謀臣要運用謀略必然先要衡量天下的形勢,然後再因勢利導。
古時候那些善於運用謀略的高明謀臣,能夠協同四海臣民,囊括列國諸將,將他們說服,運用自己的謀略,轉化他們,改變他們,然後從中再尋找一個真正可以輔佐的君王,輔佐他成就霸業。“
崔浩說:“父親大人,您能講點古時的謀臣怎樣選擇君王嗎?”
崔宏說:“比如說,賢相伊尹五次事奉商湯王,又五次事奉夏桀王,最後才決定一心一意地輔佐商湯王成就霸業;姜太公呂尚三次事奉周文王,三次事奉殷紂王,卻始終不讓對方明白自己的真實意圖,最後才下決心一心一意輔佐周文王成就霸業。”
聽完父親這番話,崔浩向遠方望去“。內心卻思緒萬千。
崔宏用愛撫的眼光看著兒子,說,“謀臣之途艱險啊!先賢們說過:一個謀臣策士,如果不是具有極高的智慧和道德,並且通曉深奧的道理,也就不能立身處世,治理天下;如果不竭盡全力地去觀察事物的實情,也就不能窮究事物的本原和真相;如果不肯聚精會神地去苦苦思索,就不能靈活地運用軍事計謀;如果聰明才智不夠精絕,也就不能成就功名;如果為人不夠真誠,也就不會有知人之明。所以,要想成為謀臣,自己一定要先估量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如何,衡量一下自己與要輔佐的人相比,掌握的謀略多還是少,看看對方哪方面不如自己,這樣,才可決定是出仕,還是隱退;或採取怎樣的縱橫之術說服君王。”
崔浩虔誠地望着父親說:“父親大人,您今天這席語重心長的話,小兒終身難忘!”
崔宏用讚許的目光看著兒子,說:“浩兒,我相信你會比我幹得更出色。”
父子二人當時可能都沒想到,父子二人這一天的長談,一直影響着崔浩的一生。
崔浩生當亂世。
在崔浩懂事不久的公元383年,即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八月初八,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秦晉淝水之戰。
崔潔父子密切關注着秦晉淝水之戰。
秦王符堅率領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軍3萬,分兵三路大舉南下。
秦軍進攻的浩大聲勢,極大地震動了晉京師建康,人人驚恐萬狀。
十月,秦前鋒符融部在淮河方向發動了進攻,十月十八日,攻佔了戰略重鎮壽陽。將軍慕容垂也攻佔了鄖成,殺晉將王太丘。
十一月,晉將軍謝石命廣陵相劉牢之率精銳兵卒5000人,二舉將梁成軍擊敗。晉將軍謝石等諸軍開始沿淮河水陸並進,直抵壽陽東北淝水岸邊。符堅登壽陽城看到晉軍軍威嚴整,開始有點害怕,甚至把八公山上的草土,也當成晉軍。
由於前秦軍隊阻肥水為陣,晉兵無法渡過,晉軍將領謝玄便派使者對待融說:“你們孤軍深入,可是逼水為陣,這不是早日決戰,而只是作持久之計而已。如能移陣稍退,使我軍得以渡水一決勝負,豈非快事!”苻堅部下諸將,皆主張不讓晉軍渡過淝水,說這是萬全之計。苻堅卻要讓晉軍半渡時,以鐵騎圍而殲之,苻融也同意這個意見,因此,揮軍稍退,秦兵卻陣勢大亂,因一退再退,無法控制。東晉降於前秦的朱序等則乘機在陣后大喊,“秦兵敗矣!”秦兵不明真相,爭相逃命。這時,晉謝玄等己率8000精騎渡過河來,向秦軍猛衝。苻融見大勢不好,欲馳馬阻止秦軍後退,不慎,馬被絆倒,苻融跌下馬來,被晉軍殺死,苻堅也身中流矢。謝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
秦兵大敗,自相踐踏而死者,蔽野塞川,難以勝數。東晉收復了壽陽。至此,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秦晉淝水之戰,歷經四個月便告結束。
崔宏十分重視秦晉淝水之戰,晉何以8萬人,戰勝了秦軍90萬人?面對這一大戰役,崔宏陷入了深思。不久,便輕車簡從,帶着崔浩實地考察了淝水之戰的戰場,並走訪詢問了淝水之戰的當事人。
崔宏父子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詳細了解了淝水之戰的經過。望着奔流不息的淝水,崔宏嘆息道:“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崔浩說:“這一悲慘的結局,怕是苻堅做夢也想不到的,如果事物按照苻堅、苻融原先預想的方案,實現半渡而擊,那麼,淝水決戰鹿死誰手,則定當別論。如此看來,秦軍的主動後撤,不能不是決定秦軍慘敗的偶發因素。”
崔宏望着搖搖欲墜的夕陽,又說:“苻堅是位具有雄才大略之君,但對基本戰略形勢估計是錯誤的。即忘記了孫子所說的‘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前秦是一個多部族組成的國家,部族之間矛盾十分尖銳複雜,前秦雖表面上統一北方地區,然而,根基不穩,苻氏內部內耗相當嚴重;對伐晉之戰,朝中意見嚴重分歧;更有甚者是秦連年征戰,耗資巨大,兵疲民困。這是秦甚為不利的戰略形勢。”
崔浩細心傾聽着父親深刻的分析,問道:“父親大人,您說,如果苻堅不急於伐晉,秦與晉誰會取勝?”
崔宏說:“假若苻堅能夠認真聽取諸大臣的意見,或實行王猛‘按兵積穀’,富國強兵,穩定內部,以觀東晉之變,再伺機謀取的策略,那麼擊滅晉朝似也在情理之中。”
崔浩問:“前秦失敗的原因還有哪些?”
崔宏說:“一是符堅驕傲輕敵,對軍隊的調集,戰爭準備,戰略策略的制定,臨戰的組織指揮,十分輕率。對敵人的戰爭實力。抵抗意志,軍隊數量,作戰素質,更是一無所知,自然難以逃脫驕兵必敗的歷史規律。二是戰略指揮上的錯誤。”
崔浩說:“父親大人,請您詳細講一講苻堅在戰略指揮上的錯誤。”
崔宏說:“苻堅滅晉決心之堅定,並以90萬大軍,兵出多路,以中路為主,會攻建康的戰略部署,不失為上乘的決策。但嚴重的缺陷卻是只有戰略上的分進,沒有戰略上的協同。各路大軍各自為政,因而在決戰中除中間一路的前鋒部隊到達戰場,其他各路均遠離主戰場之外。”
崔宏嘆了口氣,望着夕陽下宛如泛着鮮血般的淝水,說:“說是90萬,實則只有符堅統率的中路前鋒部隊投入了交戰,且這支部隊首次於洛澗失利,便被殲滅5萬人,優勢已經相對減弱。其他各路大軍,大都心懷鬼胎,襄陽方向的慕客垂只進至鄖,便止軍不前;東路幽冀兩州之軍,下至彭城,也猶不見下文;涼州之軍行至咸陽,淝水決戰便已展開;蜀地順長江而下的姚萇等軍更是不見任何動靜,便隨着淝水戰敗,收兵而歸。”
崔浩望着父親,夕陽中,是那樣威武。他個子不高,也未披兵甲,卻依然威風凜凜,當然,那是與大將軍們不同的氣派,父親乃胸中有百萬雄兵的當世謀士。他那非凡的記憶力,雄辯的口才,料事如神的預見性,都使崔浩敬佩不已。父親是崔浩心中的大英雄、楷模,是他一生中最佩服的人。
崔宏望着漸漸落入山後的夕陽,接著說:“苻堅在戰略指揮上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甩掉主力,親率八千輕騎馳往前線,打亂了自己的指揮中樞,也是其戰略指揮上的重大失着。當初,苻堅如果接受和尚道合的建議,不隨軍出征,坐鎮京師或洛陽;或者即使進至項城,始終駐於該城,牢守自己的大本營,關照全局,指揮調度各路大軍,也並非不是可取之策。如果這樣,即是有洛澗失利,淝水戰敗,也不致引起其戰略全局的總崩潰。”
當崔宏分析完秦晉淝水決戰後,夜幕已經降臨了。崔浩看到夜色中父親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崔浩說:“父親大人,聽完您的分析,我對秦晉淝水之戰的關鍵性問題明白了,將來我如果遇到此類事情,我一定會引以為戒。”
崔宏說:“浩兒,實際的戰場,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瞬息萬變的,絕對不能只憑老經驗,要靈活運用兵法和經驗,這樣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
崔宏父子二人順着淝水往回返,風吹着淝水,不時發出“嗚嗚”的聲響,如當年秦晉淝水之戰的冤魂的嗚咽聲,令人傷感又毛孔悚然,崔宏父子加快了步伐。
多少年以後,崔浩依然記得父親對秦晉淝水之戰的精僻分析,依然記得淝水的鳴咽聲。從那時起,崔浩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開始潛心研究兵法,研究謀略家始祖鬼谷子,關注着天下的大事。用他那雙銳利的眼睛來觀察周圍發生的一些事情,以他並不成熟的頭腦來思考一些能夠思考的問題。
崔浩聽說,秦晉淝水之戰後,秦王苻堅年底返長安,公元385年被姚萇所殺,前秦亡。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先後建立了後秦、後燕、西燕、北涼、西涼、北魏、大夏等國家。崔浩朦朧地意識到,天下將要大亂了。
此時,崔浩的父親崔宏正在後燕輔佐燕主慕容垂。當時,後燕在北方是十分強大的國家,崔宏跟隨後燕主十分忙碌。崔浩很希望父親能回來一趟,給他講講天下的形勢。
一日,崔浩正在院內練劍術,忽聽遠處傳來馬蹄聲。他隨即跑出院外,只見遠處塵土飛揚,不一會,崔宏和侍從騎馬來到院前。
崔浩上前行禮“父親大人。”
崔宏生得身體勻稱,但一雙眼睛十分有精神,似乎那裏面蓄滿智慧。他看到崔浩十分高興,問:“浩兒,你剛才在於什麼?”
崔浩答:“小兒在練劍術,聽到馬蹄聲,估計是父親大人回來了。”
崔宏問:“你是練花劍還是練進攻之劍?”
崔浩答:“回父親大人,小兒練的是進攻之劍,花劍是姑娘們練的。吾輩堂堂男兒,欲謀大事,練好劍術,來日才能馳騁疆場。”
崔宏道:“浩兒,切記:”劍者,器也‘,只是手中的一件東西,可用來防身,也可用來進攻敵人,但並不可謀大事。謀大事者不憑蠻力,而要動腦子,即有謀略。“
崔浩目不轉睛地盯着父親聽。
崔宏又道:“當然,劍術,劍術,關鍵在‘術’上。要在‘術’上作文章。”
崔浩點頭。
崔宏問:“浩兒,我讓你讀的《孫子兵法》讀得怎樣了?”
崔浩答:“小兒已熟讀,現在能倒背如流。”
崔宏道:“浩兒,千萬不能讀死書,更不能紙上談兵,要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兵法,用則靈,不能則廢。”
崔宏示意崔浩,說:“你進屋給我也拿把劍來。”
崔浩進屋把劍拿出。
只見那劍鞘玲攏剔透,閃爍着黃燦燦的光。
崔宏接過劍,“刷”地一聲抽出劍,只聽那劍發出十分銳利的聲響,陽光下,閃閃發光。
崔宏拿起劍,對着崔浩,道:“浩兒,吾與你比試一下劍法。”
崔浩:“父親與我比劍,孩兒不敢。”
崔宏道:“浩兒,你怎麼這麼書獃子氣,在戰場上是沒有父母、父子的,勝者王,敗者寇。”
“看劍!”崔宏毫不手軟地刺了第一劍。
崔浩也振作起精神應戰。
父子兩個你一劍,我一劍,殺得難解難分。
崔宏抓住一個空檔,直向崔浩刺來。當然這只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並未真刺中,但在現實戰場上,崔浩必死無疑。
崔宏用眼睛盯着崔浩說:“浩兒,你知道你這局為什麼輸嗎?”
崔浩,……
崔宏道:“第一局,你輸在不了解對手上。雙方劍擊也像敵我雙方在戰場上交戰一樣。孫武在《孫子兵法》開卷的《計篇》中提出:”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這種思想告訴我們在劍擊前,要做好劍擊前的各種必要的分析,要千方百計了解敵我雙方的技術、戰術、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優勢,方能有針對性的採用策略。這就是《孫子兵法》上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先勝而後求戰’的思想指導下,要求劍擊者在戰前千方百計地克服自己的弱點,使對手無隙可乘,無懈可擊,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做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可勝’。在劍擊中則表現為:”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縱觀天下,群雄爭霸,君主、諸侯、將軍、百姓、好戰者、大志者,都在研究兵法,以求生存。吾等只能不斷地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兵法各派中汲取營養,洞察各國風雲變化,方能高人一籌,‘先勝而後求戰’,此乃《孫子兵法》精華‘全勝’的前提。”
崔浩心領神會地點頭。
隨即,父子二人又刀光劍影廝殺起來。崔宏雖人過中年,但體魄強壯,步伐靈活,劍刺得很有章法。只見崔宏頻頻進攻,最終把崔浩逼到一個牆角處,隨後得手,贏了第二局。
第二局結束,崔宏面不改色,心不跳,問:“浩兒,這一局你又輸在何處?”
崔浩,……
崔宏道:“第二局,你輸在被動挨打上。孫子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要求參戰者善於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這一點對於實力優勢較大的對手來說並不難,只要頭腦清楚,發揮正常;在劍擊中自然能掌握主動權。但如果有正確的戰略戰術,合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可以造成一種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的態勢。“
“造成我之主動,對手之被動的態勢,不但要求自己蓄積足夠強的戰鬥力,突發性的衝擊力,而且,要使對手陷於被動挨打的態勢,即‘動敵’——調動對手。使不易戰勝的對手變成可戰勝的對手。”
崔浩目不轉睛盯着父親。
崔宏滔滔不絕:“對於不輕易進攻的對手要採取‘攻其所必救’,使對手不得不與我戰的戰術;對於急攻冒進的對手要避其銳氣,消磨其鋒芒,使之疲憊,爾後‘擊其情歸’,將其擊敗,做到強而避之,實而備之,佚而勞之;對於盲目進攻的對手則應使對手產生錯覺,要採取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迷惑戰術。採取這種戰術要注意三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避其鋒芒,乘虛而入,折其銳氣;在劍擊中要因勢而變,一招未成,一招又起,使對手無還手之力。”
崔浩對父親運用《孫子兵法》這樣熟練,從心裏佩服,頻頻點頭稱是。
崔宏道:“剛才我贏你是靠‘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主動進攻。在爭取主動方面,除了動敵,孫武還提出了‘示形’的辦法,爭取主動,擺脫被動。‘示形’包括‘形人而我無形’兩方面。”形人‘即利用假象迷惑對手,使之暴露弱點,為我提供有利戰機。所謂’我無形‘就是要隱藏形跡,深而不露,達到’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的地步。這樣,能增大已方進攻的主動性和突然性,增大對手的被動性和盲目性。在劍擊中的攻防轉換上做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崔浩被父親說得眼睛閃閃發光,那股求勝的銳氣煥發出來。
崔宏又道:“在《孫子兵法》中,‘避實擊虛’,‘以眾擊寡’是孫武提出的造成相對優勢,取得作戰主動權,戰勝對手的精采之說。孫武用於‘水之形,避高而趨下’的生動比喻,要求劍擊者‘避實而擊虛’,攻擊敵人防禦的薄弱環節,造成對手‘兵之所加,如以石擊卵’的凌厲攻勢,迅速攻擊對手。此乃《孫子兵法》‘全勝’之說的必要條件。”
崔宏說完,看着崔浩。
崔浩求戰似的說:“父親大人,小兒再與您比試一次如何?”
崔宏讚許地點了點頭,隨即臉色嚴肅,擺開決戰的架勢。
一開場,崔浩展開了凌厲的攻勢,左殺右突。崔宏沉着應戰,一一閃開。
崔浩刺來刺去只那幾個動作,被崔宏擋開后,竟沒了招數。
崔宏擋開崔浩刺來的一劍后,隨即開始反擊,只見他劍法靈活多樣,刀光劍影,沒幾個回合,崔浩又敗下陣來。
崔宏問:“浩兒,此局你又為何失手?”
崔浩答:“小兒不知。”
崔宏道:“浩兒這一局開場你比較主動。但取得主動權並不等於取得最後勝利。如果戰法單一,對手很快就會適應,同樣很難取勝。所以,孫武提出‘因敵而制勝’。即要求隨時隨地地了解對手的變化,並針對面前的情況靈活地變換自己的打法。所謂‘兵無常勢’,如同‘水無常形’一樣,故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方可以說‘用兵如神’,在劍擊中雙方的打法是瞬息萬變的,要根據對手的招法,力量的大小,身材的高低來決定自己的防守招法,要抓住對手發力后回防不及的間隙,運用合理的招法破敵。”
崔浩問:“父親大人,都有哪幾種招法?”
崔宏道:“就戰法的變化情況,主要有:其一,臨機應變。即臨場對敵時,要根據親自感知到對手技能,體能,戰法的情況,修正戰前作戰方案。
採取更符合實際的打法,為取勝奠定基礎;其二,以變應變。即隨對手的變化而及時變換自己的劍法,形成一種‘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主動’的態勢;其三,以變引變。即我有目的地主動變化戰法引動對手變換劍法,甚至使對手棄長用短失去主動權。此即孫子的‘致人而不致於人’。浩兒,你記住,在劍擊中,兵法的運用遠不止這些,比如佯攻巧取等,吾等都應細緻地研究和運用,才能置敵手於死地。“
崔浩聽得十分神往。
崔宏說:“浩兒,再戰最後一回,你要堅持到最後。”
崔浩說:“小兒遵命。”
當崔浩剛剛拿好架勢,只聽崔宏“嘿”地大喝一聲,隨即雙手掄劍向崔浩頭頂之上撲殺過去,大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
崔宏窮追不捨,隨即又向崔浩胸口猛刺一劍,崔浩急忙一躲,不想腳下未站穩,一屁股坐到地上。
崔宏向前跨了一步,拿劍在崔浩胸前象徵性地比劃了一下、算是結束了最後一場拼搏。
崔浩還驚魂未定,崔宏上前把崔浩拉起來。
崔宏道:“浩兒,最後這一場你輸在哪裏了?”
崔浩說:“小兒輸在無智無勇上。”
崔宏道:“浩兒悟性尚可。孫武在《計篇》中把‘智、信、勇、嚴’的良將精兵看做是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劍擊、戰場上,要求劍擊者、將帥、謀臣勇敢堅定,多謀善斷,要求將帥賞罰有‘信’,愛護士卒,紀律‘嚴明’。
我對你‘信’而且‘嚴明’,相信你會知道我用心良苦。“
“戰爭是殘酷的,對將帥有很多考驗,作為將帥不但本身要具備良好的素質,還要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在戰場上,無論勝負怎樣,雙方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儘力拼搏,不遺餘力地去爭取勝。利或扭轉敗局。面對複雜的戰場局面,將帥要沉着、冷靜、頑強、勇敢、不畏強敵。此乃《孫子兵法》‘全勝’之說的根本條件——良將精兵。”
崔浩被父親雄辯的話語所征服,一字不漏地記在心裏。
回到屋裏,崔宏詳細地給崔浩講了天下形勢,說:“現在北方群雄爭霸,但真正能與後燕抗爭的只有北魏,北魏主拓跋珪是個智勇雙全的人,後燕主慕容垂不如他,太子慕容寶比他差得就更遠了。我預測,後燕與北魏為爭奪北方的霸權,肯定會有一場大的戰爭。”
崔浩問:“以父親大人之見,後燕與北魏之戰,准有可能取勝?”
崔宏說:“北魏取勝的可能性大些。”
崔浩問:“父親大人有什麼根據嗎?”
崔宏說:“後燕主慕容垂當政前期,南征北戰,確有一番開拓進取的雄心壯志,因之成為眾望所歸的明主。但年老以後,一方面由於生理的變化,偏執傲慢,聽不進正確意見;另一方面由於體弱多病,精力不支,漸漸把大權移交無能的太子慕容寶。這真是悲哀。”
崔浩問,“這種局面不能改變嗎?”
崔宏說,“這是天意,改變不了。”
崔宏父子徹夜長談,崔宏說:“浩兒,這些年,你沒辜負我的期望,長進很大。”
崔宏只住了一夜就匆匆趕回駐地。
崔浩望着遠去的父親,感到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