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與玉哥哥的緣分】

大齊

這些年,遷進樂梁城的百姓越來越多,百姓多,生活需求自然跟着多了,城裏的鋪面越開越大、越精緻,南來北往的新鮮貨物處處可見。

許多人都說樂梁城風水好,特會養人,可不是,這些年樂梁城確實出了幾個了不起的家族,提起他們,老百姓都覺得與有榮焉。

這些家族當中最讓人討論的有三個,一個姓黎、一個姓蘇、一個姓童。

黎家之所以風光,得從黎老太爺那輩說起,年輕時,黎老太爺是皇子太傅,亦師亦父,後來皇子登基為帝,他成為皇帝身邊重臣。但幾個兒子可沒依着他的名聲入朝為官,而是個個憑真本事考上進士,並且在職位上都有不錯的政績,幾次受皇帝下旨褒揚。

孫輩更不用說了,尋常人家要養個進士多困難,黎家的進士不用一個個算,而是用一把把來算,這當中最厲害的是三元及第的黎育岷,皇帝看重他的才幹,讓他一個文人到處跑、到處辦差,幾年曆練,凡在朝堂當幾年官的人心裏都有底,他是皇帝要大用的人物。

黎家除了文狀元之外還有個武狀元呢,武狀元黎育莘在邊關立下戰功無數,年紀輕輕已是珩親王手下得用的小將,他是四房庶出少爺,後來寄於嫡母名下,他還有同母妹妹黎育清嫁給平西大將軍,是個堂堂的將軍夫人。

這樣的家族自是人人羨慕的,看來黎府定可再撐個百年不衰。

至於蘇姓一家,與黎府截然不同,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談資供人說呢?那是因為實在是太傳奇了。

蘇老爺是個商人,雖稱不上富可敵國,卻也把生意做得風風火火,幾年前身子不好,怕自己死去,身家財產被族人瓜分,獨生女兒被人欺凌,於是在死前將女兒蘇致芬嫁給黎府四老爺。誰知四老爺後來養外室、生兒子……

說到這位黎四老爺,他缺功名、缺前程,就是不缺兒子,他足足生下四個兒子吶,黎家的武狀元黎育莘和文狀元黎育岷皆出自他膝下。

照理說不過是個外室,頂多去母留子,問題是,他招惹的外室夫人是皇帝的私生女,普通百姓的私生女上不了檯面,但那可是皇帝的私生女吶,再不濟也是個公主,黎四老爺這可是招惹了大麻煩,幸而蘇致芬是個寬容有德的,聽聞此事,不哭不鬧,還為丈夫着想,主動求和離。

然和離的女人只能青燈古佛,孤苦一世嗎?錯!

後來蘇致芬陸陸續續開廠子、鋪子,全大齊最有名的衣鋪子「天衣吾鳳」和香胰鋪子「沐舍」就是她的,她的生意做得比蘇老爺還大,最後皇帝還親自為她賜婚,她成了靜親王王妃。

至於童家,童老太爺曾經當過官,可做沒幾年便回到樂梁城本本分分的做生意,後來生意傳到兒子手上,童老爺是個精明能幹的,大刀闊斧四處拓展營生,二十幾年下來,糧鋪、米鋪、古玩精瓷、寶石金飾……你能想到的生意,童家都沾上一點邊兒。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童老爺創立大通票號,規模是大齊最大的,近年來,官銀、稅銀全在大通票號進出,每年掙的銀子幾乎可抵國庫一半進帳,要說富可敵國,蘇家不算,童家肯定算是。

後來童老太爺過世,全家舉遷、搬至京城,聽說裏頭也有皇帝的意思,約莫是想把這些富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別讓對方給折騰出禍事。

不過這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兒,童家什麼都好,就是子嗣上有些困難。

童老太爺直到四十歲才生下童老爺,童老爺直到三十幾歲才生了個女兒童心。

從小童老爺就把女兒當兒子養,教她認字讀書,教她算數營生,十歲那年,更是帶着女扮男妝的女兒到處做生意,看得多、見識廣,童心眼界自然比許多數男人來得寬。

大夥最津津樂道的是童心在十二歲那年,童老爺便給她一筆銀子開商鋪,本是打算讓女兒練練手,卻沒想到她一出手就把當時京城裏最有名的綢緞莊給打趴了,從此童心在商人圈子裏嶄露頭角。

照理說有蘇致芬的例子在前頭,誰會看不起她?

可童心與蘇致芬不同,一來蘇致芬做的是女人生意,從不與外男打交道,二來若要與男人打交道,蘇致芬的爹爹給她留下不少好幫手,根本用不着她出頭。

但童老爺一心一意培養童心,以期接下童家的生意,她不能有一絲怯懦,甚至要比多數的男人果敢堅決,才能面對生意場上的詭譎風雲、爾虞我詐,若是一點點小事就要躲起來哭,可成不了將才。

因此,在第一間綢緞莊成功打響名號后,童老爺慢慢讓童心參與自家的生意,有計劃地培養她,讓她在人前行走,與男人周旋。

許是輸給一個女人,或者說是輸給一個小丫頭,心裏不服氣吧,從那些敗在她手下的男子口中便開始傳出些不好的名聲,有人說她是鐵血娘子,有人封她常勝將軍、巾幗英雄,還說她不讓鬚眉勝鬚眉,這些話要是往好聽上想倒也沒什麼,問題是一群不服氣的男人聚在一起,哪會有什麼好聽話?

都說女人嘴碎,男人也不遑多讓,漸漸地,京城傳出對童心的謠言,惡毒的說:童姑娘光憑着裙下功夫便能拿到大筆生意,京城富商誰沒嘗過她的味道。嫉妒的說:又怎樣,將來童府是要招婿的,能吃好穿好像皇帝一樣被供養起來,哪個男人不前仆後繼。

若這些話放在普通姑娘身上,約莫就要抹脖子上吊了,可童心豈是一般女子,聽見謠言,也不過是淡淡笑道:「不招人嫉是庸才。」

不管怎樣,那些謠言裏確實有幾分真實性,童老爺的確打算給女兒招個贅婿進門,早在童心十二歲時,便從各處商鋪里挑來幾個年紀相當的少年,讓她挑選。

宮裏是皇帝選妃,童家是姑娘擇婿,幾個樣貌出眾的少年往她跟前一站,一個個都被她那雙精明的大眼給看得害羞低頭。

她毫無忸怩,開口便道:「把你們最擅長的事兒說說。」

一個個說了,有人會算帳、有人會管鋪面、有人擅長挑貨進貨,童老爺挑的人還真有幾分本事,是日後能助女兒一把的,可不是外人所講,一心進門當被人供養的童家皇帝。

童心接着問:「如果你當老闆,會怎麼讓一間鋪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擴大五倍?」

這哪是挑丈夫,簡直就是挑管事,她就差沒學皇帝殿試選狀元,一人發一份紙筆,讓他們寫下對朝廷治理的看法與計劃。

能夠想像嗎?一個十歲出頭的丫頭坐在上頭,聽那些少年談着對事業的規劃,偶爾提提問題,偶爾諷刺幾句,整整花一個下午「面談」過後,她沒有錄取狀元、榜眼或探花,只淡淡地搖搖頭,滿臉失望地看向童老爺。

童老爺是把女兒給寵上心的,既然沒有看上眼,也不勉強,只是每隔個一年,就會有相同的情景上演,皇帝三年選一次秀,她是年年選,這點她要比皇帝強得多。

但情況轉變,三年前,童夫人作主給童老爺納進一個八字多子的丫頭,進門一年多,果真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童夫人大喜,不但把兒子寄在自己名下,還帶在身邊養。

這種時候,童心的存在就顯得有些尷尬了,若是把女兒留着,招婿進府,女兒是個能幹的,兒子年紀尚小,若真的鬧到姐弟鬩牆,兒子能得半分好嗎?對童家生意而言也不妥,一輛馬車雙頭馬,拉的方向若是不同,要讓車夫怎麼駕馭?早晚要車散人亡。

可當初是為著讓女兒繼承家業,童家不曾對外招親,一心一意為女兒挑個上門女婿,如今……哪家的兒子不是十五、六歲便說上親事,而自家女兒蹉跎至今已經十七、八歲,要到哪裏尋一門好親?

比她大的男子,早就有正妻,難不成要委屈女兒當人家的小妾或繼室?比她小的男人,女兒哪裏看得上眼?

可再難,女兒的婚事還是得操辦起來,因此從去年起,童家便積極替女兒物色對象。

只是童府招親的事才不久,便有傳言道:童心長年以男裝行走商場,性子失了溫良。而過去那些惡意中傷她的謠言更在此刻四起,這等媳婦……說白了,有幾個男人敢求娶?即使心裏想着豐富嫁妝,不過童心那等心性豈是可以隨意拿捏的,要從她手中挖銀錢?自己的命別讓她給挖了才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女愁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長女愁嫁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