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1)
在中國古代,小說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所謂“小言詹詹”,就是相對於國家政治那些大道。其實也不盡如此,《世說新語》中的分類條目,就有不少和政治相關,諸如“德行第一“政事第三”等。所以小說的第二個特點,就在於小。《世說新語》中的故事,過1oo字的就要算長的了。就是在西方,小說也是從短篇開始。隨着人類閑暇時間的增多,印刷術的明和文化的普及,小說的篇幅才越來越長。所以,從起源的角度來說,小小說實在是小說鼻祖。形制的短小與內容的精粹,使它便於簡潔地表達思想。所以,每當一個時代的文化生震動的時候,代表新思想的文學,常常先以短篇小說為載體。例如“五四時期”和“新時期”。從篇幅的意義上來說,小小說則是一般短篇小說的進一步縮小。魯迅的小說,多數都可以歸入小小說之類。汪曾祺《晚飯花》中的三個故事,篇幅都在兩千字左右。而近十幾年興起的小小說,因素則更複雜一些。電視文化的迅興起與普及,多集連續劇的定期播放,顯然奪走了長篇小說大量的讀者。而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則使閱讀長篇成了一種奢侈。於是,小小說的繁榮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現象。
除此之外,小說從它誕生伊始,就具備了一些最基本的要素。這就是人物和故事。不論中外,也無論古今,小說的展都離不開這兩個要素。相對於人物眾多、情節繁複的中長篇小說,小小說的文體簡約了小說的多種要素、基本上說是一兩個人物,一個故事,一個懸念,一個情境,一個場景。有的時候,還是一個意境。相對於現代小說的多義性,小小說還常常是只有一個主題,儘管它可能是模糊的。這種單純性,使它便於解讀。
小說實際上是一種雜交的藝術,它和所有的敘事文體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上古神話是最早的敘事,而民間故事則被認為是世俗的神話。史詩是韻文的歷史敘事。2o世紀小說的職能,被提高到了哲學與宗教的高度,這就使它和寓言之間具有了內在相似性。而人類敘事的本性,又使它和童話與傳奇相伴而生。歷史與敘事的關係,則是更加微妙的處境。儘管可以由題材劃分出歷史小說,但實際上它只是對歷史的一種想像。甚至戲劇也是小說的重要因素,因而李漁稱小說是無聲戲。小小說雖然簡約了小說的結構,但也同時可以溝通這廣闊的源頭。在我有限的閱讀範圍中,就現不少小小說的結構的豐富性。例如許行的《一步棋》,就近乎於一個民間故事,也是一個標準的世俗神話。吳金良的《微雕》,是一篇荒誕的寓言。謝志強的多數作品,也都是富於人生哲理的寓言。劉國芳的小說,有不少都是童話。孫方友的作品中,有一多半都是傳奇。王阿成的《趙一曼》,是對於歷史人物最簡潔的刻畫;而遲子建的《與周瑜相遇》,則是對歷史的一種改寫。王奎山的《畫家和他的孫女》,以幾段對話結構全篇,幾乎是一段小獨幕劇。馮驥才的《蘇七塊》,也具有典型的戲劇衝突。牛小清的《父親的槍隊》,則是對歷史與敘事之間關係的最好闡釋。
小說家是這個世界的觀察者,也是獨特的心靈世界的表達者。人一脫離母體,就被強制性地驅趕到這個世界上來。對於任何人來說,這都是無法選擇的。多少還可以選擇的,就是以什麼方式進入這個世界。對於作家來說,他們只可能是以精神的、情感的、心靈的和語言的方式進入這個世界。小說以一整套結構,來容納作者對於世界的思考。但是這個心靈並不是原始的心靈,而是被文化馴化了心靈。小小說則在進一步簡約了的形式中,將作家對於世界的心靈感受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更精緻的構思,才能創作出巧妙的結構。這一點決定了它比其它的小說更為主觀化,因而小小說的結構更多地表達了作家的世界觀,更鮮明地體現着作家觀察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在我有限的閱讀視野中,絕大多數的作家都在編造一個懸念,創造一個溫馨的世界。比如周大新的《需要》,幾乎近於歐?亨利式的懸念設計。而生曉清的《也是溫柔》,則抖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包袱,具有解構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作家,表達了更前衛的思想。譬如邵寶健的《永遠的門》,在極短的篇幅中懸念迭起,出人意外的結局,使整個故事充分表達出現代人的無奈與心靈的隔膜。謝志強的《會飛的樹》,則是以更為荒誕的手法,表達了對人生境況的獨到感受。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實際上都具有了越現實的審美趨向。
對於匆忙乏味的現代生存來說,沒有比故事更好的精神撫慰了。如果我們找不到精神的家園,如果我們註定了要在這荒原一樣的世界上漂泊,值得珍貴的也就是那些不期然而遇的小奇迹了。小小說的文體和結構,正是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心靈的範式,這樣一個可以逃遁的精神通道。在世紀之交的多事之秋,大批的小小說以越來越精巧的結構湧現,實在是一個重要的美學潮流。既然現實變得越來越無法把握,不如乾脆放棄征服現實的假象,以更為主觀的心靈,去結構出智慧的形式。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展、**、結局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話在文中地作用:1、文: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開頭要引人(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製造懸念。引人入勝;提出問題。引人注意;說明情況。交待背景)。結尾要有力(畫龍點睛。人深思;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敘述結束。自然收尾;抒情感。引起共鳴)
(二)修辭手法地作用:(1)它本身地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地注意和思考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7、誇張:突出了……地本質特徵8、對偶:句式整齊有節奏。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語言表達及運用擴展題形式有以下幾種1情景式擴展(據情景展開想像)2添枝加葉式擴展(增加修飾限制成分)3提供中心式擴展(圍繞中心進行擴展)④補寫續寫式擴展。要明確重點,辨明情景,分清語體展開想像,巧用修辭。打開思路,散思維。
壓縮題考查形式有:提煉觀點、概括觀點、組織導語、擬定標題等幾項內容。方法是,先問自己幾個問題:1寫的是什麼物象或形象2事情的經過和結果怎樣3文章的思想脈絡怎樣④命題目的是什麼可套用下列公式1:一級信息(1o字內)誰+幹什麼2二級信息(11——3o)再加上是怎麼乾的3三級信息再加上目的是什麼,結果如何。要遵循以下原則:刪繁就簡,去次留主,重點信息不遺漏。
句式變換形式有1長短(單復)句變換2主被動句變換3整散句變換④陳述反問設問句的變換其中長句一般為單句,短句一般為複句。長句(單句)變短(復)句一般方法為先找出主幹並擺上,然後把修飾附帶成分再擺上,並使用相關的連屬詞使其通暢。短句變長句一般先確定主幹句,再把其他句子硬塞成定狀補。做完要檢查共有幾套主謂結構。散句變整句注意原則上可形成並列的成分,內部結構要保持一致(主謂對主謂搶救等)
什麼是描寫手法一、描寫概述什麼是描寫?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歷歷在目"、"維妙維肖"。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寫人、狀物,把客觀對象寫得有聲、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親臨其境、如睹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見其色、如歷其事的感覺。
描寫的特點有哪些呢?"今日讀者的味已經受到與閱讀競爭的其他活動的影響。所有這些活動都影響到現代寫作,也改變了描寫的性質?"今日讀者要求動作快,甚至在描寫中也是一樣。……你可以注意到現代描寫的如下特點:1、全文統一於一種語調、語氣和氣氛--描寫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強一種感覺印象。任何削弱或改變這種感覺的都要刪去。2、動作--現代讀者拒絕在為描寫而描寫上花費時間。他們需要在整個描寫中有行動和動作。3、許多感覺印象--作者運用詞語訴諸讀者的五種感覺器官,使他們‘感覺‘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4、活躍的、生動的圖象--好的描寫包含着能使你看見並深深記住的圖畫。"([美]威廉??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描寫的作用是什麼?主要是再現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境具象化。
二、細描與白描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質樸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寫法。魯迅在《作文秘訣》中寫道:"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南腔北調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對父親的描寫就是這樣。也可以說,白描實際上是用敘述的方式進行描寫。
二、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靜態描寫:指平面地靜止地對人物或景物進行描寫。如《子夜》一開頭,描寫黃昏時蘇州河外白渡橋的景色,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現三十年代舊上海的畸形的繁華的。
動態貓寫:指以動來寫靜,或把物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如朱啟清《綠》中所寫的梅雨亭:"這個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模路鷚恢徊雜フ?着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人物描寫刻劃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描寫。丁玲說:"有許多人物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這個人物畫出來,讓讀者認得,理解,體會,引起自然的愛憎,是需要許多手法的?
那麼,有哪些人物描寫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
先,我們來研究正面描寫。所謂正面描寫,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
(一)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體型、姿態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進行外貌描寫一般使用:1、簡筆勾勒特徵;2、運用修辭手法;3、寄託作者愛憎;4、藉助他人眼睛;5、相關人物對比;6、一人幾幅肖像;7、結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其關鍵在於:第一,進行肖像描寫,要根據情節展的需要去寫,不能每寫到人就必寫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這個道理,因而他筆下的肖像描寫有時是不必要的。寫肖像,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魯迅告訴我們,要"畫眼睛"。"畫眼睛"是寫人物肖像的關鍵。魯迅是很善於"畫眼睛"的。他在《祝福》中14次寫到樣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變化,都透露出人物當時的心理和性格的變化。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畫眼睛",這是比喻的說法,並不意味着描寫人物外貌非得畫眼睛不可。
魯迅所說的"畫眼睛"的意思是:善於細緻地精確地描繪人物外貌最富特徵的部分,而捨棄與表現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無關的其它東西。魯迅寫祥林嫂是"畫眼睛",但也寫了祥林嫂"花白的頭";寫阿Q則着重寫他頭上的瘌瘡疤,卻比寫眼睛更能表現出他的精神勝利法;寫閏土,在寫眼睛的同時,也寫到閏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反映了閏土生活的艱辛和痛苦。寫孔乙己卻沒有寫眼睛,而是寫他那件"又舊又破的長衫。"寫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畫性格、顯示靈魂。魯迅曾立志畫出中國國民的"活的靈魂"。列夫?托爾斯泰為了寫出瑪絲洛娃的靈魂,勾勒出瑪絲洛娃在牢中的內心世界,曾對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並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優秀作品中寫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寫的壞人也並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腳。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醜陋,有刀傷痕。法捷耶夫的《毀滅》中的英雄萊奮生卻矮小而背脊稍微彎曲。這都說明,作家即使描寫心愛的人物也不是"臉譜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嚴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實。在寫批判人物時,有時常常以外形美來反襯人物的心靈丑,如《毀滅》中的反面人物美諦克,他風度翩翩,卻動搖變節。《紅樓夢》中的王熙風美麗俊俏,卻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寫:以語言文字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質、個性性格特徵所進行的描寫。
進行心理描寫應注意掌握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必然產生的心理活動,而不能為心理描而進行心理描寫。如大雪寒天裏,一般人想的是驅寒取暖,快出太陽;這是人本能的常態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第二,寫心理活動,要防止左一個心理活動,右一個心理活動。只有在關鍵的情節、動作、表情出現時,才伴之以心理描寫。第三,寫心理活動,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例如高爾基的《母親》最後一章所寫尼洛夫娜現暗探時一剎那的動搖、害怕,以及內心衝突,直到堅定、沉着。
(三)行動描寫:通過語言文字表現人物自身在矛盾鬥爭中的行動,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面貌的描寫。
為什麼要進行人物行動描寫呢?這是因為人們的所作所為是其思胄願竦鬧苯穎硐幀T?文學作品中,人物行動描寫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行動上描寫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藝的高強。書中寫他採取先防禦、後進攻的策略,又顯示出他的謀略與機智。作者正是通過對武松打虎的全過程的生動細緻描寫,表現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徵。所以,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又說:"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麼,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於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動的時候,就要盡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並不能表現典型性格的情節?(《關於藝術的技巧》)
行動描寫應掌握兩個原則: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行動里流露出來;二、人物的行動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寫人物行動的目的就應十分明確;三、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以上講的正面描寫方法,在寫作時,不是機械地按照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三種方法進行描寫的。"人是社會諸關係的總和"。在描寫人物時,要將這些方法綜合起來,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寫之後,我們來看什麼是側面描寫。所謂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描寫方法。清人毛宗崗在評《三國志演義》時,認為這部小說經常採用襯托的手法來刻劃人物性格。他在"群英會蔣干中計"這回的評語中寫道:"文有正襯,有反襯。寫魯肅老實,以襯孔明之乖巧,為反襯也。寫周瑜乖巧,以襯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襯也。譬如寫國色者,以醜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覺其更美;寫虎將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覺其更勇。"任何事物總是相互聯繫着矛盾着而存在。襯托的方法正是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中的一種反映和應用。《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國古人把這種方法稱為"反面敷粉"。
對於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在具體描寫人物時,也應根據主題需要,按照情節展的具體情況,考慮是用正面描寫還是用側面描寫,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四、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與之生直接關係的那種外界條件--社會和自然的描寫。
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因此,寫人記事常常需要對環境進行描寫。茅盾在《關於藝術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繫着人物的思想行動。"環境描寫分為兩類:(一)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1)寫景襯託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人物關係;(4)寫景表現人物性格。進行景物描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精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描寫。只有抓住特徵寫風景,才能做到"真,好讓讀者看完以後,閉上眼就立刻能想像出你所寫的風景"。(《契訶夫論文學》)
2、要選好寫景的時機和寫景的角度。契訶夫認為"風景描寫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在它能像音樂或者由音樂伴奏的朗誦,向讀者傳達這樣那樣心情的時候,才合適,才不至於把局面弄糟。"3、要體現地方色彩。魯迅指導青年作者時提出:"現在世界環境不同,藝術上也必須有地方色彩,庶不至於千篇一律。"又說:"地方色彩,也能增畫的美和力,自己生長其地,看慣了,或者不覺得什麼,但在別地方的人,雌鵠詞薔酰梅淺?匱勱紓黽又兜摹?"4、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寫景不應該是自然主義的純客觀的描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把境界分為"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即"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於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5、採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6、採用象徵手法寫景。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會環境貓寫:從狹義上說,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的總和。如我們寫一個學生,就不能不寫他所求學的社會環境:學校,學校中班級里的教師、學生及與他們的關係,有時,還要寫到他的家庭、父母、親友。
社會環境描寫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同是王願堅寫紅軍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會環境與《普通勞動者》的社會環境就不同;同是寫過去與敵人鬥爭,以表現**員品質為主題的《清貧》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社會環境描寫也各具特徵。而當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不少作品進行環境描寫時表現出的環保意識,就是過去時代的環境中所不可能有的。進行社會環境描寫,要努力畫好"風俗畫"。高爾基說:"不可忘記:除風景畫之外,還有風俗畫。"例如魯迅《風波》開頭所寫的江南農村晚飯時的情景,就是一幅頗具特色的風俗畫。
五、物體描寫在寫作中,我們既要描寫人物,又要描寫環境,還要描寫物體,即描寫各種動物、植物和各種無生命的物體--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體和人類明、創造出來的器物、用具等。這種物體描寫,也稱為"狀物"。狀物是對物體的描摹,類似繪畫中的"寫生"。
狀物的目的在於使讀者對所描摹的物體有一個準確而鮮明的具體印象。前人對狀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也就是說,狀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方面下功夫。
什麼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和質地。為了使被描摹的物體具體而形象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必須在"摹形"時注意抓住物體的特徵,既抓住物體的整體特徵也要抓住物體的局部特徵和細節特徵。為此就要認真細心地觀察物體、弄清該物體與其它物體的區別,並且區分出該物體各個部分的不同之處。根據前人的經驗?摹形"要準確、生動,應注意運用數量詞和方位詞,進行比較,使用比喻,還可以用動態詞語描寫靜物。
什麼是"傳神"呢?就是要描寫物體內在的神態,使描摹的物體具有感染力,從而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或聯想,或啟迪。"傳神"要與"形似"結合起來,切忌外加。最好是在"摹形"過程中"傳神",當然也可以在描寫的同時兼用議論,只是要適當,不可過多。
描寫物體--狀物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其順序與觀察順序有關,與物體本身構造有關,也與主題表達的需要有關。
按觀察順序狀物,通常是依據人們的觀察習慣,由部分到整體,由表面到內部,或是由形狀、色彩到位置、結構。按物體的構造狀物,其順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後,從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結構到內部結構。按主題表達需要狀物,它的順序必須與物體的主要內容相呼應,以體現物體內蘊的意義。
狀物應注意藝術性,盡量寫得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引人人勝。
關於物體的性質、功用、成因、製作過程及其用法的介紹,是另一種表達方法--說明的內容,不屬於狀物的範圍。
描寫,是用形象性的、滲透着感情的語言,用繪聲繪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狀態、神態、動態具體真切地勾畫出來,使其直接訴諸讀者的感覺器官,以引起某種程度的美感或快感,進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學習描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貼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繪事物,要符合實際;二是要抓住特徵,就是要抓住被描寫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有的東西;三是要注意描寫為表達中心服務,與中心無關的描寫不但沒有意義,還會影響中心的表現,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寫源於對生活的觀察,要學好描寫,先要養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認真觀察的習慣,做個有心人。有了平時豐富的積累,描寫起來就會感到輕鬆自如了。開始練習時,以想好描寫的思路為重點,詞語可以樸實一些,逐漸地把重點移到詞語上。
任何事情的生都要有一定的環境,或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任何人物都有形象。在寫文章時,先對事情生的環境進行描寫,或對文中人物外貌的描述,都是描寫式的開頭方法。
什麼叫修辭(格)
修辭格為了使說話增強表達效果而運用的一些修飾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稱辭格、辭式。修辭格就是語言在長期運用過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達功能的修辭格式。有的修辭格有鮮明的形式特徵,有的則在表達功能上獨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說被描寫的對象甲,而用與它有相似性的乙來描寫它,以使被描寫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點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個要素:本體(甲)、喻體(乙)和連接兩者的喻詞。根據這三個方面出現情況,將比喻分為:(一)明喻用“像、如、彷彿”等喻詞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1)**像太陽。
當然,如果前後句子叫長,且意義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詞。如:(2)鐵不用就會生鏽,水不流就會臭,人的頭腦不用,功能就會萎縮。
(二)暗喻用“是、成為”等喻詞直接將本體當做喻體的方法。如:(3)大王莊這個陣地成為一顆銳利的鐵釘,牢牢地釘進了黃維兵團的腦門心。
(4)困難是彈簧,你軟它就強。
(三)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詞,直接用喻體代指本體的方法。如:(5)一旦把敵人消滅乾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裏“鮮紅的太陽”喻指新生的社會制度。
二、比擬直接將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徵、屬性加在甲事物對甲進行跨類式描寫的修辭格。有本體、擬體兩個部分組成,本體一般為名詞**物,擬體則多為謂詞性成分。從語義特徵上說,擬體本不能與本體構成陳述關係。根據本體與擬體的關係,一般將比擬分為:(一)擬人將非人類的事物當做人來寫。如:(1)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2)硬幣正悄然“退休”。
(二)擬物將人直接當做物,或將此物當彼物來寫。如:(3)打得日本鬼子夾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臉,滿天的星星驚散了。
三、借代直接用與本體甲有相關關係的乙代替甲的修辭格。如:(1)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
(2)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園子,豐富菜籃子。
四、拈連在用乙對甲進行陳述或描述后,再將甲轉移與本不能陳述或描述的丙進行組合的修辭手法,可用格式表述為:甲+乙→甲+丙。例如:(1)你別看我耳朵聾,可我的心不聾。
(2)這一錘沒敲在鐘上,卻敲在俺的心上。
五、誇張對事物或行為作越事實的描述的修辭格。例如:(1)毛色格外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誇財主豪富,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也枯。
六、雙關讓詞句具有表面上一個意義實則表達另外一個意義的修辭方式。比如:(1)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2)旗杆上插雞毛,好的撣子(膽子)!
注意:雙關與歧義不同。雙關是一種表達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達一種意思的時候,暗地裏還有另外一種意思,而後者才是表達者的真正用意。不過不能理解后一層意思的人,不影響理解這句話的字面意義。但歧義不同,它是表達者無意產生的一種消極現象,它所表達的兩種意義存在於話語表面,而且這兩個意義會讓接受者無所適從。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騙等)的話,歧義是應該避免的。
七、映襯將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使它們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的修辭手法。例如:(1)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八、移就將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直接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格的最常見形式是體詞性偏正短語,如(1)、(2)
(1)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2)甜甜的聲音讓奶奶心裏樂開了花。
另外一種形式是謂詞性結構,如:(3)秋天的黃昏,晚霞燒紅了西方的天空。
(4)建築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
九、對偶用字數相同、意義相關、形式整齊的兩個句子並列表達所形成的修辭格。根據兩句之間的語義關係,將它分為三類:(一)正對上下句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同一事理,意義上互相補充。
(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反對上下句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敘述,意義上相反相成。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手甘為孺子牛。
(二)串對,也叫流水對,上下句意義相承,表達因果、條件等關係。如:(3)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十、排比用一組結構相似的語句,表達相關的內容的修辭手法。如:(1)祖國是一座花園。北方就是圓中的臘梅,小興安嶺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詞更換現成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造出新的詞,以表達風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辭手法。如:(1)都江堰市拍賣標“官宅”。
(2)搞四個現代化,不懂科學技術就要成為科盲。
十二、辭格辨析(一)比喻與比擬兩者都是用另外一個事物描寫本體。不同處主要是:無論哪種形式的比喻,喻體必須出現,比擬則不能出現擬體。如果一個句子中既出現喻體,也有比擬特徵,一般將它看作比喻。如:獵犬像戰士一樣站在那兒,似乎要與老虎決一死戰。
(二)對偶和映襯兩者都是將兩個方面放在一起,容易混淆的是映襯與對偶中的正對。不同處是:對偶不僅要注意意義的關聯,更重要的是要求形式上要絕對整齊。而映襯沒有形式上的要求。
(三)借喻與借代兩者都是用一個與本體有關係的代體來描寫本體。不同處是:第一,構成基礎不同:借喻的本體與喻體之間是相似關係,兩者是本質不同的兩個事物;借代的兩個部分則是相關關係,不是兩個事物,代體多為本體的一個部分,或是本體的某個屬性、特徵。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價值在引導接受者去聯想,使表達形象性增強;借代則旨在突出事物的特徵,沒有聯想價值。
第三,轉換結果不同:借喻能轉換成明喻,借代則無法轉換。
十三、修辭格的綜合運用表達中很多時候單獨使用修辭格。但是,修辭格也可以綜合起來用。所謂修辭格的綜合運用就是指在一個句子中使用兩個以上的修辭格的行為。根據修辭格的結合方式,分為:(一)辭格兼用即一句話中同時表達兩個辭格,兩者無法分開。如:(1)此時,積壓在心底的仇恨,就像沉埋在地下幾千年的火山一樣噴出來,一瀉千里。
該例使用了比喻和誇張辭格。
(二)辭格套用即整個句子有兩個以上的分句構成,整個句子用了一種辭格,其中某個分句也用了一個辭格,形成套式表達。如:(2)**,你是靈感的火花,你是創作的動力,你又是愛情的試金石。
該例整個句子構成了排比辭格,但其中三個分句,又各構成一個比喻。
(三)辭格連用指幾個分句分別使用了一個以上的辭格。如:(3)家是幸福的搖籃,家也是魚船遠航歸來的港灣。
該例連用了兩個比喻。
什麼叫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人物描寫的手法——肖像描寫(就是外貌描寫,這是別稱,一樣的意思)
什麼是描寫?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歷歷在目"、"維妙維肖"。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體型、姿態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寫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幾點:
描寫技巧
(1)、仔細觀察,抓與眾不同的方面,突出特點。
(2)、抓住“五官”特點,寫出人物面部特徵。
(3)、注意身材體型、服飾打扮,體現人物個性。
(4)、區分性別和年齡差異,用詞準確。
(5)、注意生活經歷,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經常習慣的動作神態。
(7)、表現喜怒哀樂,和神情變化。
(8)、抓重點,不可蜻蜓點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誇張,聯想等修辭手法。
(1o)、要有順序。
我們在描寫外貌時應遵循哪些規則呢?
描寫要求
一、有序。描寫時應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或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都行。如果寫了眼睛,接着寫頭,又寫嘴巴,再寫眉毛,爾後寫鼻子——這種描寫不管寫得多好,它給人的感覺是一片混亂。
二、和諧。這要求所寫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齡、性別、國別、職業。比如一位考生在寫其中一個小姑娘的眼睛時,這樣寫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顧盼生輝。望你一眼,便有萬千情種。可以說,這個眼睛寫得很美,但是如果這樣來寫一個小姑娘這是不合適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o年高考題,先要仔細研讀材料,從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徵:第一位好動任性,看問題簡單片面;第二位文靜懂規矩,能全面地看問題。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徵,描寫外貌時就顯現這些性格特徵。
四、抓住關鍵、特徵鮮明。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反映時代特點或者能區別與其他人物的獨有的外貌特徵。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淪為乞丐:“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祥林嫂初到魯家:“只是順着眼,不開一句口。”再到魯家:“順着眼,眼角上帶着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後的希望破滅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濟了。”這幾處的描寫,都抓住了人物的關鍵,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細節突出。(魯迅曾立志畫出中國國民的"活的靈魂"。列夫?托爾斯泰為了寫出瑪絲洛娃的靈魂,勾勒出瑪絲洛娃在牢中的內心世界,曾對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詞準確、修辭恰當。可以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
總而言之,外貌描寫要為刻畫性格、塑造形象服務。以形寫神是外貌描寫的關鍵,同時我們也要使筆下的人物和諧有序。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描寫。那麼,有哪些人物描寫的手法呢?
描寫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所謂正面描寫,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進行外貌描寫一般使用:
1、簡筆勾勒特徵、運用修辭手法;
3、寄託作者愛憎;
4、藉助他人眼睛;
5、相關人物對比;
6、一人幾幅肖像;
7、結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寫要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並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優秀作品中寫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寫的壞人也並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腳。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醜陋,有刀傷痕。法捷耶夫的《毀滅》中的英雄萊奮生卻矮小而背脊稍微彎曲。這都說明,作家即使描寫心愛的人物也不是"臉譜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嚴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實。在寫批判人物時,有時常常以外形美來反襯人物的心靈丑,如《毀滅》中的反面人物美諦克,他風度翩翩,卻動搖變節。《紅樓夢》中的王熙風美麗俊俏,卻心毒手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