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3 中國兵法《鬼谷子》――我的理解
此書寫於去年7月,今年拿過來引用到此書中!
序
古之兵家,論述之道,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審時度勢,將才謀略。書《二子》,術術三十六。本為易。觀古縱今,說客以謀略論英雄。百家爭鳴,百花其放。又二子,始做道家之文學。嘆以,倉頡造字,伏羲以八卦,武王悟易於牢,孔子成五經。浩浩史海,區區春秋。焚書坑儒可悲可嘆。將欲取之天下,非爾爾幾句。我獨愛《鬼谷子》這本書,教我以做人的道理。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家的外交戰術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外交關係國家安危。策略關係生意成敗。言語技巧關係為人處世為人處事。智謀之士,成於謀成於策。謀潛藏於無形,勝在平常之道。《孫子》重策略,《老子》重天道。《三十六計》重計謀。橫穿貫通,天下事,無以為之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正文:
一曰:“謀成功的根本,策乃佐之。”
捭闔譯為開合。本為戰國時縱橫家分化拉攏的遊說之術。后亦泛指分化拉攏。之於我,捭闔應為謀算。成事者,謀為先。物物三十六,物,就存在一個變數。道非常道,就是這個道理。有道是,《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盤古開天闢地,大地還是一片混沌。物以陰陽相分,太極生兩易,兩易生四相,四象演八卦。天地幻而化成太極,外面圓潤,裏面亦是變化無窮。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我們的祖先深諳其中奧秘,用來籌謀教導我們。夏商時期,統治者者喜歡把問題刻在甲骨上,用來預測和占卜。如果問下雨有關的問題,那麼舊聞,今天下不下雨,然後問下雨好不好,再問下雨可以給人們帶來什麼。而換句話說,我們研究老子。老子講求的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證明道是恆久的。天下的聖人都是遵循這個字的。畢竟天道是不可以逆的。故人常無欲,以觀其變;常有欲,以觀其徼。當我們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要遵循這個道。不能盈,也不能損。通過觀察,思考,權衡利弊,來做一個大方向性的把握,從某些細枝末節謀得最適合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古有云:“滿招損,謙得益。”不要做紙上談兵之事,也不要總愛在別人面前出風頭。太多稜角的東西,總是要被磨平的。太多光芒的東西,也總是要被自己刺傷的。
我以前很愛出風頭,在別人面前肆無忌憚的說話,絲毫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後來被人群起而圍之,設下連環計。當時年輕又輕狂,最後結果出來的時候還在想,我到底哪裏做錯了。不用說我了,漢朝的時候,不是有句話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想如果知道這個典故的人,都應該明白我所說的。蕭何的成敗關係原因有太多了。不在這裏一一列舉,不過還是要說一點,總結蕭何的過失,我們可以想到:做為人,如果太聰明,或者太愚蠢都是不合乎時宜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品德,傲慢,智慧,愚蠢,勇氣,膽卻,僅僅是詞彙上的差別嗎?雖然有失之一毫,差之千里的說法。但事物是可以相互轉化。有時好的未必是好事,壞的也差不到哪裏去。這裏要講到福和禍的問題。
福禍常在於積微。是福,是禍患,其實是沒有定義的。塞翁失馬的故事人們早以聽說,而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事情可以說明這件事。有天,我在馬路上撿了一百元,我那個高興啊,高興的我手舞足蹈。想用這一百塊錢買點什麼呢?結果回家的時候,仔細看了看,錢是假的。我的手機也不知道搞哪裏去了。真是得不償失。
不是有的人喜歡搞aTm的詐欺案嗎?取錢的時候,在旁邊說,小姐你的錢掉了。有的人,看也不看就揀了。哎,結果銀行卡被人動了手腳。相反失去了更多。還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婆婆最近竟然相信很多人說的,靠什麼家,竟然能把養老金跑去投資。騙子不是那麼傻的,為了博取你的信任,又是租廠房,又是怎麼樣的。你當然被假象騙了,在短短几個月的回報中。你貪心的再投入的時候,通常以人去樓空。我媽媽常說:“天上是會掉餡餅,但為什麼砸到你的腦袋?”
兵家云:“謀,方能成事。”
這就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考慮清楚。所謂謀,要看他的本質。你要看這件事,策劃人是靜是動,是虛是實,也要考慮當時的主觀和客觀因素是什麼。觀察策劃人喜歡幹什麼,周圍的朋友都是些什麼人,從小的細節觀察他。要做成一件事情,特別是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彼此了解,對症下藥。了解自己,就有百分制五十的勝算。但如果你連自己都不了解,那麼就一點希望淘寶網女裝天貓淘寶商城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www.taobar8.com也沒有了。道生萬物亦道化萬物,其中暗示了一個道理。暗示了始與終,動與靜之間的關係。要知道他所指的,其實是一種處世的態度,一種中和之道。
不是說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也說了,細小的一個動作也能反映一個人。最近十分喜歡觀察別人,也許是因為在尋找不同的寫作素材。比方說,我認識一位先生,我會先打量他一圈,鞋子,手錶,包包。這三個方面是顯示一個男子身份和職業的一種符號。有錢的男子,特別是開車的,一般會有一雙白色質地很好的皮鞋,我想,如果經常走路是不會穿白色皮鞋的。而有身份的男子,是不會隨便帶手錶的。手錶是男子另一張臉,如果這個男子打腫臉沖胖子,那麼你也要自認倒霉了。
再看他身邊的人,他的朋友經常出入什麼場所,可見他潛意識當中是個什麼樣的人。一般好男人經常會去咖啡廳,或者好一點的茶樓。他們是享受生活品位生活的人。而壞男人一般去什麼地方呢?你看看經常過夜生活的人都去什麼地方你就應該想到了。品位和趣味就是這麼簡單。如果女孩子要和一個人交往,請擦亮你的眼睛,看看他周圍都是些什麼人。我想你會對他有另一個認識。
事行於善而止與惡。也明白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有一個道理。而這種道通常是由你的心來思考和領悟的。排除了通常意義上的益關係,計較與得失。重要的是做事和處世,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周密程度。玄妙至微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吧。兵家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意思是:沒打仗而獲勝的,謀算一定多。沒打仗就輸了,謀算一定少。多的勝少的,更何況不算。這裏也揭示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什麼都應該有充分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也要相信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大學生為什麼就業率這麼低呢?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本人才疏學淺,淺淺的表一下個人觀點,這個社會問題畢竟牽扯了太多,很多大學生看了我的文章,可能說我是五十步笑九十步。
姑且不談那些片面的東西。先談大學生就業心態問題。
剛剛畢業,一般大學生都是沒有工作經驗,拿着文憑像無頭蒼蠅一樣的跑這個跑那個,盲目的投出簡歷。從投資角度來講,這是失敗的。沒有目的性的投資,只會導致盲目的失敗。
先你應該權衡一下自己,先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價,把你的優勢和劣勢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最好諮詢以下就業導師,或者就業經理人。最好是選擇一個能長期穩步展的企業或者公司。不要太看中眼前的得失,目光要長遠。再做個計劃,三個月的,一年的,五年的,十年的。不要做的太具體,往往一句話就夠了。按照你的目標走,當你十年後再回頭看一下子,如果是和這個差不多,那麼我想你的一切是成功的。畢竟想要成功是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和不斷的充電的。一輩子不要停止做的事情是學習,無論你的工作再順利,再如何。請記得,學習會讓你永遠不被淘汰的。
二曰:“戰則要依勢。”
古代凡有大作為的人都有許多特殊的才能。有的能知過去未來,有的能揣摩對方的心思。有的通過觀察事情的趨勢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和應對方式。佛經上也講過,人的修行達到某種程度后,就會出現世通。世通能知過去未來,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也有很多人具有特意功能,能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但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有這等修為的。如果大多數人要成功,靠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則有點審時度勢的意思。人要想取得勝利,不外乎是這些。兵家云: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而大的趨勢,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將和,法和。聖賢之所以能成功,多半是能審時度勢,把握大的趨勢,取利避弊,靈活運用逆向思維,公正客觀的考慮。
如果你想出大一點的聲音,那麼請先沉默一陣子,瞬間爆的聲音是巨大的。如同宇宙爆炸學說講的,當質量堆積到一點,承受無限的壓力所爆出來的能量,是可以塑造新的世界的。如果你想通過擴張來展自己。那麼請你先學會收斂。不在沉默中爆,就在沉默中消亡。有的時候,你想增高就必須先把自己降低。想要取得,就必須先做到給於。
《三十六計》裏有一計是這樣說的。暗渡陳倉:“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別人說話的時候,是動的,那麼自己就要沉默。研究他語言的漏洞。此乃“勢”的問題。可以是劣勢,可以是天時地力,也可以是人勢。所以善戰者的人,求之於勢,而不依附於人。兵家云:“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那麼人和之勢如何去理解呢?然而我們都知道兵之道,在於人和,人和則不勸而自戰矣。
如果你想要想清楚這個問題,不妨看看呂不韋是怎麼從一個商人變成一個國家的宰相的。說的通俗一點,秦始皇的爸爸當年被困在外地當人質,呂不韋路過時現了這個絕好的商機。於是乎,腦際極好的呂不韋看準商機,不但投資給贏政他爸爸財力物力,最後還把自己的老婆也陪了進去。好在沒有陪了夫人又折兵。最後還是做了宰相姓呂的聰明的隨了這個勢,然後當了宰相以後,把李斯送去給贏政當老師。李斯想了想,贏政卻有過人之處,將來必定能統一六國。李斯隨後也有一番作為。但勾心鬥角之事再所難免。我們很多時候要像這些人學學,看看人家是怎麼看問題的。
三講“貌合神離”
臣之間的上下級關係,有的時候貌合神離。
看似好的,其實未必真的好;表面上不好,其實也未必是真的不好!所以看問題要看本質,抓事情要抓重點。一切要用智慧和謀略,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道德,友情,金錢,美人等謀略,歸其根本是一種想要控制別人的計謀方式。但人與人之間關係是複雜的,只有人心是複雜的,不為人所能控制的。有人不是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嗎?”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中,不能隨心所欲的生活。太多的局限性,有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悲哀。
兵家云:“內,晉見言辭,名曰說客,楗乃謀略。”
說客應是沉穩的人。他的謀略應循序漸進。在心裏掂量得失明白大意分寸。當合二為一時才去實施。實施的時候又能合乎時宜。隨機應變。最高的謀略乃是:“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說客要察言觀色。重大局輕小利。觀察要知道對方的用意。有不合乎時宜的,就算得到了,計謀也不能成功。成事要合乎天時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多想,要善於現。當一切合乎時宜,就能成成功。成功則要做到知己知彼,否則只能失敗。成功的人,會用計謀和言語去遊說,一步一步由表及裏。但一定要符合時宜。加之突如其來的環境突然變化,只有一計---三十六計,走為上。
四言:“遠交近攻,查缺補漏。”
兵家云:“遠交近攻: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事物是展的,漸進的。如此說法自有其中的道理。你身邊,常有小的禍患存在。而你卻不易察覺。總是到了事情的危難關頭,你才想到求救。成功者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控制局勢展,能根據其中的變化審時度勢,出謀劃策。我們常講,未雨綢繆,我們之所以失敗。常常是因為一點小事。而小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也能演變成很大的事情。防患未然源於細微的查缺補漏。亂世出英雄,天下局面混亂,如果沒有英明的領導者,大臣不能盡忠,那麼小人就會用讒言擾亂軍心。聖賢藏於深山,小人出於奸道。小人謀私,聖賢為公。小人常常因為貪圖利益而做出諸多的欺詐。古人云:“唯女子,小人難養也。”君臣之間如果相互猜忌,整個國家,整個時代就會離崩潰不遠了。君臣反目,亂世就應運而生。所以國家就有重大的缺失。有遠見的高明志士,能把握大局,觀察細微,分析情形。防患於未然。他們深知,如果統治者不明智,那麼國家只能覆滅。良臣擇木而棲。有千里馬還要有伯樂。
故兵家云:“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賢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敵間之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易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掛在不斷的變化只中。只要是變化就一定有漏洞,不能不去觀察。觀察然後得相應的計謀。所以,明君賢將之所以能戰勝別人,比別人傑出。是因為觀察別人,知道敵人的弱點。
五曰:“欲擒故縱,欲蓋彌彰。”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兵家云:“計利以聽,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審時度勢,進可攻退可守,依照形勢處理事情。先要看看他的矛盾,能客觀的分辨事物,能看到內因外果,能知道虛實,能居安思危知道遠近事情。然後衡量它。如果其中有這些事情,就可以征伐,可以戰勝,可以為我所用。引用深奧道理的謀略,先以為對方製造聲譽來嬴取歡心,再以各種技巧來箝制他。虛實之間其實變化無窮。不能馬上贏得戰爭的勝利,應打疲勞戰術。使他疲憊,然後在摧毀他。或者利誘他。等待他放鬆的時候打敗他。將帥如果要打天下。要按天時的興衰,依地勢的強弱況。考慮國家財力交際的長短。觀察統治者的用意,知道他的喜好和厭惡。用各種技巧才鉗制住他。投其所好,攻其不備。用假象來迷惑他,再用計謀攻克他。
用人方面。考慮所用之人的智謀權利和財力氣魄。用計謀,奉承他,控制制服他。這就是飛箝之數。用於人,在乎虛實。欲蓋彌彰,聲東及西。可能暫時吃虧,但是大局還在自己手裏六,良臣則木而棲。物極必反,計謀也有適合和不適合之分從別的角度來講,各自有各自的形式,來來往往,互相牽制和制約,但要因不同的事用不同的計謀。聖賢之士,之所以能在天地間立身處世,教育說話,都在情理之中,依天時的好壞,知道其中的緣由。站先機,所以能轉化世道。貴在事情沒有長久不變的。沒有長有的,也沒有不長有的。沒有經常聽的也沒有不聽的。做成一件事情是因為合乎與自己的計謀。彼此合謀而離開這件事,計謀是不能統一的。如果相反。他的權謀,用在天下,用於治國,是他的方式,要依照自己而給與,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氣勢而定。大小與進退選一個用。異地國內用計謀,然後用欲蓋彌彰的方法古時候善於反用此道的人,能協助四海,將諸侯間的事物轉化求一個中間只道。
呂尚,三次幫助文王。三年進入殷朝。不能有所註解。這是天命的大象,是不能遲疑的。不是聖賢達到一定的成就就非常用心。但不用心思是不能成功的。不能用兵的將才,有些是忠實可靠但不能深入了解別人。良臣則主而事必須審視自己的睿智,衡量利弊,方可知進退,所以可以無往不利
六曰:“審視。”
古時候善於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能衡量天下的大權和厲害關係。衡量大權不謹慎,就不知道強若輕重;厲害關係衡量不謹慎就不知道隱藏在其中的細微。
什麼是量權?揣摩其中的大小,用計謀分多少;衡量有沒有財富,預料人民多少和富饒或者貧瘠。有什麼不足。分辨地勢的險峻難易程度,誰好誰壞,謀略和思考方便誰多誰少。衡量底下的大臣誰遠誰進。自己的謀士誰賢能。觀天象,看看吉凶禍福。國內民心是否安撫。誰好誰壞,從反面去分辨思考就能知道。考慮這些事的人,往往在他好的時候,被欲求所操控,他的欲不能隱藏起來。而他害怕的時候,也通常極其的害怕,他的害怕往往也不能隱藏起來。情緒是變化的。感情用事的人,很容易衝動說錯話。
多問自己的親信,知道現在自己身邊的關鍵。深沉的人情感在內心之內,不表露在外面。如果要成大事,一定要揣摩權量,說別人的時候,要考慮當時的情況。謀略和情緒是否能控制關鍵就在這。可以高,可以低,可以薄可以厚,可以用利益控制別人或者用各種謀略制服別人。這一切是不被人察覺和控制的。
先人告訴我們,聖賢的謀略是能隱藏在其中而不表露在外面的。這就是謀略的根本,就是這個說法。人常常遇到事情,最好不要先說,事情敗露往往由先。所以,最難攻克的其實是自己。說話多了,你的計謀就敗露了。百害而沒有一點利益。能成大事的人,定能守口如瓶。
七說:“苦肉計乃是拋磚引玉。”
兵家云:“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類以誘之,擊蒙也。”
以事情去順合於說服之君王。順和,揣摩的計策。能藏住事情的人是揣摩事情的主人。如果用的好,他的計謀會被隱藏。用很小的方法去索取自己的利。
別人窺探他,他就一定能察覺,就一定能攻克他。所以說,心思細蜜可以去禍患,叫做防患於未然。隱藏真實的想法而不讓人知道,所以他的事情不會敗露,不會有禍患。心計在自己身上,試探在別人那裏。順從試探的人,事情是不會被輕易察覺的。
古時候善於此道的人,好比在深淵裏釣魚魚餌放下去了,就回有魚上來所以說,不易被察覺的事情會成功用善用道德給自己謀福德。收買人心,不罰戰爭,是可以和神明相提並論的。聖賢的人那些東西其實我們平常的人也有。之所以平常人不成功,是因為他們把這些用偏了。計謀最難的是周密,人最難的是傾聽,是最難的是一定成功。而聖賢卻做到了這一點。所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總有漏洞,需慢慢的磨損。持久才能成功。
權衡說客,說話的人。說話的人,賄賂他。掩飾其實很虛假,虛假的其實也就損傷了。應對的人,牙尖嘴利,用少說話應對他。成道義的人,明白事理,明白事理的人,可以欺騙他。很少說話的人,可以用餌捕捉誘惑他。妄言的人,諂媚陷害重量。諂媚的人,好鬥。平庸的人,好勇。親戚,好用權。少說的人反而能勝利。急功近利的人諂媚。平庸的人喜好博學多才。不懷疑的人乾脆,喜歡權利的人用計謀。其他的相反。
說話的人,用心計,對於他不能用感情。為人耳目的,心被左右,隨意可以看見他的內心。
適應道而調動。要在很多話中不亂,沉浸在裏面而不迷失,才是道理。什麼都不要聽,什麼也不要看。才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不能這樣做的,是不會成功的。事情是變通的,聖賢也給我們將過很多道理。所以,說話或者做事要注意分寸。人的情緒和說話被慾念左右,所以心不動就不會被困。說他有利的人,順從他的長處,說他有害的人,避免他的短。病痛,恐懼,憂愁,憤怒,喜悅。病了的人,面色不哈。
恐懼的人,沒有逐漸,憂慮的人很閉塞,怒的人很衝動,喜悅的人疏忽。五種厲害關係,自行把握。所以聖賢說。博與言。言靠在辯,辯與要,貴與勢,富與高,貧與利,賤與謙。勇敢,愚昧指揮。常人和聖賢是相反的。說話有很多種,事情有變故。貴在聽
十,權衡,決定,靜空。
權衡在於觀人,審時在於度勢。
決策在於心裏安定而內心不被誘惑靜空在於虛實之間心把握事情的方向。禍患常在於積微。誘惑在方方面面。而把握大方向的還是自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無數豪傑埋沒於浩浩滄海中。伯樂與千里馬可遇而不可求之。欲成事,先修持。修身,修心,修福報。自古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寂寞之心,聖賢之心,在乎境界和修為。修為到,則謀到,策到,決到。持之心,靜之空,乃境界,真境界。我研讀詩書,譯古文於此。不外乎持修境界。吾不是才高八斗,也不是聖賢轉世。我只是平常心,平常人,修平常道。
過平常日子。一切以平常為根本,做一個人該做的,僅此而以。謀略用於商,福得舍於人。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吾不能取,惟獨舍。靜莫。有等候之意。不知是否修成般若境界。一切與我皆如鏡花,菩提一生,也只草草幾字。只願明白其中道理,可以造福別人,明白大義,孝敬父母,愛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