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該走的時候
在佈置戰事的同時,李世民也進行着一系列人事的任免及朝政新政的實施。////
人事的任免是在慢慢進行着的,像張亮、劉洎等一些比較有威望,但不認同李恪當太的重臣都被冷落,那些公開表態支持李恪的大臣,被放在重要的職位上,這樣的佈置,許多人已經感覺到了不尋常的味,皇帝這是在佈置身後之事了。
當然諸多的新政在最短的時間內實施,這讓更多的人感覺到了異常,又懷疑起前面的決斷,若是皇帝佈置身後之事,也不會這般的。
新實施的大部是以王易所提意見而制定的新政,包括作為大唐武器研究院的軍品監進一步完善和規範,初級教育的普及,賦稅和金融的改革等方面,這些新政在年內已經開始納入規範運行,在李世民的強勢支持下,及許多官員的參與下,已經取得了比王易預期還要好的結果。
只是許多人在參與這些新政實施的同時,又在懷疑,皇帝為何這樣做,為何這樣急迫。
當然時常與李世民私下討論的王易是非常明白,李世民這是為李恪掃除當政時候的障礙,李世民有可能想將皇位傳於李恪,或者讓李恪監國,他躲起來休養一段時間,因此儘早地佈置。
王易是不相信李世民會在死前交權,將皇帝位讓出來的,那就只有另外一種可能了。
這當然是王易期望看到的,他不希望李世民在李恪威望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就將權力移交,而是希望過幾年以後,李恪任太多年了,繼任皇位才好1若李恪現在就繼任皇帝,他的一些計劃就沒有實施的可能。他認定李世民不會禪位,因此也在按着自己的計劃做事。
在年底的時候,王易再次向皇帝李世民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方面的改革的建議。
作為穿越者的王易知道現任皇帝李世民是個歷史少見的英明皇帝·大唐以後的皇帝很多,但不可能所有繼任者都是英明的,也不可能都是心胸開闊的,人治的缺陷是顯而易見·任何人都明白的,在沒辦法改變君主制的情況下,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將朝事劃到一個框框裏面,皇權得到一定的制約,集許多的人智慧決定朝政大事·肯定比一人做決斷來的完備,王易就是依據這個想法提出新的觀點的。
但王易並沒提出內閣制或者首輔機什麼的,那樣肯定會惹惱李世民的,但現行的三省部制進一步得到完善,對皇權進行制約,在李世民首肯的情況下,王易可以放心提出。
所有的想法王易已經和李世民交流過,李世民在他滔滔不絕的鼓動和相勸下·基本同意了他所提的,以一系列的制約避免皇帝在朝政上出現專斷的情況,這可以說是李世民在任時候力求的·也是王易最讚賞李世民的一點,有這樣一位威望極高,無出左右的皇帝認可讓三省部制對皇權進行制約,在君主時代,相比較前朝,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王易在向李世民提出這些建議的同時,也同時上交了辭呈,以身體病痛較重為由,懇請皇帝讓他回南方的杭州修養幾年,待身體好了·再回來為朝廷效力。
對寸王易來說,或許這個時候選擇離開朝堂,是非常不錯的決定。
李恪任太已經一年多了,以他卓絕的才能得到了朝大部官員的認可,如今有長孫無忌、馬周、李世等這些重量級大臣的鼎力支持,王易沒有任何的擔心·他這位對李恪影響很大,與李恪關係非同一般的人不在朝,李恪的處境可能會比他在朝更好,更能獲得其他大臣的支持。
王易現在的身份已經和長孫無忌一樣是皇家的外戚了,外戚干政是一向被人詬病的,他要在李恪樹立威望的過程,“避避風頭”,免得被人忌恨。
李恪這個太,王易在幾一兩年之內與他交流也是非常多,對於李恪來說,王易是亦師亦友的摯交,許多事想問詢王易的意見,李恪當然不希望王易在這個時候離開朝堂,但在聽了王易一番講述后,也明白過來王易的良苦用心,認可了王易做出的決定,並聽從了王易給他提的諸多建議。
在得知王易要離開長安,前往杭州住上幾年,已經適應了太妃身份的王曇可是萬分不情願,連哭帶鬮地央求王易不要離開,她不希望沒有王易在身邊的日,王易也是費了好些日,才勸服妹妹,並給了王曇很多建議,包括要在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等長一輩人面前表示最大的孝心,及不過問朝事,禮待李恪的其他妃等,一句放在,就是向長孫皇后看齊。
王曇是冰雪聰明之人,如何會不明白王易的苦心在她這位最依戀的二哥相勸下,也明白過來王易這般做的理●,同時也聽從了王易的吩咐,表示會以長孫皇後為榜樣,做一個讓李世民、李恪都稱道的好媳婦、好妻。
做出的決定得到了李世民父的認可,也讓他最不放心的妹妹王曇接受下來,王易也終於放心,吩咐家人做好離開長安的準備。他當然不會就此隱退,從此不過問朝事,他只是想暫時休息幾年,躲開眾人的視線,讓別人對他的印象淡去,他這樣做,以退為進也可以說,躲起來過一段清靜的日也可以說,也可以避開他所提一些意見在朝堂上引起爭議時候別人對他的非議。
王易知道,他已經將歷史拔向另外一個方向,只要大唐這個巨人不走岔道,一直往這個方向走下去,再過幾年,會更加的繁盛強大,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相抗衡,對於一個後世只是個普通人物的他來說,能對歷史的發展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足夠了。
王易對自己的所會的“才學”很清楚,他只是一個會背一些唐詩,擁有這個時代人所不具有後世現代知識的普通人,也能做到這些已經非常不簡單了,什麼蒸汽機、電燈、火車那些可以給整個社會帶來重大變革,可以用“工業革命”來形容的東西,他沒有能力創造出來,這些方面的理論他都不是很懂,後世時候沒去鑽研過,他想着,一切只要慢慢來就可以了,如今的大唐很重視科技的發展,只要不出現異常的變故,朝廷對科技一直重視下去,工業革命肯定會提早在地球上出現,出現在大唐這片國土上的…
已經為大唐輔墊好很多基礎,王易自信,以後的大唐會越加的強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匹敵,二十幾年間做出了這麼多,他所提的還在其他人的幫忙下繼續完善下去,王易覺得,他已經可以安心地暫時隱退了,去陪着家裏那一大群美麗的女人,過一陣閑適平淡的日,那是件非常讓人嚮往的事。妻妾們正是身體最成熟的時候,此時不好好開發,不好好耕耘一下,以後要後悔的。
消失一陣,還是可以出來的嗎。
還有一個另外的原因讓王易想離開長安,去杭州過幾年,那是這段時間經常做到的一個夢,一個無法和任何人講的夢,夢境的發生地,就在杭州,因為有穿越這樣的事發生了,王易並不認為,一些離奇的事不會再發生,所以他一定要去杭州
有了這些想法,王易立即上奏,請求辭去一切官職,靜養一段時間身體,並讓長樂公主和長孫凌輪番去宮及長孫無忌面前遊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王易近十份奏本上表的請求,及家兩個妻的反覆遊說,李世民終於同意了王易請辭的要求,但在同意王易辭去兵部尚書、將作大匠、太詹事等重要職務的同時,被委任為新設立的杭州都督。
李世民在朝會上宣佈同意他請乎的要求及新的任,王易大喜,立即令身邊的人做準備。
也在王易意料之,李世民在貞觀二十三年秋天的時候,對諸臣宣佈,他將前往南方的杭州,療養一段時間,在他離開長安之時,令太李恪監國,所有國事都交給李恪負責,並命長孫無忌、馬周、岑本、李世等人相輔。
當初李世民與王易的約定,終於以這樣的方式實現了,王易無從去判斷和猜測李世民這樣做的目的,但他明白,李世民已經身心疲憊,對朝事厭倦,想好好休息一陣了,至於休息以後會如何,那不得而知了。
李世民動身前往杭州要在下一年春,但王易已經等不及和李世民一道走了,他也不能等李世民,他一定要在皇帝前面抵達杭州,做好準備。
也就在貞觀二十三年仲秋時候,王易終於帶着他的一眾妻妾及兒女們,踏上往杭州的旅程。
灞橋邊,太李恪帶着滿臉淚花依依不捨的王曇,還有作為岳父的長孫無忌,王易的摯友任侍的馬周,補王易離任后空缺職任守兵部尚書的蘇定方,還有留在長安的大哥王昂,及剛剛在一年前被王易發掘出來,準備將女兒王吟許其為妻的右衛郎將裴行儉,及許多原江淮的舊部將士,都來為王易送行。
不少的柳枝被人折下,折柳相贈,給人帶來的是無盡的傷感,女人們抱在一起痛哭,男人們滿是傷懷,只有王易是非常的興奮。
“再見,長安···不久以後,我就會再回來的在轉身向眾人拱手作禮告別的時候,王易心裏默念…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