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陰陽手防禦法
拓本雄一因為孿生弟弟拓本雄二在第一回合的比賽中讓陳真一拳擊光發誓要替弟弟報仇,在擂台上將陳真殺死,為了達到目的,就算是使用對身體有致命危害的激潛葯也在所不惜。所以他才在第一回合的比賽中勢若瘋狂,將對手當成了陳真,幾乎要將他打死。可惜他的運氣不佳,第二個回合遇到了強勁的對手,也是他的同胞,日本有名的柔術大師武田惚角。不過就算拓本雄一有本事將武田惚角給打敗,還需要擊敗下一回合的對手才有希望與陳真對陣。問題是,這一回合的對手武田惚角,他能贏得了嗎?
武田惚角這個小矮人之所以有名,因為他是日本近代武術史上最出名的武術大師,合氣道的創始人盛平植芝的啟蒙老師。大東流合氣柔術正是盛平植芝創造合氣道的關鍵技術。
以柔克剛,以小搏大,以弱勝強,以最小的力量克制對方最大的力量,大東流合氣柔術的原理跟中國太極拳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原理有點類似。武田惚角雖然身高不到一米五,體重僅僅五十公斤,但是在第一回合卻靠大東流合氣柔術輕輕鬆鬆的擊敗了身高體重都遠勝於自己的對手。
拓本雄一的身高也不算高,但是卻要遠遠高於武田惚角,體重更是比武田惚角重了近三十公斤,可惜這些優勢卻根本就無法對武田惚角構成威脅,他們之曾經有過的友誼切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故在擂台上,武田惚角對拓本雄一道:“我對你弟弟的遭遇很遺憾,也知道你想打到與陳真對陣的回合,為弟弟報仇。可惜你運氣不佳,偏偏遇到了我。我雖然有心想幫你,但卻無能為力,因為我必須維護大東流的榮譽,所以對不起了!”
拓本雄一雖然被仇恨蒙蔽了心理。但是對於這個來自自己國家的武術大師武田惚角,他還是不敢失去禮數,彎腰行了一個禮后,他道:
“武田老師,我知道不是你的對手,但是為了替弟弟報仇,我一定要嘗試!所以,請原諒我的無禮!”
武田惚角點點頭。
讚賞道:“那就來吧!”
拓本雄一再彎腰九十度后,擺出架勢,大喝一聲向武田惚角衝去,腰間一拳旋轉而出,中段正拳直擊武田惚角的面門。本來打出中段正拳目標一般是對方地胸部,但是因為武田惚角過矮,所以這中段正拳的目標反而是面門了。
武田惚角一直很自然的站立,沒有擺出戰鬥的架勢,等到拓本雄一的拳頭接近面門的時候,他才後退了一步。然後右手一抬。托住了拓本雄一的拳頭,一翻一牽,令拓本雄一的拳頭不由自主地擊向地下。然後。武田惚角的身一扭一蹲,拓本雄一強壯的身軀被他掄了起來,直接的向擂台下飛去。
只是一招,就以拓本雄一被摔下擂台而結束了。
擂台下的王至道看得心中不由感到有點佩服,這個小矮人的合氣柔術還真***棒!要不是自己對合氣柔術有所了解,更懂是由小矮人弟子盛平植芝所創造的合氣道,說不定就算自己上擂台,也沒有把握贏他。不過幸好,要論摔人或關節技,老子比你更厲害!
稀稀落落的鼓掌聲響起。小日本與小日本之間的戰鬥提不起中國觀眾們地興趣,何況又是一招之間就結束了,自然沒那個中國觀眾願意給鼓掌。中國觀眾不鼓掌,日本觀眾不能不給武田惚角地面子,故在山口裕仁的帶領下,個個用出吃奶的力氣來為武田惚角鼓掌,可惜因為人數太少,鼓掌地力氣再大,聽起來也沒有那種“掌聲雷動”的感覺。
山口裕仁心中惱怒在場的中國觀眾不給面子。又擔心武田惚角受窘,宣佈了武田惚角的勝利后就忙催促大喇叭快宣佈下一場比賽開始。
不過山口裕仁倒是小瞧了武田惚角的修養,大東流合氣柔術不但重技,更看重“心”的修鍊,像武田惚角這種武術大師的心早已經修鍊得如雷打不動的巨石般,豈會因為中國觀眾不給鼓掌即感到受窘!
下一場的比賽更是能挑動觀眾興趣的比賽,就連躲在休息室中練功地參賽選手們幾乎都跑出來了。
第二回合第十二場的比賽,中國人對中國人,國術對國術。一個是中華武士會的頂絕高手,李存義青出於藍的大弟子尚雲樣,另一個卻是武學大宗師孫祿堂的兒子孫大周。這一場的比賽可不是上一場的實力懸殊的比賽,而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無論是尚雲樣還是孫大周,都是實力非凡之輩,中國內家拳術地頂尖代表人物。他們兩人較量,無疑是猛虎與雄獅的較量,充滿懸念。
張嘯林給這兩人開出的賠率均是一比一,本來他之前開出的賠率是尚雲樣比孫大周高一點,但是看了孫大周在上一回合的比賽輕鬆的擊敗對手之後,即改變了主意。或許孫大周以前的實力要比尚雲樣差了一點,但是自從他老爸孫祿堂從武聖島來到上海之後,幾乎天天跟他兒子呆在一起,有了這個號稱“虎頭少保、天下第一妙手”的老爸親自指點,孫大周實力不突飛猛進才怪。故這一場比賽的勝負如何,已經無人能預料,就連王至道也無法預料。
李存義是崇尚實戰的形意大師,一生公開比武,所傳的弟子幾乎個個都是青出於藍,技擊都有自己的風格,這在保守自珍、傳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武術界中是很難得的。而他的弟子之中,最出名的無疑是尚雲樣,其次才是薛點。尚雲樣的拳法被後人稱為尚式形意,雖然師出李存義,卻與李存義的風格相差很大,完全屬於自己的風格。尚雲樣的拳法有句名言:
“練功不練拳,用勁不用力”,從這句話看出,尚雲樣似乎是崇尚功力重於技術的。而且他早期號稱“鐵腳佛”,有震腳碎石的絕技,中年之後即擁有了與形意巨匠郭雲深一樣的綽號“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無敵手”,在實戰上,尚雲樣習慣“硬退硬進無遮攔”的打法。由此可推測尚雲樣這個人,按照後世搏擊拳手的標準,他應該是典型地功力型拳手的代表。
而孫祿堂的兒子孫大周,身材不及尚雲樣壯碩,一付文弱書生的模樣,雖然到一直到晚年他都自稱自己一身所學不及父親孫祿堂的十之二三,但是在那個時代他認識他的人卻無一不對他稱讚有加,認為他是個技擊大師。名頭絕對不在尚雲樣之下。近代武術史記載,孫大周是個很重視實踐的武術家,十七歲出道即擊敗過通背拳名家,號稱“臂聖”
的張策,之後轉戰南北,與無數個武術名家切磋較技,未嘗一敗。王至道根據自己對孫大周地了解,認為他是個技術與功力兼顧的拳手,即是後世所說的全能型拳手,這樣的拳手。威脅力無疑要比純功力型的拳手大得多。
當大喇叭喊比賽開始后。尚雲樣與孫大周並沒有像之前的比賽一樣立即出擊,而且動也不動,彼此都很平靜的打量着對手。雖然他們沒有動。
但是擂台下的觀眾們卻能感到那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力,幾乎人人都閉住了呼吸,全神貫注的瞧着擂台上地兩人,無人敢催促他們快點動作。
一直等到閉息地觀眾們幾乎窒息之後,尚雲樣與孫大周才開始動了起來,只見他們幾乎同時慢慢的挪動腳步,好像擔心踩到地雷似的小心翼翼地向彼此逼進。一直到足夠的距離之後,兩人的前手同時慢慢的前伸,向對方搭去。
好像是經過了幾個世紀那麼漫長,兩人的手臂終於接觸到一起。然後,兩人快速的動了,像是驚天的炸雷一樣突然出擊。這種由慢突變快的轉換令不少的觀眾們視覺錯亂,幾乎要昏倒。
尚雲樣與孫大周一搭手即突變“熊形”,扭身以膀向孫大周撞去,以他的功力,相信只要被他這“熊形”撞實了,就算是兩百公斤重地人只怕也會被撞飛出去。看來尚雲樣打定主意一出手就以雷霆萬鈞之力在一招之內即將孫大周擊下擂台。
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孫大周的被他撞中身體。卻沒有如他想像中飛出去,而是一滑之下,詭異的滑到尚雲樣的背後,身法如泥鰍一樣不可捉摸。
尚雲樣一驚,反應卻更快,身體一扭,五行拳之母的橫拳即向身後的孫大周橫掃了過來。
大概是尚雲樣的動作太快,孫大周來不及躲閃,這一拳擊到了他的腰上。但孫大周地身體卻如游魚一樣的一扭,尚雲樣這勢不可擋的橫拳擊到他的腰上,卻沾着衣服一滑而過,半點勁力也沒有打進。
尚雲樣目光有點驚異,不過並沒有因此停止攻擊,腳步猛的一踏,崩拳離弦之箭擊向孫大周的腹部。
再一次打中,孫大周好像被尚雲樣打拆了身子,腹部頂着尚雲樣的拳頭向後彎了過去,然後又詭異的一扭,再一次的將尚雲樣的拳勁卸開,尚雲樣這一拳仍然沒有給孫大周造成半點傷害。
擂台下的王至道心中吃驚,暗想這個孫大周果然是個技擊大師,卸力之術居然用到了身法上,只用身法的搖扭晃撥縮旋等動作,即能卸掉尚雲樣無堅不摧的拳勁。這種身法卸力之術,比上次與李敘文之戰用的手法卸力之術,高明了不止一個層次。可見孫大周在其父孫祿堂的指點之下,實力的確大大的進步了。
尚雲樣也是武術界的天才,自然看明白了孫大周化解自己拳勁的方式,心中感到佩服的同時,好勝心同時被激起,身體一晃,即再次逼近孫大周,同時身體一起一伏,雙掌從上至下的向孫大周當頭劈下。這一招卻是尚雲樣以形意拳母招“熊鷹合形”開創出的劈拳打法。這種以身打拳的劈拳訓練得當,即通體勁力齊發,威力無比,擋者立倒。尚雲樣倒要看看,孫大周的卸力之術,能否抵抗得住自己這一拳。
孫大周這次卻沒有用身體硬接了,而是用雙手劃了個半圓,即搭住了尚雲樣的劈拳,一圈一退之下,不但化解了尚雲樣的拳勁,而且還將尚雲樣的劈拳牽引向下,劈到了自己的大腿上。
尚雲樣沒料到自己打出的拳居然會打到自己的大腿上。一驚之下忙起腳一個“十字拐”,右腿向孫大周當胸蹬去。
孫大周的雙手再次划圓,在尚雲樣地腳蹬中自己之前搭住了它,一轉之下,尚雲樣的腳帶着身體不由自主的轉了一個圈,變成背對着孫大周。接着,孫大周改被動為主動,一拳向尚雲樣的背心擊去。
眼看尚雲樣就要在孫大周這一拳之下落敗。卻見尚雲樣雙肩雙肋一縮,腰一彎,後背立即鼓漲了起來,好像突然變成了突起的龜甲。孫大周的拳頭結結實實的打在這“龜甲”上,即被巨大的反震力將拳頭反震了回去,身體也不由自主地“咚咚”後退了兩步。
孫大周想不到尚雲樣的功力居然這麼驚人,居然以鼓盪之氣令後背肌肉形成“龜甲”防禦體,硬接了自己一拳不說,還能將自己反震退兩步。看來父親說得沒錯,尚雲樣的形意拳功力深厚無比。身體筋腱的強度已經如老牛筋。這樣的身體產生的抗擊能力,比起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外壯硬功更強大數倍,幾乎是不可摧毀的。自己要戰勝他。還得費一番功夫。
以後背硬接了孫大周一拳的尚雲樣這時候已經轉過身來了,他的表情看起來若無其事,腳步向前一踏,再一記崩拳向孫大周擊出。
這一拳尚雲樣似乎盡了全力,崩拳之凌厲,已經不能用離弦之箭來形容了,這一拳幾乎如脫膛地炮彈一樣,猛烈無比。
孫大周雙手一轉,那種奇異地卸力之術再次使出來了,搭上尚雲樣的拳頭一轉一回。不但成功的化解了崩拳之勁,而且還令尚雲樣地拳頭不由自主的轉了個方向,差點又要擊到自己。
“這是移花接木,或是斗轉星移!”擂台下的王至道突然說了一句話。
在他身邊的鄔心蘭自然聽到了這句話,好奇的問道:“什麼是移花接木、斗轉星移?孫大哥剛才所用功夫的名字嗎?”
“不,那只是我給這功夫取的名字,實際上孫大哥這種功夫應該叫做陰陽手防禦法,是一種比我的第二防禦法更高深的防禦手法!”王至道說道。
所謂的陰陽手防禦法,是內家拳術中很難得一見地高層次防禦手法。與後世職業格鬥賽的拳手們所用的拍擋、格擋、撥擋等防禦手法,或是其他流派提出的“不動肘”防禦手法不同,這種防禦手法不但是以身帶手,整體發力的手法,更重要是能以圓弧的運行軌跡改變對方的力道的方向。
這個道理就好像一個以直線向前滾動的鐵球,如果在球地邊緣加一點力牽引,不但能輕鬆的改變鐵球滾動的方向,更能讓鐵球掉過頭滾回去。陰陽手防禦法就是基於這個原理而創,將敵人擊來的拳頭比喻成向前滾動的鐵球,在旁邊給它一道牽引之力改變方向,輕易的令敵人的拳頭偏離目標,功力高深時,甚至能令敵人的拳頭反擊回去,自己打中自己。這種陰陽手防禦法就是卸力之術的升級,是內家拳高層次的防禦手法。效果也跟後世小說所描述的移花接木、斗轉星移這類型的奇功相似。
不過這種陰陽手防禦法既然是內家拳高層次的功夫,練成它自然很不容易。要成功的運用這種技巧,必須要有高超的“聽勁”功夫。
“聽勁”這個詞源於太極拳的推手訓練,兩人一搭手,即能以皮膚的感知能力,掌控到對方力道的方向與變化。”聽勁”功夫練得越高深,不但能輕易的掌握敵人力道的方向與變化,皮膚還能練得超敏感,能感應空氣的流動,從空氣的流動的變化分析出敵人出招的方式。練到後來就算蒙住眼睛與耳朵,純靠皮膚的感應能力,也能輕易的應付一般的對手。有了這種“聽勁”的功夫,陰陽手防禦法才能運用得出神入化,配合強大的整體勁力,一出手即能讓對方擊出的拳頭反彈回去,自己擊中自己。
孫祿堂自從武聖島來到上海,見到自己的兒子后,每天訓練他的,無疑就是這“聽勁”功夫,所以孫大周才能使得出陰陽手防禦法,將功力剛猛絕論的尚雲樣拳頭也卸開。要不是尚雲樣的功力實在是太高,只怕在孫大周的陰陽手防禦法之下,自己就會打中自己了。
鄔心蘭顯然沒聽過這種神奇的防禦手法,對王至道的解釋不太感興趣,目光再次轉向擂台上。
尚雲樣的見識自然遠比鄔心蘭可比,稍微一思索,即明白了孫大周使用的手法,心中暗暗驚異,不過他並不畏懼,很快就想到了破解之法。當下他再次逼近孫大周,形意五行拳的劈崩鑽炮橫連環出擊,一拳接一拳,如風火輪一樣連綿不斷。
形意拳的進攻方式有點單一,但是尚雲樣一身所學並非只有形意,故不會受到形意拳束縛,所以才有這種連環出擊的打法。
面對尚雲樣一擊失效,二擊再拳,連環不斷的打法,孫大周那還只是初練成的陰陽手防禦法即不夠用了,當下陷入了被動,被尚雲樣打得不斷後退。
看起來孫大周似乎落在了下風,但是,在退到擂台邊緣時,孫大周的雙手卻突然的抓住了尚雲樣的右手腕,一扭一轉之下,居然以太極卷腕技術將尚雲樣摔下了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