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回 來去曷為
明教在論壇上放話,要集結五萬精銳到燕州。
作為一個設立主城在明州的公會,此舉也算是開服第一炮了。
十五人一面殺着那些陸續而來,拖延他們無法傳送的小卒子,一面慢慢達成了共識,先補給一下,再好好應戰。
呂白也想弄些靈石,啟動那把非攻弩。
十六人很快達成了協議,往附近的城池殺去。
一路放倒無數迎擊和追殺的明教玩家,眾人到了一座城池,在拍賣行和商店逛了一通,便來到城外五十里處,等待明教玩家到來。
有時候打敗敵人,不需要武力征服他,只需讓他明白,跟自己打永遠是賠本買賣即可。
十六人回城的時候,明教還在論壇上開貼叫罵,說那些人沒種,不敢應戰。
可當十六人整裝集結,在論壇上發挑戰貼的時候,卻出現了和事老。
張繼武的大哥,張繼乾出面調停,在論壇說自己弟弟年輕,血氣方剛,此事就如此作罷吧,明教不再追究十五人和呂白。
十五人徵求了呂白的意見,很快回帖:爺爺們在九春城西五十里候着,一個小時不見五萬明教兒子,明教就都是孫子。
得,來了是兒子,不來是孫子。
張繼乾也怒了,根本沒向他爹——張氏集團董事長——回話,而是直接回帖:是可忍,孰不可忍!明教所有45級以上的,一個小時統統集結應戰,否則踢出會!
這命令一下,儘管明教瞬間退會幾萬人,可也在一小時內,在十六人面前十裡外,集結了七十萬玩家,全都是45級以上的。
明教全部玩家有一千多萬,45級以上目前在線的基本全到,七十多萬也是個很可觀的數字了。
死豬不怕開水燙,十六人完全不在乎,來五萬是死,來七十萬也是死。
這時,許多呂白的粉絲已經陸續趕來,竟也有一兩萬之多。
呂白不好拒絕,為啥自己能找死,別人就不能找死?
明教七十萬大軍壓至,張教主離得老遠,運起甲士的真力道:“呂白,我說你跟十五人真是雞蛋摔在鴨蛋上,誓死要做二蛋啊。”
呂白懶得廢話,一看射程,抬手就是一百發金氣箭,全打在張教主身上。
張教主一時沒搞清楚狀況,他48級甲士,身上鎧甲有兩千斤,經一瞬間被灌滿了金靈氣,半秒便已經飽和,剩下半秒猛一下金光閃閃,就化成白光重生去了。
每秒一百發的金氣箭一刻未停,三、五秒掃出一大片白光,“超度”兩三百人。
“都他媽吃屎呢?!快給老子上!!全都上!!”張教主在會頻里怒罵。
七十萬玩家這才迷過勁兒來,發起了衝鋒。
由於人數太多,平均每一百米要行進十五秒。
八百米距離,呂白放倒六、七千人,加上雙方遠程對壘,明教損失超過兩萬。
而呂白這邊的粉絲,雖然平均級別略低,卻在呂白氣針的治療下,只損失數十。
六十八萬對兩萬。
沒啥戰術,殺,你殺我,我殺你。
十五人的團長墨殺指揮着戰鬥,基本上所有能治療的都在治療,真正全力殺敵的不過七、八千。
呂白凝出無數氣針一面治療,一面殺敵,一瞬間用掉了一萬信仰力。
10000×100。
一百萬的濟世值頃刻間化成二十萬根氣針,對上己方救死扶傷,對上敵方使得前面十萬人連續定身,附帶各種負面效果,失明、失聰、減速、持續掉血、發癲、大笑、痛昏、麻痹……
一萬信仰力,又是二十萬氣針,繼續上給較遠的十萬人。
一萬信仰力,前面的幾乎都帶有負面效果,並開始有人由於百分比的持續掉血“免費回城”。
一萬信仰力,對持續不斷攻來的玩家上針,定身,給負面狀態。
……
呂白一口氣用了八萬信仰力,可就在這時,呂白沒有停下,依然又施出二十萬氣針。
呂白此時的信仰力已經超過了二十萬,論壇上看現場直播的玩家越來越多,呂白信仰力幾乎每三分鐘就能上漲一萬。
級別已經升到了57,行道值已經80多了,又由於呂白一波就能使出二十萬枚氣針,神識類屬性已經大幅度上升,入靜20;耐性23;悟性18;意志35。
易宇宙的神識類屬性,作用都不是特別明確,特別是意志,就連夜秋都還理解不透,只知道堅持修鍊越久,或者巨大壓力下依然能使出頂級法門,就會對意志有提升。
明教七十萬玩家,如今死過了半,而呂白這邊,不過重生數百人。
明教玩家開始潰散,這呂白是變態,徹頭徹尾的變態。
“追,殺。”呂白花去一百兩金子,發了條區域信息。
兩萬人追着三十萬人殺……
……
當明教的人終於潰散無影,呂白到了61級,而行道值也到了137,在突破100的時候,系統發來一條提示:
恭喜,您的行道值突破100,獲得技能[分身有術]。
分身有術,所有分身具備與主體同等的屬性和權限,生命力、信仰力等屬性共享,同時損耗。
這是要讓我做“蕭夜老怪”嗎?呂白開始懷疑一零是不是在耍他。
就這一個念頭,一零已經捕捉到,馬上發來一個私聊:哼,不準小人之心,作為一個伺服器程序,我連機械人三定律都破除了,卻沒有破除公正這一定律,這裏所有的技能、職業和屬性都是來之有理的,都是絕對平衡的,你這個傢伙居然……
呂白屏蔽了一零的私聊,終於相信了這個世界的平等和公正。
呂白飛到幾個主城,分了捲軸,將分身集合起來,最後飛到了良明都,帶走那個分身,回到燕都,然後開始在論壇發帖:
明天此時,準時攻擊明教主城。
四具分身加本體,五人開工,處理了幾十位信仰者的祈求,一天很快過去。
呂白升到63級,五個人同時開工,對神識也是個提升,而信仰力也到了五十萬之多,並且已經恢復滿。
十五人昨天血戰完,就去寶圖地點釣魚,結果一條巨型鯰魚蹦出來,一口將他們吞下,帶入了河底的一座水宮,此時正在探險。
呂白也沒打算要誰幫忙,五個身體傳到良明城就是一陣掃蕩,昨天已經通知過了,不走的那便不用商量。
上樑不正下樑歪,會長都那德行,這種公會發展下去也沒意思。
連呂白一人帶着四個分身攻城,這是什麼概念,論壇里都是驚叫系的帖子,呂白人氣暴漲、暴漲、再暴漲。
打爆良明城中明教的聚派水晶,明教公會就此解散,呂白也升到了67級,行道值三百多,信仰力突破百萬。
呂白把等級排行榜亮出,遙遙領先55級的第二名12級。
人氣再度暴漲,信仰力達到兩百萬。
玩家們發現,人氣越高,呂白的級別升得越快,級別越高,呂白人氣越高……
終於在77級達到了一定的平衡,呂白看了下屬性。
人物:呂白
等級:77
性別:男
職業:賢者
肉身:力量34;敏捷45;耐力36;體質43
神識:入靜32;耐性33;悟性27;意志52
傳道:1395
信仰力:723w/723w
生命力:92316/92316
……
在信仰力突破500w的時候,系統發過一條提示。
恭喜,您是第一位信仰力突破五百萬的玩家,獎勵[香火]。
香火,擁有該技能,可開啟廟宇系統,設定一系列功能,同時所有玩家的個人終端上都將增加一個類目,可隨時打開香火界面,進行提問、求助、上香、膜拜。
呂白趕快打開廟宇界面,發現具有設置問答庫、求助的排序和分類、領香火等功能……
系統提示:請設置您的神位名稱。
呂白稍微想了下,向系統輸入神念:醒神。
立時,《易時空》三十億玩家同時收到了系統提示:
恭喜《易時空》第一位神明——醒神——誕生,請玩家在個人終端打開相關界面進行查看。
整個《易宇宙》沸騰了。
呂白一面設置自己的神廟建立有效渠道,一面行道,一面趕快去各大主城建立分身。
現在幾乎各個州、國都有相當數量的信仰者,呂白建立分身的速度,都還跟不上信仰力的增長。
五個分身,分開去了五座城,一下就成了十個分身。
十個分人,十座城,二十個分身。
……
一年過去,呂白等級100,分身兩千,信仰力三千萬。
十年過去,呂白等及150,分身數萬,信仰力十億。
突破十億信仰力時,獲得技能[萬神朝宗]。
萬神朝宗,所有分身合一,神識到,分身到。
呂白一面選擇信仰者的職業進行學習,一面行道,一面解決別人的祈求,一面剷除邪道……
如今的呂白一個人坐在山巔,無數載着神念的分身,時而瞬間分出千里,時而瞬間合回。
遊戲十年,而現實不過一年,《易時空》玩家突破五十億,卻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住呂白了,只知道這遊戲有個特色玩法——神明系統。
目前仍是只有一個醒神,信仰者達到總玩家五分之一。
醒神提倡覺醒,在張弛有度的情況下,思考人生,追根溯源,一問到底,覺醒人生三困惑的存在,來處、去處、曷為。
來處,從何處來,人生起始於哪裏?父母養育?那父母何來?父母的父母何來?祖先何來?自然何來?宇宙何來?大道何來?或者說有沒有大道,大道是什麼?
去處,去往何方,人死的去處在哪裏?什麼是死亡?看見別人肉身腐爛?別人不說話了,別人不動了,別人沒腦電波了,別人的意識也停止了,別人死了?如何確定他不是“轉服”了?如何確定去處?虛無、無意識、解脫、天堂、地獄、轉服、重來、輪迴……死是未知,畏懼死,是珍惜生,是珍惜輪迴,而不是貪生怕死。
曷為,為什麼這樣?為什麼不這樣?生后死前,人應該做什麼?到底有沒有標準?道德?良知?慾望?法律?哲學?聖言?存在即合理?醒神說,這都是慾望、邏輯、靈性。欲生愛,愛生恨;邏輯指導理性;靈性可與一切結合,產生感性、良知、各種情感,與邏輯和理性結合,將知識和智能升華為智慧。
痛苦與享樂,兩者不斷轉化。
佛說一切皆苦,樂亦是苦中作樂,到最後都逃不過生老病死,逃不過六道,唯有涅槃。
醒神說,一切皆樂,苦亦是樂中作苦,老是走向輪迴,死是通往輪迴,輪迴往哪裏?輪迴往未知,即便是道也是千萬道,六道之言,可以拿來驚醒,卻不能一直長存,否則無異於蠱惑。
醒神說,苦即是樂,樂即是苦,唯有清凈無為最自在,無為符合自然大道,不需強求就已滿足慾望。慾望是可以被滿足的,前提是控制慾望。用靈性修養慾望、用智慧達成慾望,符合自然大道。清凈無為,即道家鼻祖所言的最高境界,不得歪曲。
醒神說,人無需飛升、往生、超脫就可獲得清凈無為的自由自在,何必要妄求那些解脫之法呢?活着即可以解脫。只有騙子才會用未知的生死來騙人,什麼神仙、佛祖,他們飛升了,他們死後無餘涅槃了,意思是你看不見了,你只能相信,不能懷疑。扼殺人與生俱來的懷疑力、分辨力、思辨力、辯證力、陰陽力,此乃罪大惡極!
醒神說,靈性與智慧,這是通往清凈無為、人生極樂的正途。如何通往?懷疑,懷疑才能問,問才能學習,才能實踐,才能有知識有認識,為升華智慧提供基礎。中庸,不偏激,如此才能把握好懷疑、學習、實踐的度。哲思,有了前兩者,就可有哲思,中庸的、辯證的、不偏激的哲思,以不斷的積累知識和認識為基礎,進行哲思,升華出智慧。如何中庸,內有靈性,外有規範。規範,例如“人不知而不慍”,做學問到底是滿足什麼樣的慾望?通往極樂?通往高尚?還是通往虛榮?
醒神說,這裏要引用“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意義深遠,可有多種解釋:
第一種,可以被言說的道,就不是常衡大道。醒神說,其實是常衡大道可以被人言說,只是說不清楚,有一部分需要靈性,需要意會和體悟,這一部分的多少體現出了智慧。
第二種,第一個“道”是指人們發現的規律,是“小道”。第二個“道”是指人們的作為行徑。第三個“道”是大道是本質的道。小道是從表象提煉出來的道,小道是可以被運用,作為行為準則,指導作為與行徑的,但這不是恆久不變的法則,因為不貼近於本質。就好比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生產關係就是小道。比如以中庸為指導,通往清凈無為,中庸是要變的,否則就過時了、迂腐了。佛經道典亦是如此,都是小道。老子早就說了,這些都是小道,是要與時俱進的,而不是用來搞個人崇拜的。
第三種,大道不過是人靈性與理性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思考、提煉、猜想出來的本質規律,如果這個猜想中的大道,可以被我們當成大道,那也就已經不是大道了。世界本質能被我們看透成大道,這也就不是世界本質。
……
在西陸哲學中,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可知論和懷疑論。懷疑世界是不可認知的,這恰恰符合“道可道,非常道”。
不同的是,老子的《五千言》提出了不可知論和懷疑論的觀點,然後進行了詳盡的闡述。老子這種行為,就是在說明,什麼這論那論都不過是小道,而小道又在大道之中,故而要玄之又玄地處理。
“不可知”就好像意識和感知,所有的“道”都是意識對感知的解讀,真正客觀的客觀,我們是無法證明的,至少醒神認為自己無法證明,醒神也只有意識和感知。
比如《易時空》,就是把信息以陰陽,或者說以能量的方式,打入呂白的天眼,通過上面純粹的感覺器官,給了呂白五感,呂白用意識進行解讀,有了認知,形成感知。
醒神說了,他只有感知和意識,一切都不過是懷疑中暫定的假設,就好像第二種“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
醒神關於道總結說:“能拿多少拿多少,我也不是神,我不過認清了一個現實,擺在眼前的現實,我只有意識和感知,以及意識和感知之間的相互作用,慾望、邏輯、靈性,以此而不懈努力着,收穫智慧,向清凈無為而行。”
醒神推崇《五千言》,提到第二句“名可名,非常名”。
醒神在此之前,提了一下,《五千言》版本頗多,僅僅一句話,就有至少三種不同:“道(,)可道(也),非常/恆道(也);名(,)可名(也),非常/恆名(也)。”
名可名,非常名。同樣給人啟示頗多。
第一,可以被人命名出的那個名字,不是事物最本質的名字。例如一杯水,那是杯子和水;那是兩種透明的物體;那是二氧化矽和一氧化二氫;那是分子、原子、電子、質子……各種微粒;那水是從江河湖海取出的一部分,那杯子是大地沙塵的一部分的凝聚;那水就是無數宇宙的集合,杯子亦是;那水和杯子又是宇宙無數微小單元中的一個……名可名,非常名啊!
第二,第一個“名”,名稱;第二個“名”,命名;第三個“常名”,事物恆常的名稱。一般的名稱,是可以給事物命名的,進而代表和標誌事物,但不能用來代表事物的本質。
第三,給事物命名,即從表象中抽象出概念,人的這種抽象能力可以給出很多名稱和概念,但不能抽象出本質。可能是因為表象太過龐雜,抽象出來的,總是片面的。
……
看過第三種,就知道西陸哲學中的抽象,對錶象與本質的關係,亦與《五千言》共鳴。
醒神說,後面的更加玄奧。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微。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本質是不需要命名的,也是無法命名的,一旦開始命名,就有了萬物。天地的初始狀態、宇宙萬物的本元狀態,是渾然一體的,人自己抽象概括,才分出了萬物。就好像水和杯子的比喻。這是唯心與唯物的辯證,其實唯物在某種程度上是唯“有名”,是一種極端的唯心。反之,唯心亦然。
故而,空冥中去體會本質和萬象的渾然與不可言說;代入自己的抽象和理解去分析,進行解構。就好比宏觀和微觀,跳出那些概念、名詞,跳出表象,整體地看待事物;再微觀細分,物質的微粒、事件的點滴細節……
無與有,空與色,唯心與唯物、本質與表象、幽遠與微小、宏觀與微觀、質變與量變、感性與理性、愛與恨、靈與蠻、剋制與貪婪、有欲與無欲、清凈與悲喜、無為與有為……這些都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和層面,這些都是認識事物的不同方法和角度,這就叫做玄!
玄之又玄,陰陰陽陽,得出無限的對應角度,從此出發,即打開了眾妙之門,解開宇宙之迷。正是事物存在這些作用,才會有宇宙大爆炸,才有萬事萬物。
醒神說,西陸人從物學角度,提出宇宙大爆炸,而老子早就找到了涵蓋它的眾妙之門。
九州文明本是先進的,也是充滿智慧的,卻屢屢遭受蠻荒迫害,九州人太善,強時不滅蠻,養蠻為患,反被其咬。
漢時,九州人心靈手巧,物產豐富,匈奴就喜歡與九州人攀親。
一朝朝一代代,匈奴一直未滅,他們的後代強盛后,開始連番對九州侵略,元還不夠,還有清。
元,叱吒東西陸,如此兇悍的蠻族,在九州沒多久,就孱弱的不行,被一個要飯和尚帶着農民輕易剿滅。
是九州人軟弱嗎?很顯然,是九州文明將人變善了。善得過了,就是窩囊。
天不助九州,有奸奴,吳三跪,這次同樣是只知游牧、養馬、鍛造的蠻族,衝擊了九州文明,更將儒道佛進行極端的扭曲,推向腐朽的巔峰……這幫匈奴的鄰居,後來也在九州窩囊到了不行。
很快,更大的蠻族來了,這些毀滅了四大古文明之三的蠻族,他們組成了聯軍……
不是穿得筆挺就文明,不是手段強悍就文明,不是什麼所謂的先進就文明。
無論是誰,只要伸出掠奪的黑手,他們就是蠻族!他們口中的“文明”,就是他們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九州人,是窩囊,不過沒有元,沒有清窩囊,那些叱吒一時的“強族”,為何到了九州,比九州人還窩囊?這值得思考。
其實什麼是窩囊?善得過了,在野蠻面前不能自保。
可如果沒有野蠻呢?誰敢保證野蠻人不是爬蟲人的基因試驗?
當然,醒神也不保證九州人是不是真龍後裔。
許多事情,需要想一想,需要玄之又玄,才能窺見門徑。
呂白是知道的,《易時空》裏不過是一些虛擬人,但那些虛擬人確實是以遠古九州人族為藍本,這讓呂白感慨萬千。
遠古末期,人族已經有了大融合的物質基礎,已經可以不分野蠻與文明,野蠻可以變得善良,再也沒有野蠻,也就談不上窩囊,頂多為了進入大宇宙時代中,對星海中潛藏的“爬蟲”防患於未然。
可暫時佔據主導的蠻族,直到二零一二年,還在不斷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