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章

五十三章

我在太原停留了將近半個月。

這半個月,我頒佈了許多詔令。

首先,是封賞雁門有功將士軍民。根據歷史記載,楊廣在平安無事以後食言了,對雁門的有功之人封賞十分吝嗇,大失人心。

我可不打算食言。

守衛雁門崞縣將士,五品以下,皆升一級;有功者千餘人,升兩級,殉國者,追贈官職,撫恤家屬。綢緞百匹,予以兌現。

五品以上官員,不便升遷,無爵者賜伯爵,郡公以下,升爵一級,賜綢緞百匹;郡公以上,賜百金,綢緞百匹。

雁門、崞縣城中百姓,免三年錢糧賦稅,有功者三千餘人,賜從九品散官,殉國者,全家免五年錢糧賦稅,另賜銀撫恤。

雁門全郡並突厥所掠其他各縣,免百姓一年錢糧賦稅。

勤王各軍,並契丹、奚、霫和南突厥各部,均與賞賜。

如此一來,國庫又出去不少銀子,好在裴矩的貿易之策已見成效,連同拍賣專營權、賣糧,國庫還算有些家底。

除了封賞,還有一批人事調動。

李淵以功“升任”正三品太常卿,太常寺是管祭祀的部門,地位倒是很高,其實並無多少的實權,我把他調離太原,正是要架空他的實力。

雲定興倒是向我提了李世民的功勞,於是任命他做了正七品的鷹揚郎將。

宇文成都,從五品武賁郎將。

裴元慶,正七品鷹揚郎將……

王威,權攝(代理)河東道觀察使。

高君雅,河東道鎮守使。

這兩位是忠心耿耿的,不過才幹不足,好在李淵已經“調虎離山”,去了東都就職,這兩位放在太原,應該還算穩當。

和東突厥這一次是撕破臉了,我不得不考慮對東突厥武力打擊的問題。

但是東突厥不比契丹、党項,和他的戰爭,只能是一場全面戰爭,必須準備充分。

現在,我暫時只能採取守勢:

調禁軍兩衛向北,分駐太原、延安;

於定襄設定襄鎮,五原設雲中鎮,雁門設雁門鎮;

伊吾、敦煌、張掖、武威、靈武、上谷各郡,加繕城守,增郡兵至八百;五原、定襄、馬邑、雁門、朔方、婁煩,增郡兵至千;太原、涿郡,郡兵一千兩百;各道鎮守使親兵增至五百,觀察使護兵兩百,按察使、長史、監察御史護兵百人。

隴右道增加軍馬的數量,以備騎兵作戰所需。

十月初三,我終於回到了闊別將近半年的東都洛陽。

元妃領着兩個孩子,在宮城門口熱切地期盼我們的歸來,順妃挺着大肚子在她身旁,還有一個多月,她就該生產了。淑妃、德妃和蕭妃自然也在。

這一刻,就宛如經歷了一場生離死別---只有我知道,楊廣是不該死在雁門的。

我只好勸慰她們無需過分憂傷:“朕不是好生生回來了嗎?”同時在心中再次提醒自己:“過兩年可千萬去不得江都啊。”

楊暕憑藉在崞縣的表現,也終於獲得了我一定程度上的諒解,擺脫了“監視居住”的待遇。

皇帝的工作其實真的不輕鬆。

剛到東都,就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

說起來,倒也不全是壞事。

首先,李靖和楊玄挺他們已經平定了西南,濮部、望部、茫部、和部都已經降服,並且又北進收服了金齒部(今雲南德宏一帶)。

我下旨李靖等班師回朝,昭通、東安郡劃歸西川道,曲靖、安順郡歸黔中道,改南寧州總管將軍府為南寧都護將軍府,遷昆明郡,在昆明設通海鎮和兩個屯田校尉府;在雲南郡設大理鎮,也帶兩個屯田校尉府;設寧邊鎮(今雲南普洱)和兩個屯田校尉府,駐節都護濮望(在今雲南臨滄一帶中緬邊境一帶)茫(今西雙版納中緬老邊境一帶)和(今雲南紅河中老越邊境一帶)諸蠻車騎將軍府;設都護金齒校尉府和永昌郡(今雲南保山)。以上及所屬各土司府,統歸南寧都護將軍府。地盤雖然去掉一些,權限倒是大了,因為屯田等民政,也盡歸其節制。我對楊家兄弟這些年的表現,還算滿意,再說西南少數民族事務,各有土司負責,漢官在民政方面的權限,也是有限。

第二起是湖北。

譙郡的城父縣(今安徽亳州東南),原本有個小吏朱粲,在楊廣東征時被征入軍中,因為不願到遼東“送死”,開了小差,跑到山上做了土匪,人稱“可達寒賊”,自稱迦樓羅王,多的時候有十萬人馬,不過張須陀平定黃淮,朱粲的人或死或降,越打越少,只剩下幾百號人,逃到荊州、襄陽一帶,遠遠躲開了張須陀。

起先,根本沒有人把朱粲這幾百人放在眼裏,朱粲雖然繼續佔山為王,卻也不敢聲勢太大。等到我被困在雁門,朱粲個把月居然又有了上萬人馬,盤踞在漢水山地,劫掠附近的房陵、巴東、襄陽、夷陵諸郡,官軍人少,又比較分散,居然處處被動。這朱粲為人殘暴,凡是對他的劫掠稍加抵抗的村鎮,幾乎殺的雞犬不留。官軍集結一萬人馬,於九月對其進剿,朱粲在當地呆不住---老百姓當然都很恨他,於是一路向東流竄,據說行軍沒有軍糧,就殺人充饑,到了十月,流竄到蘄春郡一帶。

我於是調竇建德領兵平叛,對付民變---順便提一下,我實在不願稱朱粲為農民起義軍,竇建德比普通官軍更加拿手。張須陀我要留在身邊,也該讓他歇歇了。

竇建德手下一批六、七品的郎將,如單雄信、杜伏威、劉元進,本來就是變民軍出身。

第三件是遼東。

八月,就在我被圍雁門的幾天前,渤海郡王達隆死了。本來,達隆死了,達榮繼位也就是了,他是長子,又是我冊封的王世子,接替達隆,順理成章。

可是有人不樂意。

達隆的弟弟,達榮的叔叔達非。

靺鞨人的風俗,類似於突厥,或者說更早的匈奴。首領的位子,除了傳給兒子,也可以傳給兄弟,關鍵還要看實力。糟糕的是,達榮和達非都各有實力。

達非的優勢,在於他先有準備。特別是在龍泉府(扶余城)一帶,達非的實力,還要超出達榮。

所以,在達隆死後的第二天,達非發動了政變。好在達榮也非全無防備,帶着妻兒和一乾親信,逃回了粟末故地,在那裏,達榮有父親留下的一班家底。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兩邊自然殺做一團。李密雖然是都護靺鞨諸部的中郎將,可是還要防備高句麗,加上不知朝廷旨意,除了照會雙方,卻也只能作壁上觀。

事實上,李密也不可能去干預,因為高句麗得知粟末部內亂,果然起了“收復失地”之心,起兵來攻,李密急忙上報李子雄,李子雄親自率了懷遠鎮(瀘河鎮已經為了解雁門之圍去攻突厥)東援,加上李密所部和新城都督拉洛所部(他是高句麗的“叛徒”,自然比其他幾部更加賣力),側擊北上的高句麗軍,而達榮和達非外敵當前,也只好先擯棄前嫌,一邊相互搞點摩擦,一邊有共同抵擋高句麗。李子雄又以安東都護大將軍的名義,調鐵力、莫吉等靺鞨諸部都督助戰,到了九月底,終於擊退高句麗軍。可是達榮和達非外敵一去,又彼此攻殺起來。

我於是下旨調停,本來,道理應該是在達榮一邊,不過我早已顧忌粟末部勢力太大,將來會“尾大不掉”,正好藉機削弱,便出來和稀泥,一面讓達榮繼承渤海郡王的位子,一面卻又封達非哥勿都督、哥勿郡公,名義上要向達榮稱臣,其實卻是獨立,取得包括龍泉府在內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地盤和人口。達榮於是在故地修築新城,仍稱龍泉府,而扶余則改哥勿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業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重生之大業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五十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