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洗腦成功
“我們要想抓住機遇,就必須在那場戰爭爆發之前取得一塊地盤。那麼,我們就得通過武力推翻滿清,或者通過武力割據西北。而我們要想通過武力推翻滿清,就必須具備佔據優勢的軍事技術。而我們只要擁有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就不愁無法戰勝滿清。”
“那麼我們還有多少時間?”郭士銘問道。
“二十年~!”沈凝雲伸出兩根手指頭,說道:“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成熟,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將在二十年內完成。屆時,落後國家發展工業,反而有一定優勢。”
“這又是為什麼?”郭士銘就如同一個好奇寶寶一般,此時他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在沈凝雲面前簡直就是渣渣。
“因為落後國家,或新興國家發展工業是直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力遠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要高得多,那是幾倍,十幾倍的速度。相當於傳統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強國積累十年的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國家只需要一兩年或兩三年就能追上。”
設凝雲說道:“現在的英國看上去是世界老大,但英國的工業體系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英國的商品是以棉布、煤炭、鋼鐵為主,這三種主要商品的技術性都比較低,落後國家也可以進行生產。也就是說,一場戰爭過後,英國將丟掉大部分的世界商品市場。”
“那麼德國容克財團向羅斯柴爾德財團發起挑戰,這豈不是很不明智的行為?要知道羅斯柴爾德財團可是霸主地位。”郭士銘繼續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模式落後了,壟斷資本財團有三種模式,最初發展起來的叫卡特爾,是很低級的壟斷模式。接着發展起來的是辛迪加,是相對高級些的壟斷模式。最後發展起來的是托拉斯,這是一種最為高級的壟斷模式。”
“羅斯柴爾德財團控制的英國、法國這些國家,其壟斷方法就是卡特爾,即生產同一種商品的廠家,簽訂壟斷協議,劃分各自市場份額。但這種模式比較脆弱,一旦某方佔據優勢,就將撕毀協議。”
“德國所採用的模式是辛佳迪模式,這種模式比卡特爾要高級。即成立一個辛迪加組織,這個組織控制原材料、市場銷售渠道。其成員,再劃分市場份額。如果其成員要退出這個組織,就必須重新建立原材料產地以及重新開拓市場銷售渠道,相比卡特爾模式穩定許多。”
“美國採取的則是托拉斯模式,這是一種公司股份模式,即一家公司不斷的吞併其他競爭對手,即通過收購、重組等方式來建立壟斷,這樣的結果就是,內部股份競爭非常殘酷,但壟斷效率卻是最高的。”
“羅斯柴爾德財團比較痴迷於金融投機,而且他們是猶太人,沒有國界。他們是以英國作為大本營,英國工業體系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將越來越腐朽。而德國和美國,卻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的大量應用而愈加強大。特別是德國,美國先期靠起龐大的版圖。所以英國的衰弱是必然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也給與了德國容克財團強大的底氣。但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最終失敗的還是德國容克財團。但是,霸主地位將在接下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一步普及而動搖。”
“英國難道不會更新自身工業體系嗎?”
“英國人落後了,他們更痴迷於武力殖民掠奪。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掠奪方式已經從武力,變成了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這是一種效率更高,而且更加隱蔽的掠奪方式。歐洲的工業中心永遠是德國,英國人的工業是比不上德國的。隨着德國民族主義的覺醒,以及美國財團不甘心臣服在羅斯柴爾德財團腳下。戰後的德國財團和美國財團勢必將會聯合起來,他們極有可能會走向,從**上消滅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路線,也就是屠殺大量猶太人,從而摧毀羅斯柴爾德財團。”
不知不覺,沈凝雲已經忽悠到二戰階段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也就是德國容克財團與美國財團的聯合。
美國財團在戰前不斷的向德國輸出先進技術,並鼓動德國人發動一場針對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戰爭。
德國人於是就行動了起來,在戰爭後期顯現出了頹勢的時候,容克財團更加瘋狂的對猶太人進行屠殺。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德國戰敗,如果不摧毀羅斯柴爾德財團,德國將遭到恐怖的清算。如果把羅斯柴爾德財團從霸主的寶座上踹下去,那麼美國財團還會放他們一馬。
戰後,因為德國屠殺了大量羅斯柴柴爾的財團,以及大量的金融資產被充公,羅斯柴爾德財團被成功的踹了下去。
德國容克財團儘管也因為戰敗遭到清算,損失了大量成員。但是德國容克財團本身就是一個成員太多的財團,俾斯麥組建容克財團的時候,相當於是把整個德國的貴族階級聯合起來,其結果就是股東太多了,損失了大量成員之後,反而讓德國容克財團成為了夢寐以求的寡頭財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缺乏權威后的結果。
就像是一個國家,如果缺乏權威,那就會天下大亂。而科技發展到這個時代,國與國的距離在縮短,世界又相當於是一個國家了。這時候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必須只有一個霸主,才不會亂。
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新興資本財團對老資格的羅斯柴爾德財團發起的衝擊。
至於蘇聯人,那就是撲街貨。
能打有什麼用?
沒有財團,最終結果,還不是領導人帶頭**,勾結美國財團把整個國家的財富瓜分一空,蘇聯人民慘遭出賣。
最後工廠都被搬光了,經濟總量連中國廣東省都比不上。
後世中國儘管也進行了轉型,但太祖卻建立起了一個工業體系,這個工業體系儘管不怎麼先進,但基本上各種東西都能造出來。
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唯一具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也成為了唯一一個能對美國霸主地位形成威脅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後世的美國不斷的對中國進行圍堵、打壓的原因。
所以這個時代的中華民國要想崛起,就必須形成自己的工業體系。要有自己的完整工業體系,就必須形成一個財團,否則只能像太祖那樣。
至於蔣光頭,也想搞財團。但是蔣光頭的四大家族只懂得斂財,完全不懂發展工業,結果中國被這一群飯桶搞得工業不僅沒有發展,反而還倒退了。
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工業產值60億美元,中國只有2億美元,四大家族搞那麼多年,根本就不發展工業,而是淪為買辦財團、買辦政府。
買辦也就是缺什麼就買什麼,不自力更生,最終只會發展成印度、南美。
這也難怪抗日戰爭打得那麼慘,光是子彈,中**隊每個士兵普遍上戰場只有5發子彈,而日本士兵則帶着一百發子彈。上戰場前,日軍士兵每個月有200發子彈用於訓練,中國士兵基本上沒怎麼練過槍法,上戰場就是聽個響。
日軍戰鬥力實際上也沒那麼恐怖,他們的裝備很廉價,最大的優勢也就是槍法打得准,如果蔣光頭能發展工業,能把訓練和作戰所需的子彈供應上,也不至於打得那麼慘。
蔣光頭那群人第一太飯桶了,第二,也是時機不對。世界財團形成的機會,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沒有抓住機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日本已經形成了財團,所以爆發了抗日戰爭,也因此失去了機會。
可如今距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有二十年,這二十年能做什麼呢?二十年,足以做很多事了。
日本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形成日本民族資本財團,如果這二十年奮鬥一下,只要能夠成功割據一方,沈凝雲就有足夠的把握,他也能在西北形成中國民族主義財團。
中國的資源可比日本豐富得多,而且日本在日後的日俄戰爭當中還將欠下上百億元的債務。
日本也就是用甲午戰爭的賠款,形成了他們的民族工業體系。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工業體系。
有工業體系就有財團。
在工業發展上,沈凝雲卻有強大的技術優勢。
經過連續多天的灌輸,郭士銘徹底的接受了沈凝雲灌輸的那套理論,也不再認為反清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郭士銘也意識到,在清泉寨要想展開業務是不太可能的,只能供應清泉寨自身發展所需,所以馬上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發、教育方面。
造槍是當前主要的研發任務,為了加強膛線加工效率,郭士銘在機床廠組建起來之後,開始製造專門的鉤刀。
接着還成立了一個技工學堂,在寨子中招收了五十名十多歲的孩子,即讓他們進入機床廠當技工,也親自教他們數學、理化知識。
寨子裏的孩子卻是多得很,清泉寨的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快。這年頭的人口出生率是很高的,但因為衛生條件差,死亡率也很高。
但沈進文的醫術卻是很高明,他學的是六經辯證,而非是清代那種簡化版的八鋼辯證,八鋼辯證把六經辯證簡化得太機械了,所以很多疾病都無法治癒。另外清代瘟疫流行,溫病派也開始興起,溫病派對治療瘟疫確實有效,但是其他病症就差了,例如一個感冒,溫病派不似六經辯證那樣給你用乾薑,而是給你開清熱解毒的金銀花什麼的。
清代開始,中醫因為八鋼辯證的流行,以及溫病派的興起,進入了最衰弱的時期。後世中國的那些中醫大學裏四年就畢業的中醫,學的也是八鋼辯證。
沈進文的六經辯證隨着他參悟周易,醫術很是高明,所以清泉寨的嬰兒死亡率很低,三百多戶土匪,每一戶不生個三四個都不好意思見人。結果導致清泉寨的孩子數量很多,達到了八百多人。
這也是沈進文支持小傢伙發展實業的原因,以當前清泉寨的模式來看,日子過得確實很舒服。
但是等下一代長大了,那麼人口矛盾就爆發出來了。
到時候整個寨子的人口,會成倍增長。現在寨子裏加上那些孩子,已經有一千六百多人了,再增長一下,那就是三五千人。
一個小寨子,怎麼養活那麼多的人口呢?
在沈凝雲發展實業之前,沈進文考慮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在寨子裏興辦了教育,請了好幾名教書先生,在寨子裏辦了個學堂。
在沈進文想來,有文化總不會餓死。
就算是不能科舉入士,學醫、學八字、學風水、練武,通過學習這些國術,走到哪裏總都有口飯吃。
這些學堂的傳統教育倒是打下了一個基礎,要在寨子裏興辦教育顯得容易得多。
沈凝雲那邊,經過半個月的摸索,第一把來福槍已經成功的製造出來了,這是一把用刮刀手工加工出膛線的來福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