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七章 筆名
正德皇帝將紅夷大炮帶回來后,便將它交給了由張永管轄的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神機營專司火器,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正德皇帝下令好好研究紅夷大炮的構造,並增加炮兵人數。
靠着中庸之道平步青雲的文官們自然要對正德皇帝這一瞞着他們悄悄進行的崇武行徑大加“讚美”,甚至“誇獎”他的窮兵黷武。
正德皇帝自詡皮厚肉燥,只一句這錢不從國庫里出,便任憑文官們跳腳去了。江彬這才明白,正德皇帝說要另謀營生開源節流是動真格的。
之後幾日,正德皇帝隔三差五地拉江彬一同去神機營瞧瞧進展如何。江彬對火器也有研究,還和營編提督內臣商量了些改進意見,正德皇帝在一旁聽得龍顏大悅,時不時拍着江彬大腿道:“不愧是炮.友!”
江彬被誇得麻木不仁,忽然就想起了許久不見的錢寧。
錢寧本不姓錢,幼時被賣到宦官錢能家為奴,因此改姓為錢。錢能死後,錢寧以養子身份受蔭成為一名錦衣衛,並得百戶職位,后因依附劉瑾而得以親近正德皇帝,由於其善射,能左右開弓,受到正德皇帝賞識,被賜姓朱,收為義子,並被提為千戶。后又為錦衣衛指揮使,掌南鎮撫司,典詔獄。之前還那麼不可一世的一人,卻在江彬自虎口救下正德皇帝后一夜間銷聲匿跡。伴君如伴虎,此話不假。江彬是不敢造次的。
幾日後,“天下第一酒樓”在近永定門處的風水寶地熱鬧鬧地開張大吉。招牌是正德皇帝御筆親題的,酒樓門前的望桿上還掛了條酒望子,上書“本店發售四時荷花美酒”。
鞭炮聲中,依舊打扮成儒生模樣的正德皇帝在幾名錦衣衛的暗中保護下,拉着江彬與京城百姓一同圍觀這一盛況。江彬猶記得文臣千方百計的阻止與內閣最後的通牒,可正德皇帝固執己見,以不早朝為威脅,內閣也唯有妥協。
“鐵券都發了?”正德皇帝手裏一把桃花扇,把深秋的風扇得直往江彬脖子裏鑽。
江彬不着邊際地站遠了些,恭恭敬敬道:“回皇上,都按品級發了。”隨後掏出自己分到的一片鐵券細細端詳,但看了半晌也不知鐵券上那三個是什麼符號。
正德皇帝見他如此,心滿意足地笑了,扇子敲着手掌一合:“vip。”
“吾愛脾?”
正德皇帝笑得更歡了:“不錯,以後還會有吾愛肝、吾愛腎、吾愛菊鐵券,持被鐵券至酒樓可省個兩成的價,一年裏花費五兩者可省三成的價。”
江彬算是明白了,這東西是酒樓剛開張時吸引人的噱頭。再仔細一看,那鐵券最下頭還刻了一行蠅頭小字,依稀是“不得自帶酒水。”
江彬正琢磨,正德皇帝的扇子在手中劃了個圈,指向江彬身上的包袱。這是正德皇帝離開豹房前交給江彬的,頗有些分量。江彬將包袱解下來,尋着邊上茶館一張隱蔽的木桌攤開了,就見了一堆鐵券。江彬不解地看向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搖頭晃腦道:“大人們看不上這些個小恩小惠,便打賞給了下頭,我也便順水推舟讓人收了些回來。”
“可皇上要這些作甚?”
正德皇帝“唰”地甩開扇子,搖得風情萬種:“做黃牛!”
於是不明所以的江彬與幾名錦衣衛被正德皇帝指派去“天下第一酒樓”門前向過往路人兜售“不對外流通”的高於市場價的“vip”鐵券。百姓之中不乏富足的,都是圖個新鮮,拖家帶口地瞧瞧這由皇帝下令建造的第一酒樓究竟氣派成什麼樣,半日下來,也算收穫頗豐。茶館裏的正德皇帝搖頭晃腦地和認真數錢的江彬念叨日後在南京等地開設分店的想法。江彬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地聽着,最終忍不住問:“皇上不還有皇莊嗎?”
皇莊由正德皇帝親自委派太監經營的,主要設在北直隸的順天等八府,收入由管庄太監掌管,由宮廷支配,這筆可謂是皇家的私房錢。
“近來保定諸府有管庄太監霸佔民田為皇莊,當地官員上書,言百姓怨聲動地,望革除皇莊……”正德皇帝喝了口茶道,“其實早在我繼位之初,巡撫都御史王璟便曾以‘瑣瑣之利恐不足以孝養兩宮’為由要求我廢除皇莊還利於民,當時我回他說奉順慈闈情非得已,隨後將皇莊內人員削減至內官一人校尉十人,但他們仍舊不依不饒,說什麼‘孝莫大於得四海之歡心’……”正德皇帝擱下茶盞,望着街上的熙熙攘攘,“我這皇帝,做得有夠窩囊,身邊也只這些生財有道的大人們眼中的蠅頭小利,而只這些,他們也要端着副憂國憂民的架勢逼我吐出來!”
江彬撥弄着跟前的幾塊碎銀,心道神機營那些仿造大炮的開支,確實不是一個小數。
正德皇帝看江彬不接話,便拉着他與幾名錦衣衛去自己開的酒樓嘗鮮。
很快,菜便上來了——罈子肉、罈子鴨、辣醬魚、貢辣仔姜、貢辣鮮筍、豆豉牛肉……
“嘗嘗這些個招牌。”正德皇帝拿筷子指了指他引以為傲的特色菜,隨後筷子尖停在了紅艷艷的兩道上,“之前我去江南偶感風寒,行至太和鎮竹子窩忽聞一股辛辣之香,吃了幾道小菜,打了幾個噴嚏,便不治而愈了。聽聞
這辣椒有散寒去郁之效,你天生體寒……”說著一把握住了江彬的手。
江彬一驚,未料到光天化日的正德皇帝還要做戲,在周遭錦衣衛的“視而不見”中想抽回手,卻忽來一陣悠揚的琴音。
靠窗的食客們紛紛靜下來,側耳聆聽這婉轉悠揚。正德皇帝手中的筷子也頓住了,一塊肥肉掉到桌下,被門邊的狗兒伺機叼去了。
正德皇帝聽得全神貫注,那撫琴者並非一氣呵成,反反覆復地試着曲調,常常彈一段便停下,片刻后又繼續。但即便是如此,也未有聽者覺着厭煩,那最終連貫的一曲,令人彷彿置身於霧靄幽篁之中,行雲流水、如沐春風。一曲終了,桌前幾行正德皇帝用醬汁寫成的詞。正德皇帝讓江彬問店裏夥計要了筆墨,將詞抄下來送於茶館譜曲之人。須臾,那夥計便回來向正德皇帝道,茶館內的譜曲之人望與正德皇帝一敘。
正德皇帝整了整衣襟道:“請那位公子過來罷,再上兩道好菜,來兩壺好酒。”
夥計拿了打賞去了,片刻后,便引來一位風度翩翩、相貌堂堂的儒士。
那儒士身着青布直身,頭戴四方平定巾,懷裏抱着把焦葉式古琴。
正德皇帝起身,與他遙遙相望。電光火石間,高山流水傾蓋如故相見恨晚。禮賢下士地上前幾步一揖,那儒士氣定神閑地回了一禮道:“在下姓徐名霖,字子仁。”
正德皇帝一聽這名號不禁眼前一亮:“先生可是李首府所薦的徐山人?”
徐霖乃華亭人士,工於書法,善繪畫,又精於格律,經友人引薦,至京都拜訪被譽為“篆聖”的內閣首府李東陽,二人志趣相投,相談甚歡,李東陽道要薦他入宮為官,被他幾番推辭。今日聽得正德皇帝提及李東陽,不免驚訝。
正德皇帝觀其神情便知是徐霖本尊,不禁欣喜道:“今日一見也是天意,先生不願為官也罷,我常來尋先生填詞作曲如何?”
徐霖一聽這口氣便知跟前是何人,卻也不畏這九五之尊的身份,知其是誠心結交,便豪爽應道:“求之不得。”
正在此時,一錦衣衛進前於正德皇帝耳邊嘀咕幾句,正德皇帝便對徐霖道:“今有要事得先行一步,先生不妨於京城盤桓幾日,也好與李首府敘敘舊。”
徐霖應了,正德皇帝便帶着江彬等人下了樓。
江彬還在尋思方才徐霖一事,總覺得他出現在此處有些過於巧合了,左思右想的,想提醒正德皇帝一句,卻見他拐個彎在了一處藥鋪前。那藥鋪店面不大,陳列的藥材也頗為普通。
正德皇帝做了個手勢,讓錦衣衛都在外頭守着,自己則抬腳進去,朝那台面前的白鬍子老頭點了點頭,掀起帘子往後頭去。江彬不知正德皇帝要做什麼,手按在刀上緊緊跟着。
正德皇帝走入東廂房時,已有兩人侯着了,其中一人是江彬之前見過的錦衣衛,而另一着雜色盤領衣的,則是通政使叢蘭。
自宣府回來後幾日,江彬幾乎都在神機營泡着,並不知正德皇帝在這期間曾去內閣翻了絲綸簿,又去儲本科翻了編纂的紅本。絲綸簿為擬旨底本,每日題本批紅的聖旨都要由內閣票簽處的當值中書逐件匯抄成冊,以備他日照驗。地方官員提交的題本須由通政使司點查驗收送達官中,經內閣票擬后呈交給正德皇帝,而其副本則送給給事中辦事處,即六科廊房。經過正德皇帝披紅的紅本轉送六科,由六科發抄關係衙門施行,並別錄二通,分別成冊,一冊送內閣供史官記注,一冊送儲本科以備編纂。正德皇帝翻完這兩樣后,便令錦衣衛於今日酒樓開張之際秘密找來通政使叢蘭。
通政使司職掌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經、史、兵、醫、數無不通曉的叢蘭這些年可謂是兢兢業業,今日被正德皇帝私下找來,不免疑惑。正德皇帝也不和他打啞謎,在一旁圈椅上坐了,開門見山地對跪在地上的叢蘭道:
“宣府萬全都指揮使司的題本都去了何處?”
叢蘭一聽,頓時汗如雨下。
“怎麼?答不上?”正德皇帝似乎早料到叢蘭的緘默,從懷裏掏出一本題本,讓錦衣衛遞道叢蘭跟前:“念你挫敗敵酋小王子有功,朕可不追究此事。你將這個遞了,將功補過。”
叢蘭顫顫巍巍地接了那題本,打開一看,內容與王繼那幾本莫名失蹤的題本如出一轍,無非是提議修葺宣府城弔橋,清理皇塹,於城上設角樓和鋪宇,擴大關城,增派兵力,只落款為“威武大將軍朱壽”。
叢蘭愣了愣,抬頭看跟前這位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這臉皮頗厚的主只嬌俏一笑道:“筆名。”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