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帝國往事】

第六章【帝國往事】

昏着的桑顯和屈突通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守城,自己親率數萬大軍追救援長安。為了儘快進人關中,抵達長安,他想率軍從武關經藍田抵達長安。

可是軍隊到達潼關時卻被劉文靜部所阻攔。此時的屈突通是等不起的,所以他主動向劉文靜軍的營寨發起了中鋒。而劉文靜有的是時間,更準確的說劉文靜就是為了爭取拖延時間,所以他命軍士緊閉寨門,不許和屈突通軍交戰。

正是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當初是屈突通在城裏守城,劉文靜等在城外攻城,現在正好反了過來。就這樣,兩軍在潼關附近相持了一個多月。

屈突通很是着急,因為這樣下去他不但援救不了長安,而且自己的糧草也會成為問題。所以他打算賭一把——夜襲劉文靜的大營。

擔當這次夜襲任務的正是猛將桑顯和。桑顯和自然明白此戰對救援長安的重要性,所以他很是賣力的攻打劉文靜的營寨,親自帶着弟兄們往上沖,劉文靜軍沒有防備,三座營寨中很快就被攻陷了其中的兩

桑顯和沒有猶豫,捲起袖子就往劉文靜所在的所在的營寨衝過去,士兵們見桑顯和如此生猛,也興奮起來。就這樣,桑顯和帶着弟兄們左殺右砍,來回好幾個次,殺得實在餓得受不了,他才傳令士兵們停下來吃飯。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是他這個命令讓劉文靜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最終斷送個這場快要到來的勝利。此時劉文靜軍已經被打了個半殘,三座營寨只剩下一座,而且剩下的這一座也遭受到了重創,自己也被亂箭射傷。當他以為就要因公殉職時,昏着的桑顯和突然停止的進攻。

劉文靜是很善於把握時機的,他立刻派軍奪回被攻陷了的兩座營寨,並命令數百騎兵迂迴到桑顯和的後方,從側後攻擊桑顯和軍。三座營寨也同時發力,向桑顯和前方發動猛烈攻擊。

桑顯和沒想到被狠揍一頓的劉文靜還有能力發動攻擊,觸不及防,有的連筷子還沒放下就被劉文靜軍削了腦袋。桑顯和在關鍵時刻還是很會做人的,丟下幾千弟兄,自個一個人溜了。(僅以身免)

攻陷長安屈突通見桑顯和光着身子回來,很傷心。當然他不是為了桑顯和,而是為了他自己。

幾萬大軍如今士氣低到了極點,前方又有強敵阻擋,他知道他是擊不敗劉文靜和李建成了。

時間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只要李淵攻陷長安城,不等李淵率軍來打他,楊廣就先要了他的命。這時有人勸他投降。“投降!”這似乎是屈突通唯一的出路。可他拒絕了!“我蒙受國恩,歷事兩朝,受人厚祿,怎麼可以在危難之時退縮,不就是一死嗎?”在那個換老闆比換衣服還快的年代,這樣的精神尤為可貴。

李淵是個很會籠絡人才的人,屈突通不僅是個人才,更是一代將才。為此,李淵派自己的家童去招降屈突通,可屈突通不感冒,不僅不感冒,還把家童給殺了。來吧!李淵,來殺我吧!但求一死。

李淵這時候是沒有時間理屈突通的,他還有一件大事要干---攻陷長安。

在渭北勝利會師。大業十三年(616)九月末,劉弘基、殷開山率軍六萬,進駐長安故城(漢朝的長安城)。李世民、平陽公主所部十三萬人進駐阿城(秦阿房宮)。

九月二十七日,李建成率所部從永豐倉出發,急驅長安。九月二十八日李淵從馮翊郡(今陝西大荔縣)西進,於十月四日抵達長安城下,在春明門外紮營。各路人馬加起來共計二十餘萬。李淵似乎不急着攻打長安城,這不是因為他不想要這座國際大都市,而是他現在還不想打。

李淵有的是時間,慢慢的耗。李淵之所以如此淡定,是因為隋朝已經再無援兵救援長安。楊廣本人正在江都(今揚州)欣賞西湖美景,洛陽方面的王世充被李密打的滿地找牙,泥菩薩過江,我都自身難保。

雖說楊廣和王世充都有“難處”,可他們要是沒有“難處”也不一定來援救長安。

而屈突通是很想救援長安的,可他就是打不贏劉文靜。長安就像光這身子的孩子裸露在李淵的二十多萬人面前。此時李淵要想攻陷長安,雖說會付出點代價,但也是不難的。古語有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李淵很好的遵循了這一真理,他不斷遣使奉表,表示自己來長安是被逼無奈的,是為了匡扶隋朝的江山社稷的,只要代王楊侑開門放我進去,我是會遵守君臣之禮的,還會奉代王為皇帝。

皇帝還是你的,江山還是你的,我只是來長安打醬油的!長安城裏的楊侑雖然只是個十三歲的未成年,但他還是十分有骨氣的,他毅然拒絕了李淵,不但拒絕而且連信也不回李淵。讓我做皇帝,你騙三歲小孩呢?

說實話,楊廣雖說昏庸,但他的幾個子孫還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比如這位楊侑和洛陽的楊侗。按理說楊侑拒絕開門投降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家當是自個的。

可是鎮守長安的右翊衛將軍陰世師和京兆郡丞滑儀也表示反對投降李淵。當然陰世師、滑儀反對並不是說他們對隋朝有多忠心,而是他們不得不和李淵死拼到底。

老實說李淵最恨的人不是楊侑,更不是辭職在家的刑部尚書(司法部長)兼京兆內史衛文升。

而是陰世師、滑儀這兩兄弟。

當初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遠在長安的陰世師、滑儀兩兄弟得到消息,為了表示對隋朝的忠心和對李淵的不共戴天之仇把李淵的祖墳給挖了,還燒了李淵的祖廟,不僅如此後來還殺了李淵的兒子李智雲。天下造反的人那麼多,多一個李淵不多,少一個李淵不少。

你說你幹嘛要挖人家祖墳、燒人家祖廟呢?還殺了人家兒子。這下樑子結大了吧!後來長安城破,李淵二話沒說就把這兩兄弟個砍了

。十月二十七日,李淵見勸降未果,立即下令攻城。這可不能怪我,是他們不降我才打他們的,我也是被逼的(還裝)。二十多萬大軍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指揮下從東南和西北兩個方向長安城發動猛烈攻擊。

長安城畢竟城高牆厚,再加上還有數萬的城防部隊。一時難以攻取。了十幾天,李淵軍死傷很多,隋軍也實在招架不住了,主動放棄外城,退守內城。十一月九日,戰鬥終於有了起色。

李建成軍中的軍頭雷永吉一馬當先,在秒了幾個敵人後登上了城頭。長安城最終被攻陷。

投降投降!毫無疑問這是個貶義詞。

被灌上這個詞的人或多或少感到有些不舒服。因為當你和別人吵架,或有時借了人家兩百塊錢沒還。

那些人總是有意(當然要裝作無意)提起這件不光彩的事,目地就是噁心你一下。這一招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絕對管用。

人都想活命,不想活命的那不是人,是牲口。在窮途末路之時,人為了活命,有時候也管不了那麼多。和小命比起來,投降確實不算什麼。

但這絕不是絕對,應為有一些人把名節,把道義看的比生命還重要。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英雄。英雄自古就有,比如漢初的田橫,宋末的文天祥等等。

當然這樣的英雄是少數中的少數,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為了節氣、道義而拒絕投降的人,我們應該欽佩,敬重他們。

而為了活命而接受投降的人我們也不能過多的睥睨。應為,可能我們在面臨同一困境之時也會做出同樣抉擇。

但要是為了功名利祿,而不惜投降敵人,甚至出賣自己的同胞,出賣自己的國家,那麼這些人無疑將會釘在歷史的恥辱之柱上。

屈突通是不想投降的,此時的他已經六十歲了。六十歲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而在古代六十歲已經意味着半截身子都埋在土裏了。屈突通是一位有骨氣的將領,他不能晚年不保!所以當李淵派他的家童來勸降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把他殺了。李淵攻克長安,把他的家人到抓了,屈突通還是為所動。

留下桑顯和鎮守潼關,自己帶着幾萬人馬向洛陽奔去。當然他這麼做不是溜號,而是實在打不過劉文靜,留在潼關也沒用,而且潼關的糧食也不夠幾萬人吃的。

而更準確來說,屈突通留在潼關要比他返回洛陽要安全的多,因為至少李淵不會要自己的命,也就是餓兩天肚子。可要是到了洛陽後果是什麼就不好說了。

此時李密十幾萬大軍把洛陽城圍的水泄不通,連個老鼠到跑不進去。屈突通死撐也就三四萬人馬,還不夠李密塞牙縫的。

再說,此時的隋朝還是合法政府,楊廣還是合法皇帝,按照楊廣同志的性格,一個把都城長安給丟了的人他還能讓你過明年的六十大壽?就算楊廣那幾天正好發慈悲,不殺屈突通,他手下的那幫大臣(比如宇文化及)還不一人一口鹽汽水噴死你啊!屈突通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但他還是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唐朝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帝國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