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路 第二十六章 金丹示眾
老喇嘛道:“剛才那人頭頂金光,修為已如大成。”說完后、不理眾人再次雙眼薇閉了起來,呼吸近乎靜止。
幾位老喇嘛也都對望一眼,對於這“老者”所說的頭頂金光是什麼意思,他們當然能夠知曉,同時也自嘆不如那“老者”的一身修為。
接下來的時間,整個大會可謂順暢自若,人心歸佛。
等到晚上……
“密宗禪法大會“已經接近尾聲,人眾也都各自返回了各自的住處,而此時卻是有幾人直接走進了布達拉宮的深處。
“請問幾位有何貴幹?”一小喇嘛上前問道,而後眼睛一閃,驚道:“啊!原來是你們幾位,請稍等片刻,我去通報一聲。”
萬泫然點頭應是,而後便打量起這布達拉宮來。
片刻后,萬泫然幾人被領進了一大殿內,而大殿中的幾位人物,正是那幾位老喇嘛。就這樣,等幾人客套一番了之後,萬泫然說明了來意,而那幾位老喇嘛也都欣然答應了萬泫然,這物歸原主的道理任誰都知道。
“名師出高徒,果然不假,沒想到“道兄”的修為竟會如此了得,但老頭子我還有一個要求,不知道“道兄”能不能答應?”一老喇嘛上前回道。
“哦!但說無妨。”
“老頭子我想看下“道兄”的修為,以及感受下“道教”的功法,於“密宗”的功法到底有何區別。”
“同想!同想!”
幾人竟是笑了起來,知己難求,道成身退,能遇到同道中人那當真是知己中的知己了。
“關燈……”
“你們幾個等會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大驚小怪。”
整個大殿內的燈已經關掉了,加上傍晚的渲染,顯得格外神聖。
“請!”
兩人同時開口,而後盤膝而坐,雙眼薇閉。
此時,只見兩人先後張口,眾人只看到兩人口中有一縷光色物體飛出,同時異變也在此時發生了。
只見整個大殿內有些昏暗,但兩人口中飛出的東西卻一直懸浮在空中,最讓人人難以置信的,竟是那物體近似“螢火蟲”的樣子,米粒般大小,微微發著亮光,顯得格外神秘。
眾人都彷彿被雷電劈中般,傻在了那裏。而那些小喇嘛則是直接跪在了地上。曉藍的反應也好不到哪去。
羅天、羅寅兩人也都停止了呼吸,瞪大眼睛看着懸浮在大殿內的金光色物體,兩人只感覺到頭腦窒息,即便是他們跟在萬泫然身邊,但也從沒見過自己的師傅竟然會有如此本事。
歐陽靈月則是直接驚呼了起來,心裏暗道:“這是拍電影嗎?一定是我眼睛花了,我看到的一定是幻覺。”
想到這,那歐陽靈月竟是直接走了過去,想是用手觸摸下這金光色物體。但當她伸出手的那一刻,卻感覺到那小金光色彷彿有生命般,竟是奇迹的躲開了。
歐陽靈月極度震驚……
片刻后,那猶如螢火蟲般的金光色物體又是飛回了各自的口中,而萬泫然以及老喇嘛兩人也都收功靜氣,睜開了雙眼。
打開燈光,幾分鐘……
兩人久久不語,各自回味着什麼,片刻后,萬泫然道:“還是老喇嘛的修為高我一籌,在下自嘆不如,恭喜老喇嘛要出“陽神”了。”
老喇嘛倒也平常自如,道:“我的年紀比你大的多,修為尚且到今天這種地步,以你的年齡若能潛心修鍊,超我不在多日。”
之後,幾人有討論了一些修鍊上的心得,萬泫然激動的取回太師爺的遺物,便起身告辭離開了布達拉宮。
然而,剛一出大門,頓時就被自己的兩個徒弟,以及歐陽靈月,曉藍七人給圍了上來。
“師傅,剛才那是什麼東西,難道就是你常說的“金丹”嗎?”
萬泫然心情,可謂好到了極點,當即點頭道:“不錯,那就是我體內的“金丹”。只要你們潛心修鍊,等通了周天,以人身為丹爐,精、氣、神為藥引,煉藥成丹,自會跟我一樣。”
經自己師傅這般一說,兩人頓時就精神陣陣,同時道:“好,等回道山東,我就閉門獨自修鍊,爭取早日打通小周天。”
萬泫然卻是忽的正色道:“不可胡來,道教把“百日駐基”看的很重要,待到丹田中真氣發生時,必須要滿一百天才能通小周天,地基越勞對你們以後的修鍊就越有好處,切不可貪功急進,否則後悔就晚了。”
兩人頓時就出了一身冷汗,道:“弟子知道,絕對不敢胡來。”
“恩!”萬泫然點頭。
曉藍卻是旁邊起鬨道:“精神可嘉,值得鼓勵,一個人的幻想總是美好的,過程卻是挫折的,結果有些時候是不可能的。”
“師姐,你這是什麼意思?”
萬泫然在旁邊一笑,卻是不答,因為曉藍說的話,對於兩個徒弟來說將是真言。
曉藍道:“我從小就跟在叔叔身邊,修鍊了也有十幾年了,現在才通“小周天”而已,你們以為通小周天很容易嗎?你們以為結出“金丹”是誰都可以的嗎?”
羅天、羅寅兩人沉默了。
曉藍說的話不錯,彷彿觸動了兩人的心弦。要通小周天說難就難,說容易也容易,易在“定性”難在“定性”。
“入定”是道教的基本功法,要入定談何容易,現如今社會,人心浮動,外面的世界吸引人心,要入大定就要萬念俱寂,對於當時大好男兒來說,那“情關”當真是要人性命,枯燥無味的常年打坐,又有誰能受得了那?
“萬叔叔,你能不能也教我修鍊啊?”歐陽靈月當即問道,幼稚的臉上充滿了期待,不光如此,天成幾人也來了興緻,因為今天的一切已經超出了他們所能理解的範圍。
萬泫然道:“天命所歸,自有人選,你們不適合修道,凡心不滅,塵世纏身,等你們身近於道、合乎泰然的時候在來找我吧。”
上善若水。
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