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思歸
貞觀十七年的第一次朝會比較熱鬧,光是朝廷新一輪官員任命就宣讀了兩個時辰,宣旨太監的數量從原先的三個人增加到了十六個人。大唐現在除了遙領的道總管制,實行的其實還是州郡制,州刺史已經算是最高級別的地方大員了,而根據大唐現有疆域重新劃分出來的州,已經超過了六百個,比宋朝鼎盛時期的四百州還多了兩百多個,如果要皇帝將每個人的名字對上六百多個州的地名,估計李世民的頭髮還得再白一半,工作量太龐大,一州之事拿到中央朝廷來商議已經不合時宜,實行省府制的呼聲很高,被李世民提上了議事日程。
待得宣佈完了四品以上官員任命的時候已經到了午飯十分,李世民不得不賜宴,會議下午接着開,看着一幫站了四個小時已經顫顫巍巍走不動道的臣子們,李世民覺得朝堂的規矩也應該改改了,反正要改的事情是越來越多了。
午飯是以自助餐的模式在甘露殿舉行的,這種用餐模式還是陽林在天上人間大酒店興起之後才在大唐流行的,愛吃什麼吃什麼,能吃多少裝多少,辦宴席的人辦的省事,吃東西的人也吃的實在,大圓桌上,還能夠分關係遠近,私下的聊聊天,不用顧忌別的人感受。
李治就成了今天自助餐上許多人都想私下聊聊的對象,尤其是長孫無忌。
“治兒在東北受苦了吧!”端着一個盤堆滿各色食物的餐盤,長孫無忌很自然的給了李治一句問候,然後在他旁邊坐下。
“多謝大舅關心,為朝廷效力而已,談不上苦不苦的,要說苦,還是那幫將士們苦。”李治並不反感長孫無忌,因為剛剛走入朝堂的他還沒有介入到什麼派系鬥爭里去,不過,在六部都有不少耳目的長孫無忌卻是知道,今天朝議的最後一項便是對於有功將士的封賞,而排在功勞簿第一梯隊的就是李道宗,劉弘基,薛仁貴,李治等人,陽林很自然的被排除在了封賞以外,以為李世民收到的奏疏裏面,就有陽林請辭,謝絕封賞的要求。
“為朝廷效了力,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封賞,你放心,這一點舅舅會幫你爭取的。”長孫無忌如無其事的一邊吃着,一邊跟李治小聲講着,然而這些話落在李治的心裏,卻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長孫無忌是在向自己表示效忠么?他放棄了太子么?一瞬間,李治感覺盤中的食物如同嚼蠟一般,他終於要獲得屬於自己的朝堂勢力了,以前,他在這方面可是空白的。
極力隱藏了內心的激動,李治草草的吃了幾口就回到了議政殿,而端坐在餐廳中央的李世民看到這一幕後,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現在他看這個小兒子算是越來越順眼了。吃得苦,做得事,愛學習,懂科技,沒有李承乾和李泰身上那種唯我獨尊的驕狂之氣,怎麼看,也是個能夠守成的明君,看來,有些擔子真的可以往他身上壓一壓了。
午後諸多大臣為公務員招考的事情商量了許久,只是為了填補邊城中低層官吏,朝中也沒有什麼反對聲音,畢竟大量的官員缺口,不採用這種方式,沒辦法解決,最終李世民竟然一口氣定下來三萬個名額,議定了陽林的這項提議,最後就是對幾位有功之臣的封賞了,最沒爭議的是薛仁貴,已經拿下半個吐蕃的他被眾多大臣推舉封公,不過還只是三等的縣公,只待他將吐蕃全境拿下,再晉郡公,老來封個國公也不為過,他的功勞已經足夠資格了。
再之後就是李道宗和劉弘基,侯君集三人,他們的勛爵已經是大唐頂級,能賞的只是金銀榮寵,當然,以後再武將班裏的排位就有些變動了,李靖是無可撼動的第一位,再之後便是鎮北大都督江夏郡王李道宗,然後就是兵部尚書侯君集排第三,連長安禁軍大將軍程知節,皇城御林軍大統領尉遲恭都要排在他們後面,劉弘基和牛進達兩個實權派大都督緊跟其後,原本排位靠前的李績,段志炫落到了第八和第九。
而這些都不是重點,大家在意的是李世民對李治的封賞,如今太子被罰守墓,魏王叛逃,五個被高麗俘虜過的皇子幾乎被李世民視為恥辱,被禁足在封地,無詔不得出封地一步,成年皇子裏,只剩一個晉王李治,別說讓他擔任實職的官職,就算只允許他繼續留在長安,那他也是繼承東宮最有可能的人選,早些站隊,才是這些大臣們應該考慮的。
“吳王李恪,為國東征七千里,薄有微功,遷遼王爵,遷封地於黑龍江以東千里之地,許其組建遠東馬步軍三萬,為大唐鎮守遠東邊疆。”
“晉王李治,擊破高麗王都,滅靺鞨,平室韋,其功蓋世,特進爵秦王,入主秦王府,許私兵六衛,出入四車儀仗,封實食邑五千戶。”這一道聖旨是由催二凡親自念誦,在宣讀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聖旨的內容。
“嘩。“
朝堂幾乎一瞬間炸開了鍋,李恪那個遼王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基本相當於發配了,可李恪的秦王,這可是李世民登基之前的爵位,地位幾乎等同太子,許六衛,四車儀仗,這就更加是與太子完全相等,而實食邑五千戶,還超過了太子李承乾的三千戶,要知道,普通的公主和王爺,實食邑大多只是三百到一千戶之間,一下這麼重的封賞,幾乎等同於確定了李治接班人的身份。
不過,對於皇帝這個突然的決定,大臣們幾乎沒有一個反對,因為原本支持李承乾的長孫黨現在已經轉頭支持李治了,現在李治在朝堂上根本沒有競爭對手,可以說,李世民這個決定是朝廷上下有史以來最統一的決定,即便李世民事先故意不漏風聲,想抓幾個反對黨來祭旗,卻也撲了個空。
然而,李治也不是空得了爵位和食邑就悶頭不說話的老實人,才剛拜謝了聖恩,便馬上出班啟奏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現如今之大唐,已不是立國之初原本東西南北只有幾千里地的小國,乃是復原數萬里的超級大國,此乃父皇文治武功之功也,此功前無古人,乃千古第一,兒臣肯請父皇赴泰山封禪,禱告天下,祈福億兆子民,為我大唐賀。”
好吧,李治正式踏入朝堂的第一個提議就爽到了李世民的心裏去了,隨着他的提議,朝堂之中立即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拍馬贊同聲,直至今日,李世民才感覺這皇帝當的里裡外外都舒坦,於是,在眾臣們懇切的目光下,他准了,不過封禪的事可不是件小事,有許多禮儀方面的準備工作需要釐定,李世民將此事全權交給了禮部尚書長孫無忌來負責,這無疑又讓長孫無忌回到了權利中樞。
至此,長孫無忌算是徹底的與李治達成了協議,改換了門庭,而每天站在通天浮屠塔上吹冷風的太子李承乾便更加的顯得孤立無援,沒有人理會了。
大興安嶺以北東某個不知名的山嶺上,一座城池在風雪中初見雛形。此城內的三位最高領導人正在被冰雪掩蓋的城牆上提刀書刻,負責書寫的人是身材肥胖的遼王李恪,他的左邊是負責雕刻的征東大將軍陽林,右邊是負責刷漆染色的大唐兵部尚書侯君集,這裏是大唐最邊遠的一座城池,經過三人的協商,將此城定名為思歸城。
此城離長安的直線距離超過了西域的疏勒鎮,據陽林估算,直線距離也有三千公里,陸地距離怕不是有七八千里之多,因為它已經超過了後世莫河縣的地理位置許多,也是唐軍的補給線目前能到達的極限,再往前走,怕是要跟鬼國人起衝突,在後勤補給沒有穩固下來之前,三位首腦都認為暫時不宜輕動。
而建好這座城池之後,陽林和侯君集就將會率征東軍返回長安,這裏,將作為李恪的封地和屯軍之所,當然,他所謂的三萬馬步兵暫時是沒有的,征東軍真正願意留下來的人不到三千人,他的兵員必須要到室韋各部中去補充,如何教會室韋人耕種,漢化他們,就是李恪自己的事情了。
“此地開春之後,倒也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能在此地終老,也算是小王有福了。”李恪寫完思歸城三個大字之後心情很是舒爽,陽林的刻刀飛快,沒幾下,三個有立體感的大字便出現在了城門頂端,這座城牆高度只有兩丈不到的城池,或許也就能防防野獸吧!
“我有件事情搞不懂,為什麼你一直擔心自己會橫死,活的那麼小心翼翼的。”陽林的雕刻工作做完,剩下的就是侯君集的事情了,走遠了幾步,一邊端詳着自己的作品,一邊跟李恪聊道。
“這是我的秘密,你想知道?留下來多陪我幾個月啊!”李恪的笑意很神秘,陽林卻不接他的話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知道別人的秘密越多,自己活的反而越不自在。
“以後想吃口東北土特產了,叫人給我捎個信,各種腌制野味,我每年給你送一車,不過,作為交換條件,你每年得送一車長安城的新鮮產品給我嘗嘗鮮,你知道的,我說的是吃的。”李恪見陽林不出聲了,又嬉皮笑臉道。
“得,在這種冬天長過夏天的地方安身,你還是長多點膘好,東西你就別往長安送了,我會叫人來取,你有一句話說的不錯,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終老,算是你有福了,我也要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不過我更喜歡夏天,你知道的。”陽林拍了拍李恪的肩膀,微笑着擺了擺手,回到城內的營帳,開始收拾自己的行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