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章節:05-001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章節:05-002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

章節:05-003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章節:05-004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章節:05-005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章節:05-006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章節:05-007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章節:05-008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章節:05-009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章節:05-010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章節:05-011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章節:05-012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厥氣上行,滿胍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章節:05-013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章節:05-014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胍,會通**,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別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裏,其信然乎?

章節:05-015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岐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章節:05-016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章節:05-017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章節:05-018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章節:05-019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章節:05-020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章節:05-021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帝曰:法陰陽奈何?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章節:05-022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帝曰:調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

章節:05-023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本文: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複壯,壯者益治。

章節:05-024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章節:05-025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章節:05-026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帝曰:何以然?

章節:05-027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並於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並於下,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

章節:05-028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章節:05-029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理,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藏。

章節:05-030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章節:05-031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

章節:05-032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章節:05-033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藏;水榖之寒熱,感則害於六府;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章節:05-034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善用鍼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徵得過,用之不殆。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章節:05-035

篇名:陰陽應象大論

本文: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帝內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黃帝內經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