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第九百零八章
明軍的傷亡小,意味着土軍和市民的傷亡大。這與戰鬥手段有直接關係,明軍在進城之後的戰鬥方式如出一轍,一旦遭遇抵抗立刻停下,朝建築內喊話,放下武器出來的就押走,不出來的直接往裏丟手榴彈,然後才往裏沖。至於裏面的人聽的懂還是不懂,根本沒人關心。
這樣一來,戰爭造成的傷亡急劇增加,任何一片區域,一旦有抵抗,立刻進入這種模式。這裏是奧斯曼帝國的王城,抵抗自然非常的激烈。雖然沒有家家戶戶都在抵抗,但是那些大戶人家肯定是有抵抗的。從兩個方向進程的明軍,行動速度因此放慢了許多。
城內的戰鬥持續了三天,最終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派出了使者,提出停火。明軍的態度很明確,無條件投降,否則不介意殺光這個城市裏的每一個貴族。
十萬土軍在蘇丹的命令下投降,這場災難就此結束。俘虜經過伊布拉欣的篩選之後,願意跟着他混的就地釋放,頑抗到底的被押到碼頭幹活,該裝船運走的東西運完后,戰俘也得運走,這一輩子估計都得在工地上干到死。這個說法一點都不誇張,蘇伊士運河動工的同時,還有一條鐵路連接亞歷山大港和蘇伊士。還有公路建設等等,幹活的地方多了。
從戰鬥發起到結束,整個戰役歷時21天,明軍傷亡不足一萬,土軍傷亡據不完全統計為三十萬。平民傷亡無法統計,戰爭的殘酷性再次暴露出來。
入夜,整個城市並不安靜,斷斷續續的能聽到零星的槍聲。哭喊聲,叫罵聲。哀求聲,慘叫聲。類似的夜晚,持續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才慢慢的平靜下來。
張廣德的這一次旅途結束了,登場離開這個城市,前往下一站。陳平暫時走不了,這個城市值得運走的東西太多了。這些要運走的東西,不是什麼貴重金屬,而是各種文物。非洲軍團對這些東西不在意,論堆的打包賣給了大發銀行。軍隊更在意的是金銀等貴重金屬,普通百姓還算運氣。大戶人家是一個都不放過,搶劫一空之後,交給銀行換成錢。
這就是陳平為何要留下來的原因了,銀行的人員忙活着給軍隊和士兵折算成華元,然後一船一船的金銀運走。據不完全統計,這個城市被搶劫走的貴重金屬,折算之後價值三千萬華元。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白銀三千萬兩的黃金和白銀被搶走了。
除了貴重金屬和文物的損失。還有人口。大約十萬年輕女子在今後的一年時間內,被販賣到大明所屬的時節各地。這就是戰爭,這就是侵略者。這個城市的抵抗一直沒停止過,儘管在這場戰役結束后的一周后,“解救”了大批貴族的伊布拉欣宣佈出任新蘇丹,並且與大明簽署了明土合約。抵抗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戰鬥,沒有給明軍造成太大的麻煩。但是陸陸續續的。也有不少士兵傷亡。
根據合約。這個城市靠碼頭附近的三分之一的範圍,成為了大明的租借。其餘部分交還給伊布拉欣。兩國宣佈戰爭就此結束。隨着兩國之間戰爭的停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內戰卻爆發了。伊布拉欣儘管得到了大量貴族和軍隊的效忠,但還是有在外的貴族和軍隊不買賬。於是,一場“平叛”的內戰爆發。靠着一些貴族的支持,伊布拉欣向大明採購了大批二手裝備,武裝了十萬軍隊,鎮壓那些不服他的貴族和軍隊。
這個時候,陳平又發揮作用了,採購軍火的款子,都是從陳平這裏借出去的。年利息四分的良心價。一口氣借了五百萬,當然不是白銀,是大明的華元。你還別說這錢的信譽絕對靠譜,拿到在碼頭開設的分行去,別說用了,直接都可以換成白銀和黃金。
因為這個銀行的存在,大明的華元在這個國家的信譽,一下就站住了。印刷精美的華元,使用和攜帶都非常方便,半年不到就成為了這個城市最堅挺的貨幣。不能不說這是個神奇的事情,實際上說穿了很簡單,對於普通人來說,生活總歸是要繼續的。不論仇恨有多深,穿衣吃飯,養家餬口,都是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合約簽署后,明軍非常合作,陸陸續續的退出了這個城市的重要建築。轉而盤踞在碼頭附近,今後的三年內,陸續撤軍是必然的,最終留下的軍隊不過是一個步兵師,鎮守這個重要的城市,堵住黑海的出海口。北方的那頭熊想南下的爪子被斬斷,發展方向只能是朝着波羅的海或者更北面。
合約規定,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向大明賠償三千萬華元,單方面最惠國待遇,等等,一份標準的不平等條約。這是站在後人的角度看問題,但是站在當下的奧斯曼貴族們看這個問題,則不這麼想。他們是失敗者,能夠保住這個城市的大部分地區,還有國家的完整性以及稅收,就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新蘇丹在即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什麼安民,而是向政敵會晤屠刀,內戰的目的就是為了權利。
儘管得到了大明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伊布拉欣的統一之路不算太順利,內戰陸陸續續的持續了五年之久,最終才算是平定了所有叛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失去了三分之二個阿拉伯半島,這其中有獨立的土著,也有割讓給大明的土地。
不管怎麼說,作為戰敗的一方,首都都丟掉的奧斯曼帝國,神奇的保住了一個大帝國,還能繼續存在下去。至於靠近俄羅斯方向丟失的土地,將來再謀求奪回來就是了。這倆個國家之間的相愛相殺,綿延幾十年是很正常的事情。
早春的嚴寒濕冷入骨,儘管有一個冬天的準備期,路易十四依舊無法安心。大明拒絕了談判,理由是沒有談判的先決條件,路易十四不退位,大明就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談判。同樣尷尬的還有英國,大明開出的條件很高,而且不還價。
兩國想聯合卻又沒有那個條件,英吉利海峽保衛了大英帝國,也阻斷了兩國之間的聯繫。作為一個海島國家,英國面臨的問題更為嚴重。大明的艦隊在歐洲四處橫行,只要看見掛着英法旗號的船隻,一律擊沉。就算沒有掛着英法的旗號,也要接受檢查。發現是兩國的船隻,照樣要扣留。在航速高達十一節的蒸汽巡洋艦面前,當今歐洲的任何船隻,都沒有跑掉的可能。除非運氣好,遭遇大霧天氣。
一場春雨過去之後,迎來了連續一周的晴天。小城土倫就像死了一樣,碼頭上的船隻都安靜的停着,沒有哪怕一艘船在移動。在地中海,只要出航,就有可能回不來。
炮台上的士兵跟往常一樣,早早起來換崗。冬天雖然過去,來自大明帝國的威脅卻沒有消失。緊繃的那根弦還在,作為地中海沿岸的一個重要港口,土倫隨時可能遭到攻擊。
清晨的天氣不錯,士兵冉阿讓爬上了炮台,向值夜班的同伴招呼一聲后,舉起望遠鏡看着遙遠的海面。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至少現在戰爭沒有來臨。但是下一刻,他的嘴張大的合不上了,獃獃的看着海面,凝滯了好久之後,瘋子似得從到銅鐘的跟前,拽着繩子使勁的敲。噹噹當……,急促的鐘聲驚醒了還在沉睡的士兵們,他們紛紛從住處衝出來,穿戴完畢登上炮台。
“上帝啊!”一名軍官獃獃的看着海面,發出了一聲無奈的哀嘆。
密集的煙柱,意味着大明的戰艦來了,而且數量眾多。那麼到底來了多少戰艦呢?蒸汽裝甲戰艦24艘,風帆戰艦36艘,運輸船隻八百艘,都在這附近的海面飄着。當然了,這僅僅是第一批,完成了伊斯坦布爾戰役后,非洲軍團終於可以從容的發起對法國的登陸戰。實際上這次戰役準備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在此之前,海軍陸戰隊已經佔領了科西嘉島,並以此為跳板,囤積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員。因為兩面臨海,法國的防禦非常尷尬,一方面要防備地中海,一方面還要防備來自大西洋方向的進攻。而明軍則非常從容,可以從西班牙北面的港口出發,也可以從地中海的科西嘉島出發。
總的來說,被動防禦的法國陸軍,只能等待最後的審判。那麼現在,審判來臨了。
嗚嗚嗚,空氣中傳來了尖銳的呼嘯聲,炮彈發出的破空之聲,刺的人耳膜都疼。
海面上騰起一片又一片硝煙,開火的是大明艦隊的105炮和150炮,仗着射程的優勢,用密集的炮火覆蓋土倫的炮台。炮火準備整整一個小時,然後才是炮火延伸,這時候風帆戰艦靠了上來,用75炮轟擊海岸,放下小船,大批的士兵從繩網上下來,登上小船后使勁的划動。不能不說,沒有登陸艇的時代,登陸作戰就是一份苦逼的差事。
轟轟轟,炮台開火了,打擊的目標是海面上的小船,想打大船的可能性為零,射程不夠,威力也不夠。正因為如此,被主力戰艦洗過一遍之後,零星的炮火甚至連風帆戰艦都不怕。(未完待續~^~)
PS:因為各種原因,這本書不得不加快進度,過年之前肯定會結束。大約五十萬字的內容,要縮在二十萬字內寫完,所以大家看到的內容寫的很粗,極少細節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