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賈詡之戰
陳耽猛的轉過頭來,直視劉鴻,眼裏閃過無數的懷疑與期盼,死勁的張了張嘴,卻因為滿嘴都是鮮血而無法說話,但劉鴻自然知道他要說什麼,點了點頭,低聲說道:“朕看了十年,朝中之事朕已什麼都知道了,此事需機密進行,太尉不可對人言,安心養傷去吧,朕日後還需太尉與朕同創大漢盛世呢。”
“哇。”陳耽仰頭吐出斗大的血,拉住劉鴻的手,眼裏的光芒盛如晨星,點了點頭,砰的一聲暈了過去。
正當百官混亂不知所措的時候久違的御醫趕了過來,漢靈帝面無表情的站了起來,環視着朝廷百官,揮了揮手,自然有羽林軍扛着陳耽走了下去。
緩緩的走上御台,漢靈帝雙手一甩寬大的衣袖,端坐下來,看着個個雙眼含淚的百官,漢靈帝坐了十年的帝王,氣度自然不一樣,朝堂慢慢的安靜了下來,百官們重新站好位置,雙眼死死的盯着漢靈帝。
他們都期盼着陳耽的血能夠警醒漢靈帝,而剛剛陳耽撞階時,漢靈帝的焦急並不是假的,看來漢靈帝對大臣還是很看重的,如此也不會白流了陳耽的血。
而張讓與趙忠則是面如死灰,驚惶失措的望着稱他們為阿父阿母的漢靈帝,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陳耽竟然以死直諫,現在要是漢靈帝一心軟,就馬上可以終結他們的命運。
“陳耽血染朝堂,無禮甚深,驚了朕駕了,傳旨,陳耽致仕。”漢靈帝一擺手制止了又要上前直諫的百官,“傳旨,張讓趙忠等常侍,待朕久矣,盡心儘力,忠心耿耿,功勞甚大,從今日起為朕閱章協同參政。”
“夠了。通通給朕閉嘴,你們如此吵吵嚷嚷,目無君上,莫不成是想造反。”劉鴻狠狠的拍了下面前的矮榻,怒目圓睜瞪着與他對視的百官。
“傳旨,曹操曹孟德乃中常待曹騰之後,少年有成,文武全才,幼舉孝廉,實乃忠良之後,即日起入西校營協同中常侍騫碩處理西校軍事。”
“眾聊不必多言,孟德,騫碩與你祖曹騰相交甚厚,近來,你騫叔叔年紀大了,這西園兵權關繫着皇城生死,你要多多協助你騫叔叔,知道了嗎。”
劉鴻心裏惡笑着看着面如死灰的曹操叩頭謝恩,要知道,曹操雖然年青卻極有才名,但一直不被人重用,清流們對其甚為排斥,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宦官曹騰之後。
曹操現在年青氣盛,是該敲打敲打了,這就是劉鴻苦思良久之後想到佈局,利用曹操來奪取騫碩的兵權。
騫碩手上的兵權必須掌握在手裏,要不然就是相當於把性命交在騫碩的手裏,這一點劉鴻絕不會放棄。
所以接手西校兵權的人選就至關重要,要是用清流,那無疑是告訴十常侍皇帝要動他們了,難保他們不狗急跳牆,歷史上都說騫碩是宦官中的忠臣,但***那是演義,歷史上壓根就沒有這一號人物,就算真的,劉鴻也不敢去賭,性命不保時,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大有人在。
如果還是選宦官,那相當於換湯不換藥,壓根就起不到作為,殺了一個騫碩,又出來一個張碩,根本就沒用。
所以劉鴻選擇了曹操,曹操是曹騰之後,十常侍對其戒心較小,順利奪得兵權的機率很大,而且所有的歷史都記載着曹操對宦官是極為憎恨的,這可以保證曹操不被宦官拉攏。
這一點,劉鴻願意去賭。
他當眾說曹操是宦官一脈,除了去除十常侍的戒心外,還有一點就是敲打曹操,曹操太會拉攏人心了,一旦讓掌握了兵權的曹操與臣中大臣混在一起,對劉鴻來說,太過危險。
他這麼一說,清流們自然會把曹操歸到十常侍一脈,視曹操為敵,那麼以後的曹操就得靠漢靈帝才能保住他的性命。
“統統給我朕閉嘴。”劉鴻再一次的吼道,對騫碩說道:“騫愛聊,你這就去選一校與孟德,以後你升為中常待,與阿父阿母一樣,留在朕身邊,參贊政事,軍營之事,就付與孟德吧。”
“謝陛下。”騫碩是宦官中的異類,長得五大三粗,又精通軍事,所以漢靈帝才會把西園的軍事交給騫碩,而騫碩一直以來都做得不錯。
騫碩雖然心裏有些不情願,但也沒話好說,漢靈帝說的很有道理,他年紀大了,近段時間以來常常有些不支,而漢靈帝也升了他的官,留在身邊,更把他等同於張讓與趙忠,更加重用了。
“賈文和何在。”劉鴻有些疲憊的說道。
“微臣在。”賈詡緩緩的站了出來,剛才跟着眾臣再三請命的動作消耗了他許多體力,他本來不想做的,在他看來,漢靈帝是沒救了的,他早就對漢靈帝失去了興趣,所以在另一個時空中,曹操要稱王的時候,他也是極力鼓勁的人之一。
“文和,我聽聞爾精通商事,爾府中近來更是收購到一本大商人范蠡所著之經商之書,可是真的,可願下次朝會的時候帶來予朕一觀?”劉鴻努力的在臉上做出一副很感興趣的臉色,不等賈詡說話,馬上大聲的說道:“不,不,不,朕等不極了,馬上退朝,朕與文和一同前去,去文和的府上。”
賈詡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導自演的皇帝,漢靈帝喜歡商事和女人這兩項運動是舉國皆知的,但漢靈帝什麼時候聽說自己喜歡了。
他一個俸祿只夠自己吃的孝廉朗,哪有餘財收購東西,就算有,他也不會去買一本關於賤業的書呀,商人他自己就很討厭。
“就這樣了,孟德你做陪,下朝,下朝,來來來,文和前邊帶路。”
劉鴻說著就從御座上走了下來,在眾百官目瞪口呆下拉起賈詡的手,就往南宮側門走去,曹操無聲的嘆了一口氣,跟在了劉鴻後面,而在他自己後面,則是無數道能吃人的目光。
或許還有絕望的目光,或許還有其他的目光。
百樣人腸,百樣心思,誰知道誰心裏想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