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就一百萬人.吳國三百萬.魏國九百萬

蜀國就一百萬人.吳國三百萬.魏國九百萬

蜀吳滅亡乃實力遠比魏國少,蜀國就一百萬人,吳國三百萬,魏國九百萬,關劉又破壞了孫劉同盟,隆中對的正確政治遠見促成了三國鼎力,但劉備沒有始終貫徹這個思想,結果蜀吳滅亡了.

當初諸葛亮“隆中對”上說得好:聯吳抗魏,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劉備蜀漢勢力的發展與壯大是依靠這個戰略思想的實現,他的失敗則是沒有堅決貫徹這個思想,首先是關羽沒有執行,後來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發動彝陵之戰,孫劉聯盟被破壞。後來諸葛亮雖然極力修補孫劉聯盟,但是畢竟彝陵之戰使蜀漢元氣大喪,靠蜀漢自己的力量難以戰勝曹魏.北伐不是諸葛亮本意,然而魏國不但沒有變,在賈詡先發展經濟與軍事實力,則蜀吳自破也的正確意見時,國力越來越大,如果不北伐只能坐以待弊.而同時劉備由於孫權殺關羽,不聽諸葛亮、趙雲等的苦苦勸阻,一心只想着為把兄弟關羽報仇。諸葛亮和趙雲都勸諫劉備,曹魏是主要敵人,“北討漢賊,以伸大義於天下”。劉備本來“心中稍回”,張飛頭腦簡單,只知為兄弟報仇,全不顧大局,結果劉備終於最後下決心伐吳。學士秦宓指出他這樣做是“徇小義,古人所不取也”,差一點被殺,這種情況過去在劉備身上很難見到。“孫權遣書求和,先主盛怒不許”,結果一敗塗地。張飛與劉備的行為都是從根本上破壞了孫劉聯盟戰略。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被東吳打得大敗,元氣大傷。

經過諸葛亮多年悉心經營,有所恢復,但是整個蜀漢的人口也只有一百萬人左右,而東吳有三百萬人,曹魏有九百萬人。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口數量對國力的影響很大,人口少,兵員就少,何況當時中原地區農業技術先進,手工業發達,所以蜀漢和曹魏實力相差非常懸殊。諸葛亮當然知道實力上的這種巨大差距。但他受先帝知遇之恩,總想極力完成劉備的未竟之志,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來報答。他是希望以自己的謀略來彌補實力的不足,以少勝多。但是這個戰略被司馬懿識破,沒有成功。司馬懿看準了蜀漢實力不足這個根本弱點,知道只要堅守不出,蜀漢軍隊糧草耗盡就自然得退兵。況且從四川進人關中只有陳倉一條路運糧比較方便,在陳倉派重兵把守,“其餘小道,搬運艱難,臣算蜀兵行糧止有一月,(他們)利在急戰。我軍只宜久守……堅守諸路關隘,不要出戰。不需一月,蜀漢兵自走。”多次寫道:“(建興六年)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亮糧盡而……

還。”“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據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濟,使己志不申……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對此展開了許多精彩的小故事,諸葛亮為了派人每天到陣前挑戰,想盡各種辦法讓司馬懿和蜀軍決戰。但是司馬懿非常小心,很少上大當。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而始終未勝的根本原因。227年諸葛亮北伐時出兵三十餘萬(當然這個數字也是藝術誇張了的)。而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只能出動十萬大軍,說明多次北伐消耗很大。這次司馬懿仍然堅守不出,一百多日後諸葛亮病故撤軍。所以毛宗崗評點說:“人不知而武侯知之,我於此奇武侯;武侯知之而司馬懿又知之,我更於此奇司馬懿也。”

本來是三國鼎立,劉備和孫吳的聯盟破裂是打破這個平衡的開始。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而去世,使實力的天平進一步向曹魏傾斜,長期的消耗使雙方力量對比在諸葛亮死後迅速發生了不利於蜀漢的變化,終於滅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幻想三國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幻想三國志
上一章下一章

蜀國就一百萬人.吳國三百萬.魏國九百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