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上古遺物
“千古奇冤,構陷儒教。悔不當初,佛祖知道。”
十多年後,當永信和尚背負着滿身罵名而圓寂前,在四面漏風,一盞殘燈的茅檐草舍內含恨寫下了這四句偈子,算是對自己的一個人生總結。
被天下讀書人唾罵了十多年,背負着名教罪人的大頭銜,他如果知道自己會落到這步田地,當年打死他,他也不會給李自成出那樣的主意。
“闖王,敝寺僧眾為了強身健體看家護院,少不得要演習一下拳腳,操演一下兵刃,這樣一來難免便有傷害。僧眾們在為了療傷配製藥物之餘,發現產自彰德府一帶的龍骨用來止血效果最佳,而且僧眾們發現,上面帶有字符的為其中上品。小僧一時好奇,也曾經找來看過。”
這些所謂的龍骨,其實就是烏龜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在產地彰德府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莊,村人於耕種時,在土層中掘出一些龜甲獸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奧難辨的文句。無意中讓它們重見天日的農夫們,把這些為數不少的骨頭當作藥材,賣給藥鋪。而後又輾轉到了永信和尚眼前。
很快,這些上面有着類似於字的龜甲和牛骨,便成了永信住持方丈內的玩賞之物,經過一段賞析之後,突然間心有所悟,這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古物,如何不能成為斂財工具?
於是,在永信大師和他的團隊巧妙設計之下,這滿是字體畫符的龜甲和獸骨,被起了一個很有氣勢的名字,龍骨文。專門用來忽悠那些到廟裏來求籤問卜的善男信女,當然也得是看看布施情形和寫在緣簿上的數目而定的。
世道混亂,無數人都是朝不保夕。人在對自己前途命運不能把握的時候便將希望寄托在神秘力量上。這龍骨文恰好是應運而生。
一時間,為永信住持帶來了滾滾財源,登封縣境內的良田幾乎都被前來的善信們買了來布施給了他的寺廟。
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形勢的發展。永信還潛下心來仔細的對這些龍骨下了一番功夫,並且編了一本龍骨文小考的冊子,發給手下弟子和執事心腹僧人們。
照着永信住持的主意,那些珠寶字畫善本書籍等物。乃是一鎚子買賣,賣掉了,也就沒有了。“倒不如派人悄悄的到彰德去,拿些糧食銀子,在那裏大量收購採辦龍骨,然後,轉手賣給南蠻商人便是。只管告訴他們,此乃上古遺物!乃是萬年之前留存的。”
這個法子,比起郝搖旗等人建議的不分青紅皂白,只管將攻克城池縣鎮山寨之中的富戶、小康之家統統洗劫乾淨。拿着財貨去換取購買所有義軍需要的東西的建議看上去要合適多了,最起碼不會得罪所有的人。
而之前一斗谷和瓦罐子等人在豫西山區採取的扒墳掘墓的手段用來籌措軍餉的做法,同永信和尚的建議比較起來便顯得十分下作,而且有損陰鸞。
聽得了永信和尚的建議,不由得李自成對於自己入河南之後開始接納讀書人的做法大為得意。“讀書人就是不一樣,不管他是和尚還是流氓,至少是有文化的!”
牛金星、李岩等正途出身的讀書人對於永信和尚的這個建議不置可否,不過,闖營之中另一個讀書人宋獻策卻有些不太高興了,從李自成的表情當中,他明顯感覺到了危機。他甚至開始懷疑。這個口念佛號身披袈裟的大和尚,乃是江湖上的同道中人。否則怎麼會有如此的手段和套路?
那邊永信和尚正在得意的同醫生尚炯聊得熱火朝天,忽然眼前一花,一張類似於猿猴的臉出現在了永信的桌子邊上。
卻是藉著起身勸酒的功夫,宋獻策來到了永信的酒桌上。
“住持師兄,合字?”宋獻策同永信幹了一杯之後。向他亮了亮酒杯的杯子底,猛不丁的拋出這麼一句。
這是江湖春點之中的黑話,當江湖中人遇到了疑似同行的人之時,便用這樣的話來盤道。
“宋軍師,不錯。咱們並肩字。”永信和尚臉色不變,藉著燈火的搖曳,遮住了五官神情。
原來如此!宋獻策腦海之中飛速旋轉,他決定要進一步的談談這個和尚的底,再決定是拉攏他成為自己的盟友,還是想辦法除掉他。
“先受頭子,馬上就要填瓤子了,填完了瓤子到我那裏去喝葉子。咱們聊聊儲頭子的事。”
(“先喝酒,馬上酒席結束就要吃飯了,吃完了飯到我那裏去喝茶。咱們聊聊怎麼弄銀子的事情。)
“合字,尖的團的?”(朋友,真的還是假的?)
“師兄,當然是尖的!”(師兄,當然是真的!)
數年之後,當收購了海量龍骨的南中商人將這件事情的後果顯現出來時,曾經自以為遇到了錢多人傻的羊牯的永信住持和宋獻策宋軍師頓時傻了眼。
“所謂的三代盛世並不存在!請看根據永信長老提供的龍骨文小考考證出的三代原貌!”
“三代盛世是什麼?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三代!”
以吸引眼球為主要目的的標題,一個個勁爆的出現在了江南各處的日報、周報、商報的副刊上,大量印刷精美的書刊擺放在各處的書店裏。
雖然很快這些書就被江南士林聯合抵制,大量買下之後被一把火焚燒掉,嗤之以歪理邪說的帽子,但是這個說法帶給江南讀書人心理的震動是巨大的。
原來,所謂的堯舜禹時代並不是什麼盛世。
就連春秋戰國都不如,好歹那個時代還有竹簡,而堯舜禹時代只能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而且除了關於占卜某時某日的吉凶、祭祀(常卜要殺多少人、多少牛、羊、犬等牲畜)、征伐、狩獵和年成的豐欠以外,還有占卜天氣風雨、出行、生育、孩子、疾病等等。大部分都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紀錄。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是天氣晴雨,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求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要大肆的斬殺俘虜和奴隸作為祭天的貢品,這種事情似乎只有那些山野蠻荒之地的未開化野人才這樣干吧?
當年諸葛丞相南征時不是在瀘水邊上用饅頭代替了人頭嗎?怎麼號稱三代盛世的賢君聖主,如何還是如此蠻野?
很多讀書人心目中的殿堂崩塌了,無數人中夜慟哭不已。更有那讀書讀得傻了的措大,一怒之下衝到私下裏出售這些被士林列為**的書店,一把火將店鋪焚燒掉。
不過,這些事情,崇禎十四年的二三月間的永信大師和宋獻策並不知道,他們只是看到了派人用糧食按照一斤糧食換五斤龍骨的價錢換回來的龍骨,被那些南蠻商人用一斤龍骨換五斤鹽的標準收購走,心中不由得暗自歡喜,這樣的暴利也絲毫不比劫掠州縣差到哪裏去。
。。。。。。。
二月間,對於崇禎來說。不知道該當如何面對這紛繁複雜的情勢。
先是正月里李自成攻破了洛陽,殺了他的親叔叔福王,坊間竟有謠傳說是因福王不肯出資財犒賞三軍而至城破身死,逼得崇禎麻衣芒鞋到太廟去哭告列祖列宗。接着,二月里。又傳來了李自成乘勝追擊,以得勝之師兵至開封城下,準備再接再厲,再度攻破一座名城,斬殺一位大明親王。
面對着城牆堅厚五丈的開封城,農民軍以洞車掩護那些伏牛山礦兵對城牆展開土工作業,準備在城牆上挖開洞穴之後或是填充火藥放迸。或是挖取城牆裏面的夯土之後將城牆挖空,然後用繩子拉倒留下用於支撐的土柱,令城牆坍塌。不想自己變成與王胤昌一樣下場的巡按高名衡督率城中軍民上城固守。而城中的周王朱恭枵也不願意自己成為第二鍋福祿羹,便拿出庫金百萬兩,招募壯士殺敵,並將王宮儲存的糧米拿出做米飯以餉軍。
最要緊的是。此時的開封官員將佐們都暫時收起了發財的心,不敢太過於剋扣、飄沒這些軍餉糧食。這才勉強守住了開封。
而河南副將陳永福父子背城而戰,殺義軍二千,李仙風督將游擊高謙馳救,又殺義軍七百人。陳永福之子陳德。更是以一張銅胎鐵臂弓箭射李自成,只可惜射程太遠,只是勉強射中了而已。李自成軍遂退走密縣。開封解嚴。
按下葫蘆浮起瓢。
剛剛有了李自成撤圍開封的消息,暫且讓崇禎稍微的出了一口氣,一個個關於張獻忠的壞消息又接踵而至。
先是正月十五,也就是李自成攻破洛陽那一天,官軍追張獻忠至開縣。楊嗣昌自率軍隊到雲陽,其餘諸將至開縣黃陵城。總兵猛如虎、參將劉士傑迎戰。劉士傑率軍深入戰陣,所向披靡。張獻忠登高望見無秦人旗幟,而左良玉軍無鬥志。乃選壯士潛行於溝谷中,乘高大呼馳下。左良玉兵先潰,劉士傑及游擊郭開、猛如虎之子猛先捷皆戰死,只有猛如虎突圍逃出。
緊接着,二月初五日,張獻忠攻克襄陽城。當時,楊嗣昌以襄陽為軍府,餉金、甲器各數十萬皆聚於城內。每門設副將防守。張獻忠出川后,一日夜馳三百里,道上殺楊嗣昌使者,取其軍符,以二十八騎進入襄陽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見火,以為滿城皆賊,奪門出城,城潰。張獻忠執襄王翊銘於南城樓曰:“吾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銘與貴陽王朱常法皆被殺。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大明王朝先後丟失了兩座重鎮,兩位親王被流寇所殺,這對於崇禎和滿朝文武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面對着朝堂之上崇禎的憤怒和咆哮,滿朝文武大員們一個個都是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亞賽廟裏的泥雕木塑一樣,鴉雀無聲。
開玩笑,誰不知道眼前這位皇帝為了儘早剿滅流賊,掃平遼東叛逆,已經到了一個操之過急,甚至是喪心病狂的地步,恨不得今天晚上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巨寇頭目首級便被獻之闕下,明天一早便告收復了瀋陽。
為了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各處的督撫大員,管你是什麼剿賊總理還是總統只要是剿賊不利,或者是打了敗仗,一律罷官下獄。如果說是操切了些倒也罷了。關鍵是,眼前這位皇帝除了欺軟怕硬之外,更是有些偏心眼。
同樣是打了敗仗,督撫大員么,一道聖旨便下了,你就會被錦衣旗校拿問進京,可是,像左良玉、賀人龍等軍頭,多少次畏敵如虎,臨陣脫逃。劫掠州縣,都是絲毫罪名沒有,頂多是下旨申斥幾句。
除了欺負文官手中沒有兵馬之外,更多令朝中官員不滿的,便是皇帝的偏心眼。
以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鄭崇儉。當日張獻忠反了,督師楊嗣昌在四川剿賊兵力不敷使用,便檄調他所部秦軍入川會剿,結果在瑪瑙山擊敗張獻忠后,鄭崇儉便撤兵回了陝西,二人之間便埋下了芥蒂。十月間,當李自成竄入河南之後。楊嗣昌為了推卸責任,便上奏朝廷,指責鄭崇儉不該撤兵回陝西,甚至不該撤圍而走,將放李自成出了神農架大山的黑鍋結結實實的扣在了鄭崇儉頭上。年前便被削去了官職,等候處置了。
這還是對待朝廷官員的體制嗎?這將朝廷官員的體面丟到了爪哇國去了嗎?
朝廷大員們想到了爪哇國。立刻又聯想到了那個擅作威福與閹黨勾結緊密的李守漢,皇帝命王德化往南中去宣旨,命他帶兵北上到遼東軍前效力,一去便不見了影子。
滿朝的文武大員無不是打疊起精神準備看皇帝如何處置這位素來在皇帝口中是公忠體國典範的李守漢李大人。
正在朝堂之上一片死寂,靜的如同千年古墓一般。崇禎嘆了一口氣,知道今天的朝議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正準備宣佈散朝,自己繼續到宮中齋戒向祖宗神靈請罪的時候,在大殿外站班的一名小太監悄悄出現在側門,朝着手執拂塵站立在皇帝身旁的秉筆太監王承恩使了個眼色,王公公立刻心領神會。
“你這猴崽子,何事喚咱家出來?要是沒有要緊事,你仔細慎刑司的竹棍!”
王承恩口中威嚇了那小太監一句,那慎刑司的竹棍之中都是灌了水銀,只消得幾棍子下去,便是鐵打鋼澆的人也吃不住。
“公公,要是沒有緊要事,便是殺了奴婢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打攪您!王公公回來了!告訴您,剛才有人飛馬從天津前來送信,王公公已經在泥沽登岸,正往京師而來!”
“隨同王公公一道前來的,還有李伯爺的大小姐,押運着兩年的錢糧和無數甲杖軍器!更要命的是,王公公此番回來,將緬甸莽應家族的他隆王一併俘虜,進京獻俘!”
“除了這些,更有無數海外奇珍異獸獻上!其中最珍貴的據說是一對上古神獸,喚作白虎的便是!”
“奴婢知道了這個事,立刻腳不敢沾地的向公公您來報個信,也好讓您有個預備。”
那小太監滿臉都是忠心的向王承恩表着功。
王德化和王承恩雖然都是太監頭子,閹黨領袖,在對付那些東林、清流御史的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要是說他們內部團結的像一塊鐵板,這個,不要說各位看書的朋友不信,就連王德化和王承恩自己也不相信。
就在半個月前,王德化命心腹小太監送報捷表章到京師,順帶着將那令人看了都要流口水的各色時新果品和難得一見的荔枝、山竹、紅毛丹等物進獻給皇帝之餘,也是大肆的在京城之中銷售了一番,足足五船的時新果品,照着八兩荔枝一塊銀元的價錢銷售出去。
正值正月里各處勛貴大臣們要彼此走動,請吃春酒的節骨眼兒上,一時間搞得滿城驚動。似乎在請客的大紅泥金帖子上不寫上一句,“有南國佳果至,欲與先生品名賞之”的字樣,都不好意思發出去請客。
這樣暴利的生意,他王德化可不曾在書信里提到過一句。如果不是隨同進京的福建總兵鄭芝龍仗義,分了一船的份額出來給王承恩,只怕王承恩也擺不平手下的太監們了。
這麼難看的吃相,自然是令王承恩心懷不滿,他手下的心腹們更是群情洶洶,摩拳擦掌的準備對王德化一系的人馬開戰,但是被王承恩強力壓制了下來。
如今,王德化帶着如此巨大的成果歸來,正值朝廷被中原腹地的流寇搞得焦頭爛額之際,朝廷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提振士氣刷新人心了!
“皇上!且慢退朝!奴婢這裏剛剛接到了最新的消息!寧遠伯李伯爺有報捷文書並錢糧,已經在泥沽接駁轉運!”
ps:
繼續請收藏了本書的朋友們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