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永樂六年十二月底,天子移駕北京。
依祖制,逢新年,天子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賀,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貢使臣。皇後於坤寧宮賜宴命婦。
朔旦,文書房請旨宣諭一道,群臣聽諭,並傳天下州府,召耆老免面諭,宣之鄉里。
往年,宣諭皆從應天府出。永樂七年,御駕北巡,群臣朝賀的地點,從南京改到了北京。
北京皇宮三大殿尚未竣工,永樂帝便御奉天門受朝賀。此舉明確傳達出信號,自此,北京即是國都。朕要遷都,誰也阻止不了!
奉天殿還不能投入使用,天子下旨,在殿前設宴。
火紅的燈籠成排,火盆上百,映得黑夜亮如白晝。
亮歸亮,冷風卻不會減弱分毫。
好在沒有下雪,北京行部官員習慣了北疆天氣,又穿得多,便是文官,也個頂個抗凍。換成習慣了南京氣候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飯沒吃完就會凍得話都說不出來。
孟清和坐在沈瑄下首,朝服里加了兩層棉袍,外邊披着厚厚的斗篷,護手裏-塞-了小巧的銅爐,腳底踩着厚實的皮靴,勉強能撐得住。
看看舉着酒杯,臉色通紅的永樂帝,再看看除下斗篷,只穿冕服的朱高煦兄弟,孟伯爺吸吸鼻子,很是羨慕。
人和人,當真是沒法比。
不過,最讓他羨慕的還是身邊的國公爺。朝服之下,只有一件薄薄的棉袍,行動間揮灑自如,好似風都繞着他吹。
現場唯一能讓孟伯爺得到安慰的,大概只有包成個球的朱瞻壑。
一樣穿了幾層,朱瞻壑小臉紅撲撲,拉着朱瞻基來給孟清和敬酒。
“少保請滿飲此杯。”
朱棣好烈酒,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遑多讓。朱瞻基能飲米酒,朱瞻壑到底年幼,筷子沾一點,嘗嘗味道頂天了。除了親爹,沒人敢給他倒酒,從宮宴開始,酒盞里裝的一直是糖水。
“謝世子。”
孟清和站起身,咬牙從斗篷里伸出手,端起酒杯,送到唇邊,一飲而盡。
溫過的酒水仍是辛辣-刺-喉。
酒水從嗓子眼滑入胃中,瞬進湧起一股暖流。
咳嗽一聲,眼角有些濕潤,手腳卻輕快了許多。如果不是酒量不好,他絕對會抱着酒壺不鬆手。
“少保不善飲酒?”
朱瞻壑仰頭,脖頸處一圈火紅色的皮毛,唇紅齒白,圓乎乎的,更像個年畫娃娃。
“下官的確酒量欠佳。”
“哦。”朱瞻壑點點頭,表示理解,“皇祖父說過,是好男兒就當海量。酒量不好沒關係,多練即可。熟能生巧。”
孟清和:“……”
這句成語是這麼用的嗎?況且,永樂帝所謂的海量,應該不是指酒量吧?
正無語時,見跟着朱瞻壑的宦官不停使眼色,朝着新上的熱湯努嘴,似有祈求之意。孟清和瞭然,八成三頭身光顧着喝糖水,沒怎麼吃東西。
“世子先坐下,用碗湯如何?”
宮宴之上,肉類多為牛羊。
朱棣習慣了北方飲食,隨扈的御廚都是北方出身,最得用的更是燕王府的老人。
滾熱的羊湯,加了鹽巴胡椒,撒了蔥花和香菜,滾在兩個手掌寬的闊口銅碗裏,與其說是湯,不如說是清湯鍋子。
孟清和遵醫囑,飲食上需要忌口,許多葷食不能吃,羊湯卻是無礙。
聽了孟清和的話,朱瞻壑和朱瞻基一同坐下,伺候兩人的宦官差點抹眼淚。好說歹說,世子就是不搭理。興寧伯一句話,立刻麻溜坐下。差別怎麼就這麼大?
宦官立刻盛好羊湯,送到兩人面前。
朱瞻基喝得香,朱瞻壑卻捧着小碗,盯着碗裏的兩片香菜葉子,苦大仇深。
“黃伴伴,孤不喜芫荽。”
“世子,奴婢錯了!”被點名的宦官立刻請罪,“奴婢給世子換一碗。”
“算了。”朱瞻壑盯着碗,出乎孟清和預料,拿起湯勺,舀起一勺送進嘴裏。
“世子?”
朱瞻壑抬頭,嘴角沾了一點湯汁,“少保喚我何事?”
“世子不是不喜芫荽?”
“是不喜。”朱瞻壑放下瓷碗,小半碗羊湯都已下肚,“可父王說過,屯田不易,邊塞糧食更是艱難。少保也教過我,農人種田,粒粒辛苦。在大寧時,黃伴伴告訴我,他沒進宮前很少吃飽。我不喜芫荽,卻不是不能吃。”說著,呼扇了兩下大眼睛,小臉發皺,“可真的不想再吃了。”
“世子做得好。”孟清和笑了,見朱瞻壑摸摸肚子,側頭吩咐奉菜的宦官,“勞煩去膳房問問,若還有牛羊肉,薄薄的片些,生蔬豆腐也找些來。米飯饅頭有的話,也送些過來。”
“是。”
宦官應諾,正要離開,又聽孟清和道:“等等,膳房若是不忙,費些功夫,將饅頭切片,裹上雞蛋在熱鍋里煎一下,油少放些。”
“是。”
現成的火鍋,不用浪費。吃不來涮鍋,煮一鍋,味道也能不錯。
“世子不能多用葷食,豆腐生蔬可用些。”
“謝少保。”
朱瞻壑時常被朱高燧帶着玩,時常聽王叔說,少保家的伙食好。聽孟清和要了這些東西,知道肯定有好吃的,立刻坐着不走了。
朱瞻基也留了下來。自從朱瞻壑一同聽課,他對孟清和親近了許多。這種親近,帶着濡幕,甚至超過了教授他經義學問的鄭禮等人。
得知是兩位世子和興寧伯要用,膳房的動作很快,除了牛羊肉,生蔬豆腐和饅頭米飯,還熬了一鍋熱粥,稍後就能送上。
北疆之地,冬日裏少見蔬菜,最多的就是蘿蔔白菜。
能看出膳房費了心思,送上的都是菜心和片成薄片的白蘿蔔。挑一片,咬一口,脆生生的,一點也不辣。饅頭是用葷油煎的,趁熱吃,滿口噴香。
銅盆里又加了羊湯,等着湯滾,孟清和夾起一片饅頭,一分三塊,自己先吃一塊,餘下的,送進了朱瞻壑和朱瞻基嘴裏。
“世子嘗嘗看。”
三頭身和小少年都鼓起了腮幫子,怎麼看怎麼招人喜歡。
孟伯爺手又開始癢,卻還記得現下是什麼場合,三頭身和小少年的親爹親叔叔都在現場,還有不少等着抓他小辮子的同僚,眾目睽睽之下,一爪子下去,後果會相當的嚴重。
孟清和招呼兩個聖孫涮鍋子,拼酒中的永樂帝半天不見孫子人影,疑惑問道:“瞻壑和瞻基哪去了?”
白彥回立刻上前半步,低聲回報,“陛下,兩位世子正同興寧伯一處。”
“去看看。”
朱棣喝了不少酒,臉膛赤紅,大腦雖還清醒,神經卻不由得興奮。
他一動,朱高煦和朱高燧立刻放下酒杯,跟着老爹移動。
於是乎,興寧伯所在的席位上很快多了三尊大佛,架在銅爐上的湯碗換成了湯盆。
夾起一塊羊肉,沒蘸調料,直接下肚,朱棣贊了一聲,“甚好!”
火鍋不是稀罕物,出現在宮宴上卻是首次。皇帝開吃,群臣自然也得了實惠。一盆盆羊湯送上,文官武將都甩開了腮幫子。
繼南京宮宴,饅頭米飯上桌之後,北京賜宴,鍋子變成了保留項目。
朱瞻壑吃得肚子滾圓,不由得開始犯困。胖乎乎的小手揉着眼睛,沒用宦官扶,直接歪到了孟清和懷裏。
圓滾滾的三頭身入懷,孟伯爺瞬間圓滿了。不是沈瑄碰了他一下,九成會當場笑出聲來。
“陛下恕罪!”
“無礙。”朱棣笑笑,繼續吃肉。
朱家人都是肉食動物,毋庸置疑。
三頭身似乎覺得孟伯爺的懷抱很舒服,不樂意離開。伺候他的宦官急得滿頭大漢,孟清和也撓頭。朱瞻壑身份非同一般,捨不得也必須撒手。
又是永樂帝發話,“都是自家人,你就抱着吧。”
朱高煦和朱高燧沒覺得哪不對。沈瑄夾起一塊熟透的羊肉,送到孟清和嘴邊。朱瞻基一樣鎮定自若,夾起最後一片饅頭,放到自己碗裏。
咬着羊肉,孟清和很是無語。
轉頭看看最近兩桌,全體目瞪口呆,表情僵硬。
這才是正常人該有的反應吧?
再看看皇帝一家子,依舊淡定撈肉中。
孟伯爺表示,喝高了,一定都喝高了!
宮宴之後,群臣散去。孟清和依依不捨的將三頭身交給親爹,幾乎是一步三回頭的出了皇宮。
沈瑄實在看不過去了,出了宮門,直接撈人上馬,飛馳回府。
坐在馬背上,被冷風一吹,孟清和下意識埋進沈瑄懷裏,熏然的冷香,漸漸湧上的酒意,讓他昏昏欲睡。
等定國公在府門前下馬,孟伯爺已然去會了周公,睡得不知今夕是何夕。
“國公爺。”
親衛抱拳,牽過馬韁。
沈瑄抱着孟清和一路穿過前堂和中堂,回到後堂東廂。
房門推開,熱氣迎面撲來。室內鋪了地龍,不燃火盆也足夠暖和。
孟清和睡得很實,換下朝服,凈面,都沒讓他醒來。
長隨端着銅盆和布巾退下,定國公坐到榻邊,鬢角微潮。帶着薄繭的指腹擦過孟清和頸側,似覺得癢,孟清和不自覺的縮了縮脖子。
一聲低沉的輕笑,大手掀開錦被,側身躺下,將人撈進懷中,未及,也沉沉睡了過去。
屏風外,立燈早已熄滅,火燭躍動兩下,發出噼啪聲響,牆上映出了模糊的影子。
更鼓聲響起,漸漸的,一切歸入了寧靜。
翌日,天子御奉天門,諭北京禮部官員,“今海內清平,民物康阜,朕-欲-與民同樂。自今年始,賜元宵節假十日。自正月十一日起,百官不奏事,有急事遞通政使司,封本遞送進宮。逢佳節,南北兩京,五城兵馬司馳夜禁。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通宵不閉。許百姓張燈飲酒,官不得以為罪。”
禮部領旨,當日擬詔,馳送南京。
洪武帝的用人準則,始終貫徹一句話“生命在於工作,休假等同浪費生命。”
永樂帝舉着恢復太-祖-成-憲的大旗-造-反-登基,能頂住“高皇帝遺訓”的壓力,給出十天假,是何等不易。
南北六部和五軍都督府難得-和--諧一次,交口稱讚天子仁德聖明。
南北兩京的燈市,更是比往年熱鬧十倍。
假日期間,百官不朝,忙着走親訪友,和同窗同僚交流感情。孟伯爺卻沒能徹底放鬆,仍要準時準點為皇孫授課。
好容易熬到正月十六,想回府睡個囫圇覺,又被一身便服的定國公拉了起來,套上斗篷,跟着京城百姓一同繞城,走百病。
“國公爺,去年走過了,今年就不必了吧?”
孟清和表示,他很困,想睡覺。
“不行。”
沈瑄態度強硬,孟清和不起來,直接抱他起來,“十二郎是想這般出府?瑄倒是無妨。”
孟清和頓時清醒了。
這樣出府?被熟人看見了,他還要不要做人?
無奈,到底還是屈服了。
和國公爺對抗,孟伯爺就沒贏過一次!
圍上斗篷,帶上皮帽,雪白的狐狸皮毛,正是乞列該遣人送來。
走出府門,步上長街,孟清和突然皺眉,回身看向街角。
“怎麼了?”
“好像有人在……”看他。
是不是神經過敏?
沈瑄握住孟清和的腕子,“無礙,不必多想,隨我來。”
“哦。”
既然國公爺說沒關係,孟清和自然放心。搖搖頭,將心頭的疑惑拋開,同沈瑄一起跟上了人群。
直到兩人走遠,街角處才閃過一道修長的身影。臉龐半隱在夜色中,斗篷被風捲起,乍現一抹緋紅。
“指揮?”
“隨我前去覲見陛下。”
“是。”
“今夜的事……”
“指揮放心,卑下什麼都沒看到!看到了,卑下也打死不說!”
“……”這是逼着他殺人滅口?
罷,元宵佳節不宜見血。楊鐸轉身,大步離開。
李千戶尚且不知,自己在鬼門關前走一圈。
正月過後,交趾傳來消息,沐晟率領的大軍擊-潰-亂--軍大部,擒獲偽陳氏國王,經查明,其實為陳氏家奴,已押送至京,候天子發落。
此戰中,新城侯張輔活似打了-雞-血,表現無比勇猛,領前鋒連破-亂-軍數道關礙,若非天降暴雨,簡定也會被他生擒。
同為副將的柳升也頗有斬獲,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水師斬獲的不是交趾-亂-軍首級,而是在沿海作亂的倭寇。之前,平江伯陳瑄已率領水師砍了一茬。或許是覺得危險過去,陳瑄離開后,倭寇捲土重來。運氣委實不好,遇上了南下的柳升。倒霉的催的,完全是來多少砍多少,沒死也被五花大綁,成了水師上報的戰功。
二月,趕在大軍出塞前,孟清和趕回孟家屯,送孟五姐出門。
有孟清和這個叔父,父親也被封正六品官職,孟五姐的夫家主動將聘禮添了三成。即便如此,比起孟五姐的嫁妝仍是不夠看。
十里紅妝,自孟家屯一路抬進了北京城。
里中的鄉民,滿心滿眼都是羨慕。
“瞧見沒有,有興寧伯在,孟家就倒不了!”
孟氏宗族侵佔田產,多數族人被官府處置。留下的孟氏族人,推舉孟重九的長子為新族長,凡被錦衣衛抓捕的幾支,都被移出了宗族。
原本,族人推舉孟清和,他不成,孟清義也可。
兄弟倆一番懇談之後,婉拒了族內的好意。有打聽孟清和親事的,也被孟王氏和孟清義攔了回去。
“十二郎只管放心。”
孟五姐出嫁當日,孟清義喝得酩酊大醉,抱着孟清和的肩膀,哭得像個稚童。
十年的心酸,痛苦,十年的憋悶,痛恨,十年的愧疚,無奈,都化成淚水,染-濕-衣襟。
喝了酒,又被孟清義感染,孟清和也哭了起來,淚水止不住的向下淌。
“兄弟啊!”
“九哥!”
兄弟倆抱着哭成一團,最後是孟王氏一人狠拍了兩巴掌,才勉強止住。
不想,兒子不哭了,孟王氏卻紅了眼眶。
十年了,一家的孤兒寡母,是十二郎在死人堆里打滾掙命,才有了今天。
“兒啊!”
孟王氏一哭,兩個兒媳都開始哭。
停下沒多久的兄弟倆,再次淚流成河。
沈瑄到時,孟家徹底發了大水。
國公爺無奈,讓婆子扶着孟王氏回房,親衛把孟清義送下去,自己扛起明顯喝醉的孟清和,轉身,回府。
想哭,可以。
回家,在他懷裏哭。
霸道,沒得商量。
國公爺性格如此,這輩子都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