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營口周圍(含錦州一帶)日軍駐軍

33年營口周圍(含錦州一帶)日軍駐軍

錦州:::1933年1月3日日本關東軍侵佔錦州,中**隊撤至親內。至此東北三省全境淪陷。

1932年12月29日日本關東軍飛行隊的輕轟炸第3中隊轟炸了盤山。30日偵察第1、戰鬥第10中隊攻擊轟炸了大虎山、溝幫子附近的裝甲列車。由於第10中隊的1架“包特茲”飛機飛得較低,被東北軍地面部隊的輕武器擊中而墜毀,兩名飛行員斃命。12月30日敵偵察機發現溝幫子附近的東北軍已開始西撤,但大凌河鐵橋附近仍有部隊設防;錦州車站秩序較亂,站內已組成相當多的列車,有些已在西進。

12月31日,關東軍飛行隊,先後派出了10架次偵察機,對錦州附近,又作了較周密的偵察,結果發現大凌河兩岸的工事群內已無守軍;錦州城內及附近也未發現大部隊和新構築的野戰工事;錦州車站所組成的無頂蓋列車,車內人員已滿。關東軍司令部根據數天的空中偵察,根據山海關方向轉來軍用列車連續西去的通報,認為東北軍將會主動撤離錦州。於是本庄繁命令20師團、混成第28旅團,立即從瀋陽乘火車向溝幫子迸發,並將兵力集結於溝幫子西南的石山鎮和謝屯一帶。

1933年1月1日空中偵察確認,東北軍已從錦州向西作大規模的撤退。於是本庄繁命令第20師團攻佔錦州,第2師團在溝幫子附近集結作必要的策應,並準備對20師團進行增援。第20師團在到達錦州外圍之後,各部隊進入了預先劃分的攻城地段做攻擊準備,炮兵亦按火力分工進入了陣地。但根據派出的偵察報告,一直未發現中國守軍。就這樣,20師團嘉村達次郎的第39旅團於1932年1月3日上午10時40分,進入了沒有抵抗的錦州城。當時代理遼寧省政府主席的米春霖,已率其機關退至河北省灤縣。隨後,關東軍即以第20師團第二十師團龍山師團

通稱:朝。編成時期:1915年12月24日。編成地:龍山。補給軍區:京城(漢城)。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巴布亞新幾內亞。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8軍。所屬步兵聯隊(編成時):第77(平壤)、第78(龍山)、第79(龍山)、第80(大邱)。所屬步兵聯隊(投降時):第78(龍山)、第79(龍山)、第80(大邱),與第十九師團一樣,1915年作為駐朝鮮的駐屯軍而被編成的。

和配屬該師團的混成第8旅團

,偵察飛行第8中隊等單位駐於錦州,擔任對山海關、熱河方向的警備,。第2師團則返回遼陽

所屬步兵聯隊(編成時):第4(仙台),

第16(新發田),第29(會津若松),第30(高田)

。13多門二郎(1930年12月22日----1933年8月1日)

14東久邇稔彥(1933年8月1日----1934年8月1日)

15秦真次(1934年8月1日----1935年8月1日)

第二師團1943年在廣州灣登陸

師團長16梅津美治郎(1935年8月1日----1936年3月23日)

17岡村寧次(1936年3月23日----1938年6月23日)

18安井藤治(1938年6月23日----1939年11月6日)

19吉本貞一(1939年11月6日----1941年4月10日)

20丸山政男(1941年4月10日----1943年6月10日)

21岡崎清三郎(1943年6月10日----1945年3月1日)

22馬奈木敬信(1945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營口駐軍:(資料無)

在9·18時關東軍的人數不過萬餘(有的資料說9·18時只有10300人),但是隨着東北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基地,越來越多的日軍調往東北,1931年關東軍僅有3個師團,1932年達到6個,

1933—1936年保持5個師團的兵力,10萬人

1937年達到7個,1938年9個,1939年11個,1940年12個。1937年時的兵力考慮當時日軍的編製,應該在20萬以上。

1941年的時候關東軍確實達到過85萬,而且從兵員到裝備都是一流的,但是隨着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其中許多部隊被調走,1945年時它已經無力抵抗蘇軍的進攻了。雖然從人數上說號稱75萬,但是大部分部隊裝備低劣,素質也差了許多,無法抵抗蘇軍進攻也是很自然的。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司令官

立花小一郎(1919年~1921年)

河合操(1921年~1922年)

尾野実信(1922年~1923年)

白川義則(1923年~1926年)

武藤信義(1926年~1927年)

*村岡長太郎(1927年~1929年)-皇姑屯事件

畑英太郎(1929年~1930年)

*菱刈隆(193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

本庄繁(1931年~1932年)

武藤信義(1932年~1933年)

菱刈隆(1933年~1934年)

南次郎(1934年~1936年)

植田謙吉(1936年~1939年)

梅津美治郎(1939年~1944年)

*山田乙三(1944年~1945年)-終戰時總司令官,后被蘇聯紅軍關押。

1930年5月6日中日關稅協定正式簽訂。根據協定,日本仍享有優惠國待遇;中國國民政府獲得關稅自主權,但又規定對110種進口的日貨暫不加稅。

1931年2月日本在鄭州設立領事館。

1931年7月初日本製造萬寶山慘案。日軍在長春縣萬寶山地區強迫朝鮮僑民挖掘良田引水修壩,槍殺和逮捕當地農民。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瀋陽郊外柳條湖的“南滿”鐵路,反誣是中**隊乾的,悍然對附近的北大營和瀋陽城發動進攻,製造了“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命令東北軍“絕對不得抵抗”,並撤至山海關內。19日,日軍侵佔瀋陽。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軍更加得手,迅速進攻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至1932年1月,東北全境淪陷。

1932年1月28日日本軍隊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又稱上海事變)。28日夜間,日軍向上海閘北發動進攻。駐防上海的中國十九路軍奮起反擊,開始了淞滬抗戰。日軍遭到沉重打擊,死傷萬餘人,4度更換司令。由於南京國民政府堅持不抵抗政策,淞滬抗戰遭到破壞。3月初,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十九路軍被迫撤離上。3月24日,在美、英、法、意等國的干預下,日本與中國國民政府在上海開始停戰談判。5月5日,雙方在上海簽訂了《上海停戰協定》(又稱《淞滬停戰協定》)。協定規定上海為“非武裝區”,中國不得在上海至安亭、崑山、蘇州一帶地區駐軍,而日本可進駐“若干”軍隊。

1932年3月9日日本製造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長春宣告成立。溥儀為“執政”,年號“大同”。10日,溥儀致函關東軍司令,“委託”日軍維持國防和治安、管理鐵路,並聘請日本顧問。

1932年3月13日蔣介石就偽“滿洲國”的成立發表談話說,“東北成立偽國,完全為日方一手包辦。政府雖痛恨溥儀等等為傀儡,但如討伐,即難免擴大戰爭,考慮結果,暫不頒討伐令”,繼續執行其不抵抗政策。

1932年3月16日關東軍司令本庄繁宣稱:偽“滿洲國”的“一切政令”,須經過駐地的日本軍部及特務機關許可,方能實行。

1933年3月日本和偽滿政府簽訂“委任經營合同”,將偽滿所有鐵路及鐵路所屬全部財產,交給“滿鐵”。

1933年3月日軍攻佔熱河省后,大舉進攻長城各口。東北軍曾在長城一帶抗擊日軍,后因蔣介石鎮壓抗日運動,使日軍長驅進犯灤平地區,直逼平津。

1933年5月31日中國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簽訂《塘沽協定》。根據協定,中**隊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今通縣)、香河、寶抵林亭鎮、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並劃上述地區以北以東至長城沿線地區力非武裝區,這樣,中國國民政府承認日本佔領東三省和熱河,划綏東、察北、冀東為日軍自由出入區,便利於日本進一步控制整個華北。

1933年7月-10月中國國民政府和日本密謀聯合“圍剿”灤東抗日武裝力量,進攻方振武、吉鴻昌率領的抗日同盟軍。

1933年10月8日-24日日本為迫使中國國民政府承認“滿洲國”,派代表與中方代表在北平、南京、東京多次會談。國民政府答應與偽滿通車、通郵,並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933年12月11日4艘日艦開入福建馬江,協同蔣介石軍隊佔領廈門,鎮壓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在福建成立的抗日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

1934年3月1日偽滿政府和日本政府就偽滿實行帝政交換公文。同日,“滿洲國”改稱“滿洲帝國”,溥儀在長春稱帝,年號“康德”。

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長天羽英二以對記者談話方式發表對華政策的“非正式聲明”,說日本在中國有“特殊地位”,不容許其他國家對華採取共同行動;維持“東亞和平秩序“為日本單獨的權力,無須他國干涉;如果中國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日本唯有加以排斥,如果各國暗助中國抗擊日本,日本亦不得不反對。

1934年10月21日日本召開首相、外相、藏相、陸相、海相五相會議,決定調整日華關係,“實現日、滿、華三國互助合作”,使中國放棄反日政策,根絕排日運動。

1935年1月22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在國會發表演講,說要與中國“親善”。日駐華使節據此於29日、30日先後會見汪精衛、蔣介石。2月22日,蔣介石發表談話,認為廣田“有誠意”,表示要“制裁反日行為,以示信誼”。其後,汪精衛也表示願以和平方式解決中日間糾紛,並派王寵惠赴日會談。2月27日,蔣、汪聯名訓令嚴禁反日活動。

1935年5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宣佈,雙方外交關係由公使級晉陞為大使級。

1935年5月29日日本天津駐軍參謀長酒井借口中國國民政府援助義勇軍孫永勤部隊,向國民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掌握在華北的實際統治權,同時從東北調遣日軍入關進行武力威脅。

1935年6月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正式提出備忘錄(日文為覺書),限3日答覆。

1935年7月6日何應欽在與日方秘密會談后,復函梅津表示接受全部條件,通稱《何梅協定》。根據協定,中國在河北和察哈爾的主權大部喪失,禁止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活動。

1935年10月-12月日本製造“華北事變”。10月22月,日本在河北香河指使漢奸暴動,佔據縣城。11月7日,策動宋哲元等進行“華北五省自治運動”。11月25日,策動殷汝耕等漢奸在通州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宣佈脫離南京政府。12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反而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由宋哲元任會長,以適應日本關於“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之修道傳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戰之修道傳說
上一章下一章

33年營口周圍(含錦州一帶)日軍駐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