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凌雲之志

第七百八十八章 凌雲之志

更慘的是,王安石在隨後數百年中,竟然逐漸成為華夏正統觀點中的反面角色。宋欽宗于靖康元年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說》,五月罷王安石配享孔子廟庭,降為從祀。六月更下詔:“群臣庶士亦當講孔、孟正道,察安石舊說之不當者,羽翼朕志,以濟中興。”到南宋時候,面對國破家亡,人民流離失所的嚴重危機,士大夫們竟然把亡國的歷史罪責往王安石頭上推,把蔡京禍國與王安石變法聯繫起來,王安石及其新法遂成替罪羊。至元人修《宋史》,評價其“安石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道也,豈非萬世之罪人哉”,‘使宋室斫喪,而其身列為千古罪人”。從此成為宋明的公論,甚至馮夢龍的《三言二拍》裏面也要把王安石諷刺一番,借百姓之口,把王安石描繪成為一個誤國害民、剛愎自負、不近人情、豬犬不如的佞臣。王安石的孔廟從祀地位也被取消,更因為其“天變不足畏、神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言論,評為“萬世之罪人”。王安石的諸項新法也稱作聚斂之術“聚斂害民”,王安石的理財思想視作興利之道“剝民興利”,正是義利之爭的原則問題。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原本朱重八出身農民,對“奸商”就極為憤恨,更將王安石的新法視作洪水猛獸,下令拆毀廟宇塑像。

張居正本人乃是一等一的大才。自然眼光獨到,不去趨附這些時人議論。他對大明朝的痹症研讀已久,對王安石的變法思想。自有不落窠臼的想法。其實在他心中的變法思路,也有些與王安石暗合的地方,比如將賦稅貨幣化,強化國家作為經濟參與者的地位,以達到對整體財政的優化等。

但人言可畏,張居正也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讚許這位變法前輩。免得引火燒身。甚至在原本歷史位面上,張居正在萬曆年間變法時。便絕口不提變法,只說是“恢復祖宗舊法”,乃至於有人把他比作王安石時,張居正大為忌諱。惱羞成怒。

誰知今日嚴鴻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居然口中讚許王安石,這讓張居正不禁心中暗生惺惺相惜之感。但他一震之後,旋即面色如常,不動聲色問道:“純臣,你說王荊公才略蓋世,又是為了大宋朝廷與百姓變法,那麼為何他的變法卻落得怨聲載道,還為後世青史所詬病呢?”

嚴鴻做慣推銷員。察言觀色的能耐自然在水準之上,張居正神色一變的瞬間,卻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對王安石變法始末。實在不是很清楚,但就拿出前世考試做策論的能耐,所有的政務問題,無非是那麼幾條,當即侃侃而談道:

“學生讀書少,不懂什麼道理。不過想來。王荊公的變法,意思雖然好。多半犯了幾個錯誤。一是把他在寧波治理的經驗,直接推廣到全國,卻未考慮到全國各地情形不同,不能一概套用;二是他制定了好的辦法,但下面的人未必理解,推行的時候,中間很多地方執行不到位;三是變法,必然觸動一部分當權者的利益,王荊公一廂情願,恐怕未必能協調好這些人的利害,又沒有事先準備好對付這些人的辦法,所以遭到了阻力。而對老百姓而言,改革多數也是有利有弊,有的地方能得到好處,有的地方就要吃虧,而老百姓對吃虧總是更容易敏感,王荊公不曾做好宣傳,不曾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好處,那麼有可能上下都反對他。此外還有班子問題,變法是一項大事,必須有強力的部屬。這些人未必都要是大公無私的聖人,但至少王荊公應該控制得住他們,才能讓他們大部分氣力用在推行變法上而不是謀取私利上。這一點,王荊公做的恐怕也不夠好。最後還有一條,後世說王荊公變法不好,未必他就真的不好。這幫子文人,有幾個真正懂得民間疾苦的?橫豎不過是變法壞了他們的利益,於是就勾結起來給王荊公潑髒水的,怕也大有人在。當然,我不是說王荊公變法就一定白璧無瑕,但肯定也沒有那幫人說的這樣不堪。先生您也說了,王荊公在寧波做的就不錯,至少讓老百姓得到了好處的。一個變法能有部分措施讓老百姓得到好處,卻被後世罵得一無是處,這本身就說明這罵人的有問題。”

張居正聽嚴鴻這般說,心中又是一震。此子見識,果真非同尋常!他趕緊又加上一句:“那麼以你之見,王荊公的變法,要怎麼樣做便好?”

嚴鴻照舊是以不變應萬變,按套路回答道:“學生才疏學淺,對王荊公變法本身所知也不甚多。但想來,道理總是一般的。其一,變法需要得到天家支持,若是天家對變法有所疑惑,那麼咱們換個名目,強調當前弊端,使天家認識到好處,變也可以。其二,除了天家之外,對於朝中官員,乃至縉紳、百姓,皆要廣泛宣傳,使他們知道此事的好處。須知,既然變法有利於國朝,有利於多數人,便得讓這多數人知道這好處,不然他們西里糊塗,就全為讀書人蠱惑了。其三,針對此變法,應對參與的官員皆加強教化,建立一支足以駕馭,又有能耐的隊伍。第四,針對變法須得有相應律法、規程,便於照章執行。若沒有律法規程,便由得下面人亂來。第五,除了律法規程外,還要選派能員,協調各衙門事務,形成一套有效機制。第六,變法中有那新的技法,可以測試后推廣,如新的水利之法,新的高產良種,新的兵器設計等等,這些法子生效立竿見影,可大長變法之聲威。當然,一般而言,要弄新的技法,也需要撥些銀子。第七,變法行使過程中,難免有些弊端漏洞,各級官員,恐怕他上下其手,或陽奉陰違,或暗中破壞。因此須得加強監督,確保變法落實。第八,變法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最初制定的新法也未必符合實情,因此整個過程中,在上位者要隨時監督效果,發現不妥之處,不斷改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不拒進言,才能真正成一富國利民之良法。”

嚴鴻侃侃而談半天,張居正不禁擊掌叫好。他聽嚴鴻所說,雖然難免有些隔靴搔癢,乃至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言辭,但切中要點的卻也不少。停了片刻,張居正朗聲道:“純臣,你有此見識,朝中千士之中,足可出類拔萃。他日若有機會,為師欲與你同攜手,為天家,為國朝,為百萬生民,做出一番事業,你可願意?”

嚴鴻當即下拜道:“學生全仗先生栽培,若能與先生攜手做事,那是天大榮幸。”

師徒兩人相對大笑。在這王安石曾經揮灑汗水的寧波之地,決意攜起手來,共同為天下蒼生造一番福祉。當然羅,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不妨撈取一點點好處。不過在嚴鴻看來,現在自己撈到的錢已經夠吃幾輩子了,更主要的,確實是想真正做一些實事。

當日遊覽之後,張居正、嚴鴻、馮保繼續在寧波辦理市舶司之事。寧波在宋朝時乃是中國與東亞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早在彼時便設立了市舶司,明初的市舶司也設立在此百餘年。嘉靖二年,倭國兩路使團爭着進貢,鬧出的暴力事件,便也發生在此。因此,設置機構可稱熟人熟地。

過得數日,卻是九月初九。九月初九在中國是重陽登高敬老之節,而在江南一帶,還別有一層意思,便是那天妃的升天成仙之日。天妃即媽祖娘娘,姓林名默,相傳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福建興化莆田縣湄洲嶼。一出生則不哭不鬧,成年後學得仙術,常助海上漁民擺脫困境。最初媽祖信仰主要流傳於福建的泉州、莆田等地,廟宇規模也頗簡陋。

在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等率8艘大船,從明州(寧波)出使高麗,歸來時突遇狂風巨浪,舵折船覆。危急時刻,路允迪等求禱於媽祖,終於戰勝險惡,安然返回寧波,宋徽宗遂下詔封林默為“湄洲神女”,賜廟額為“順濟”。自此媽祖成為官辦的護海神,宋封靈慧夫人、靈慧妃,元封“護國明著天妃”。明朝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也曾祭祀媽祖,祈求平安。而寧波此地的媽祖信仰,因此亦頗為昌盛。寧波東北的鎮海,既是港口,又是船廠,便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天妃宮,常年香火旺盛,供奉不絕。如漁民、私商、海盜等,常年要在風波里討生活的,都是虔誠無比。如今天家頒旨,開海通商,一干官民,自然也把此事算成了天妃娘娘保佑的善果之一。而到時候出海通番,自然少不得天妃青眼看顧。因此這年九月初九的天妃升天祭,其熱鬧又比往年勝了幾分。(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鷹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鷹犬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八十八章 凌雲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