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渡河之戰(上)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正李建城這裏打開電燈等待黑夜來臨的時候,遼東戰場渾河邊上孫承忠他們也迎來了最黑暗的時刻!
日漸西落,瀋陽城內濃煙直上半邊天;一條渾河一半渾濁一半赤紅,好一副戰場硝煙。
岳拖的軍隊和徐顯純他們對峙在渾河兩岸,雙方劍拔擼張,似乎落日前必定有一場血戰!
而這一切也是確定的,看着河對岸的動靜尤世功臉色越來越青,他媽道:“操他娘的,他們居然把城裏的大炮搬了出來!”
河對岸一口一口的大炮架設起來尤世功和許顯純兩人都是臉色鐵青!現實的情況總是比想的遭,對面明顯就是想趁着天黑前過河,不管他們是跑還是不跑只要他的騎兵過了河,就會遠距離的憑藉機動性耗死他們。手雷陣用在小範圍突襲對付大規模的敵方衝擊還行,廣闊疆域就完全不行了。
許顯純對着那剩餘的八百火槍手說道:“挖戰壕!”
八百人毫不含糊的拿出工兵鏟開始挖坑,尤世功搞不懂這是在幹什麼,但是許顯純上過關於爆炸方面的課,這是李建城最早在準備爆破師的時候搞的課程。後來發展成熱武器應對與研究所了,戰壕的戰術並不難理解,他能很有效的保護人體在開闊領域不受爆炸和炮彈的傷害。
所以戰壕的意義起碼會在未來一個世紀的熱武發展中變成戰場的主流。尤世功看着那些火槍手們在挖坑有些差異,他道:“這樣有用嗎?”
許顯純道:“有個地方躲總比用身體抗炮彈強!”
許顯純的話讓尤世功一陣醍醐灌頂,眼睛一亮趕緊着命令其他人幫忙,有個坑躲確實比站着挨炮擊要好多了,況且他也知道背後那是一馬平川,讓騎兵過河他們這些人跑不了十里路!
所以唯有堅守才有一線生機。八百人一起挖一條戰壕半個小時就夠了,訓練的時候挖一個半米深的坑只給十五分鐘!李建城提供的鐵鏟也是現代工兵裝備的設計,雖然工藝上有很多不過關但是力學原理的設計卻是很適合使用。一個小時后,前後兩條供勉強兩千多人使用半米多深的戰壕就出現了。
這時候對面的大炮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對面的人雖然看到河對岸的人在挖土他們也只是好笑。難道還能挖地道逃了嗎?但是看到戰壕成型對面的人一個個都躲在坑道後面只露出一個頭時河對岸的岳拖等人就覺得對面這麼做不簡單了!
大炮推來,果然是有錢能使鬼推莫。有大炮就有能開炮的人。瀋陽城破的時候到底佈局不深不能將那些漢奸走狗一網打盡。現在這些人拿着炮來打他們了這還真是個諷刺!
連一聲招呼都沒有打,岳拖就下令開炮了!炮聲呼嘯一發炮彈就向著河對岸的孫承宗他們飛來!
說到明朝的大炮就不得不說比較有名的紅衣大炮了。
紅衣大炮最早叫‘紅夷大炮’。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也稱為紅衣大炮。所謂“紅夷”者,紅毛荷蘭也。因此很多人認為紅夷大炮是從荷蘭進口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具考證,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台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中國。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紅夷大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對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環節,即使現今也不例外。明朝自製鐵火銃的最大射程不超過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險;而一般三千斤的紅夷大炮可以輕鬆打到七八裡外,史籍記載最遠可達十里!十里相當於現代五公里多,相當遠了,曾經對這個數據產生過懷疑,但是西方的同類型火炮的性能證明了這個數據是準確的(當時西歐各國已有領海這一概念,當時的領海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來定的,16世紀末期的領海是三海里,約合五點五公里)。遠射程的紅夷大炮結合開花彈,成了明朝末期對抗后金攻城的最強武器。當時的戰法為:將后金的騎兵誘入城頭紅夷大炮射程,然後用開花彈集火射擊,效果顯著。
明朝時期大炮的玩法在當前時代都是非常先進和有經驗的,嘉進萬曆年間更是鑄炮無數用來城防但是還是被勢如破竹一般的被后金消滅,這隻能說是明朝從根子低上是完全的壞了,最堅固的城堡總是從內部被破壞的,明朝也是真真爛到根子低上了才會滅亡的。
炮彈落在地上發出爆炸聲,許顯純他們將頭埋在戰壕內,在抬頭看時遠處有一個彈坑,第一發炮彈是試角所以打的不怎麼准,但是接着對面數十門火炮就不留情的接連向著李建城他們開火了。
呼嘯的炮彈帶着硝煙落在徐顯純他們的陣地上,炮彈落在戰壕邊震動和爆炸叫人窒息,這時候尤世功才想到要是沒有這個戰壕恐怕現在已經傷亡慘重沒有防守了。
但是雖然有戰壕還是有炮彈不偏不倚的打了進來,這一下自然是萬分慘烈,總而言之炮火的壓制使得徐顯純他們難以露頭,這個情況自然被岳托抓住,他大手一揮:“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