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改進
“刀具方面的問題,不在乎於材料和刀頭的精讀,其實兩者是一體的,解決了材料的問題,刀頭精讀的問題應該也可以解決。”
林開合略微尋思了一會兒,輕輕的說道,當前我們掌握的機床方面的技術,除了數控方面的技術之外,就是金屬切割工藝方面的差距,難以達到生產工藝上的需求,而相對於數控技術來說,最容易提升的,有顯著的效果的就是提升刀具的材料。
李建對林開合的話深感贊同,刀具的材料是最關鍵的,硬度,韌性,抗擊打性等性能決定了刀具的效果和壽命,找到合適的材料,並沒有那麼容易。
而晶圓切割跟液晶切割,對於數控機床的需求,又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對於夜景屏幕的精度要求沒有那麼高,國內的切割機床足以滿足一英寸二英寸的切割工藝,但是隨着液晶的發展,勢必對切割的精讀也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液晶面板的材料進一步發展之後,對切割工藝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而晶圓的切割,更是重中之重,相當於萬里長征的最後一步,這一步如果邁不出去,那麼晶圓廠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數控機床的關鍵部件,李建也有相關資料,但是跟晶圓廠、光刻機等技術一樣,空有技術,沒有實現技術的手段。
製造高精度的機床,首先要有一台高精度的機床用來生產機床配件才可以,否則生產出來的配件組件本身打不到精度要求,哪怕一個零件只相差一絲的精讀,幾百個上千個零件組裝起來,有可能差距就是成百上千絲,甚至可以說直接就讓這台機床報廢。
而這些僅僅是精度上的要求。數控機床除了機械部分,還是要有高精度的控制系統,這部分就是集成電路跟控制系統需要解決的,目前的國內。更是無法解決。
這個道理李建懂。所以他想要在這次一併把這個問題解決。
“刀具的話,我這兒有一個實驗體系。你可以拿去實驗實驗,看看能不能行,最好是跟機械廠的工程師聯繫一下,做成成品測試測試。畢竟他們對刀具的應用比較多,經驗也比較豐富。”
李建隨手抽過一張紙,在上面寫下了一套工藝流程,這是他從腦海之中翻出來的刀具材料之中的一種的工藝流程,這種材料的硬度跟韌性等條件,實際上是經過無數次的市場檢驗,但是李建卻只能跟林開合說。這些只是實驗體系,因為他不好說這中材料已經經過無數次的檢驗。
林開合的眼睛裏冒着興奮的綠光,他其實一直在等李建拿出來一些資料,或者一些材料配比。因為他已經總結出來了,只要是李建拿出來的東西,那就是好東西,基本上不用檢測,就知道最少也是當今的國際一流。
尤其是他看到李建拿出來的這套工藝流程,分明就是對刀具主要材料78號鋼的改進,可是再往下看的時候,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因為李建寫完了78號鋼的改進工藝之後,又再下面寫了另外一些東西,這一排排的字母和符號,代表着另外一種金屬材料,確切的說是另外一種合金。
難道李建想要一次性的實驗兩種刀具材料,但是刀具的市場本身也不大,我們自己用的也有限,有必要一次性搞出來兩種刀具材料么?
“李董,難道你下一步想涉足機床工業?”
“不是,我們搞自己的刀具,是因為下一步晶圓廠跟液晶廠都需要高精度的刀具進行精細切割,稍微有一點點差距,也會影響我們產品的良品率,而數控機床對切割的影響,排除機床本身的誤差,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刀具了。”
“機床是一次性採購設備,保養得當,可以用上幾十年,但是刀具可是消耗品,我們自己掌握刀具的材料,自己生產刀具,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時,更能夠根據生產的需要,調整我們刀具的形狀或者其他條件,更好的應對生產。”
“至於這兩種材料,上面的是刀具的主體,下面是鍍層的材料,必須兩種材料結合起來,才能在韌性,硬度,抗衝擊性等方面同時滿足要求。”
李建說完,林開合已經又拿起李建寫的那張紙開始看起來,這兩種材料竟然是主體和鍍層的關係,從主要材料上看,完全是主要成分接近的兩種優化合金,他根本想不到兩者竟然可以鍍合在一起,那樣的話,為什麼不直接用合金的形式,採用第二種材料作為刀頭,而第一種材料作為刀身呢。
“我知道你在想,為什麼不用一種製作刀身,一種製作刀頭,這是因為,只有這種配合比例,才能更好的發揮出第一種材料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而不影響第二種材料的硬度和切割性…”
李建好像一個老師一樣,把兩種材料的利弊給林開合講了一遍,林開合像是小學生一樣,一邊聽李健講解,一邊在哪兒做着筆記,生怕對於李建的講解有任何漏下的內容。
而他的內心,更是激動不已,他本身並不是什麼材料學家,其實只是機械廠的工程師而已,對於機床並不陌生,勝利機械廠的各種機床,他都親手操作過,只是有些熟悉,有些生疏的區別,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些機床的生產廠家不同,操作水平的要求不同,精度和加工方向不同,但是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落後。
相對於國際上的水平的落後,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優秀的技工出現,他們依靠着自己的工作經驗,做着對機床性能不穩定工作的彌補。
作為工程師,他也去過國內其他機械廠參觀過無數次,每次去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各家工廠準備好的,風風光光的一面,但是參觀到車間的時候,依然看到的跟勝利機械廠類似的情況,甚至大多數工廠還不如勝利機械廠,他們的機床歷史比勝利的那些姥爺機床還要悠久,各種條件還要差。
他曾經夢想過國內機床業的改革,但是卻知這隻能是一個夢,當國際上普遍採用數控機床的時候,我們國家想要購買數控晶片卻不可得,他們牢牢把持着數控晶片的銷售,堅決不會銷售一點點到國內來,而機床機械部分的改造,沒有高精尖的數控機床來加工,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至於機床本身機械部分的材料改造,反而不是重點部分,可是改造的難度也同樣不小,因為材料改革需要做的累積實驗,將是難以統計的,國內沒有任何一家工廠,有足夠的科研隊伍承擔起這項繁重的任務,而國內一窮二白的方面很多,從國家層面也沒有組織起有效的科技攻關,所以想要進行機床技術改革,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他從進來的時候聽李建問起機床,便在心底有着這樣的幻想,李建能夠拿出改變我國機床現狀的技術,可是他也知道這樣的技術不切實際。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李建竟然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拿出來了材料改革影響最大的刀具的材料改革的工藝流程,只要李建拿出來的東西經過驗證是正確的,就完全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這就是見效最快的方法。
可是這一點,對於他的機床之夢來說,卻還是遠遠不夠的,他想要的更多,
“李董,那刀具的問題解決了,軌道,電機,軸承……”
林開合一口氣就快要把機床的所有組成部分都拆出來,他的目的李建一眼就看出來了,想要讓李建把機床的所有部件都進行一下改進,但是李建知道,這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些需要一點一點的積累才可以。
而這些積累的基礎,最首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先購買回來一台數控機床,也就是傳說中的工具機,用它去製造工具,才好實現一步一步的改進,否則每生產一樣產品,都需要拿到國外去加工,然後再拿回來組裝,光這個程序,就要麻煩死。
“這些事情我已經考慮過了,不過現在還沒有合適的方法,你不用着急,等我這次從日本回來,就有希望能夠一次性解決。”
李建拿起了面前的本子,林開合知道這是李建又要思考其他問題,趕緊告辭離開,雖然沒有解決,但是他知道既然李建說從日本回來之後有可能解決,那就是真的有可能要解決了。
他不知道,等他離開,李建就已經在本子上開始繼續寫寫畫畫,李建想要做的,就是如同當時他對無繩電話進行的改革一樣的工作,把數控機床之中,作為控制終端的那些晶片,用國內目前已經可以生產的晶片,進行替代。
但是他也知道,這樣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近乎於零,不是無法實現,而是如果李建真的實現了,需要的低級晶片的數量,恐怕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這個數字的成本和體積還有其他項目參數,以及控制的複雜程度,將遠遠超出預期,根本不如購買國外先進的控制晶片直接進行生產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