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大結局(四)

第536章 大結局(四)

景德四年九月下旬,高麗國滅。

先是孫全照帶着兩萬多兵步衝上了岸,將城外高麗兵士全部擊殺,然後攻城。這時高麗權相金致陽突然背叛高麗國,責令手下親信打開一道城門,宋軍迅速殺進開京城中。

到了傍晚時分,開京城中反抗的兵士與貴族以及皇室,就在金致陽帶領下,全部擊斃或俘獲。

第二天金致陽做了一件有爭議的事,將王訟與他的宗室全部斬殺,然後改國號為新羅。

為這什事,宋九曾商議過許久,按照李迪的看法,便是將王訟帶回京城,一是宋朝又捉了一個皇帝,二也能對金致陽以後形成掣肘。

然而最終宋九決定將王訟處死。

第一個他活着就有威信,可能會導致反抗力量強大。

他舉了一個例子,唐朝平定高句麗后,由於高句麗百姓不停地反抗,唐朝不得不將高句麗與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遷於中原各地。

可是後來反抗仍不停息,當然有一部分是新羅搗的鬼,於是唐高宗又下詔讓高句麗王高藏帶着部分遷民返回遼東,但是到了安東的高藏又產生反心,僥倖提前察覺,召還。

還有一人,那就是李繼捧。

不要說朝廷不犯糊塗,只要繼續按照唐朝那種辦法做,那麼繼續會犯糊塗。

因此默認金致陽將皇室會部斬殺,以及那些條約。

第一條以大同江中下游與蓋馬高原為界,定為兩國國界。大同江北包括平壤以及蓋馬高原為宋朝疆域,以南為新羅疆域。

可能高麗人覺得很委屈,但宋九覺得更委屈,那怕就是按三國曹魏疆域,那麼也至少劃到了開京城北側了。

然而為了迅速結束戰爭,也為了給金致陽未來能向他的臣民交待,只好做此讓步了。

第二條金致陽很喜歡,一旦戰事平息,疆界劃分好后,宋九會讓官兵與他配合,將大同江北所有百姓強行驅到江南。

這條措施會使金致陽得到更多的人口。但宋九也是被迫着出此下策,原地安撫那是不可能了,指望金致陽以後就老實了嗎?說不定唐朝故事又會上演。往東北安置,那個後果可能會更嚴重。往中原安置,不要說花費大量財力,自己馬上就要下去了,說不定以後為了兩國友好,趙恆又將百姓送了回來。

也就是以後大同江北很長時間除了兵營外,餘下成為荒無人煙的所在。但宋九堅信要不了多長時間,這裏會重新繁榮,不說別的,就說福建路,因為有了一條出路,溺死自己親生子女的慘劇就很少再發生了。沒有地沒有田,沒有宅,但遙遠的南方還有大片土地可以讓他們子女生存下去,有了活路,為什麼還要溺死自己的親生兒女?

甚至宋九暗中授使,讓銀行開辦了南海匯寄業務,交一些手續費,在南海得到了錢帛,可以寄回家鄉。宋朝有很多方面讓宋九看不習慣,但在內治上幾乎讓人無可挑剔,畢竟這是在古代!

相信沒有遼國危害,幾年後國家會更繁榮,人煙也更稠密,那麼就會有百姓自發往遼東遷徙,往鴨綠江遷徙。

第三條也是一個互惠互利的條件,未來高麗讓出五個港口讓宋朝海商做為中轉站,但稅務必須與宋朝市舶司稅務相齊,宋朝在那邊如何征高麗人的稅,高麗人就可以在這邊征宋朝人的稅,但不可以高出宋朝稅率,而且只能征交易稅,不交易時不得勒索商人。同時互派官吏,若有糾紛時,共同協商解決。作為互惠,宋朝同時也在幽州密州杭州泉州廣州五大市舶司挪出一些驛舍,讓新羅駐紮官員,協商解決宋朝那邊的新羅商人糾紛。

第四條若是雙方有百姓去對方國家務工或者留學,行商,以及其他情況,必須由當地官府開出證明,對方才可以接待,否則嚴懲不怠。

這是防範雙方各自派出斥候打聽或者策反對方的。

高麗人佔了便宜,不過東北還不穩,宋九也不想未來的新羅多事。

第五條,宋朝可以出兵替金致陽統一大同江以南各地,但統一后金致陽必須向宋朝表示誠服。這是金致陽最需要的,不然靠他,有什麼能力統一?

不過後來又加了一條,宋朝以後每年挪出一批銅錢與交子,准許流通到新羅,做為新羅的準貨幣。

高麗更缺錢,有了貨幣,國家才能更繁榮。

然而宋朝也缺少錢幣,因此銅錢與交子的流通管得很嚴。

這個問題也不大,宋朝採礦業漸漸發達起來,各種金屬課量逐年增加,甚至還在海外發現了許多礦藏,這個宋九未參與了,不過有海商找了出來,包括大洋洲的富鐵礦。

而且隨着宋九引導,金銀是在往宋朝流通的,還有少量交子的配合,幾年後貨幣慢慢就不會太緊張。只要貨幣問題能解決,宋九也渴望宋朝的貨幣做為世界準貨幣,那也是一種影響。

應當來說,除了疆域讓金致陽有些難受外,其他的宋朝都做了讓步。

這也是宋九的心理,迅速結束用兵,一旦結束用兵后,不會留下麻煩以及後續的戰爭,因此主動做了一些讓步。

並且宋九還全程為金致陽“量身打造”,包括這次的稱王。

兩種選擇,一是緩稱王,廣積糧,一種迅速稱王。宋九選擇了后一種。

一是讓部分迷茫的高麗百姓能儘快找到他們的新主子,二是迅速甄別出反對勢力,集中力量對他們打擊,宋朝可以出兵,但不能陷入泥沼戰,持久戰,三是迅速使高麗產生分裂,以便能殲滅高麗北方主力軍隊。

但沒有那麼容易的。

眼看進入十月,康兆向王訟求救,結果消息傳來,說是宋軍自海上發起突然入侵,金致陽叛變,自立為後新羅國王,他傻眼了。

王家子孫不僅是在開京城,其他地方也有,他立即找了一個王家的後人王夼,立為新君,分出重兵,一路向南。

然而他剛剛分兵,宋軍就兵臨城下。

高麗其他地方權臣於是一直學習康兆,各自扶持着代理人,僅是一個月之內,便出現了六七個高麗新皇帝,然後討伐金致陽這個叛賊,不過除了康兆分出的部分軍隊外,其他人都是在喊口號。如何討伐?開京城此時集結着數萬宋軍,同時大海上又運來大量糧草物資,自己這點兵馬送上去,人家都未必能看上眼。

果然,康兆的軍隊剛過大同江不久,便是金致陽的手下軍隊與宋軍聯合起來擊敗。

康兆很苦郁,於是坐等冬天到來。

天冷了宋軍撤走了,就可以大軍南下,一舉定乾坤了。

但他又想錯了,此時宋朝與唐朝不一樣的,如果是唐朝,還用宋九花費那麼多心思嗎?早就開打了。

還與唐朝不一樣。

李世民兩次征高麗,都是畏於嚴寒所迫,最後不得不退兵。

然而那時候唐軍穿的是什麼冬衣?一件麻衣裏面塞三兩木棉絮,那就是過冬衣服了。

此時宋軍穿的可是正宗的棉大衣。

甚至有的家中條件好,開始穿新出來的羽絨服與羊毛衫。有了這些衣服,在不戰鬥的情況下,宋軍足以能在冬天於外興安嶺北方活動。

戰鬥也無妨,深冬到來,宋軍只是防禦,避免野戰因笨拙而導致大量犧牲。

這與扶持金致陽一樣,那就是用最小的代價,達到戰略目標。

康兆聯合了一些力量,然而於整個冬天裏犧牲無數部下,只攻下了幾個城關,相反地看到他攻擊力不強,一把大雪翻飛里,許多豪強與高麗舊城主派出使者,向金致陽表示了誠服。

不知不覺中,春天就來臨了。

對康兆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於是決定從鴨綠江撤兵,全力攻打開京。

然而經過一個冬天,局勢早就截然不同。

宋軍先是將所謂的東京拿下,高麗國家分裂,北方那數千士兵無心交戰,紛紛投降,讓宋九送去挖礦了。

然後派出部分軍隊徐徐南下。

大多數部族投靠了高麗,不能一起打擊,有甄別性地選擇了幾個典型進行鎮壓。這兩年多來,是金是銀,成份一起看出來了。但也不能當真,如南詔開始對唐朝也忠心的,力量強大后,一切不同。

只能說略略扶持一些忠心的部族,改土地歸流太過激進,會引起騷亂,然而分化依然是治理北方的主調。

與這些部族聯合起來,將幾個典型的部族狠狠鎮壓下去,甚至有兩個部族整個滅族,春天到來,蓋馬高原與長白山形勢完全巔倒過來,大多數部族向宋朝表示了投靠。不然怎麼辦?或者投靠康兆,康光能代表高麗嗎,或者投靠金致陽,那與投靠宋朝有何區別?

康兆在撤退。

宋軍分出一部,從蓋馬高原撲下來,在靜戎郡盆地將康兆軍隊堵住,隨後宋朝追兵殺到,金致陽又親自帶着新新羅軍隊殺來,三軍夾擊,康兆軍隊大敗,康兆被亂兵砍死,那個傀儡皇帝王夼被活捉。

宋九這才將一個皇帝送到京城去,那就是這個王夼,他沒多大作用,僅是送給趙恆的一個玩具,一個小收藏品。

康兆全軍覆沒,向金致陽倒戈的人更多了。

到了六月,宋軍開始徐徐從開京撤退,然後於大同江畔劃分國界線,不但有陸地的國界線,還有海上的國界線,以登州到大同江拉成直線,以北屬於宋朝的,以南地區則是以登州到開京的中間一切兩半,東側島礁為新羅,西側島礁為宋朝,這個對宋朝比較有利,畢竟登州伸了出來。

但在這時代,誰注意海權哪。

金致陽啼笑皆非簽了條約。

然後再於陸地分界線立界碑,宋軍開始驅逐百姓了,有些狠,那怕表示忠心愿意留下來的百姓也強行遷徙到江南。還有一些遼東逃亡過來的百姓要求留下,同樣不準,繼續做二等公民去吧。

這又招來了一些彈劾聲音。

甚至趙恆下了詔書否決宋九做法,可那時百姓早就遷之一空,詔書下達了也沒有作用。

可能也做錯了,但宋九無怨無悔,這是為了一勞永逸解決這個麻煩的舉措,至少境內不會有反叛現象了。

六月末,最後一批宋軍從新新羅撤軍。

但此時新羅仍有許多分裂勢力,不過那是金致陽的事了,若連這點反叛勢力都鎮壓不下去,憑什麼當初有想法?

可是隨着這批軍隊撤回,也意味着一個時代的結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品富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一品富貴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6章 大結局(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