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
2008年3月24日上午11點09分,被稱為中國西部第一街的重慶解放碑商業步行街上顯得有些寂寥,畢竟今天並非節假日。而且山城的美麗和熱鬧也往往在夜晚才會在這裏上演,偶爾有幾個穿着時尚、身材火辣的“川妹子”漫步從街上走過,形成這個有些無聊早晨引人側目的風景線。但是這樣的和平背後究竟蘊藏怎樣可怕的隱患,此刻的重慶乃至整個中國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
在全世界數十億的芸芸眾生之中,其實真的很少有人能清楚自己所生活的這個地球在下秒鐘會變成什麼模樣。因為就如每個人一樣,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他的秘密,而這些秘密的往往只會在世界末日的那一天才真正的得到解答。就如同此刻位於印度中北部溫迪亞山脈的“末日基地”一樣。末日基地並非是它的正式編號,但是大多數知道他的印度軍人都會這麼去稱呼它。
因為雖然所有人都清楚核武器往往是在發射架上發揮它最大的威力,但這種人類發明用來毀滅自己的武器終究不是簡單的擺設。印度需要大張旗鼓到甚至有些張揚的在世界面前光明正大的擴張自己的核武庫。但是那些真正需要去面對核戰爭的軍人卻知道位於印度全國迅速興建起來的核彈頭髮射基地以及眾多可以部署空基核力量的軍用機場,不過是新德里的政客們在國際上叫板的籌碼而已。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印度的對手、那些真正能置印度於絕境的對手可以輕易的在首輪打擊之中將印度窮一代人之力都構建起來的核基石夷為廢墟。
所以印度需要真正能夠在垂死之前給對手致命一擊、甚至將整個世界拖入地獄的復仇之劍,溫迪亞山脈中的這個秘密的發射基地便時刻準備承擔著這樣的使命。與那些在印度西部荒漠之中建造的針對巴基斯坦的大型陸基核彈發射基地相比,“末日基地”的條件和設施幾乎只能用簡陋來形容,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坑道里,此刻一隊隊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的印度空軍士兵正在如豆的燈光下忙碌着。而在位於基地中心位置的控制中心內,負責導彈發射任務的軍官們正在核對着從新德里傳來的發射指令。在他們面前控制台上,閃動着紅色光芒的按紐能夠發射1枚各攜帶一枚核彈頭的印度“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
“證實不是演習!”隨着最終的命令的下來,一切都已成為了定局。自1999年這個代表末日的基地建成以來,有關於核戰爆發的演練就沒有中斷過。所以此刻即便這一切都註定了是一場奔向毀滅的單行道,但所有人卻都已經無法再回頭了。因為從聽到信號響的那一刻所有在基地工作的人員便已經如機器一樣進入了固有的程序。
發射導彈的工作由印度空軍最為忠誠的軍官們完成,在“末日基地”中他們負責着6個發射掩體的指揮控制工作,每天24小時輪流值班。他們隨時準備在接到從新德里傳來攻擊的指令,然後打開發射鑰匙前面的密碼鎖的密碼,隨後由兩人一側的指揮終端里轉動發射鑰匙,將部署在基地內的“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以每小時5000公里的時速飛向目標。
“我很高興了解我能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聽到這個消息。”從電話的另一端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可以聽得出正在白宮密切關注着中印戰爭的邁克.李總統此刻的不滿。對於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導彈預警和攔截技術的美國,像“烈火—3”這樣的龐然大物,只要一發射,尾部會噴出大量紅外輻射,很容易就被發現有充足的時間算出“烈火—3”的飛行軌跡,並進行攔截。甚至此刻印度“末日基地”的導彈剛剛進入發射狀態,便立刻會為美國空軍部署在外太空的DSP導彈預警衛星所發現。
由20顆DSP衛星所組成的“國防支援計劃”(防禦警報系統已經成為了北美預警系統的基石,這些衛星在赤道上方大約35,780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這些衛星能在每8秒~12秒鐘對地球表面上某一特定地區掃描一次,用紅外傳感器檢測來自以地球為背景的導彈和助推羽流的熱量,並能在50秒~60種種內識別出導彈紅外源,並能在3分鐘~4分鐘時間內將預警信息發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而最新一代的DSP衛星,稱為DSP-l型,不僅能發現紅外輻射強的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還能對諸如潛射彈道導彈之類較冷的紅外源有更好的報知能力。
“印度方面終於成功的向中國發射了導彈,不用猜測那肯定是多枚核彈頭的攻擊。”此刻坐在位於白宮西廳地下的總統緊急作戰指揮中心內,在過去的幾個小時裏,邁克.李總統一直都與副總統布賴斯特以及剛剛從巴基斯坦趕回來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霍華德.泰勒一切興緻勃勃的關注着中、美、英、巴所執行的這次解除印度核武裝的聯合行動。雖然在這次行動中美國本土可能遭到核打擊,但情況顯然還遠沒有嚴重到要進入夏延山地下指揮中心的程度。
根據前方不斷傳來的情報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除了印度中北部溫迪亞山脈的“末日基地”,此刻當一直以來都在各國控制之外的印度軍方的“末日基地”突然出現之時。掌握着整個美國乃至西半球的邁克.李總統此刻卻也情不自禁的顫抖起來。“只是6枚‘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印度人不可能用它來攻擊美國的本土,別說是夏威夷了就是關島它都夠不到。”坐在邁克.李總統對面的副總統布賴斯特顯然對總統的這種異常的表現倍感困惑。在他的美國至上的概念里,只要不損害美國的利益一切都無足輕重。
“總統所擔心的是中國的反應。”
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霍華德.泰勒的臉色此刻同樣難看。對於中國而言,與印度之間的衝突升級為核戰爭肯定不是他的本意,但是在遭遇了印度的核攻擊之後中國人還會按耐的住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雖然理性的政治家可能會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當蘑菇雲在自己的國土上升起,人民只會要求以牙還牙,以血洗血。毫不誇張的說,盛怒之下的中國巨龍可能會將印度撕成碎片,將這個國家砸回石器時代。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在國際社會之上受創往往是擴張最好的借口。從奧匈帝國的皇儲在薩拉熱窩的遇刺到納粹德國遭遇波蘭的“入侵”。當中國遭遇核打擊之後,這個文明古國國家將會進入怎樣的一條軌道,或許參照“9.11”事件之後的美國,大家便可以找到答案。核武器的彈坑將會成為中國用於抵達任何責難的傷疤。印度將會成為第一倒在中國21世紀霸權道路上的踏腳石。面對盛怒之後的中國,整個亞洲都會深深的顫慄,以古老的跪拜之禮迎接這個歸來的皇者。
當遭遇過核子之火的洗禮之後,中國將會無所畏懼。中國人將會打着保護自己的名義對周遍各國進行一輪無核化的檢閱。世仇的日本將會成中國人最為關注的目標。中國政府甚至可以提出如果日本不放棄核計劃,那麼便只有戰爭。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所採用的策略將在東亞無限制的得以複製。而美國如果想要阻止,那麼只有與已經打開了核保險之後的中國再進行一場末日之戰了。
“我們已經向中國方面共享了剛剛發現的情況。相信他們也已經開始解算了。該死的印度人竟能將這樣大的一個基地隱藏的如此之深。”在電話的這一端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一向向總統介紹着自己最新了解到的情況,一邊向總統請示着下一步的行動。顯然印度的這一次攻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中、美、英、巴四國的情報部門在過去多年的對印工作之中全部錯過了這個關鍵性的目標。
當然作為一個資深的軍人和導彈攔截領域的專家,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也同樣不能佩服印度人在選址上的獨具慧眼。印度雖然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但是除了由喜馬拉雅山南麓及一系列與之平行的山脈組成的北部高山區之外,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都集中在中部及東、西沿海地區的平原之上。南部由“德干高原”組成的高原區便成為了印度最為天然的軍事掩體群。但是南部各邦早已為英國情報部門所滲透。卻一直以來忽視了“德干高原”北部的溫德亞山脈。
憑心而論溫德亞山脈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地下發射基地的所在。這裏主要是巨大的外露岩架沉積岩,特別是德文的灰褐色沙岩,沿着河谷往前延伸。這為建設和挖掘都會帶來巨大的困難。但是這些岩石卻被水嚴重地腐蝕着,在這些岩石中形成了許多的洞穴、石室和石屋頂。這卻給印度方面提供天然形成的入口。利用這些洞穴和石室的掩護,印度軍方出動了最為精幹的工兵部隊秘密的在溫德亞山脈下掘鑿了近8年的時間,才建設成了今天的末日基地。而令印度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一切的努力全都沒有白費。
“現在不是抱怨的時候,我們需要對已發射的導彈實施攔截。我需要我們在印度洋上空的‘光盾’。”面對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邁克.李總統顯然失去了耐心。雖然“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採用三級結構,理論射程在4000千米左右。印度軍方一度吹噓可以覆蓋中國最主要的城市:政治中心—北京以及經濟引擎—上海。但是這種計算方式卻有着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印度必須是在自己與中國的邊境線上發射導彈。而從位於印度中部的溫迪亞山脈展開的攻擊至多只能覆蓋中國中西部的廣大地域,但仍能攻擊中國的烏魯木齊、西安、武漢、成都、重慶、昆明等西部大城市。這些城市遭遇核攻擊的損失或許不如北京和上海那樣的致命,但此刻對於美國來說他們仍必須保證中國不遭受過度的刺激。
“我們有3架ABL戰機正在印度洋上空待命,隨時可以開始攔截。”對於總統的命令,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顯得信心十足。“我並不要求100%的攔截率。”但在這次談話的最後,邁克.李總統卻意外的說道。“我們需要的是向世界和中國展示我們具備攔截的能力,也同樣努力過了。如果只是1~2枚核彈突破了我們的攔截,在中國本土爆炸,那麼我們完全有可能遏止中國的憤怒。”放下電話,面對嘴角泛起一絲微笑的總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霍華德.泰勒將這一步棋的背景緩緩到來。
此刻在印度洋的上空,一架有着美國空軍標準灰色塗裝的波音747-400F貨機正飛翔在1.2萬米的高空。雖然有着普通貨機相近的機身,但是在其機首部分那與眾不同的“性感”的“大鼻子”卻毫不掩飾着他的身份—這是一架美國空軍攜帶有機載激光武器(Airborne
lase簡稱ABL)的激光攔截戰機。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二)
“我想我或許是美國空軍中第一位駕駛着波音—747進入敵對國領空的空軍飛行員了。”坐在這架特製的波音747-400F型貨機的駕駛室內,此刻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特迪中尉正一邊嚼着口香糖一邊接受着來自五角大樓的最新指令。“不!你錯了,特迪!在你之前還有美國總統—哈里森.福特(指的是電影《空軍一號》的情節)。”
特迪中尉的自豪不經意間引來了副駕駛座上那位迷人的金髮美女—羅蘭斯少尉的調侃。
這種在美國空軍的裝備序列中正式編號為:YAL—1A型的重型激光戰機實際生產型的機組成員由4人組成,其中除了在駕駛艙中的飛行員、副飛行員之外還有在機身中部的控制中心的兩名武器操作手。一般情況下戰機上昂貴而先進的傳感器系統(無源紅外傳感器)、高能激光器(氧碘化學激光器)和瞄準與跟蹤系統(光束控制)均在那兩名不苟言笑的武器操作手的控制之下,而來自美國空軍325飛行聯隊的特迪中尉和羅蘭斯少尉的任務僅僅是保證飛行平台的穩定和正常飛行而已。這一工作對於曾在已經全部停飛的美國空軍主力戰機—F—15C“鷹”型戰鬥機上擁有上千小時飛行記錄的兩人來說可以說是毫無難度甚至枯燥乏味的事情。
“相信我這並不比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飛行試驗中心中完成的困難多少。”此刻年部署在太空之中的美國DSP導彈預警衛星已經發現了在印度中部山脈之中升騰而起的紅外羽煙,並將印度方面的這最後一擊的種種運行數據傳輸到此刻正在印度洋上空巡弋的3架YAL—1A型重型激光戰機的控制中心之上。接下來的工作一切便如在特迪中尉和羅蘭斯少尉在接受美國空軍飛行試驗中心過的為期數年的長期測試一樣按部就班的進行下去。
首先YAL—1A型重型激光戰機將以最快的速度向目標區域接近,同時機載的被動紅外傳感器將開始全力的工作,搜索來襲導彈的尾焰。在發現目標之後將迅速轉入攻擊程序。通過安裝在機身上方的駝峰處的淚狀激光發射器,將對準目標射出光束。不過這並不是真正的毀滅之光,而是有美國諾斯洛普.格魯門空間技術公司開發的激光指示系統(BILL),這種千瓦級的輕型激光發射器的作用僅能將跟蹤和鎖定目標,通過計算機的詳細分析得到它的軌道和相關飛行數據,並用來指示目標。同時這道激光也將測試當時當地的大氣對激光的扭曲狀況,並將扭曲的數據傳給築控制計算機,修正殺傷激光系統的發射時機和能量,最終得出保證高功率激光束在空中穿過幾百千米后仍能在目標上打孔所需的精確補償值。
要知道被即便認為是被認定為最強大毀滅武器的激光也有的它的致命弱點,美**方在研究空基激光(ABL)反彈道導彈系統,就碰到了所謂的“螢火蟲”騷擾難題。當施行攻擊的激光束遇到塵埃時,塵埃將會燃燒,看起來宛如閃爍的“螢火蟲”。雖然絢爛奪目,但這些“螢火蟲”將會使激光束髮散和折射,從而降低激光的威力。
當激光指示系統鎖定了目標之後,超高靈敏度跟蹤激光器(被動測距系統,ARS)的新型吊艙將進入工作狀態,這種由二氧化碳激光器、主動和被動傳感器、光學系統、萬向節和各種靈敏的電子裝置組成的精密儀器,其功能是為任務處理器提供數據,而後者利用這些信息對敵方的彈道導彈進行跟蹤,並對它們進行排序,以便由ABL系統中兆瓦級的化學氧碘激光器(COIL)實施最終的攻擊。
經過前段的準備和鎖定及解算工作之後,真正的攻擊才得以正式的展開。通過加裝在龐大機身之上的6個均有一輛SUV跑車大小,重量大約在6500磅(2948公斤),由3600個分離的部件組成的互聯模塊,戰機將在瞬間聚攏起強大的能量,隨後通過一個直徑3米,重約5000公斤的飛行轉塔以殺傷用高能激光束的模式發射出去。該轉塔裝在飛機的頭部,由球形轉塔和滾轉外殼組成,轉塔內有1.5米孔徑的望遠鏡光束引導儀和高透過濾窗口。
雖然每個殺傷脈衝的持續時間為5秒,但是一個脈衝的總能量卻已相當於一個典型的美國家庭在超過1小時內所消耗的電能。波長1.3微米的高功率激光束經過反射鏡聚焦后,將準確射向目標導彈的後段燃料箱,激光束將在目標上形成約有籃球大小的光斑,使得導彈溫度急劇升高,僅僅在持續數秒之後,這些“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堅固的外部裝甲將被擊穿,高溫將在瞬間之內引爆導彈推進火箭內的所蘊藏的足以跋涉數千公里的高能燃料,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導彈的結構體將在熊熊的爆炸火光之中被徹底破壞。足以毀滅一座城市的核彈頭也同時被摧毀,成為1萬多米高空的大氣層內絢麗的煙火表演。
這樣的實戰攻擊雖然還是首次,但是對於長期以來渴望根除導彈威脅的美國人來說卻已經在實驗室和本土的空軍基地內重複了無數遍,唯一不同的是在試驗中特迪中尉和羅蘭斯少尉所駕駛的戰機照射的是一架NC-135E試驗機,以確認該機跟蹤單個空中目標和測量大氣湍流的能力。而作為模擬靶標的NC-135E將在機身上噴塗一幅彈道導彈形狀的圖像,並在機上設置着各種測量儀器。
雖然整個過程在敘述中顯得無比複雜,但在實際的戰鬥中YAL—1A型重型激光戰機一次攻擊從發起到完成卻僅僅需要了不到20秒鐘的時間。在短短的這幾剎那之間,印度軍方最後的報復之中有23成為了無謂的泡影—4枚“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在助推段飛行過程中被美國空軍的YAL—1A型重型激光戰機擊毀。而印度軍方對於這種攔截卻根本沒有辦法。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等待中國內地一兩個主要城市遭遇核打擊的消息了吧!”曾經在YAL—1A型重型激光戰機正式服役時驕傲的宣佈“阿基米德在2200年前就能用鏡子反射太陽光燒毀羅馬艦隊的船隻,現在讓我們在空中完成同樣壯舉。”的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此刻正在五角大樓的辦公室內得意的欣賞着自己的成績。應該說他的部下出色的完成了白宮給予的任務。同時也給了國會那些對導彈防禦計劃死摳着每一個銅板的議員們以一個響亮的耳光。
要知道儘管ABL計劃幾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由於計劃費用不斷攀升、進度一再推遲,還是引起了國會、軍方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和擔憂。2002年,導彈防禦局對計劃做出重大調整。然而,由於技術上的困擾和資金的削減,試驗計劃仍不斷推遲。在國會和總審計署的質疑聲中,導彈防禦局在2004年和2005年兩次對ABL計劃做出重大調整,進一步降低了ABL的目標、延長了樣機的研製時間。種種突如其來的問題令ABL項目的花費預計將高達110億美元以上,大大超過最初估計的62億美元,因此美國國會之內反對甚至要求馬上取消ABL計劃的呼聲從未停止過。
儘管ABL計劃從技術角度來看仍存在着無數的問題:比如冷卻技術。化學激光武器停止發射后,必須排出熱的化學物質,散發出的熱信號很容易被敵方監測到,使自己成為敵方防空武器的靶子。此外,化學激光武器還需要裝滿化學藥品的悶罐車為它“加油”,把這種裝有易燃、有毒化學物質的悶罐車拖入戰區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被引爆。
以及戰術使用上的困難,以波音747型貨機作為平台的YAL—1A型重型激光戰機機體過於龐大、目標明顯、難以偽裝,雖然距離目標區域仍有400公里的距離,但畢竟已經進入了印度的領空,所以在如此“接近”戰區的地方,這三架名為“光盾”的ABL戰機都並不孤單。在他們的身後除了由1架C—130型運輸機和至少2架KC-135空中加油機所組成的支援機群外,還各有6架F-22A型隱身戰鬥機所組成的護航中隊以隨時驅逐那些進入攻擊距離的敵對國戰機。這樣的機種配備對於已經連遭重創、基本失去了制空權的印度空軍而言當然綽綽有餘。但是真的要利用這些YAL—1A型重型激光戰機進入擁有完成防空系統的中、俄這樣空軍大國面前是根本無法進入攻擊距離的。
不過這一切對於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來說已經都不成為了問題,因為在他的心目中根據目前的ABL計劃的進度所產生的寥寥幾架樣機能對付的也僅僅是如朝鮮、伊朗這樣少數的“流氓國家”。在真正的實戰條件下需要7架機載激光器(ABL)載機組成的機群才能對單個戰區級衝突地區提供最佳的彈道導彈防禦。
根據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所設計的作戰方案,由7架飛機組成的作戰機群中,至少應使5架ABL戰機部署在一個軍事危急區域—5架ABL載機可形成兩條反導軌道,形成24小時的作戰能力需要7架載機,同時這些戰機攜帶足夠進行200次發射所需的燃料。至少能在空中待命飛行6小時而無需加油,每次任務飛行時間為12—38小時。
當然要達到這一目標還需要大把大把的“焚燒美金”,因為ABL戰機每次射擊所耗費的化學燃料成本都高達10O0美元。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跟美國的安全相比,這些錢根本不足掛齒。合眾國的納稅人們會理解的。“我們有ABL和KEI(動能攔截器)因此才能避免與中國遭遇同樣的厄運!多麼強勁而有力的口號啊!”一邊品味着身材豐滿的女秘書為自己端來的咖啡,一邊盤算着下一個階段可以從國會要來更多的經費,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此刻的心情可以說是好到了極點。要知道每當一個美圓滾進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這些軍火巨頭的腰包時,他的帳戶上都會多出3個美分。
雖然印度方面此次發射之中剩下兩枚“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仍需要近30分鐘的飛行時間才能最終抵達目標上空。但是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卻已經提前宣判了中國境內那座美麗山城—重慶的死刑。儘管印度的“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所採用的慣性制導可能會讓命中精度偏差數十公里,但是核彈頭爆炸所產生的強大破壞力和輻射污染也足以讓中國西部的這座城市遭遇重創。
“中國人是永遠不可能擁有象我們這樣先進的導彈攔截技術的。”
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希望看見蘑菇雲的升起。要知道即便是強如美國也花費了數代人的時間才勉強建立起了自己天空的保護之傘,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來自於那個出生於伊利諾伊州的高個子演員—羅納德.威爾遜.里根,但實際上美國人早在1967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遜下令部署“哨兵”系統,這也是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前身,主要用於保護美國本土的人口密集地區。一年後改名為“衛兵”防禦系統,保護的目標由人口密集地區改為美國的戰略核力量。可以說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已經走過40多年的歷史了。但實際上美國人卻仍只是勉強構造一個有缺陷的防禦系統。
儘管美國人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導彈預警衛星系統—從導彈發射時噴出煙雲到升空至大約10千米高度,最後直到200~300秒后它的火箭發動機燃料燒盡,都有遍及地球各地的DSP衛星傳送立體圖像。為了覆蓋洲際彈道導彈最有可能飛過的北太下洋地區,五角大樓還曾計劃在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
(Aleutian)群島的頂端的Shemya島上建立一個先進的雷達站。但是由於那一地區的強風和惡劣海況使其建築非常困難,因此導彈防禦局目前耗資9億美元,在德克薩斯州的海岸外建築一個設在浮動平台上的雷達。將它拖到靠近阿留申島鏈附近的運行位置。這些先進的早期預警雷達L新的雷達使用X波段頻譜發射微波,波長約為3厘米,比普通雷達的波長要短。這麼短的雷達波能夠使雷達波束變窄,以便它能在所謂的“威脅雲”中準確地找到導彈的彈頭。這些“威脅雲”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的火箭末級,以及很有可能用膨脹氣球偽裝的幾十個誘惑假彈頭,目的是使雷達以及可見光或紅外傳感器上當。
而在阿留申群島附近的X波段新雷達也無法保護美國遭受伊朗發射的飛越歐洲和北大西洋上空的洲際彈道導彈的襲擊,導彈防禦局計劃在今後數年內通過部署一條寬廣範圍內的經過改良的傳感器和攔截導彈群來彌補這一缺失。最終,DSP系統將會被一個新的設立在太空的紅外系統所代替,該系統包括位於地球同步軌道的數顆人造衛星,能夠更好地對處於發射升空階段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追蹤。除此之外,五角大樓正在開發一種位於地球低軌道的衛星星座系統,利用紅外和可見光傳感器,可以在導彈中途飛行階段追蹤導彈。同時將衛星、雷達和攔截導彈與位於科羅拉多州夏延山的指揮和控制中心相連接的通信網絡也將進行升級改造。
但即便如此美國的敵人仍可以輕鬆的破解這些看不漏的天網,一種顯而易見的對策就是減少彈道導彈及彈頭的雷達和紅外特徵,使攔截導彈更難與之相遇。舉例來說,將置於再入裝置的彈頭形狀改為尖頭銳利的圓錐體,並且塗敷可吸收雷達波的材料,可以在X波段雷達屏幕上明顯地縮小物體的外形。另外,襲擊者可以用液氮來冷卻彈頭的黑色外表,讓殺傷裝置的紅外傳感器根本發現不了。
另一個對策是每枚洲際彈道導彈都帶有幾十個看起來就像真彈頭一樣的誘騙假彈頭。如果洲際彈道導彈在有動力飛行結束時釋放出假彈頭和真彈頭,它們在穿過處於真空的太空時,重量較輕的假彈頭與較重的真彈頭其飛行路徑根本沒有區別。襲擊者也可以為假彈頭配備加熱裝置,令它們看起來與真彈頭的紅外特徵一樣。為了減輕建造假彈頭的工作,襲擊者可以製造一種反模擬彈頭,即一種外表看起來像假彈頭一樣的武器。例如,真彈頭可以外罩一個反射雷達波的鋁製氣球,其外表與幾十個偽裝假彈頭的空氣球完全相同。如果殺傷裝置區別不出真假彈頭,就必須發射數百枚攔截導彈,這樣導彈防禦系統很快就會癱瘓掉。
而最令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設計者感到崩潰的是對方可以採取的策略全都太簡單了。與設計、建造和維護洲際彈道(16K.16K.)導彈本身所花費的力量相比,用於實現這些策略所需的資金和技術簡直微不足道。“那麼既然連強大的美國都無法作到的事情,導彈防禦體系對於曾經貧弱的中國應該是無比奢侈的東西才對。”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此刻固執的想到,他的這種想法的確不無道理,但是卻失之天真。
因為這個世界永遠存在着一種東西,它在過去的1949年至今一直以來都被那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國度所重複着,它的名字叫作—奇迹。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三)
“漢歷白登之圍而驅匈奴,唐經渭水之盟方滅突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崛起的道路上吃一點虧,受一點傷往往也不是什麼壞事情。”初春的北京天氣顯得格外的陰沉,幾天以來一直積聚於這座沉澱了中華民族千年興衰的古城上空。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影響此刻正在自己的書房裏修剪着一株梅花的中華人民聯邦共和國總參謀長曹陽上將的心情。他細心的用手中古樸的花木剪刀修剪着自己手中這株擁有着頑強生命力的植物。
“梅花的氣質就是不畏嚴寒,能夠耐得起挫折,可以說是中國精神的最好象徵。總長的這株檀香梅修的真好。”站在一邊修剪着自己的愛花,一邊說著一些有心無心之語的曹陽上將對面的人,真是剛剛從印度洋前線趕回北京的原總參謀助理—林太平少將。站在一直以來便如自己父親般照料着自己的曹陽上將的面前,林太平少將在印度洋戰區指揮中心曾表現出種種冷酷和睿智此刻竟如陽光下的寒冰般消散的無影無蹤,他又重新將自己掩蓋了那個總在總參謀部內低眉順眼的儒弱的形象之下了。
“總長的意思,我已經全部貫徹了下去。一切都已安排妥當了,只要印度的核彈頭在重慶附近爆炸,武警第81師、武警第114師這兩個機動師將以最快的速度從襄樊和武漢通過鐵路幹線和公路趕往重慶,加上成都軍區的武警第38師、武警第41師,2天之內我們手上便將有了4個武警機動師的兵力抵達重慶災區附近。已經秘密調望萬縣的3個防化團已經經過了半年防核戰演練。完全有能力核爆發生之後的數小時之內向爆心挺進。估計可以在2天之內全面控制和恢復重慶的城市次序,使救災工作得以順利的開展。”對於面前這一老一少共和**中鷹派的核心人物之間的啞謎。一直在旁邊苦苦等候的尤戈上將卻有些按捺不住了。
作為被稱為中國近衛軍的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總指揮,現任武警部隊司令員的尤戈上將可以說也是國家武裝力量位高權重的一位領軍人物。畢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自1982年6月19日組建以來,已經成長為一支擁有80萬兵力,下屬內衛、黃金、森林、水電、交通五大職能的強大力量,同時武警序列的還有公安邊防、消防、警衛等部隊。
但是雖然尤戈上將此刻佩帶的是武警上將警銜,但是在老上級曹陽上將的面前仍顯得謙遜很多。畢竟對於一個軍人而言,無論他的地位再高也不能忘本,尤戈上將至今都不會忘記自己在擔任中國陸軍第24集團軍副軍長時,日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曹陽對自己的諸多提攜和幫助。
“尤叔叔,這樣突然的調動不會引起主席的察覺和懷疑吧?”看着曹陽上將用力剪下了一枝正開放嬌艷的梅枝,同時緩緩摘下了所戴着的老花眼睛。林太平極力掩飾着自己內心的冷漠和平靜,裝出十萬分的焦急和關切的神態向尤戈上將問道。畢竟中國的武警部隊實行的是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實行統一領導管理與分級指揮相結合的體制。尤戈上將對武警機動部隊的每一次調動都不可能瞞過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眼睛。
“這一點上你大可不用擔心,前階段我們放手讓印度和日本聯手在香港製造了一系列事端之後,中央軍委便很擔心在中印兩國之間的下一階段衝突之內,我國國內出現種種無穩定因素。提前將武警機動部隊的指揮權下放到了我的手中。”面對林太平的質疑,尤戈上將微微一笑。
從他的笑容之中,林太平完全理解他的意思,因為廣義的武警機動部隊,指的是不擔負固定執勤守衛任務的部隊—每個武警支隊以上的單位都必須有的執行非靜態守衛任務的部隊,也就是執行臨時任務和處理突發事件的部隊。如武警某市支隊在擁有若干執勤中隊的同時,必定要有一個執行處突任務的機動中隊。各省總隊在擁有若干執勤支隊的同時,必定要有一個執行處突任務的機動支隊,負責高難度的處突和反恐任務的特勤中隊便是機動支隊之下的。如果當地出了公安無法處理的暴力案件,前去處突的部隊肯定是機動中隊,而不可能是有固定勤務和警衛目標的中隊,如監獄看守中隊,橋樑守護中隊或重要部門警衛中隊。
但是顯然尤戈上將真正所想要並不是這個,他真正看重的是狹義的機動部隊概念中所指的那14個武警機動師。這些武警機動師均是於1996年從陸軍的乙種步兵師改編而成的,這些機動部隊由武警總部直接指揮,主要職責便是在全國或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時執行鎮壓武裝暴亂和大規模騷亂的任務。其編製,也與一般地方武警不同,下屬各團仍擁有由工、化、炮等陸軍步兵部隊的支援保障分隊,完全是寓軍於警的輕型摩步師。
早在印度對中國揮舞起核大棒之前,曹陽上將便提出由成都軍區的留守部隊—中國人民國防軍陸軍第14集團軍進入東盟換防,隨後又以開闢中線戰場的名義,調剛剛回國休整的第13集團軍入藏,這樣便使整個成都軍區便幾乎處於空巢的狀態。這樣作的目的在此刻總於得以揭曉,一方面可以避免最易遭受核武器打擊的陸軍地面部隊在印度可能對整個四川盤地進行的核打擊遭受的損失。同時也使尤戈上將順理成章的以應對戰爭期間可能爆發的突發事件的名義將拱衛首都的2個武警機動師調往中西部地區。
“中國不怕打,只怕亂。”面對着牆上那款老舊的石英鐘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曹陽上將抬起頭望着西南方的方向,彷彿看見了那正高速飛行在大氣層外正撲向重慶的毀滅烈火。按照此前的推算,印度方面可能將有2~3枚20萬~3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突破美國人的攔截落在四川盤地地區爆炸。雖然這種攻擊還沒有達到戰略級別的百萬TNT當量,但是由於攻擊的區域很可能是成都或重慶這樣的大型城市。面對這樣的“軟目標”一枚巨大當量的核彈由於威力過於集中,其打擊軟目標的能力還不如當量小但數量多的核彈頭。這樣的攻擊將在目標期於留下直徑100米,深30米以上的大坑,坑周圍有放射性泥土形成的爆心邊緣直徑將達200米,爆心向外1000米的地區,除一些巨大的橋墩和大廈的地基外,一切建築物都被衝擊波將毀滅,直到2公里之外,少數鋼筋混凝土的堅固建築物才可以倖免,2700米是重要防護建築保持不倒的極限距離。推算損失估計:150平方千米內的財產遭破壞,如果攻擊成都的話爆炸三小時內至少造成80多萬人死亡,200多萬人受傷(成都市區總人口為490萬人)。如果目標為重慶,那麼傷亡數字將略微減少(重慶市區總人口為340萬人),當然這些數字都沒有計算爆炸后所產生的火災,長期核輻射和沾染等造成的損失,而據一些國際核武器專家的觀點,核爆炸之後火災帶來的傷亡和損失比核爆炸還要大。所以按照預計這2~3枚20萬~3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將可能徹底癱瘓甚至摧毀一座大型城市。不過在曹陽上將的眼中一兩枚核彈對於幅員遼闊的中國來說並不能形成真正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由於核武器爆炸所引起的驚慌和騷亂才往往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隱憂。如果不能及時對核爆區域進行封鎖和救援。那麼以爆心為起點,流言和混亂將比輻射塵更快的波及開來。最糟糕的可能甚至將會攪亂整個中國西部的經濟和社會穩定。所以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曹陽上將便早已作好了萬全的安排。
“難道我們真的沒有辦法攔截這種攻擊嘛!”在一切成為定局之前,任何有良知的中**人都會這樣捫心自問。但是現實卻總是如此的殘酷。雖然早在20世紀60年代,為了打破美蘇的核訛詐,當時的中國國防科工委便曾設想在1973~1975年研製出中國的導彈防禦系統,進行導彈攔截試驗。也就是中國早期反導計劃—“640”工程。但是由於對技術難度估計不足,項目過於超前,非當時中國的技術和經濟實力所能及,最終不得不黯然下馬。雖然在新的歷史時期,中**隊一直從未間斷過在衛星防禦領域的研究和探索。通過引進和仿製俄羅斯的S-300導彈防禦系統和自行研製“紅旗—11”系列導彈防禦系統來強化本土的防空攔截能力。但這些導彈防禦系統仍僅能攔截飛行器以及巡航導彈,對中程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並不理想。
高能激光武器作為後盾的太空反導系統也是中國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的戰術激光攔截系統已經進入實戰階段。由於激光發射器的體積可大可小,大型發射器可以部署在地面上,小的則可以裝在衛星上,甚至可以由戰機來攜帶;小型激光發射器雖然功率不是很大,但利用激光聚合技術,可以大大增強對目標的打擊力度,而且機動性非常好。可同時集合多台發射器進行聯合攻擊,以增大摧毀目標的概率,而對如巡航導彈之類的普通目標,則可以讓各個地面發射器單獨作戰,這樣可以實現更大的覆蓋範圍,在安達曼群島的登陸作戰中正是這些戰術激光攔截系統令印度守軍的炮群反擊一無所獲。而在在國土防空的反導作戰中,理論上也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激光武器,可以是使用單台的大功率激光發射器,也可以讓眾多小型激光武器分散聯合作戰。單台激光發射器可以在第一時間摧毀敵方來襲的導彈,而多台小型激光發射器可以將多束激光匯合起來,形成威力無比巨大的激光束,將所有來襲的戰機或是導彈一舉摧毀。但是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中國仍未來得及部署大功率激光發射器,而多台小型激光發射器可以將多束激光匯合對攔截大氣層再入階段的核彈頭方面則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我們可以也必須能夠承受起一個甚至多個現代化的大型都市遭遇核打擊毀滅的災難。在人類漫長的歲月中,歷史已經不只一次的證明—每一個興盛民族崛起的力量並不源於它的成功和輝煌,而往往是源自於他的失敗和挫折。今天之後,我們將向世界證明—核武器並不可能打垮中國,相反這種攻擊只會招來中國更為壯烈的報復。”對於曹陽上將來說竟然一切都已不可改變,那麼不如坦誠的接收這個結局。或許從中印兩國交兵之初開始一切便已註定了這場戰爭的最後一幕將由核子之火來書寫。況且對於歷史上的中國來說,一直都將最好的遏制敵核突襲的手段放在集中精力發展進攻性核武器。竟然我們無能攔截它,那麼便將更多的核彈頭傾泄在敵人的領土上吧!根據曹陽上將的密令,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第56基地指揮官、十三翼將之一的“柱國”—程浩少將已經將12枚裝有核彈頭的“東風—5A”型洲際導彈列入發射計劃之中,一旦中國遭遇核打擊的情況得到了確認。曹陽上將將第一時間請求國家主席下達核反擊的命令。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整個印度本土將至少升騰起30朵黑色的蘑菇雲。因為每一枚“東風—5A”型洲際導彈都可以攜帶3枚核彈頭。
“我們要讓印度成為中國崛起的踏腳石!”這樣的心聲足以讓十三翼將中的大多數人認同。但是也許卻只有“鬼謀”林太平了解這一口號背後的潛台詞—“利用一次核對攻,讓軍隊成為中國命運的主宰。”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裏,或許他們這些人多年來的夢想就將成為現實了。
“各位觀眾,我現在正在美麗的山城重慶為大家進行採訪。大家都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現在我就要去走訪一下此前進入泰國南部維護地區和平的中國陸軍某部戰士蒲勇的媽媽。”正當林太平躊躇滿志的準備走出總參謀長曹陽上將家的時候,耳邊卻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聲音。“這不可能,她不是已經……。”順着聲線林太平轉頭望去,一個令他難以接收現實隱現在了曹陽上將客廳的電視機屏幕上。
“她、竟然會在重慶!”在看見那張俏麗臉龐的同時,林太平的眉心突然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冰涼。“我們的計劃……失敗了!”一種預感,不準確的說應該是判斷閃過了林太平幾乎被凍結了的腦海。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四)
“媽的!什麼該死的雪狼部隊。老子到這裏難道就為了天天守着這一堆堆爛石頭的嘛!”背着中國人民國防軍最新型的高原液態氧攜氧器,23歲的五連三班副班長—一級士官高斌正緊緊的跟着自己的班長率領着戰友們走在距離東崑崙山脈上的最高峰—木孜塔格峰東南45公里的冰川的巡邏線上。
“木孜塔格”是維吾爾語,意思也就是“冰山”。同時這座山峰也被稱為“烏拉格峰”,也就是維吾爾語中“偉大”的意思。這座“偉大的冰山”海拔6973米。位於東經87.3度,北緯36.4度,坐落在新疆南部若羌縣境內阿爾金白然保護區的西南顛與西藏的交界處,是東崑崙山脈上的最高峰。
在這座巨峰方圓周圍200
公里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座落着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54座,與主峰木孜塔格峰首尾相邊,恰似擎天的玉柱。木孜塔格峰翹首兀立,岩壁橫截,常年為冰雪覆蓋。西北坡坡度緩而長、暗冰裂縫多;南山坡則有45度的坡面,順玲瓏河道而上,穿越三道冰川和粒雪盆亦可登頂。東南坡和東北坡有兩條路線,均要通過5823高地才可直達頂峰。雖坡度在60度左右,但只要避開懸崖峭壁,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攀登,當天也即可登頂返回。此刻高斌在他的戰友們便行進在這唯一可以登頂的山坡之上。
雖然新近配發部隊的這種攜氧器最多可以一次填裝1.5公升液氧,但是重量卻僅為4公斤,可以連續向在高原上作戰的士兵連續供氧8個小時。讓野外持續高強度作戰的時間增加3倍,保障官兵順利到達以往很難接近的更高海拔的戰場。比起以前所使用氧氣鋼瓶、氧氣箱和氧氣袋來實在是輕便太多了。但即便是這樣,無聊和懈怠卻仍舊讓高斌感到一種深深的疲憊。
“戰場?我的戰場難道就是這裏嘛!天上無飛鳥,地下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一邊艱難的跟着自己的隊列,高斌一邊在內心深處重複着那已經默念了無數邊的抱怨。這個峰區的現代冰川極為發育,冰川類型也咬齊全。有大小冰川93條,總面積達1200平方公里。最大的冰麟川長達成8公里,冰厚300米左右。巨大的冰川固體水庫為河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新疆最大的車爾臣河就發源於木孜塔格峰的西北冰坡。冰川的活動性很強,冰、雪崩頻繁。此刻在山的另一邊便不斷傳來來自冰山內部可怕的爆裂聲,看來一場巨大的雪崩很可能隨時可能發生。
已經有了五年兵齡的高斌可以說曾經是一名一等一的好兵。在蘭州軍區的甲類集團軍—第21集團軍主力步兵師服役的頭兩年裏,他的射擊、越野成績均名列前茅。按照慣例他在自己入伍的第二年順利的升為了一級士官。他在軍中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意外卻在2004年年底的一次演習中發生了,當時高斌所在的團奉命開進雅拉達澤雪山區地,與一支由特種部隊扮演的藍軍展開雪線對抗演習。在那片中華文明發源地—黃河源頭的雪域之上。高斌和他的戰友與藍軍展開了長達三周的游擊戰和反游擊戰的較量。雖然在那場演習的開端,高斌和他的戰友都被對方神出鬼沒的襲擾以及雪山上惡劣的自然條件搞的暈頭轉向,但是很快中國陸軍特有的適應能力讓他們迅速的在對抗中挽回了頹勢。高斌更在演習中多次近距離的“擊斃”了前來偷襲的藍軍士兵。但正是這種短兵相接,令高斌對這場演習的真實目的產生了懷疑,因為他意外的從對方的語言和戰術中發現自己的對手似乎並不來自於自己的同胞。
最終高斌的這種懷疑在私下裏得到了回應。在演習圓滿結束之後,全團所有與藍軍有過近距離接觸的官兵被一一邀請,接受師部的特別單獨質詢。在簡單的對談之後,高斌得到了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得知真相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並非全無代價—那就是如果了解了真相,那麼高斌將必須離開自己目前所在的部隊,調往其他的崗位。在權衡再三之後,年輕而富有好奇心的高斌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他清楚的了解到與自己交手的確不是中國陸軍,但也不是高斌原先認為的巴基斯坦山地作戰的精銳—輕步兵營,而是來自遙遠異國—阿根廷陸軍的“雪狼”極地作戰中隊。在那一年,第一次泛美洲戰爭還沒有正式打響,雖然阿根廷軍事委員會已經通過政變正式接管了整個國家,但是當時仍沒有任何人相信阿根廷總統—胡安.卡洛斯.穆尼洛會有一場戰爭來擺脫自己國家糟糕的現狀,而沒有人會想到這場戰爭會從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火地島開始。為了適應在南極及其周遍地區作戰的需要,一向習慣了潘帕斯草原溫暖氣候的阿根廷人不得不為自己尋覓合適的實戰訓練場。而南半球幾乎是一個沒有寒冷的國家,因為它的陸地面積遠小于海洋面積,而海洋又是一個恆溫器,夏天吸熱冬天放熱,所以南半球無論多麼靠南的國家到了冬天都會接受大量來自於海洋的熱量,根本無法感覺到寒冷。但面臨著如此迫切的極地和雪山作戰要求,阿根廷人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國尋求支持。這也就有了那一場不期而遇的雪山對抗。
高斌是幸運的,不過同時也是不幸的。在演習中他在自己並知情的情況下“擊斃”了後來名聲赫赫的“雪狼”極地作戰中隊隊長格拉諾上尉。但同時卻也為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再平坦的道路。在那次談話之後,高斌就被秘密的帶往了一個全新的連隊。出於保密的需要,整個集團軍中僅有少數人知道他的去向。團裏面流傳着他已經轉入集團軍特種偵察大隊的美麗傳言,但實際上高斌卻是被分配到了駐守在木孜塔格峰西南的一個看似普通的連隊之中。而在這個連隊之中,高斌一待就是三年。在這三年裏,高斌除了這日復一日的巡邏,便是重複着各種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面對着人煙稀少的雪山,高斌真的無法了解自己每天如此高強度的訓練是為了什麼?或許這是為打發這裏永遠過的太慢的無聊時光吧!而在這三年裏,他曾經的對手卻早已名聲雀起。阿根廷“雪狼”極地作戰中隊以幾近完美的姿態在第一次泛美洲戰爭完成了自己的首次演出。
或許命運永遠有這樣的不平,但是此刻高斌卻早已習慣了。“升了二級士官,我就打退伍申請。”和中國人民國防軍中眾多來自農村的士兵一樣,在部隊混出點成績,徹底擺脫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往往是高斌他們在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之餘,最切實的也是最樸素的要求。在無法獲知自己所守衛着的這些山峰對於共和國來說是何等重要的情況下,真是懷着這種心愿高斌苦苦的走在這漫山冰雪中看不見前路的隊列之中。
“那是什麼?”但就在高斌埋頭攀登的時候,一個並不起眼的黑色物體突然出現在了他們隊列右側另一座冰山的山腰之處。這個黑色的物體雖然在高斌的眼中僅有數厘米高,但是作為一名老兵高斌卻可以從自己與他之間的距離上推算出它的實際大小,那應該是一個50米以上的巨大圓柱體。滿腹懷疑的高斌好奇的站住了腳步。“走吧!那個東西與我們無關。”班長李國瑞是全班中兵齡最長的老兵,在班中有“人瑞”之稱。從他的眼神之中,高斌顯然感覺到他對眼前這個突然出現的物體並不陌生。
“班長!那東西你見過……。”不等高斌將自己的問題問完,一聲巨大的轟鳴便從響徹了整個雪域,宛如刺耳的雷鳴。一陣巨大的震顫感頓時令冰川之上的這些守衛者警覺的卧倒在地。“沒錯,不過那是在5年之前了。在它出現之後的3個月裏,我們班便和不明身份的入侵者發生了27次交火。說來慚愧,它究竟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推測那是一門炮,一門巨大的火炮。”匍匐在寒冷的冰川之山,班長李國瑞喃喃自語般的向自己身邊的高斌講述着自己和這個神秘物體之間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李國瑞班長的推測並沒有錯。這個黑色的圓柱體的確是一門炮,一門遠超過聲名赫赫的“巴黎大炮”的巨炮,不過它的作用並不是將彈丸射向遠方的敵營,而是將炮彈打向大氣層之外的太空它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先鋒”。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剛剛經歷過殘酷二戰的歐洲迅速被核對峙的冷戰氣氛籠罩了起來;而在美、蘇兩大陣營之外,逐漸富強起來的中國也早成為了兩大超級大國虎視眈眈的對象了。數年血腥的抗美援朝戰爭,清楚的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界定為敵人的角色,而隨着不斷進展的中蘇爭論,中國與傳統的社會主義陣營又面臨著徹底決裂的局面。最終中蘇聯盟不僅完全呈現破裂的狀態,中蘇兩國的千裏邊境線上更是百萬大軍雲集。
雖然由強大蘇聯紅軍的機械化集團軍所組成的坦克洪流,只要幾個小時便可以從外蒙古取道張家口,進逼北京。但是在這條看似一馬平川之上的最短路線,蘇聯軍隊卻要面對世界上最外強悍的防線—中國陸軍的血肉長城。在所有蘇聯軍隊的可能進攻路線上,中**隊都在層層設防。最終只能令莫斯科考慮不採用常規進攻,而改用的核突襲的戰術來打破可能的僵局。而從蒙古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中國境內的戰略目標,整個時間甚至不到十分鐘。
為了防禦這種隨時可能爆發的災難,1964年中國國防科委召開了彈道導彈防禦科學討論會。明確了反導的三個可能途徑,並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國防部五院負責導彈反導彈,炮兵科學研究院負責超炮反導彈,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負責激光反導彈。
這三種模式之中“超炮反導彈”(就是超級大炮反導彈的略稱)可以說是中國人的首創。
用火炮來攔截彈道導彈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想法,早在導彈出現之初。盟軍便試圖使用高射炮來攔截來襲納粹德國發射V-2型導彈。而在攔截巡航導彈的過程,密集高速的炮火已是大型水面艦艇和地面戰略目標的重要攔截手段。但是對於達到數倍音速的垂直攻擊彈道導彈來說,炮火顯然是難以達到目標。而究竟該怎麼用超級大炮來反導彈,也曾成了擺在中國國防科研者面前實實在在的技術難題。來襲核彈頭速度太快,高度又太高,這就決定了大炮射出的攔截彈頭,其飛行速度必須足夠的快,而射高也必須足夠的高。
經過了使用85毫米口徑滑膛炮上“炮射次口徑攔截彈”的方案、“火箭加力彈”、“固體衝壓加力彈”等一系列試驗之後,中國最終研製成了可以發射18公斤重的彈頭,初速達到了00米秒,射高達到了74公里的14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中國的超級大炮夢想逐漸清晰起來。這個系列名為“先鋒”號的超級大炮。其長長的身管下,是三個很有特色的支架——如此巨炮,身管的實際重量必然非常驚人;為了防止身管下垂,德國克虜伯往往是在牽拉上做文章,而中國人則使用了技術上似乎更容易實現的支撐方式。對於一門超級大炮來說,底盤固定、相對較低的初速、支撐式身管,從戰術上說,並不能說是非常理想的;不過考慮到“先鋒”只用於要地防空,敵方彈頭必然是從天而降,這個方案確實也有其合理之處。
但就在“先鋒”系列火炮的發展初現端倪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彎路卻阻礙了中國國防科研者的道路:炮彈彈丸一離開炮膛,就再沒人能干涉它的行蹤了。因此,對於需要不斷修正截擊彈道的超級大炮而言,配備無控火箭彈是極不合適的。而如果在炮彈上安裝導引系統,整個炮彈也就變成了導彈——雖然還是炮射的。如此一來,大規模齊射的撒網式攔截變成了小規模的精確打擊,其效果當然要好的多。
從炮射火箭彈,改為炮射導彈。
而又要求炮射導彈既有炮彈的高速度,又有導彈的高精度,無論高低攔截都能使用。這樣的設想固然很好,但是在當時的科研條件下,“先鋒”系列火炮卻不得不面臨兩個無法逾越的難題—炮射導彈的尺寸和過載。特別是過載的問題,因為按超級大炮的參數計算,大概要承受5000到10000個G,而在一切幾乎成為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時,經過不懈努力,和從1000到5000個G的炮射試驗,中國科研人員竟最終得出結論:一些部件經過加固后,可以耐受3000到5000個G的超高過載—而加固的辦法說穿了並不神秘,就是用本身絕緣的石蠟或者環氧樹脂灌封。
但是儘管“先鋒”系列的超級大炮的種種試驗工作在十年文革那樣艱苦的環境之下仍在堅持的進行着,甚至一些成果直接應用到了中國空間飛行器再入開傘回收技術,換而言之,“神洲”系列載人航天飛行器的成功,其中也有“先鋒”系列超級大炮工程的功勞。但是在國際社會的風雲變幻之中,這些“先鋒”系列的超級大炮不得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暫停了研製。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保衛着共和國的天空。此刻當印度發射的攜帶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試圖展開攻擊時,這些幾乎已經被人們遺忘的巨炮又一次發出了咆哮。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五)
隨着火藥的問世並用于軍事領域之後,火炮便成為冷兵器時代演進至熱兵器時代中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人類工具之一。從早期發射實心球彈的滑膛前裝炮開始,螺旋線膛、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強度較高的炮鋼和無煙火藥這些新技術的伴隨着人類將劇烈的爆炸物拋擲到遠方同類頭頂的願望而不斷發展。隨着身管和口徑不斷的膨脹,最終人類終於在20世紀創造出了空前絕後的怪物—巨型火炮。
談起20世紀的巨型火炮,在人們的記憶中曾留下過無數宏偉的身影,但無論是在一戰伊始之初便輕鬆摧毀比利時門戶—列日要塞的“巨炮之母”—假“大炮之王”阿爾夫萊德.克虜伯妻子之名的“大貝莎”,還是以史無前例的射程震撼塞納河的“巴黎大炮”,甚至是納粹德國無堅不摧的重炮—“多拉”,他們的體積和射程最終都不得不在加拿大籍天才科學家傑拉德.布爾博士瘋狂的作品前面顯得黯然失色。
雖然有着各種千奇百怪的外型,但是人類歷史上所出現過的巨型火炮無非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擁有超大口徑可以發射超大威力的彈頭,粉碎那些最堅固的堡壘;而另一種則具有超遠射程,用於打擊那些理論根本不可能夠到的戰略目標。可以說第一種巨型火炮不過是短兵相接中可有可無的重鎚,畢竟再堅固的堡壘也存在從內部攻破的可能。而隨着人類戰爭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敵境進行縱深打擊的目標顯得更為迫切。最終20世紀40年代初,德國列庫林公司的工程師昆達根據戰爭的需要,提出了多節遠程大炮計劃。
這是一種炮身長達150米,口徑為150毫米的巨大管道,在使用時,需要將多節炮身組裝在一起,順着山坡佈置成一定的仰角,最佳傾角為55度。炮身從下到上呈多節形狀,每一節炮身的左右兩側都有一個火藥室,許多節炮身連接在一起,像多節蜈蚣一樣。在發射時,最下端的火藥室先點火,使炮彈開始運動,隨着炮彈快速地飛過各節的火藥室,各節火藥室也依次適時地點火,使炮彈不斷地被加速。這樣,可使83公斤的炮彈離開炮口的初速度達到1800
米秒,最大射程可達300公斤。從法國北部轟擊倫敦也不在話下。按照昆達的預計該炮造成之後,每天能向倫敦發射600噸的炮彈。
雖然這種最終在加萊地區進行佈置的名為V-3的超級巨炮,根本不像一件兵器,更像一個高壓泵。但卻仍是吸引了盟軍的注意。1944年7月6日,英國皇家空軍派出蘭徹斯特型轟炸機群,攜帶重達5.4噸的最新式超級炸彈摧毀V-3發射台的發射斜坑。
雖然V-3型超級巨炮轟擊倫敦的計劃最終並未實現。但它的出現卻意外的給了那些醉心於製造“超級大炮”的念頭的武器專家們一個新的契機。不過他們的目標並不是更大、更遠,而是更高。作為彈道學方面的奇才,傑拉德.布爾博士一直深受德國這種超級大炮的影響。不過他的目標是將用現代化改造之後超級大炮將有效載荷發射入地球軌道。他射擊計劃的實施證明了炮射系統具有的巨大發展潛力。
在上世紀60年代,他試圖發明一種可以將物體射進太空的大炮,美國陸軍和加拿大軍方對這個概念也同樣很感興趣,在他們的支持下,布爾博士很快研製成不同尺寸的超級大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巴巴多斯島的試驗基地用127毫米炮把彈頭打上70公里的高空,然後用175毫米炮把彈頭打上100公里的高空。最終在亞利桑納將兩根403毫米艦炮的炮管對接起來,把炮彈打上180公里的高空。1964年傑拉德.布爾博士最終設計過口徑達1米,身管長達40米,足以將過噸重彈頭射入底層地球軌道的超級火炮系統。
但在導彈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美國陸軍和加拿大軍方很快對這個思路失去了興趣。雖然在美國政府停止資助前,“高海拔研究計劃”已用“巴巴多斯島大炮”進行了一系列向太空中發射藉助火箭推動的太空探測器的嘗試。但是這些成就對於已經對超級大炮陷入痴迷狀態的布爾博士來說還遠遠不夠。失去了美國政府的資助之後,布爾博士開始轉向常規火炮的研製來籌集繼續自己研究的資金,設計出了劃時代的155毫米45倍口徑榴彈炮,採用加長的炮管和加大的葯室,達到30公里以上的射程。在空中支援制勝論的影響下,美國陸軍對布爾博士的設計依然不感興趣。
於是可憐的天才只得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去化緣,最後在南非、奧地利、比利時和中國找到了知音,在布爾博士設計理念的指導下,這幾個國家所研製的45倍口徑155毫米榴彈炮具有出色的彈道性能,彈頭重量比北約標準155毫米彈差不多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約50%。第一次伊拉克戰爭期間甚至出現了美軍的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射程和威力都遠不及伊拉克陸軍所裝備的的南非G5型155毫米炮的尷尬。而布爾博士也受到美國政府“非法走私武器”的指控,並一度被關進了美國監獄。
但是正如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科學先驅和怪才一樣,布爾博士的心思依舊沒有離開自己所鍾情的超級大炮。甚至到了只要有人出資試驗他的超級大炮,魔鬼的活他也乾的危險狀態。在伊拉克中部地區扎巴爾―哈姆萊揚山的山坡上,布爾博士受命為巴格達的獨裁者—薩達姆建造一門,射程高達1000公里,炮彈重達600公斤,可以發射生化炮彈,甚至可以發射核炮彈,乃至發射和摧毀衛星的超級大炮—“巴比倫之子”。
雖然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出布爾博士的這一行為最終將無可避免的觸怒與伊拉克日漸敵對的美國和以色列。但是誰也無法預想到,悲劇會發生的如此之快。1990年3月22日傍晚,就在“巴比倫之子”計劃即將完成之際,布爾博士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自己的住所門前遭到不明身份的槍手襲擊。他的後背和脖子中被射入了5顆子彈,一些人懷疑刺客可能是來自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的特工。但人們卻不無理由相信真正的幕後黑手很可能是美國人。而就在布爾博士遇刺后不久,他的最後計劃——“巴比倫之子”也隨着他的死而壽終正寢了。在海灣戰爭開始之初“沙漠風暴”行動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士兵發現並徹底摧毀了布爾博士還未完成的“巴比倫之子”。
布爾博士是不幸的,在世人的眼前他那些天才的構想似乎永遠無法成為現實。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很大程度上“巴比倫之子”僅僅只是布爾博士眾多大膽設想之中唯一被曝光的一個而已。雖然美國在海灣戰爭之後對這個夭折的項目極近妖魔化之能事,但毫無疑問的是布爾博士雖然痴迷於超級大炮,但還遠沒有到喪失理性的地步,作為一個科學家布爾博士當然清楚薩達姆統治之下的伊拉克雖然富有,但是在眾多基礎科學領域卻很難達到他的要求。“巴比倫之子”項目更多的僅是布爾博士的又一次大型試驗而已。
幾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布爾博士便將實現自己所設想的超級大炮的希望寄托在了遙遠的東方。那裏不僅有一群克勤克儉的探索者,更有着一位與他的眾多設想不謀而合的天才。在那些到處遭受冷嘲熱諷的年代裏,布爾博士則來到過中國。和所有當時的西方人一樣,布爾博士對這個仍處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家充滿了好奇。但就在向中**工企業推銷自己的155毫米45倍口徑榴彈炮的同時,布爾博士卻意外的發現中國政府竟也曾同樣秘密的研製過一種超級大炮。不過開展這個名為“先鋒”的項目中國人的目的竟是為了防禦。
面對這個意外的邂逅,布爾博士顯得有些喜不自勝。但就在他苦於難覓知音,一訴衷腸之際。一位同樣畢業自世界知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被美國海軍次長丹尼爾.金波爾評價為“可以抵得上5個師”的“中國航天之父”卻親自前來造訪。那無疑是一次思想巨人之間的碰撞。實際上早在60年代反彈道導彈系統、地面相控陣雷達、超級大炮等一些嶄新的概念便已經由中國的這位思維超前“航天之父”提出了。但是基礎科學領域的薄弱卻束縛了中**工科學的手腳。超前項目浪費頗大,無所建樹之餘甚至讓正常項目也受到了拖延。為了破解這眾多的困局。“中國航天之父”必須藉助另一位天才的幫助。
毫無疑問布爾博士正是“航天之父”所尋找的人。雖然對於彈道導彈防禦領域布爾博士談不上專家,但是他卻清晰的指出了中**工在以“先鋒”超級大炮項目上一個最重要的缺失—那就是“先鋒”項目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在大氣層之內的再入段進行攔截。一般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可以分為:助推段、自由段和再入段。
雖然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一致認為在大氣層內進行攔截是最有效、最為經濟的攔截手段。但是當目標彈群以每秒7千米的速度進入110千米到120千米的稠密大氣層。其飛行時間將短到可憐,持續總長小於1分鐘。而且隨着目標彈群在大氣層中的移動,大氣層的密度在增加,空氣動力學阻力逐漸產生。這個階段也是攻擊彈頭施行種種突防手段的階段。在大氣層的作用下輕的假彈和重彈相繼與目標彈群分離,輕的假彈和重的假彈也相繼分離,加上種種末端機動的變軌。將是各種攔截手段都化作徒勞。
因此在一系列的挫折和失敗之後,各超級大國均不得不轉移戰場。美國人開始嘗試在大氣層外的自由飛行階段攔截來襲的目標。那是導彈飛行的最長階段,持續飛行時間在15分鐘到20分鐘之間,但是卻也是最難攔截的階段。因為飛行最高點可達1200千米。
為此美國在里根總統時代開始部署天基反導系統,建立以定向能武器為主的反彈道導彈多層綜合防禦系統,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星球大戰”計劃。雖然事後美國人宣傳這一計劃不過是里根總統拖跨蘇聯的騙局。正如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所說,“他未發一彈在冷戰中贏得勝利”。但事情真相卻是,部署眾多的天基反導系統所要耗費的資金遠比五角大樓想像的要大的多。如果真的着手實施那麼恐怕美國會蘇聯更早的破產。最終美國人不得不將助推段視為攔截的決定性階段,但是即便是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海、空軍力量。美**隊也不可能在每一次攻擊發起之後的3~5分鐘之內將導彈摧毀在飛行的助推段結束之前。
不過這一切的問題在布爾博士的設想中都被輕鬆的化解了。首先“星球大戰”計劃的出發點並沒有錯,唯一的問題在於演員出身的里根在很多問題上的設想太超前了。眾多定向能武器(激光、粒子束、微波等)的研製費用,。加上在太空中部署和維護眾多天基反導系統的成本,僅在初始階段便令美國國防費用急驟增長,美國的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美國的國家負債是里根當總統前的3倍。但是這個複雜的計劃卻有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辦法實現—那就是利用超級大炮。
當敵方向中國發射中程彈道導彈或洲際導彈的信息被確認之後,中**方的導彈預警衛星將迅速跟蹤目標,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算來襲導彈的飛行軌跡。同時部署在攔截基地的超級大炮群將昂首聳立,在一聲聲的怒吼之中將數十枚攔截彈頭射向近地的軌道。這些攔截彈頭與其說是炮彈不如說是簡易的攻擊衛星。它們將在進入軌道之後將在軌道之上等待那沿着固定軌道飛來的彈頭。在這個階段,這些“炮彈”與美國人研製的智能化、小型化的天基防禦系統—“智能卵石”並沒有太多的不同。唯一的區別在於布爾博士的這種方法更為簡單,發射成本更低。
在那次歷史性的會談之後,中**工的“先鋒”項目悄悄的再度活躍起來。雖然在世界各國的眼中,這一計劃已經被中國政府永遠的雪藏了起來。但實際上秘密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卻從未中止,而且隨着世界局勢的變化。這一計劃的進度在20世紀的最後幾年裏進入了衝刺階段。布爾博士的設想正沿着一條快車道上進入實戰部署的階段。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秉承着這句古訓,整個“先鋒”項目無論是在中**隊內部還是政府高層均只要少數幾個人知道。而第一“先鋒”超級大炮的部署基地也是在野生科考的名義下在木孜塔格峰的確建立了起來。選擇這個荒涼之地。由於這一地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惡劣的自然條件—方圓數百公里的範圍內交通又十分閉塞,所以人跡罕見。很難想像數以千計的中華英才正是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一駐就是十年。
“這就是我所守護的東西嗎?”隨着一聲又一聲響徹群山的咆哮,高斌埋首在雪中,莫名的震撼將所有的怨念化為感慨。“中國人竟擁有比我們更為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而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同樣被眼前的現實無情的摧垮了。兩枚印度最後的希望—攜帶核彈頭的“烈火3”型中程導彈在大氣層外被中國人用“大炮”發射的攔截彈撞毀。他永遠不會想到這其中竟還有他同胞的一份心力,但是他卻知道這一疏忽將不可避免的帶來一場美國情報部門的大地震。
“百迷一疏啊!”在共和國的心臟北京,中華人民聯邦共和國總參謀長曹陽上將有些黯然的注視着眼前的林太平。“不!父親,我想從一開始我們就已經在對方的算計之中了。”雖然臉上仍掛着笑容,但是林太平一生之中卻從未如此絕望過。“軍隊是什麼?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還是譬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揚去?不!軍隊是人民的盾牌,不是某些利益集團的溫床。而在夜幕下的中南海中另一個聲音正發出振聾發聵的嚴詞。
“我們和我們在印度東海岸的海豹失去了聯繫。”這註定是一個充滿意外的一天,此刻在白宮一個來自五角大樓的電話再度讓美國總統—邁克.李剛剛鬆弛下來的神經歸於緊張。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完)
敬請期待下一章:席捲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