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的野望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的野望

當劉讓將遼國的這套南北官制度介紹出來以後,趙惟吉第一時間便想到了一個在後世天朝被稱為壯舉的制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雖然劉讓的這套“一國兩制”可能不會向後世那樣做到高度自治,但是漢人治漢,遼人治遼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民族矛盾。

不過此時當其他的閣臣也明白過來劉讓的這套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後,問題自然便被提出來了。

“劉大人,這套南北官的制度的確不錯,可問題是在遼國實施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了大量的漢人在其治下了。而咱們現在僅僅是佔據了燕雲而已,那裏以前本來就不是契丹人習慣了的聚居地,現在可能能夠留下的契丹人的數量不會太龐大。只是少數的契丹人值得咱們專門設立一套制度去遷就他們嗎?

以微臣的意見,還不如直接將這些留在燕雲的契丹人想辦法遷移到中原之中,與漢人雜居在一起,慢慢的漢化才是上策。”

說出這番話的人是張知白,在他看來,如果僅僅是為了一小撮契丹人便設立這麼一個制度的話實在是太浪費了。

對於張知白的批評劉讓並沒有如何反駁,他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話:“光一個燕雲十六州就夠了嗎?”

當劉讓說出這句話以後,在場的所有人齊刷刷的把頭轉到了同一個方向,不是看着劉讓,而是看着趙惟吉。

是不是拿回燕雲就完了這件事情並不是劉讓說了算,也不是寇準說了算,而是趙惟吉說了算。

雖然現在隨着趙惟吉一步一步的對國家權力進行改造,很多政事並不用趙惟吉做直接干預了,但是碰上真正的國家大事還是得他這個皇帝說了算。

所以是不是拿回燕雲就夠了就要看現在這位已經創造了歷史的皇帝還有沒有更大的野心了。

不過說實在話,現在的諸位閣臣們都盼着趙惟吉有更大的野心。他們希望打更多的仗。不是說戰爭勞民傷財嗎?為何這些國之棟樑們現在居然盼着打更多的仗呢。

原因很簡單,如果打仗只是花錢的話,誰都不願意打仗。但是如果打仗能夠賺取將會怎樣?

就在這場收復燕雲的戰爭還在進行的時候,閣臣們驚訝的發現。這場戰爭居然帶來了額外的收益。

首先隨着前方捷報的不斷回傳使得整個大宋國內的民心士氣倍感提振,可以說現在的大宋國內子民對於這個國家對外戰爭的信心已經恢復到了太祖剛建國的時期了。

隨着國內民心士氣的提升對於生產也帶來了極大的提高,甚至這麼說,大臣們每天走在街市之上感覺到周圍的百姓笑容都增多了。

而且雖然戰爭會帶來傷亡,但是由於一直在不斷的勝利,那些子弟死於這場戰爭的家庭雖然同樣的悲傷,但是卻沒有怨恨國家打這場戰爭。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犧牲不會白費的。

這時的大臣們才知道原來只要打仗能夠勝利,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恐怖。

其次,朝廷在這場戰爭進行的過程中驚訝的發現。好像這場戰爭為財政所帶來的負擔並沒有那麼嚴重甚至。

由於這些年高產作物的引進和推廣,糧食可謂是連年大豐收,即便是稍微遇到了些許災情,也並沒有影響糧食的生產。

更何況,隨着趙惟吉登上帝位。海外的殖民地開發開始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現在北美的土地上已經不止是新華城一座城池了,越來越多的新的城池不斷的在北美大陸的土地上被建立起來。

而且隨着對於北美大陸的深入探索,中央大平原正式的進入到了大宋的版圖之內,這片近乎有大宋整個國土面積一般大的平原被發現的消息傳回到國內的時候。一向穩重的寇準居然開心的留下了眼淚。

耕地面積不足自古以來都困擾着中原王朝,華夏這片土地哪裏都好,就是平地太少了,山地丘陵的混雜使得可用耕地其實是不多的。

但是有了中央大平原以後,只要好好的開墾,今後不知道能夠增加多少耕地。

因為基本上解決了糧食的問題,所以這次出戰的軍糧完全沒有為國內的存糧帶來任何的影響,甚至當楊延昭拿下了大同府以後要求朝廷往已經拿下的州縣增調糧食的時候,閣臣們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因為糧食實在是太多了。

而花錢就更不是問題了,隨着大宋境內的商業已經工業的逐漸發達,朝廷也將稅收的重心從農業上往工商業上轉移了。

而這幾年工商業一年所帶來的稅收要比以往農業五年所創造的稅收還要多,再加上朝廷自身的一些工業同樣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這使得大宋朝廷進入了立國一來最富有的時期了。

而這種富有居然還是建立在所有稅種都減免的情況下。

不僅如此,隨着海外不斷的有金礦被發現,大量的金子使得朝廷現在在賞賜的時候,終於不用賞金百兩其實給的是黃銅了。

基本上財政部將這次戰爭打下來要花的費用做了一個預算,居然還佔不到全年總收入的十分之一。

最後,也是閣臣們希望能夠繼續大戰的最大的原因,那就是這次戰爭以後,其實整個大宋獲利的方面可不光是土地還有燕山屏障。

此次戰爭過後,得到的人口可不是個小數目。並且除了人口以外,還有燕雲大量的礦藏資源。

這些礦藏資源的到來,基本上可以抵消掉整個收復燕雲戰爭的總開銷了,並且能夠賺到錢。

這樣不怎麼勞民傷財還能夠賺錢的戰爭沒有一個政治家會討厭的。

就因為這樣,這些閣臣們現在很希望趙惟吉能夠點頭,只要趙惟吉下決心要滅掉整個遼國的話,以現在宋軍在軍事技術上的絕對壓制,有個五到十年的準備應該就足以將整個遼國都滅掉了。

而趙惟吉自然也看出了整個朝廷上下的野心了,的確只要大宋能夠一直沿着工業化的道路發展下去的話,利用科技的碾壓,滅掉遼國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趙惟吉並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而是只說了一句:“劉讓你做一下準備,跟着接下來要去燕雲赴任以及駐守的官員士兵們一道去往燕京。然後在那裏會同延昭商量一下怎麼實施你的南北官制度吧。”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整個內閣上下都像打了雞血一般,因為雖然趙惟吉並沒有正面回應,但是既然要實施這種南北官制度了,那麼滅遼將契丹人納入到大宋的治下便是必須的了,要不然便正如張知白所說的那樣太浪費了。

接到了趙惟吉的命令以後,劉讓又踏上了回歸燕雲的旅途了,只不過這一次的回歸,他的身份徹底的不一樣了。

……

就在朝廷開始向燕雲派駐官員已經駐守士兵的同時,在燕京修整了一段時間了的楊延昭部隊,在雨季結束以後,一鼓作氣將燕雲十六州剩下的州縣統統都給拿了下來,至此收復燕雲的戰事算是基本上告一段落了,只要等到守備的官員和士兵完成進駐以後,離開中原王朝統治多年的燕雲便總算正是宣告回歸了。

而基本上結束了戰鬥任務的楊延昭此時還沒有準備動身回中原,因為他接到了一個新的命令,那就是他已經成為了正式駐守燕雲的守將了。

就在他接到這個任命的當天,楊延昭也再次見到了隨着命令一同而來的劉讓。劉讓的回歸讓楊延昭有些吃驚,沒想到剛被趙惟吉調往京城不久的劉讓又被派回來了。

“延昭,恭喜了啊,不僅拿下了燕雲,還直接被任命為了駐守燕雲的大將軍。千古奇功與皇帝的信任你是一樣都不缺啊。”

“大哥過譽了,延昭這裏倒是要恭喜大哥,看來這次被陛下重新派回到燕雲肯定是有大的任命了。”

對於楊延昭的恭喜劉讓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從袖口的口袋裏掏出了一份聖旨遞給了楊延昭。

楊延昭打開一看,原來被收回來的燕雲十六州被趙惟吉劃分成了兩個部分原來的遼西京道的南部大同等五洲被劃歸到了河東路中,而剩下的諸州則與遼原來的南京道一同新成立了一個河北北路。

而劉讓便被任命為判河北北路事,整個統轄這新成立的河北北路的政事,還不止如此,劉讓還出人意料的暫時兼任河北北路的轉運使,也就是說這新成立的河北北路的財政兩項大權都被劉讓一肩挑了。

“大哥還說我聖眷優渥,大哥這可是大宋地方官第一人啦,整個大宋上下能夠身兼財政二權於一身的人可沒別人啦。”

這次對於楊延昭的恭維劉讓不再是沒有反應了,反而是苦笑了一下:“延昭啊,你們這個大宋皇帝可是太狠了。你知不知道他為什麼會給我這樣一個降臣這樣打的權利啊。那是因為他要我接下來在燕雲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的掣肘。

但是也同時把我的退路給截斷了,如果這件事情辦不成的話,我可是找不到任何的借口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武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大宋武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的野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