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薩爾貢一世
在兩河流域的平原地帶,兩支隊伍相遇了。
只見頭戴金盔,只露出眼睛和鼻子,身披犀牛皮甲,立在戰車上的基什國王烏爾扎巴,密切注視着眼前的一切。
對方是五十個蘇美爾大小國家及部落組成的聯軍。他們一字兒擺開,中軍主力是久經戰陣的烏瑪公民軍,人數明顯比對方多。戰場上除了整齊的腳步聲,槍柄撞擊聲,就什麼也聽不到了。
兩河流域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定居地區正好在兩河流域南端,人稱蘇美爾地區。以後又從阿拉伯半島或北非經巴勒斯坦和敘利亞遷入了一支操塞姆語的人,稱阿卡德人,挨着蘇美爾人定居在兩河流域的中南部。這方土地也就因此被稱作阿卡德。阿卡德地區加上蘇美爾地區構成兩河流域南半部——巴比倫尼亞。阿卡德人與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有親緣關係,長相與南方的鄰居蘇美爾人很不相同。他們身材勻稱,臉型狹長,中間凸起,鷹鉤狀的高鼻,像座高聳的分水嶺隔開兩隻深陷的眼睛。男子通常長着捲曲的絡腮鬍須,形成面龐上的草原地帶。
當蘇美爾人步入文明社會時,阿卡德人還是一盤散沙,分成氏族、部落,剛開始農耕和定居生活,被蘇美爾人稱作蠻族。但隨着先進文化的傳播,阿卡德人也逐漸實現了部落統一,建起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國家,如基什、歐庇斯等等。那時,這些國家羽翼未豐,只能在蘇美爾人互相爭鬥中充當微不足道的角色,哪邊硬隨哪邊。公元前二十四世紀,巴比倫尼亞城邦混戰不休,阿卡德應運而生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薩爾貢一世,以他個人的魅力和能力,短短几年將阿卡德迅速團結起來,組成了一支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打擊力量。古來能在政治上成氣候的人,有時不是學富五車的書生,也不是祖宗功德蔭庇下的貴胄子弟,而是那些粗衣糲食、文化淺,甚至目不識丁的豪傑。因為在歷史轉折的大亂關頭,需要的不是優柔寡斷,而是說干就干;不是怯懦躲閃,而是大智大勇;不是沒完沒了的旁徵博引的理性思維,而是近乎感性的原始意志。而出身卑微、生平坎坷、教養欠缺,卻又有突出才智的平民百姓常因不怕死的精神而在歷史危機關頭嶄露頭角,在群雄競爭中獨佔鰲頭,完成震古爍今的偉業。薩爾貢一世就是這種人。
他出生時就沒有父親,是個私生子。母親是個女奴。小薩爾貢一出生,母親就用一個蘆葦編結的籃子將他裝進去,用松香糊住籃口,扔到幼拉底河的河灘上。
次日清晨,一個叫阿奇的貴族家的花匠到河邊打水,在清晨的靜謐中聽到了嬰兒的陣陣哭聲,他就把嬰兒抱回家,起名叫薩爾貢。阿奇家也不寬裕,他也有幾個孩子,常為幾口人的衣食愁。小薩爾貢一頓飢一頓飽地長大了。街坊四鄰的孩子們都叫他野孩子。每當這樣叫他的時候,他就像小老虎似地撲上去,寧可被打得鼻青臉腫也不罷手。
為了孩子將來能養家餬口,阿奇將薩爾貢**成一名出色的園丁,然後找門路把他介紹到基什國王烏爾扎巴的宮裏充當園藝工兼廚工。他精明能幹,把宮廷院內的花木伺弄得枝繁葉茂,飯菜也做得香甜可口,引起國王的注意,於是提升他當了一名貼身侍從。
薩爾貢進宮乾的都是伺候國王的工作,漸漸學會了含蓄不露、謹慎行、察觀色、隨機應變的本領,頗得國王的喜歡。
後來,薩爾貢萌生了野心,便越小心謹慎,一雙眼睛總是充滿敏感的目光尋找一切機會表現自己。有時,恩喜遇到棘手問題,他就獻上一計,頗合國王心意。不久,他便成了國王聽計從的近臣,並掌管起宮廷衛隊了。於是,他暗暗培植了一批黨羽。
基什在烏瑪和拉伽什的爭霸中採取中立態度,沒想到烏瑪恩喜盧伽爾薩吉打敗拉伽什后又雄心勃勃地要統一蘇美爾,讓基什俯稱臣。烏爾扎巴無奈,率領人馬與烏瑪打了起來。結果一敗塗地,士兵解體,只剩下薩爾貢領導的國王衛隊了。薩爾貢趁基什城內空虛,指揮手下親兵,突然動軍事政變,自稱基什——阿卡德之王。
薩爾貢出身卑微,又不是基什人。他稱王后,不僅貴族不服,就是平民也難以接受。薩爾貢自知自己這百十來人不堪一擊,於是立刻親自帶人到各地招募人丁,優先招收阿卡德人。各地百姓聽說國王管飯、衣服,都踴躍應徵,幾天的工夫就招了五千餘人。又在百姓家找到一些武器,於是薩爾貢建起了西亞歷史上第一支常備軍。
接着,薩爾貢又另建了一座新城。他徵調基什勞工在兩河接近處破土動工,先築城牆,再築王宮、廟宇、居民住宅。不到一年,城市已初具規模,薩爾貢為它起名為阿卡德。這座城市如同吸盤一般,不久就將阿卡德人都聚集起來了。薩爾貢留一千駐軍鎮守基什,將其他文武官員、手工匠人、商人等一起遷入新都,很快將各地阿卡德人統一到自己麾下,軍隊也壯大了許多。薩爾貢此時已不滿足於做阿卡德的君主了,他要做天下四方的統治者。
巴比倫尼亞的烏瑪恩喜盧伽爾薩吉攻破拉伽什之後,又打敗了烏魯克,稱霸蘇美爾。薩爾貢正有心南下,盧伽爾薩吉也想要北上,兩人互不相讓。薩爾貢先驅兵向南推進,兩軍相遇了。
阿卡德士兵陣容嚴整,方盾如牆,旌旗招展,士氣高昂。兩軍一交戰,便看到阿卡德前鋒是訓練有素、輕裝快速的弓箭隊組成,步兵殿後。一個身材魁梧的將領披堅執銳,持盾荷槍,雄赳赳地立於野戰主力步兵隊列的前方,他就是薩爾貢。他的身後有五千餘人的精銳部隊。他的士兵人數雖然不多,但看得出個個都受過單兵搏鬥訓練,弓箭隊員都有百步穿楊的本領。只見他高舉長矛布了進軍命令。弓箭手把箭矢搭在駑弓上,全軍井然有序地開始向前運動。
一場血戰後,阿卡德軍大獲全勝,輕取烏瑪。薩爾貢下令大掠三日,烏瑪不分貴族、平民,財產、奴隸均被搶劫一空。有捨命不舍財的蘇美爾人,都被一刀結果了性命。兵營中到處都是婦女的哀嚎聲和阿卡德士兵的狂笑聲。盧伽爾薩吉的財產、家眷全由薩爾貢接管了。
薩爾貢為何對戰敗者如此殘酷呢?因對方是不同民族。古代世界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凡不是本族的人,便不受保護,何況是戰敗者了?所以,各國的奴隸總是外族人居多。另外,薩爾貢這樣做是讓他的士兵享受一下勝利者的歡娛,體會一下戰敗者的痛苦,今後眾人作戰就更加奮勇向前了,以免也落到烏瑪人的可憐地步。
盧伽爾薩吉雖然被俘,卻誓死不降。薩爾貢將他綁在廟門前的柱子上,將他折磨死。
阿卡德軍隊統一了兩河流域,使巴比倫尼亞地區在歷史上第一次統一在一個國家阿卡德王國之內。
薩爾貢的統一大業客觀上適應了當時經濟展的需要,有利於灌溉網的擴大和南北物資的交流,促進了農業的展和商業的繁榮。
薩爾貢在位五十五年,東征進入伊朗,焚掠了古城蘇撒;西征打到塞浦路斯,洗掠了地中海;北上幾乎蕩平了兩河流域的北部地區,也就是亞述;南下直到波斯灣。他動戰爭多達三十四次,給阿卡德和他本人帶來大量的土地、財富和奴隸,也給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薩爾貢既然費盡心機創下江山,自然想把王位傳至千秋萬代。因阿卡德帝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關係複雜,在古代信息傳遞困難的條件下,中央難於對地方進行有效控制。稍有懈怠,帝國就可能土崩瓦解。
於是薩爾貢明令全國“只有一張嘴”,只有我薩爾貢的嘴巴能號施令,別人只有聽命的份兒。地方總督都由阿卡德人擔任,他們直接聽命於國王。他個人的威勢因此如日中天,自稱“天下四方之王”。
薩爾貢在王國之內統一度量衡,推廣楔形文字,促進文化融合。薩爾貢王國國家大,民族多,等級多,宗教多,因而矛盾也多,亂子不出則已,一出就是大規模的。被征服的民族要獨立,被剝奪了政權的地方貴族要復辭,被壓迫的貧民奴隸要翻身。面對這種形,薩爾貢堅決鎮壓,毫不手軟,嚇得人們雖有反心,卻也沒有反叛的膽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