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將軍心醉神迷美女灑淚惜別

第86章 將軍心醉神迷美女灑淚惜別

第86章將軍心醉神迷美女灑淚惜別

懷王圖帖睦爾費為了平定朝廷局勢,盡九牛二虎之力收復了上都行宮,平定了南方叛軍。上都行宮在金代稱金蓮川或涼陘,築有景明宮。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忽必烈以皇弟的身份,受任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於是忽必烈把他的藩府南移至金蓮川地區。他在負責統治漢地之後,進一步擴大了與漢人士大夫的接觸,受到更多的漢文化的影響。

1256年春,忽必烈命令僧人劉子聰,即即劉秉忠,在桓州以東,灤水,今閃電河,以北,興築新城,名為開平府,作為藩邸。當時蒙古國的都城在哈刺和林。忽必烈在選擇其藩邸地址時,考慮到“會朝展親,奉貢述職,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確定在地處蒙古草地的南緣,地勢衝要的開平,既便於與和林的大汗相聯繫,又有利於對華北漢人地區就近控制。通過金蓮川幕府的大量活動,忽必烈加深了對學習漢文化、變更蒙古舊有統治方式必要性的認識,並取得了漢人士大夫的普遍支持,為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1259年,蒙哥在征討南方的戰爭中,在重慶戰死。次年,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與留守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發生了爭奪汗位的戰爭。忽必烈依靠漢地的豐厚人力物力,把開平作為前沿基地,歷時四年,終於戰勝了阿里不哥。中統四年,即1263年,升開平府為上都,以取代和林。但這時忽必烈政權的統治重心已轉移到中原漢地。把都城設在山後草地已嫌偏遠,因此,在至元元年,即1264年,又改燕京為中都。

至元九年,即1272年。忽必烈改中都為大都,定為都城,而將上都作為避暑的夏都,形成兩都制的格局。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月秋涼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間,政府諸司都分司相從,以處理重要政務。皇帝除在這裏狩獵行樂外,蒙古諸王貴族的朝會,即忽里台會議。和傳統的祭祀活動都在這裏舉行。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涼返回大都。

上都是一座具有漢式宮殿樓閣和草原氈帳風格的新興城市。其景物風習,在元朝文士的吟詠中多有記敘。上都與大都之間有四條驛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驛道交通漠北。朝廷設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掌領宮闕都城,兼領城區及所屬州縣民事,皇帝返還大都后,並領上都諸倉庫之類的事務。

懷王圖帖睦爾費收復了上都行宮,平定了南方叛軍。平定的朝廷局勢,對那些異想天開。密謀叛亂的軍事首領和朝廷大臣,他採取鐵腕手段,斬草除根,誅殺了絕大多數的叛軍將領和大臣,只有極少數得以幸運地保全性命。懷王圖帖睦爾除了誅殺叛軍將領和大臣外,他還對上都行宮進行徹底的清除。為他以後入住行宮騰出空間。

燕帖木兒是元朝能征慣戰的猛將,他在平定上都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得懷王圖帖睦爾的寵愛信任,懷王圖帖睦爾就把遷移泰定皇后的重任交給燕帖木兒,但是懷王圖帖睦爾做夢也沒有想到。長相威猛,老大不小的燕帖木兒卻是一個十足的老色鬼,泰定皇后和皇妃,剛剛失去皇帝男人,寂寞難熬,春心饑渴難耐,風情萬種,燕帖木兒看見他們就像雪獅子向火,頓時酥了半邊,心裏痒痒的難以煎熬,根本無法把持不住。泰定帝的二位皇妃,與燕帖木兒只打了一個照面,他們美目一笑,風情萬種,脈脈含情,暗送秋波,這時候的燕帖木兒,心裏痒痒的難搔難熬,恨不得將兩個絕色美女,化成夏天裏的一碗清爽的涼水,立即吞下肚裏去。只是在兵荒馬亂的軍事行動中,人多眼雜,有目共睹,就是吃了豹子膽,也不得不小心在意,不便動手動腳,消受兩位美女,只得無可奈何,望他們鮮花般嬌嫩動人的臉龐,想入非非,出一了會兒神,百般克制自己,站定了身軀,裝模作樣,不能失態。他色迷迷地望着兩位皇妃站回了原處,才回過神來對泰定皇后說:“太后千歲,明天以後你們就如期動身了,我一定精心挑選士兵,把你們平安地護送到東安州。”等到泰定皇后答應后,燕帖木兒才依依不捨地帶領隨員和士兵出了行宮。

當天晚上,燕帖木兒想入非非,夜不能寐,很為兩幾位絕色美人失眠,皇宮裏的美女們比他自己過去欣賞過美女,完全是美若天仙,簡直高到天上去了。這時他才正直體會當帝王的好處,一旦登上皇帝的寶座,為了充實三宮六院,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全國各地海選成千上萬的頂級美女,皇宮之中,如花似玉的美女成千上萬,要多少有多少,真是享受不完的艷福,不愁沒有足夠的美女,愁的是沒有強壯體能應對,他在心裏默默地籌劃着,他是一位能征慣戰的將軍,腦子很好使,很快就想出了一個奇妙的法兒,這時他的腦袋也快要想破了,也覺得有些疲倦。

燕帖木兒被幾位天仙般的美女弄得神魂顛倒,心醉神迷,他為了把他們弄到手,費盡心機,他剛剛朦朧睡去片刻時間,就聽到草原上雄雞啼叫,黎明到來,天開始明亮。作為帶兵行事的將軍,燕帖木兒不敢怠慢,立即披好戰袍起床,等到洗漱完畢,吃過早餐后,就親自跑進行宮行宮裏去。他拜見過泰定后妃,又安排手下的士兵幫助她們收拾好行裝,他對皇后和皇妃的事格外上心,連脂粉盒和梳妝用具之類的女人專用物品,他都事無巨細,親自詳細清點,親手安排。等到全部料理得一清二楚之後,他才走出行宮,囑咐親兵。教他們在途中好伺候皇后和皇妃,必須格外周到和小心,不得有半點差池和閃失。燕帖木兒吩咐完畢,對皇后皇妃戀戀不捨,又進入行宮再看一眼讓他心醉神的皇后和皇妃,他目送着她搖擺着婀娜的身姿。春風拂般地走出行宮,乘坐上裝飾豪華的馬車,他才跳上馬背,揚起馬鞭,親自護送她們出城。

他們正出發,燕帖木兒想陪伴美女多走一程里,以尋找機會與美女親熱的,這時對面忽然跑了一位身穿黃色馬袿,從皇宮裏到來的使者。燕帖木兒不得不立即下馬與使者相見,跳下戰馬,跪在地上,拜見京城使者,京城也跳下馬背,站立在他的面前,打開詔令他宣讀,命令他當日入朝。拜見皇帝,有要事相商。不得有誤。燕帖木兒很聽了,突如其來的詔令,壞了他的好事,頓時心裏很不爽快,但是燕帖木兒不敢當面直言,只得與京城使敷幾句。讓使者進入城去等待,他立即就與他同行。

京城使者交接完皇帝詔令,馳馬奔入了城內,燕帖木兒快馬加鞭,火急火燎地跑了出來。趕到泰定皇后皇妃的馬車旁邊,滿臉通紅,心嘣嘣直跳,他假裝鎮靜,和顏悅色對她們說:“今天皇后和皇妃東去,我本來是想親自護送各位美女出境,奈何大都又下達緊急敕令,召回我回去,我不敢怠慢,萬望你們平安東去,自珍自愛,千萬不要虧待了鮮花一樣的身子!我們一定相會有期,一定會看望和安慰你們,我決不食言!”燕帖木兒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真男子!對泰定皇后皇刀一見鍾情,戀戀不捨。泰定后雙眼垂淚,不停地向他道謝,兩位全妃也在旁邊插嘴說:“王爺也必須保養好身體!我們姊妹二人,還得仰仗你的庇護,我們也決不忘恩,好好地報答你!”此時此刻,她們的心早已許給燕帖木兒了。他們一邊說著話,一邊四眼相對,脈脈含情,淚珠欲滴,依依不捨,無限傷感。燕帖木兒心裏實在捨不得與仙子般的美女割捨,雙手顫抖,手足無措,但是公務在身,不得不與美女們暫分別,長相威猛的他,這時也不禁有些哽咽,他用粗大的雙手抹抹眼淚,哽哽咽咽地對皇后和皇妃說:“我現在去了!你們前途保重!”好似多情的張生,與美麗的鶯鶯在長亭送別,依依不捨,催人淚下。燕帖木兒離開后,站在遠處,默默地目送着皇后和皇妃的車隊遠去,他,他在路途中勒馬回望,久久遙望着遠去的車流,心裏悵望若失,萬分難受,直到離去車隊遠去,消失在看不見的遠方,燕帖木兒縱馬入城,準備返回京城。

泰定皇后和皇妃到達的地方東安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他們風光秀美,盛產美女,元朝時期燕帖木兒與泰定皇后和皇妃演繹了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年。東安州也叫定州,是帝堯始封的唐國之地。戰國初為中山國,後為魏所並,后又屬趙。秦為上谷、鉅鹿二郡之地。漢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為中山國。後漢因之,晉亦不改。後燕慕容垂移都於此,北嶽常山在焉。後魏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為定州。後周置總管府,領鮮虞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博陵郡,后改為高陽郡。大唐為定州,或為博陵郡。

定州是古國都市,華北重鎮。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商代為北方方國。西周時聚落漸增。春秋時,齊相管仲築城。戰國時,中山國在此定都。西漢置盧奴、安險、新處、苦陘四縣於今定州市境內。西漢至前秦,盧奴一直是中山國都。後燕都於此。北魏皇始二年,即397年,置安州,設行台。天興三年,即400年,改安州為定州,今定州由此而得名。

定州有一座名,叫做開元寺塔,是河北四寶,也稱華北四寶之一,有“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之說。開元寺塔建造於宋代。宋太宗時開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經,得舍利子歸。宋真宗於咸平四年,即1001年,詔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歷時55年。因建於開元寺內,故通稱“開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來珍藏舍利和經卷。北宋時,定州地處邊陲,軍事地位十分重要。開元寺塔“扼賊沖,為國門戶”,登之可瞭望契丹,以料敵情,故又稱“料敵塔”。現俗稱定州塔。

定州開元寺塔。該塔挺拔聳立,造型威武端莊。明宣德年間,知州袁瑄曾作詩說:“郡城南面梵王宮,突兀浮圖倚半空。滱水無波看倒影,恆山有翠接危峰。頂安珠樹迎朝旭,檐奏金鈴聽晚風。每上穹然絕頂處,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陝西御史龔樊賢的詩句:“緩步浮屠百丈中,盪懷柳絮杏花風。身從十二樓邊過,目盡三千世界空。何處塵緣能我佛,此間心與太虛通。有時跨鶴還來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眾春園庶是定州的風景名勝。位於城內東北隅。宋太宗時,由中山太守李昭亮建。當時瀦水為塘,廣達百餘畝,植有楊柳萬株,花草繁茂,亭榭古雅。每到初春盛夏,波光粼粼,垂柳裊裊,風光綺麗。後來經年曆久,日漸荒廢。韓琦任知定州,將遺迹擴大興修。慶曆八年,即1048年,築長堤,建門於西南角,取”偕眾同春“之意,故名為“眾春園”。

定州的另一處風景名勝是雪浪寒齋。雪浪寒齋,因石而得名。宋哲宗元祐八年,即1093年,蘇軾貶知定州。一日在中山後圃偶得一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展現出一副若隱若現的山水畫卷,猶如當時著名畫家蜀入孫位、孫知微所畫的石間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飛濺之態,遂名“雪浪石”。蘇東坡得此石如獲至寶,從曲陽恆山運來漢白玉石,琢芙蓉盆將石放入盆中,且於文廟後置齋,名“雪浪齋”。紹聖元年,即1094年,蘇軾復貶英州,歲久盆與石埋沒。明萬曆八年,知州唐祥興發現雪浪石。

蘇軾在定州的這種生活情趣還體現在一塊石頭上。蘇軾喜歡搜集奇石,到了定州后偶然發現了一塊黑質白紋,紋如圖畫,似雪浪紛飛的怪石,喜歡得不得了,專門買來一塊上等的漢白玉雕成芙蓉盆來放這塊石頭,取名叫雪浪石,還專門置出一間屋子來擺放這塊石頭,叫做雪浪齋,又專門寫了一首雄渾大氣的《雪浪石詩》遍送親朋好友。

蘇軾在《雪浪石詩》詩中說:“太行西來萬馬屯,勢與岱嶽爭雄尊。飛狐上黨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黃昏。削成山東二百郡,氣壓代北三家村。千峰右卷矗牙帳,崩崖鑿斷開土門。朅來城下作飛石,一炮驚落天驕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蘇軾曾經一度因為詩詞的緣故被陷“烏台詩案”,險些喪了性命。他的親友們都勸他不要再舞文弄墨,遠離爭端是非。可是蘇軾又怎麼管得住自己?身為軍事長官的他依然放不下文人情懷,鼓勵當地的士子們發奮求學,匡世濟國,敢於和黑暗權勢鬥爭。他在文廟裏親手栽下兩棵槐樹,意在期望這些讀書人能夠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蔭佑一方。

泰定皇后和皇妃移居定州,構築起愛巢,望眼欲穿地等待多情種了燕帖木兒的到來,拉開了元朝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的序幕,以後發生的愛情故事,真是離奇曲折,曠世罕見,蕩氣迴腸。(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86章 將軍心醉神迷美女灑淚惜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