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名臣治國理政奏章震動朝野

第72章 名臣治國理政奏章震動朝野

第72章名臣治國理政奏章震動朝野

元朝名臣張珪是元朝時期的平章政事官,平章政事的官職從唐朝開始設立,是參與商議國家大事的高官名稱,唐朝中期以後,凡不是非侍中和中書令,官居宰相職的人,都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官職名稱,或者稱為平章軍國重事。宋朝時期繼承唐朝的官員制度,平章事的官職與宰相的官職相同,也稱為平章軍國重事,是為了優待那些道德高尚,功勛卓著的老臣而沒有的官職,其地位在宰相之上。在元朝時期在中央政府中書省,各地方政府行中書省設置平章政事,作為丞相的副職。

元朝平章政事張珪,是元朝一代名臣張弘范之了,他文武全才,滿腹韜略,上馬能領兵上陣,下馬能治國安民。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才思敏捷。元朝的許多奏章報告大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他草擬的奏章報告文采斐然,絢麗燦爛,氣場強大,激動人心。在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上任當皇帝伊始,他針對朝廷弊端,寫出一篇空前絕後的奏章報告,面對朝廷文武百官的面,由員外郎宋文瓚當場宣讀,治國理政,切中要害,扣人心弦,千古流傳。,樞密院御史台翰林集賢兩院的高官們聚結在一起,商討定稿,朝廷高官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整齊地排列着,全場肅穆,氣氛莊嚴,宋文瓚當眾宣讀道:

國家的安危,在於宰相的選擇和用人。過去在唐玄宗時期,前期用姚崇、宋璟等人當宰相,國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後來用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當宰相,天下突然騷動起來。幾乎導致亡國的厄運。雖然仰仗郭子儀等各位將領,報效和忠於國家,竭盡全力,收復失地,奪回政權,恢復了國家。然而從那時期開始,藩鎮割據,縱橫交錯,朝廷的綱紀荒廢,從此就一蹶不振了。這一切都是由於李林甫忌妒賢能,殘害忠良,佈置姦邪黨羽,作姦犯科,蒙蔽朝廷。蠱惑君心,為了保住俸祿,養虎為患,孳生禍端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他們真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

前朝的宰相鐵木迭兒,為人奸詐狡猾,陰險深沉。陰謀眾多,他上台專政長達十年之久。是皇室宗親有違他心意的人,全都被他巧立名目,挑撥離間,百般陷害,許多忠直善良的人都被誅殺,被流放充軍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鐵木迭兒最初是貪贓事發敗露。他依附權奸失列門,百般獻媚,與也里失班之徒,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以保全自生,苟且偷生。

鐵木迭兒官運亨通,不久升任太子太師。不久元仁宗死亡賓天,他乘朝廷政局變換之機,再入中書,執掌大權。在元英宗執政的初期,他與失列門等人相互勾結,結黨營私,狼狽為奸,他們捏造事實,誣陷和謀殺了蕭、楊等人,公報私仇,發泄私怨。後來朝廷發怒,懲治天元兇,失列門的黨羽全部被誅,他坐邀其功,再次獲得皇上信任。他的幾個兒子在宮廷內率領宿衛部隊,佔據顯要官職,蒙蔽皇上,抑制下屬,閉目塞聽,杜絕言路,賣官鬻爵,賄賂監獄官員,擾亂刑事審判。鐵木迭兒作威作福,為所欲為,一手遮天,朝野畏懼,對他稍有違抗,就會立即遭受禍患,他權勢熏天,惹得天怒人怨,人人痛恨。

因此那些奸佞小人,前呼後擁,獲得提拔,如逆賊鐵失之徒,名為他的義子,實則是他的心腹。與此相反,忠誠賢良的大臣,全部被摒棄不用,銷聲匿跡,坐待拘捕,倍受煎熬。先帝睿智,深知他的奸詐險惡,打倒了他的墓碑,奪去了他的爵位,抄沒他的家產,但是沒有斬草除根,留下後患,最終構成了犯上作亂,刺殺君主的重案。他的兒子鎖南,親自參與叛逆陰謀,完全是由來已久,早有預謀的行為。現在雖然對鐵木迭兒已經劈爛了他的棺材,殺戮了他的屍體,消滅了他的家人,但是他實在罪大惡極,無法挽回他造成的損失。今天又發還他所抄沒的家產,他幾個兒子還在京師,藉機再次進入宿衛重地,元世祖時期,阿合馬貪贓受賄,事件敗事,雖然他死了,卻依然因罪過受到嚴厲懲處,何況像鐵木迭兒這樣的奸惡之徒?我們認為應該按照朝廷律法,仍然抄沒鐵木迭兒的家產,把他的子孫遠遠地流放到外地,嚴厲懲處大奸大惡。

自古以來,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就是為了彰顯綱常倫理,區別別上下等級。鐵失的黨羽,結黨營私,密謀策劃,刺殺君主,陰謀叛逆,致使君主和宰相遇害,天下民眾,對此無不痛心疾首,真是聳人聽聞,前所未有。後來遵照皇上旨意,將鐵失之徒繩之以法,予以嚴懲。幾位王公按梯不花、孛羅、月魯不花、曲呂不花、兀魯思不花等人,現在已經被流放外地。對那些叛逆黨羽的脅從人員,應該區別對待,不可全部誅殺,以再有檢舉揭發的人,可以不必再作追究。我們當大臣的人認為,古代風和凡是刺殺帝王叛逆的人,都是罪大惡極,必須予以從重懲處,凡是在官的人員都應該格殺無論,朝廷立法,強盜劫殺平民百姓,凡是參與的人,都應該無論首從,一樣定罪,何況是刺殺帝王的叛逆重案,真是天地難容,應該將按梯不花之徒處死,以謝天下民眾。

書經中說:嚴禁作福,嚴禁作威,朝廷大臣切不可作福作威。當大臣而作福作威,必定有害於家,有凶於國。生殺予奪,是屬於天子的權利,不是大臣下所能盜用的。遼王脫脫,身居皇室宗親的高位,居住鎮守遼東地區,他位高權重,責任不輕。正當國家不幸,處於非常之變的關鍵時期,他不但不能奮起討賊,而為了自己私利,抱着僥倖心理。企圖朝廷赦免的恩典,報復私仇,發泄私忿,殺害了親王妃主人等一百多人,奪取瓜分了羊馬等家畜財產,傷害骨肉。手段殘忍,盜竊財物,損害主權,消息傳出,人們無不切齒痛恨。今天如果不追究他的罪過,仍然給予他豐厚的賞賜,放還他返回原地,仍然擁有他的爵位,鎮守他的領土。我們擔心國家法紀,將會因此一蹶不振,如果有人模仿效尤,就會無法懲治。

況且遼東地區地廣人多,向來號稱朝廷重鎮,如果讓脫脫在那裏長久居住,他就會更加縱肆,變得肆無忌憚。如果讓死者長久含冤受屈。就會損傷人間和氣,我們大臣議論朝廷典章制度。明知故犯,行兇殺人,罪在不赦,應該削除爵位,奪取領土,流放異地。以彰顯朝廷威嚴。

刑法是用來懲治惡人的,國家有現在法規條文。武備卿即烈,前太尉不花,以他們一直受到朝廷的隆恩,享受着優厚的待遇。受到提拔重用,居於朝廷高官之列。但是他們不思報效朝廷,專做奸詐欺矇的勾當,謊稱遵奉皇上的聖旨,使得撒梯強行收娶鄭國寶的妻子古哈,貪貪圖他家的人畜和家產,他們自恃是朝廷權貴,權勢熏天,無法無天。事件發生報知朝廷后,司法機關將他們逮捕歸案,審訊查實,判決他他們的罪過。他們在京城重地,天子腳下,竟然喪心病狂,肆無忌憚,如果遠在外地,還會有什麼事兒做不出來?京城重地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如果這樣縱容惡人壞事,怎麼能夠治國理政?古人曾經說過:“如果一位婦女含冤受屈,三年天都不會下雨。”由此看來,這並不是小事,應該予以高度重視。

我們大臣經常商議認為,應該給予即烈、不花相應的懲處,交付司法機關,嚴加審訊,他們過去在接受審訊時販賣的寶物,在元世祖時沒有聽過過那種事件,自從元成宗以來,始開始產生這種弊端。一分寶珠一寸奇石,售價高達數萬之多,真是駭人聽聞,當時民眾對此萬分憤怒,監察官員們也紛紛議論,後果嚴重,影響極壞。況且他所換取的錢鈔,全部都是天下百姓民眾的血汗錢,縱使取得極少的一錙一銖,都應該予以鞭打懲處,何況他們奢侈浪費,毫不吝惜!他們用經世治國的重要寶物,去換取那些不能救濟饑寒的東西,就是為了通過中間人物的斡旋,妄圖謊稱是呈獻寶物,以達到騙取和冒領賞賜的目的,其價值遠遠超過十倍之多。他們蠶食國家財產,暗中私分享用,如沙不丁等人,他虛報寶物價格,最後事件敗露,被保留在案,有所可查。

皇上陛下在即位的初期,首先知道其中的弊端,進行下令禁止,真是天下的欣喜和幸運。我們大臣首先報告了中書省,又報告了皇上,給過去沒有支付的寶物價值黃金四十餘萬錠,比較原來的價格,讓他們獲得了數倍利潤。有些年代久遠的寶物,估計價值黃金三十多萬錠。又下令用進口番貨進行支付。根據統計,今年所徵收天下包銀數目,每年只有黃金十一萬錠,這已經是四年徵收的總數,現在國家經費不足,急於增加稅收。我們大臣商議認為,進口的貨物應該用於國家,以減輕民眾負擔,珍惜民力,那些寶物的價值可以暫緩,等到國家財力富饒時再商議支付。

宮廷太廟裏的神主,祖宗魂靈的象徵。國家以孝治天下,每年四季舉行大祀,的確是重要的盛典。不久前元仁宗皇帝皇后的神像,有人為貪圖上面的黃金裝飾而偷盜而去,至今也沒有查獲,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而捕捉盜賊的官兵,辦事拖拉,久不破案,也沒有聽說受到杖責。我們大臣議論后認為,平民百姓遭遇偷盜,捕捉盜賊的官兵,都會有三天的限期。太廟裏監守官員,玩忽職守,丟失宮廷財物,負有不可推卻責任,犯下嚴重的罪過。今天丟失了帝王神像,應該對太常官員處以重罪,請求免去他們的官職。

國家的財稅收入,皆出於平民百姓。厲行節約,量入為出,是相關部門的職責所在。最近有人提出興建西山寺,損害軍民的利益,浪費億萬的經費,為了供奉虛無縹緲的佛祖。組織人員刺繡經幡,向江浙下達命令,逼迫那裏的各個郡縣,給無數的男人和女人,分派雜役,長達數年之久。窮奢極欲,導致民怨沸騰,心懷不滿。近來皇上已經下達詔令,雖然已經免除停止,又聽說有奸佞小人乘機生事,又提出報告,請求重新修建,流言蜚語四處傳播,影響極大。民眾對此無限驚恐和憤怒。我們大臣商議后認為,應該遵照以前的詔令。向民眾宣示朝廷的信用,那些刺繡供奉佛祖之類的事件,並不是每年國家必須使用的事物,應該全部予以罷免停止。

任何人只要有了冤屈,遭受無辜打擊,都應該予以平反昭雪,事件的是非曲直。尤其應該明確辨別。平章政事官蕭拜住,中丞官楊朵兒只等。他們遭到鐵木迭兒誣陷,被抄沒有了家產家,分別賞賜給了別人,他們蒙受冤案,聽到人都感到痛心疾首,為他們打抱不平。近來關照皇上的英明詔令。償還了他們原來的家業,他們的子孫奉祀的家廟,都已經修葺完成。還有沒有完成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業財產,仍然賞賜給別人。只是支付相應的價值,其實與抄沒有什麼兩樣。我們大臣商議后認為,應該遵照以前皇上的詔令,將原來產業全部償還,用相同的價值支付給被賞賜的人,那樣他們都不會冤屈和憤怒了。

提倡道德是為了治理人心,制定刑罰是防止奸詐惡人。如果刑罰不立,奸佞小人就會猖獗,邪惡風氣就會滋長,縱使有再多的智者,也沒有辦法禁止。不久前也先鐵木兒之徒,遇到朱太醫的妻子和女兒,在中書省門外路過,被強行拖拽入屋內,在館舍里慘遭奸宿。事件發生后被上告到有關部門,卻因為是跟隨皇上巡視上都,因此免予懲處,沒有被捉拿,審訊法辦。現在作惡的元兇已經被誅來,但是他的羽翼還沒有被完全剪除。我們大臣經過商議后認為,應該遵循元世祖的現在法律,凡是助紂為虐的人,都應該受到拘捕,交付有關部門審訊治罪。我們又商議后認為,現在天下被關押的囚犯,不會沒有冤屈的錯案,在今年的盛夏時節,應該命令省台,選擇官員予以專門審理查清,對重刑的予以結案,對輕案予以查清,對疑案審問明白,詳細向朝廷上報。

各個邊鎮存在的利弊,應該下令各行省行台,根據具體實際,予以徹底清除。廣海鎮的守衛將士,對生病的人要供給稀粥和食葯,為國家出力而死亡的人應該給予二十五貫鈔票的補償,責令當地政府和同鄉的人把他們的骨頭送歸他們的家鄉。各地方每年進貢的地方物產,應該按照過去已經有明確的規定,廣州東莞縣大步海,以及惠州珠池,從大德元年開始,奸詐小民劉進、程連貪圖自身利益,把官府供給的糧食分派給蜒戶七百多家,三年采一次,僅獲得小珠五六兩,進入水中被蟲魚傷害死亡的人為數眾多,因此罷免了採珠戶,讓他們成為平民。其後同知廣州路事塔察兒等人,又貢獻給失列門利益和好處,創創建設置提舉司監督採珠。廉訪司檢舉報告說,那樣會損害和侵擾民眾,後來停止罷免,劃歸相關部門管理。不久內正少卿魏暗都剌,假冒朝廷皇上的旨意,下達命令監督採珠,耗費國家糧食,讓民眾和驛站疲於奔命,這些都不是朝廷舊有的制度,我們請求予以罷免遣還當地民眾,讓他們得以休養生息。

善良的人如果死於非命,按照國家法律應當予以平反昭雪。在鐵失刺殺帝王,發動政變的時候,學士不花,指揮不顏忽里,院使禿古思等人,都是被無辜害死的人,至今也沒有獲得朝廷的褒獎和封贈。在鐵木迭兒專權弄權的時候,御史徐元素因為議論朝廷事務,在東平被鎖項折磨而死,以及賈禿堅不花之類的人,都沒有得到申冤平反。我們大臣經過商議后認為,應該追贈被冤屈害死的人,優待和錄用他們的子孫,下令由刑部及監察御史具體查明案情,其餘有冤屈人都全部據實上報。

權力分散,政出多門,是古人所戒除的弊端。今天朝廷內外增置官署,人員眾多,俸祿泛濫,不識字的白丁驟然獲得提升。平民出身進入官員隊伍,機構臃腫日益嚴重,軍隊民眾都深受其害,蒙受損失。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就是首先讓民眾安寧,讓民眾安寧的方法。就是消除經費泛濫,裁汰繁冗官員。元世祖設立官員,分別職責,都定有相應的制度。至元三十年以後,改變提升創建設立的機構和部門,每日每月,逐漸增多,雖然曾經遵照皇上旨意,進行了調整精簡。但是宮廷侍衛,維護各自官署的私利,為了保全他們的俸祿,都予以姑息中止,沒有真正獲得精簡。至元英宗時期,決心精簡崇祥壽福院之類的官署十有三處,徽政院斷事官江淮財賦之類的官署六十餘處,不幸的是遭遇到朝廷的大變故。沒有將其餘的官署精簡。近來遵照皇上詔令,凡事都得遵照元世祖的規章辦事。但是不久以後又要調查調整中弄虛作假,拖延歲月,不見實效,完全背離了詔令的初衷。我們大臣商議后認為,應該通告全**隊民眾,建設官署設置官員。如果有悖元世祖的規章制度,以及至元三十年以後,改升創設員的冗員,下詔命令,立即全部裁減。

自古以來。聖明的君主,都是誠心治理國政,因此驚天地,泣鬼神,開初並沒有向僧道祈求幸福,因此害民害國。就至元三十年而言,做佛事的次數,只有一百零二次,大德七年,再設立功德使司人,做佛事的次數達到了五百多次。今年的次數明顯增加,以明年安排的數目為例,已經增加四倍以上了。佛教僧徒又與宮廷的皇帝貼身侍衛,內外勾結,結黨營私,他們購買大量物資做佛事,自稱是供奉佛祖,相關部門不敢過問,爭相供應大量物資。但是佛教提倡以清凈為本,不奢侈不貪慾,而僧徒卻貪圖錢財和貨物,自己違背教義,一件佛事所需要的財物,所耗費的金銀鈔幣,不可勝數,每年所使用的鈔票數目,數黃金千萬錠計算,是至元間的數倍之多,真是觸目驚心。凡是所供奉的財物,都被他們全部據為己有,佛教信徒所布施的財物,又都是朝廷外的所捐出,是民眾的脂膏和血汗,他們喪心病狂,放縱貪慾,騙取財物,自私自利,他們違背教義,在暗地裏畜養妻子兒女,他們不修德行,污染佛門的聖潔,完全是褻瀆上天的神靈,他們怎麼能夠祈求幸福?近年來朝廷的佛事愈來愈繁多,多年來朝廷混亂,國家動蕩不安,招致災禍愈來愈多,佛事對此卻毫無應驗,由此可見,佛事是虛妄的東西,毫無益處。

我們大臣商議后認為,應該罷免功德使司,在至元三十年以前,以歷朝以來在重要忌日做佛事的事,只下令宣政院主持舉行,其餘的事都予以精簡。皇帝身邊的侍衛人員,不得超越權限,擅自奏報朝廷事務,妄自增加相關事件。如果需要特別報告的事件,都得從中書省皇親報告后才能施行。

從古至今,帝王治理國家,理財的首要職責,就是首先節約使用。如果奢侈就會傷害財政,傷害財政必然會損害民眾。國家的使用財物匱乏,就會產生橫徵暴斂,如鹽課增價之類的事件,就是嚴重害民。近年來那些懶惰的人,妄想投靠防衛部隊,惟官員家中的女紅太醫陰陽之類的人,為數眾多,不可勝數。他們一個人被收籍錄用,一家都被免除了稅收,他們每年所需要的衣服車馬糧食的費用,就是數十戶所徵收稅收,都不足以供給他們使用,這種耗費國家資產,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真是再以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我們商議后建議,各地宿衛部隊,官宦家的女人之類的人員,應該像元世祖時期那樣,查清數目按量供給,其餘的予以全部清除。

闊端赤牧養的馬駝,每年都有常規方法,分派給各地郡縣的,都各有常規數量。而宮廷侍衛人員,委託給朝廷僕人,役使民眾放牧,他們每到一個放牧地點,奪取佔領民眾的居所,搶奪民眾的糧食和飲水,殘害民眾桑樹和果林,產生了多種禍害,他僕人四齣活動,有恃無恐,無法無天,私自販賣飲料,使得馬駝飢餓死亡,損害減少。大德中開始責令地方州縣正官。監視各地的放牧,修建暖棚,建造糟櫪以供放牧。至治初年又解散到民間放養,那種弊端依然如果,沒有得到整改。監察御史及河間路守臣都多次提出這種事件。我們商議后認為,應該恢復大德年間。集中放牧的制度,由各地正官監督放牧,檢查放着情況,嚴格管理侍衛和僕人等人員,形成命令下達。

興兵作戰,發動戰爭,是一種兇險的武器,擅自開啟邊疆戰端,不是國家的福運。蠻夷之地。愚昧無如,少受王化,獲得了也沒有多少益處,失去了也沒有多少損失。至治三年,參卜郎盜劫殺了使臣,不過是貪圖財物而已,後來運用大軍征討,多年不停。傷傷害了朝廷的士兵,浪費了國家資金和糧草。我們認為好生惡死。是人的固有本性,應該讓宣政院督促各地守衛將領,嚴守邊防重地,向鄰近國家派遣優秀的使者,到各國招降勸諭,精簡軍隊。裁減冗兵,明令邊疆將士,嚴謹防守抵禦敵軍,切勿無端生事,確保國家安寧。人民安康。天下官田的每年的收入,都是為了供養防衛和邊防部隊將士。自至元三十一年以後,歷朝以來,許多田地都分別賞賜給各王公公主駙馬,以及百官寺觀之類的人員,下令中書省支付海漕運輸的費用,那樣就大地耗費了國家的儲備。那些接受田地的人家,各自任用土著民眾,那些奸吏都是貪贓的官員,他們增加數量,巧立名目,多收多取,又使用郵傳等人,徵求糧食供應,壓迫州縣償還支付費用。每到徵收稅收的時候,變相賣買,收取費用,官員之間相互埋怨,爭執矛盾,農民困窘,被迫四處逃竄,無家可歸。

我們大臣商議后認為,各王公公主駙馬寺觀,像公主桑哥剌吉,以及普安三寺的制度,由國家供給糧食,按月折算支付相應鈔票,下令相關部門負責管理。下令各地稅收全部上交各省部,最後上交到大都。過去所賞賜給文武百官的田地,全部如數收歸政府所有,明令通告。

國家的經費,都取之於民。元世祖時,淮北內地,只上交人丁稅收。鐵木迭兒當宰相的時候,為了聚斂稅收,派遣使者調查核實兩淮、河南的田土數量,重新把稅收和糧食合併,又因為兩淮、荊襄沙磧眾多,在糧食成熟里徵收,以此換取名聲,獲得利益,導致農民四處流徙,遷移各地。

我們大臣商議后認為,應該按照過去的舊制度,停止徵收人丁稅收,那些被調查核實,合併徵收的稅收和糧食,以及沙磧不可耕種的田地全部廢除。按照元世祖規定的制度,凡是擁有田地,所役使的民眾,都全部典賣田地隨即徵收入戶。鐵木迭兒擔任宰相時,收受的江南各寺廟的賄賂,報告下令僧人購買民眾田地的人,不再役使,之以讓他們接受里正管理,不再讓民眾受害。我們大臣商議后認為,歷朝所賞賜的僧寺田地,以及宋朝滅亡后的舊有產業,都按照舊有制度,不再徵收。那些僧道典買的民田,以及民間所擁有的產業,都應該全部收歸國有,下令通告。

僧道出家以後,嚴禁畜養妻子和兒女,如果遵守戒律,真心出家,國家將予以優待,不派遣他們的徭役。他們所居住的官家寺廟,應該清凈絕俗,靜心修鍊,誦經祝壽,祈求平安。近年來的許多僧道,違教義,畜養妻子,與常人無異。如蔡道泰、班講主之徒,為得逞私慾,行兇傷人,損壞教義,觸犯刑律,這類人為數眾多勝,不可勝數。按照指佛教經典,豈不是褻瀆天神嗎?我們認為,僧道之人畜養妻子兒女的人,應該追究罪過,處以嚴刑,將他們遣散為民。

自古以來,獎賞有功的人,勸人向善,是人主君王權力所在,豈能輕易授予他人?元世祖攝政三十五年,左右的大臣,雖然很受寵信和喜愛,但是沒有聽說無功而獲得一件賞賜的人。近年來朝廷賞賜泛濫,完全是由於皇帝身邊侍衛人員,觀察皇帝在喜悅的時候,或者謊稱沒有錢財,無居住之處,或者謊稱家中嫁女兒,娶媳婦,或者以好稀奇的事物呈獻皇帝。他們沒有尺寸的小功和小善,卻相互吹捧,報告奏請,請求皇帝予以賞賜,因此擁有國家金銀珠玉,抄沒他人的家畜和產業。這樣無功受賞,怎能激勵民眾,懲惡揚善?既損失了財物,又開啟僥倖的門道。我們建議,沒有功勛和勞績,沒有顯著的真實事迹,不宜加以賞賜,請求下令通告。

我們大臣所說刺殺帝王的叛逆死黨沒有清算,奸惡分子沒有清除,忠誠大臣的冤憤沒有昭雪,冤枉的案件沒有審理,政令不信,賞罰不公,賦役不均,財用不節,導致民怨沸騰,人神共怒,損傷和氣,因此請求皇上陛下予以定奪裁處,以報答天意,順應民心,消除天氣災變。我們翹首以等待,殷切期盼,等待美好喜訊的到來!

宋文瓚一口氣讀完張珪的奏章報告,樞密院御史台翰林集賢兩院的高官們,都不禁登場鼓掌,紛紛豎起大拇指,讚歎說:“痛快!痛快!現在朝廷的弊端,都由張平章說得頭頭是道,入木三分,切中要害。如果這份奏章報告送上去,一定能獲得皇帝聖上的批准,然後逐項施行,那就是國家的大幸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72章 名臣治國理政奏章震動朝野

%